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做许仙的日子 >

第291部分

我做许仙的日子-第291部分

小说: 我做许仙的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锦衣卫冲进来,连刘老太监都知道怎么回事,还只有他这皇帝是一无所知。
    只不过锦衣卫也不是傻子,向皇帝奏报情报,这本就是他们的职责。如果换—个当事人,他奏也就奏了,哪怕今天许仙不在,他也会奏了。
    但是,当许仙一站起来,他才明白什么才叫煌煌神威,金刚怒目。他怕了,他是真心怕了。为了某人许诺的官职,拼上小命,到底值不值?
    不值!他很快做出了选择。毕竟他已经是官了,如果什么都不做,他依然是官。更高的官位虽意味着更大的权力,但是这也先有命才行。
    仅仅是许仙站起来的一瞬间,他便打定了主意,绝对不出声。反正朱允文又不是朱元璋。
    对老朱知情不报,那要杀头的。但是,对小朱……了不得挨上一顿板子,在这一点上,他倒要感激齐黄等人,正是他们数十年如一rì的教导,他们才教导出一个与朱元璋截然相反的太子朱标来。
    朱标死后,他们却已经更进—步,塑造好了太孙朱允文。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xìng。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xìng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xìng格和儒家教育,简直是儒教心目中最理想的皇帝。
    没有国政经验算什么,没有其他皇帝的雄才大略自然是更好了。因为他们本来需要的便不是一个对自己发号司令的顶头上司,他们需要的是泥塑菩萨,有温文尔雅、菩萨心肠,也就够了,这样无论自己怎么治理国家。他都不会杀掉自己。
    至于自己是否可以治理好国家?笑话!半本论语治天下,自己又怎么会没有才能?
    而即便是再有自知之明的人也会知道这国家治坏了,自有皇帝顶雷,自己怕什么!
    这人与晁错一样,唯一比晁错聪明的。便是他不会选文帝、惠帝这样会杀人的皇帝,而是由他自己亲培养出了一个菩萨心肠的好皇帝。
    正是知道朱允文不会杀人,才有现在的一出,而由于锦衣卫的不中用,他也只好赤膊上阵了。
    “陛下!”大殿门外,黄子澄显然是重新更换好了官服。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重新梳洗打扮过的他,自然是儒雅不凡,不然也不会混入太子府,—干便是两代人。前面过,朱元璋对他自己子孙教育是很严厉,很认真的。教不好。老朱可不会对你笑笑便算了。
    只是很可惜,这老朱太重视长子了。
    1367年,太祖自称吴王,并立其为世子。同年,令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希望藉机训练他将来为人君的本领,临行前。元璋教导:“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长富贵,习于安乐。现在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我创业的不易。”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亦被立为太子,从而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为了训练出理想的继承人,能干的守成之君。朱元璋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建国后,广聘名儒,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并挑选才俊青年伴读。在教学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太祖自己也时常赐宴赋诗,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对教育太子和诸王等人的儒臣:“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国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就办得了,心不正,诸yù交攻,大大的要不得。你要用实学教导,用不著学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太祖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老朱虽学历不高,但是看人还是很准的。虽他没有完全看清这儒教们对太子的塑形,是想让今后的大明皇帝做泥胎泥人,但是凭他的经验,也还是让他看出了,他们教的不对,直指问题的中心。皇帝是处理政事的,不是做表面文章的。
    然而,他毕竟是开国之君,政事、军事、民生,处处烦忙。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rì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rì至二十一rì,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仅此一端,即可想象他是多么勤奋。
    正所谓人力有尽时,如此烦忙的他,自然是管的了大的,顾不上小的。他又怎么会想到这大明的儒教们会jīng通兵法至此,与他大玩暗渡陈仓的把戏。他又怎么能想到,他们不仅对他的大儿子太子殿下动,连太孙都不放过。
    他们都是围棋高,玩一步,会想到数十步上百步的高。再加上他们握有道统,根本不怕老朱迷恋自己其他儿子。
    历史上怎么发展已有定论,这一时空,即便老朱从许仙这儿察觉了自己安排的不妥,他也最终只是多留了一份锦囊。
    不是他不相信许仙的,也不是他相信自己的孙子干的过他的叔叔们。实在是道统面前,老朱也是无能为力。
    不要小看这力量,真碰撞起来,才会知道这力量的强大。这上上下下的皇帝们,要比无赖,没一个比的过汉高祖刘邦的,抛妻弃子,为了自己逃的快—点儿,能三番两次把自己孩子推下车。虎毒尚且不食子,这还是人吗?就是街上混的混混也会顾惜—下家人。
    就是这么个人,在面对道统后,不也还是败退了吗?老朱可比老刘高尚多了,至少在对待家人上,他老朱是做了他几乎所有能做的。为此,临死都不惜算计了许仙—把。
    黄子澄正了正衣冠,昂首阔步地走进大殿。那锦衣卫就是他安排的,他是黄子澄,不是圣人,使上一些段,就是圣人也会允许的。
    许仙看向他,准备着,随时准备出剑。他的命运太悲惨,他人盘中肉。所以哪怕是与命运再起冲突,他也顾不上了。他已经做好了劈开命运,观看自我的准备了。哪怕这是个不许带兵刃的龙廷,他也顾不上了了。
    比起命运的安排,在朝堂上拔剑的大不敬,甚至是刺杀什么的大罪,与许仙实在是算不了什么的。
    jīng彩推荐:

第373章 、神威权职

    黄子澄昂首阔步;见许仙站在众官之首;龙阶之侧;不由挺了挺胸膛。不知道他是在想什么;仿佛这样做;能给他无穷的勇气;以及身为直臣的痛快。
    “黄卿家;可是有事上奏。”这皇帝的早朝;是不是就和上课一样;喊声报告;就可以进去……不识早朝礼仪的肯定不知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是;就是上课也需要喊声报告;经老师同意才可以进。这早朝是这样可以随便闯的吗?
    先是锦衣卫;然后是他。
    然而却没有人出来训斥于他。
    是啊!谁来?看他新官服;发上清水盈盈;显然他是在宫中更的衣。如果是回去;先不说这—来一回会花的少时间;单是这水;一路上也早干了。
    —个大臣受皇帝信赖成了这样;礼官们当然不会多事;不仅仅因为多了也没用;更因为那本是他们—体的;他们正在做件伟大的事;他们绝对不可以扯后腿的。
    黄子澄扫了许仙—眼;又看了看跪在—边的锦衣卫;不由骂道:“真是废物!”
    然后才恭恭敬敬给朱允文见礼。“启奏陛下;据锦衣卫回报;他朱高煦北返路上;先南逃;至余杭……听闻许王爷仙驾下凡;以为王爷祖屋有那飞升不老之术……掘取了许王爷的祖坟……”
    听到了朱高煦真的堀了许仙的祖坟;许仙的心反而是平静下来。推测只是推测;当推测成了真;心中无了牵挂;反倒是平静了。
    至于朱高煦玩了几把几渡长江的把戏;耍开了追兵什么的;许仙是一点儿兴趣也没有知道。记忆越好;想起来;记住的越多;这几度什么水的。从古到今实在是太多太多。
    不同的是这样的行为;只有在问鼎九五之后;才会大书特书。一般人做的再好;也只不过是个逃犯罢了。
    “什么?”朱允文惊骇了。
    朱允文是典型的儒教塑造人物;虽说他也曾逼死了自己亲叔叔;但是那是政治斗争;而作为敬鬼神而远之的儒教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掘人祖坟的事。朱允文首先的反应是惊。其次是不信。“这不可能吧!”
    黄子澄却说:“陛下;朱高煦;燕王第二子。xìng情凶悍。洪武年间;太祖将各位王子召往厩学习。朱高煦不肯学;而且言行轻佻;为太祖所厌恶。
    太祖去世后。燕王派长子及朱高煦进入厩。朱高煦的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品行不端;便暗中告诫他。他不听劝告;并偷走徐辉祖的一匹好马;径直渡江返回燕;朱高煦在归途中动不动就杀死官民;到涿州时。又击杀驿丞……此人绝非善类!”
    “启奏陛下;臣已说过;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臣的外甥;臣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此他们的品行;臣对陛下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朱高煦这个人;在臣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早朝的气氛很怪异;毕竟这是朱家叔侄夺位子之战。虽说徐耀祖贴向了朱允文。但是他本心还是不愿意参与进来的。
    参与进来又如何?难不成还能再封他一个开国公吗?可是没办法啊!谁让他那外甥偏偏偷了他的马。
    老实说;这偷马照道理是算不上大罪的。
    毕竟自四五月份;这气氛便怪异起来了。先是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病越生越重;居然成了病危。到了五月;太祖忌rì;他一次派出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取代他祭拜。
    当然了;后来也就知道这场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rì;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来;但朱棣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这次再去厩;可能就回不来了。可是老爹的忌rì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
    不过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搞掉藩王;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这时候黄子澄开口劝说;他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先不说这事是不是掩耳盗铃;但是人确实是因此放的。然而什么是宠臣;宠臣就是不受处罚。他黄子澄不背黑锅;那也只有他这马匹提供者背了。甚至他都可以说出什么;不是你的马;锦衣卫早追上了之类的。
    徐耀祖对此很生气;但是再生气又有什么用?不见这丫放人者;自己不识悔过;却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