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重回财富大时代 >

第12部分

重回财富大时代-第12部分

小说: 重回财富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杰投资的CEO阿德里奇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利用传媒,纽约时报记者朱迪。米勒采访运杰投资公司,上了报纸头条。阿德里奇应付自如,朱迪妙笔生花,一个很有眼光的年轻人,怀着美国梦来到纽约,做了利兹教授的学生,沃伦·巴菲特的校友,杰克通过努力终于成就了梦想,成了亿万富豪。

上了纽约时报之后的好处就是公司的知名度大升,运杰投资在洛克菲勒中心买了整层2000平米的办公楼,能买到这里的楼层也是运气好,这里有19座建筑、街心广场、溜冰场、网球场,等等,商务、休闲、运动、娱乐、购物几乎都有了。透过窗户可以看着广场,鲜花簇拥下的遮阳伞,熙熙攘攘的人流,证明着纽约的繁华。

文杰出社会开始偶有挫折,还算顺利的踏入了富豪的门槛,更可贵的是认清了自己的不足。钱就是自己的,开公司不为更多的财富,只为证明自己。文杰对游艇、喷气飞机之类的玩具兴趣不大,对赛马的兴趣也仅限于偶尔看看香港的马赛,回忆一下当初的幸运而已。

唯一投入很多精力的爱好就是收藏,这是郑家祖宗的遗传,先祖创立梨州阁,文杰也喜欢收藏各种古董。除了古董文杰还收集各类枪支,公寓里专门辟了个房间,从毛瑟到春田,从AK到勃朗宁,长长短短几百支,很是壮观,中国男人的爱好嘛。

对钱已经不再有感觉,再怎么消费也没问题了,那些一线品牌之类已经不再有吸引力。喜欢价钱更贵,与众不同的东西,Asprey的饰品,爱马仕的Kelly皮具。留在了血脉中说不清的因子起着作用,衣服也是伦敦萨维尔街Davis&;Son店里的裁缝贴身定制的,手表是价值200万英镑的百达翡丽530。

苏富比和佳士德的纽约秋季拍卖会,当然不会自己去举牌,那是收藏家的做法。文杰是个业余的家伙,一个电话打过去自有拍卖行上门服务,看目录选出感兴趣的东西,确定价格范围,拍卖行带走保证金支票一切就OK了。又不是志在不得,委托他们去搞就行了。

倒是拍到了不少好东西,里面称得上精品的只有两件,陈逸飞的浔阳遗韵三十八万美元和莫奈的在草原中央一千五百四十万美元。其他一些油画、瓷器和宣德炉之类,也就是很一般的东西。其实收藏是一种保有财富的好方法,古董总会不断升值,买古董也是一种投资。

纽约时报的报道使运杰投资名气大增,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胜其繁的东西。运杰投资是投资公司,找来的不少,也有很多华人。文杰有时候在想,又不是首富,有事找超人去呀。鸡毛小店都要风险投资,投了只有风险没回报,这钱又不是偷来的,真是什么人都有。

抱怨之余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公司拓展必不是好事。一个很嚣张得美国老男人进入了视线,杰。沃克是在线报价公司的老板,在纳斯达克上市,据报有90亿的身家,做点对点卖机票和点对点定酒店房间的生意。看了这个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想法很好,但盈利前景暗淡。靠一天几千张机票的佣金赚钱那是天方夜谭,可股价是每股160美元,忽悠人啊。

这是忽悠,但思路很好,美国另外还有个大的市场,租车市场,未必不是机会。美国人租车和国人的概念完全不同,首先是短期用车、出差或旅游,第二个是考虑到保险和其它因数,不少人是长期租用,赫兹和那几家公司年营业额在千亿美元的,不比机票市场小。运杰投资的员工效率很高,一周后市场调查报告放在了文杰的办公桌上,RCC是一家在加尼福利亚州、佛罗里达州、纽约、等地搞租车的网络公司年营业额500万美元,建议收购。

运杰投资公司和赫兹等五六家大的租车公司谈了,觉得可以试一下。收购RCC很容易,这种公司创立目的就是等着收购的。500万美元搞定收购,Rentalline开始运作,增加了800电话服务针对无法上网的人群。RCC推出一种全新的概念,叫租车价格您说了算。上网或通过电话,确定租车的时间和价格,然后静等回音。比如你只想每周花50美元租车,也问了租车公司,却没租到。没关系找RCC就行,这个信息通过联网可以让大大小小的租车公司都看到。肯定会有人愿意做这生意,或许那种车型很久没人问津了,某公司正在促销。RCC也买了几十辆车以备万一。很快地,高峰时每天的订车辆超过了2万辆次。

这种模式是美国的传统还价方式,博物馆门票可以这样还价。大都会门票最低价是台湾人的纪录,售票处请他出价,他报价五美分后成交。所以这种方式美国消费者很熟悉,赫兹们并不认为这是竞争,而是一种补充。RCC不过是赫兹们的代理,一个大的代理商,给个10%的代理费是应该的。

为了RCC能更好的营运,总共投入了三千万美元,包括设备和广告,人员开销也不小,每年起码要二百多万。但是盈利前景很好,估计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RCC有专业人员打理,不需要事必躬亲。要钱赚必须心狠手辣,RCC的经营模式和网站系统审请了专利,凡有跟风的一律往死里告,告倒他倾家荡产为止,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之大是不可想象的。在美国每年赚个几千万美元的小钱,是不会引来任何问题的。毕竟老大收了保护费,每年还提供了几百个就业岗位。

BSP情况出乎意料的好,美国消费市场回升,每个月的销售额超过了200万美元,要知道那是每月100万美元的利润。每100美元的销售额中,沪海兴杰制造的成本10美元,运输和销售费用为40美元,可见大陆制造的暴利。有了上下游齐全的产业链,就像是养了个下蛋的鸡,不指望发财,每天的收获总可以养活人了。

公司运作并购自有阿德里奇负责,丽莎已经去成立运杰投资沪海公司,接手兴杰制造的并购和管理,招兵买马作市场调研工作。企业在飞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世界里生存,好的经理人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市场对优秀经理人的需求巨大,而现实中的优秀的又如此稀缺,供求的不平衡价码不断拔高。为了公司的发展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工资之外还有巨额的奖金,不比别人多也不能比别人少。

花钱是会上瘾的,除了跑车之外迷上了收藏,开着那辆红色的法拉利F430敞篷跑车去上学,虽然在纽约根本跑不起来,无奈这车太拉风了,回头率绝对过百,绝对属于泡妞的大杀器。闲来无事在哥大体育馆里厮混,怎么着也算是个名人了。每天打坐修炼,虽说未见半点金丹大道的迹象,也没有任何特异功能。记忆力是更出色了,体力好反应快。打个三对三篮球时常可以来个扣篮、三分远投之类,引得妹妹们的叫好声。

第十四章 真可以当小白脸

 想要了就把奈美召来搞个友谊赛,这日本女人很佩服文杰的功夫,每次都能嗨到顶点。小女人还佩服文杰的脑子,春假时看着这个男人,用二千万的本金赚到了五亿多美元。她在后边及时的搭上了车,学费生活费全部投入,终于加入了百万美元俱乐部。佩服之余,对文杰的要求一律服从,教学片的内容一样样的复习过来,文杰大呼过瘾。

第二学期就这样在性福快乐中过去了,迎来了三个月漫长的暑假,先去伦敦看看父母,然后到处看看。这次到伦敦的心情格外的不同,陪着父母在海德公园散散步,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过了闲暇的十几天。

在伦敦遇到了揪心的事,电视上报道了,英国多佛尔港海关,海关官员对一辆从比利时乘渡轮进入英国的长途运货卡车进行例行检查。打开卡车的集装箱时吓呆了:车内靠后门的地方是成堆成堆的尸体。后经证实,这60名偷渡者中的两名幸存者是华人,英国警方并认为其余被活活闷死的58人可能来自福建。

多佛尔惨案震惊世界,西方人理解不了福建山区赤贫人的心,人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去拼搏一下。不用过这种凄惨的日子是文杰最大的骄傲,父母的心情很不错,早年的困苦带来的痕迹早已不见了,伦敦这里也有不少沪海的同乡,有的出来得更早,上了年纪享着儿女之福,每天聚着说着乡音,吃着小笼包、豆浆油条,几乎和沪海没有什么区别,有钱在哪里都是家。

住了一个多星期,赶回了沪海,不是生意上有要紧的事,只不过怀念从小生活长大的地方。还是维珍航空,不过头等舱就是不一样,希思罗机场的旗舰机场贵宾室,更像是一个私人俱乐部,而不是候机楼。鸡尾酒吧、啤酒店、熟食店、办公室和图书室,应有尽有,客人看电影,玩电子游戏。在飞机上也被伺候得特别好,空姐比经济舱的年轻漂亮,吃的也不一样,开胃菜、汤、沙拉、牛扒,还有哈根达斯冰淇淋、星巴克咖啡,果汁和红酒随时供应,还可以抽雪茄、看电影。

到浦东机场是上午十点多,没有通知任何人,自己打的回家。车拐进了一条两边种满法国梧桐的幽静马路,完全看不见沪海的喧嚣,有的只是谧,车停在了一扇缀满纹饰的铁门前面。丽莎赴沪海上任时,文杰交代她,想在沪海买一栋好一点的宅子。丽莎花了不少心思,从中介那里知道雷上达路上有一套房子,几年了一直没有卖出去。看了房子拍了照片和录像寄给文杰。这是文革后发还产业,文革时是一所中学的一部分。主人家花了不少心思,装修得原汁原味,一千二百平方的花园也打理得很漂亮。总占地有二亩多,房子是红瓦尖顶的三层楼,八个房间五百平方。底楼大客厅、餐厅,二楼还有个小客厅。

的确是好房子,主人家已经移民了,要不是开价太高这房子估计早就卖掉了。1100万美元,而且不还价,纽约长岛的豪宅也不过800万。和主人家通了电话,男主人应该是上了年纪,一口很纯正的沪海话,显得很儒雅。应该是大人家出身的,经历过世事沧桑,全家八十年代就已经移民美国。文杰谈起自己在麦迪逊大道的公寓,老人谈新泽西的小镇的悠闲生活。驱车去了老人那里,谈得还算投机,双方都让了步,成交的价格是1000万美元,房子里的一些小物件也送给了文杰,这些三四十年代的旧东西不值多少钱,但淘起来也不容易。买下房子后,在纽约买了法式的古董家具,和欧洲的一些小古董,运到沪海,丽莎找人把房子整修布置好,前后花了至少二千万美元。

房子的原主人姓吴,也算是名门,早年和无锡龙家交好,龙氏的产业中也有吴家的些许股份,发达后买了美国人雷文造的雷上达路洋房。世道更迁,吴先生年轻时过得潇洒非凡,三年灾荒没有影响到他,文革时小开的日子过不了了,搬出了祖宅,住到了汽车间里。居委会几次三番上门动员,要他自食其力,无奈只能不情愿地到崇明农场报道。资本家小开,钟鸣鼎食何曾受过这等苦楚,一心想着逃离苦海。

称着回家探亲的机会,吴先生走了一条奇怪的道路,吃个一两年官司总能会沪海了吧。小偷小摸是不耻做的,反革命是要掉脑袋地,高不成低不就之下,吴先生想出了一条绝计,逃到朝鲜再自首,回来顶多关个一年。想干就干,家里抄得一贫如洗了,还在还有个手表,把表卖了。到了鸭绿江江边,秋风夕阳之下望出去没有人烟,镇静的探了风向、水流,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