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官策 >

第423部分

官策-第423部分

小说: 官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这是对楚江省委班子的一场大考。

“这就是一锅夹生饭,能吃要吃,不能吃也要吃!”沙明德铁青着脸道。

汪鸣风讪讪笑了笑,在这个问题上他插不上话,也不敢插话。

沙明德抬手看看表道:“怎么了?伍大鸣还没来?”

汪鸣风道:“应该要来了,时间差不多了!”

恰在这时候,外面有车灯亮,汪鸣风道:“伍书记应该来了,我过去看看!”

汪鸣风迎出门外,半路撞到了伍大鸣,两人握手,伍大鸣道:“老汪,什么事儿啊,这么急?”

汪鸣风指了指沙明德的书房,道:“这么急肯定是要事,关于衡州的事儿。”

伍大鸣脸色变了变,深吸了一口气迈步直奔沙明德的书房。

沙明德盯着伍大鸣,嘴角扯动了一下,道:“怎么?还没吃饭吧!”他顿了顿,道:“不急,我也没吃饭,我已经安排人准备了,不会太丰盛,但是很有营养!”

伍大鸣道:“我不饿,书记!”

他接过汪鸣风倒过来的茶,揭开杯盖喝了一口,放下茶杯道:“书记,怎么样?是不是酝酿想让我去接手衡州的那个乱摊子?”

沙明德一笑,道:“怎么?还想去衡州?那个地方你还忘不了?”

伍大鸣道:“想!我真想再到衡州干一任,我不信衡州就是扶不上墙的稀泥,怎么都搞不起来!当年我在衡州折戟,我现在依旧能从衡州爬起来……”

沙明德哈哈大笑,指着伍大鸣对汪鸣风道:“鸣风,你看到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股子劲头很了不起啊!”

汪鸣风道:“伍书记信心很足,大将风度啊!”

沙明德道:“可惜啊,大鸣你现在去衡州的时机不成熟了,德高现在搞得很好,我不能够把你丢到衡州去当救火队员,这和我们一贯的干部选拔宗旨不符!

今天我这么急让你过来,一来是就衡州的工作征求你的意见。

另外嘛,我想听听你对这一次我们干部外出学习,学成归来的一批干部的具体安排的意见,就这两个问题,现在很棘手!”

伍大鸣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沉吟不语。

过了一会儿,他道:“书记,有个干部不知您听说过没有,他叫马步平,现在是我们德高的副市长,也是这次去新加坡学习刚刚回来的干部!”

“马步平?”沙明德微微蹙眉,他盯着汪鸣风道:“鸣风,你知道这个人?”

汪鸣风点头道:“我知道呢!马步平是从澧河出来的干部,和陈京的关系匪浅,在澧河大家都说陈京是他带出来的呢!”

“哦?”沙明德一惊,饶有兴趣的道:“大鸣,陈京不是你的高足吗?怎么和马步平扯上关系了?”

伍大鸣道:“书记,马步平这个人我很欣赏,陈京受他影响最深,今天我给你推荐他,他资历是浅了一点,但是如果去衡州做个市长,应该是可以的。”

他顿了顿,道:“目前的衡州,乱象丛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干部过去镇住局面,马步平是有这个能力的!”

沙明德笑了笑,道:“我让你谈两个问题,你倒好,一个问题没谈,却先给我推荐了一个人,这还真不像是你的风格啊!”

伍大鸣道:“书记,实话实说,这两个问题都很棘手,关于衡州的问题很复杂,我根本提供不了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有一点,衡州目前发生的事儿,必须要查清楚,想办法查清楚,搞清了情况,才能够对症下药。

至于干部安排问题,这是个组织人事问题,这里面牵扯到的问题也很多,我也给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沙明德沉吟不语,良久,他猛然道:“那照你这样说,今天我让你过来,岂不是徒劳无功?没一点作用?”

伍大鸣讪讪的笑了笑,道:“书记,你知道我现在脑子里面装的啥?装的全是我德高的那一大摊子事儿,再说了,这两个问题能够让书记您都困扰,我又岂能一时半会儿就给出建议?”

沙明德仰躺在椅子上,手轻轻的敲打着桌面,他眼睛看向汪鸣风:“鸣风,徐自青去衡州了,有什么收获没有?”

汪鸣风道:“我今天下班之前和他通了电话,他说收获甚小,目前他能做的就是指挥救灾,民政部门这几天在紧急调用救灾物资入衡,据说,衡州市委还组织了一个募捐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募捐……”

第547章 一炮打响!!

楚城市委传来消息,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讨论市文化局干部公选工作问题。

在会上,楚城市委书记侯杰严厉批评了市文化局打着公选的幌子,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出现严重的差错,搞得很不严肃,造成了极其坏的社会影响。

侯杰严令市相关部门要严查文化局内部的问题,要彻底搞清文化局主导的所谓干部公选背后所牵扯到了暗箱操作等问题。

楚城市委传出的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楚城传开,一时楚城市文化局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组织改革最近是个热门话题,从省到市到县,这个话题都被人广为讨论,而有些市县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德高市在组织改革上面迈出的步子就比较大。

而这一次楚城市文化局搞的干部公选,当时也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很多人都参与到了公选中,媒体也是一片赞誉。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饱受质疑,公选的干部没有被任用,反倒又回到了实现组织意图的老路上了,所谓的公选成为了一出闹剧。

尽管外面的批评声很多,但是官方对这件事一直都采取压制的态度,努力的在强调干部改革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情理之中的。

可是这一次,楚城市委却发出了如此严厉的声音,不得不说,这很出人意料,也很吸引人眼球。

陈京一听到这个消息,心就往下沉。

楚城市文化局的问题,陈京还只动那个念头,就遭到了李逸风的严厉制止,现在竟然被楚城市委捅了出来,这让陈京很吃惊。

同时,陈京对苏华平这个人也有了很深的忌惮。

这个苏秘书长能力很强啊,竟然能够把事情整成这个样子,连侯杰都被惊动了,实在是很出人意料的事儿。

边硕林不知从哪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屁颠屁颠的跑到陈京办公室道:“处长,不让咱查楚城文化局,可是公道自在人心,我们不查这事自有人查,现在好了,楚城市委把这事一捅出来,我们反而是被动了!”

陈京道:“行了,小边,这事儿不是你应该管的事儿,你呀,整天没事了就喜欢搞那些小八卦,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啊!”

边硕林嘿嘿笑了笑,道:“处长,话不能这样说,有些小八卦还是起点作用的,比如说这个……”

边硕林拿出一本党内理论刊物《求真》。

这一期的《求真》了不起啊,里面有您的文章呢,你看看,边硕林翻开杂志,在第十六页文章标题是《关于党内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标题下面是:“文楚江省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处长 陈京。”

陈京一惊,马上看文章内容,的的确确,这文章就是自己写的。

可是这文章标题不是叫《干部培训和干部监督在干部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吗?》,陈京写这篇文章是基于他对工作的反思,还有跟很多领导,像马步平、伍大鸣之间沟通的收获,他是在这个基础上写出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成之后,他给了胡悦,胡悦当时大发脾气,臭骂陈京。

说陈京写这些狗屁给他干什么?他三楚晨报现在可不欢迎这类文章。

三楚晨报现在尝试搞市场化,陈京写的什么狗屁组织改革,受众群体太窄,谁喜欢看这些长篇大作?

可是怎么这篇文章出现在了《求真》刊物上?

要知道《求真》杂志可是党内重要的刊物,在这上面发表的文章一般都是优秀的理论文章,陈京的那个作品有一些新观点、新议论,但是鉴于他理论功底还不够,对这一点陈京有自知之明,他清楚像这样的文章在一般报纸上发表还可以,但是真要上权威理论刊物,还是太粗糙了一些。

他抓起电话拨通胡悦的号码,胡悦还在床上睡觉,在电话里,陈京还能听到那边有女人撒娇的声音。

陈京脸色变了变,这个胡悦,都干些什么?现在可是上午十点多。

“胡总啊,上次我给你的那个稿子啊,怎么在《求真》上发表了?这可是让我一头雾水啊!”陈京道。

胡悦在电话那头先对女人道:“别吵,别吵,让我接个电话。”

他顿了顿,才对陈京道:“哦,你说那个什么狗屁组织改革的文章啊,那文章我用不着,刚好有一哥们在《求真》杂志社工作,他们现在就需要这样的文章,我就把你这文章给推荐过去了。

那小子啊,还嫌你这文章理论功底太次,还不想发。

后来我跟他讲,让他找人修改,理论功底次,修改起来很容易嘛!就把那些还能看懂的字句,全部弄成云山雾罩就行了。

他后来还真改了,发给我看,那东西云山雾罩得厉害,我一句话都难读成整句,我放在电脑里面也懒得看,就指示他爱怎样怎样吧,怎么,你看到了?”

陈京哭笑不得,道:“我当然看到了,《求真》可是党内权威刊物,这一下你可闹大发了,说起来惭愧啊,这样吧,改天我请你吃饭!”

“不吃不吃!这个东西在我眼中狗屁都不是,你呀,不要整天就投机钻营,把心思都放在当官儿上了,说句心里话,官场上投机钻营,浪费了你这棵好苗子。

我看你还是有空多写写文章吧,多写几篇好文章,将来哪怕死了,后人也还能记得你。

你说你整天就一门心思的扎到官场上,死后别人只会指着你脊梁骂,说这家伙就是个狗官……”

胡悦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都是老生常谈的话,这些话陈京耳朵都听起茧子来了。

不得不说,胡悦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陈京毕竟没有胡悦那般洒脱,作为一个世俗之人,他也做不了高山隐士。

现在他身处官场,想要把这一切都丢掉,他还没到那个境界。

也许有一天他大彻大悟了,也会向胡悦靠拢,不过肯定不是现在。

……

米潜取下厚厚的老花镜,用眼睛布仔细的擦拭。

他将眼镜放下,对着卫生间的镜子理了理已经发白的头发,暗叹一口气。

岁月不饶人啊,镜子中的米潜已经十足是个老人了,尤其是两鬓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日渐深刻,真的老了。

用水润了润脸,然后用干毛巾擦干,米潜重新戴上眼镜,觉得自己精神头儿恢复了一些。

他从盥洗间出来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又开始认真的读放在桌子上的《求真》专刊。

《关于党内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这篇文章好啊,不仅理论功底扎实,而且文章中的很多思考很有操作性,很符合当前组织工作实际,米潜读过以后,竟然很受启发。

而让米潜吃惊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赫然就是楚江省委组织部内部的人员,干部监督处处长陈京。

作为一个年轻的组织干部,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不得不说,这很出乎米潜的意料,同时又让他很欣慰。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楚江省组织部能够出这样优秀的年轻干部,这是楚江的荣耀,也是他米潜的荣耀。

在陈京的这篇文章中,陈京就提到了关于派遣干部出国学习的案例。

根据陈京的观念,加强干部学习,这是非常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