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官神 >

第425部分

官神-第425部分

小说: 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国情就是国情,必须要照顾一些老旧的大型国企,否则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照顾老旧国企的政策夏想也可以理解,但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发达省份可以成功地转型,而燕省的老旧国企要么靠吃老本,要么靠银行补贴,要么只有倒闭一条路可走?

    难道就不能真正地面对市场,到市场的大潮之中搏击一番?

    不是不能,是不敢,是责任不明确。

    作为保守的省份。因为思想传统的原因,在国企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不是在经营企业,而是在作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经理人,而是当一个政府官员。他们担任领导职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官,为了下一步提升一级,而不是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是不是效益好和他们能不能升迁没有必然的联系,谁还有心思去用心经营企业?反正熬上几年资历,再换个好地方升上一级,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涨工资,涨待遇,至于他走之后国企的死活,与他一点干系也没有。

    燕省当年不是没有好企业好产品,在90年代中期,曾经一家手表厂全国闻名。当时表厂拍了一个传诵一时的广告,从直升飞机上扔下手表,在十几米的高空坠落到地,手表安然无恙,依然正常走时,结果轰动一时,成为国内的知名品牌。

    还有当时名动全国的宇环牌电视机,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名牌,销量供不应求,许多人为买一台彩电,还要托人情排号,可见当时的热销情景。

    可惜的是,时过境迁,当年著名品牌的手表,如今连厂房都卖了。而全国闻名的宇环电视,现在已经沦落为配件厂,成为新兴品牌的附属品。

    想想就让人痛心。

    夏想还了解到的事实是,在期刊市场还没有兴旺之前,燕省的报刊杂志也是领先全国,有一本青春类的杂志发行量曾经在同类杂志中排名第一!还有一份时政类的报纸,期发行量也高达20万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让同行羡慕不已。

    然后自90年代初。全国的期刊市场开放之后,南方许多报刊异军突起,凭借新奇和全新包装,迅速占领了市场。而燕省的青春类杂志,由最初的80万的发行量,迅速萎缩到8万,甚至到今天已经不足3万!更可笑的是,青春类的面对青年的杂志,主编竟然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头——以老年人的思维办青春杂志,能把握市场脉搏就怪了!

    而时政类的报纸,自从换了一个主编之后,发行量每年下降一万,到现在市场份额已经只有8万份的发行量了。对于一份报纸来说,8万份的发行量,基本上就要降到了生死线上。而主编从来没有觉得是他的原因,还要琢磨如何更进一步,到燕省日报当一个主任。

    夏想每每想起燕省在市场大潮中,和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不免心痛。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也只是空想而已,影响不了任何人的决定。

    甚至在后世燕市好不容易又出了一个全国性的知名企业——四牛集团。四牛集团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产销量一直高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却突然间出现了尿素奶粉事件!结果一夜之间,四牛集团跌落尘埃,再也没有恢复到全盛之时的盛况,原先收购的许多中小品牌也四分五裂。

    太多的经验教训,太多的血泪事例,只是在夏想在基层为官时,一心扑在基层的建设之上,很少想到全局想到整体。现在在省委办公厅工作,在信息处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和材料,又和王肖敏面对面坐在一起,让未来的单城市的市长开口问他对单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看法,再联想到最近京城中上层对燕省的不满和敲打,夏想心中沉淀许久的许多想法都浮现脑中,就有了一种厚积薄发的感慨。

    果然是登高者,望远!

    不过想到自己的身份,显然站在一个市长的高度来对单城高的经济指手画脚,是非常不合时宜的。王肖敏再客气,再对自己表现出亲近,他毕竟也是一市之长。他向自己请教,是没有市长架子是平易近人的表现,如果自己夸夸其谈指点江山,就是不识时务自高自大的作派。

    夏想就谦虚地说道:“王部长问我,相当于问道于盲了。我在基层最高做到常务副县长,现在也只是信息处处长,不管是资历还是境界,都达不到纵观全局的层次,让我对单城市的发展发表看法,恐怕要让您失望了。再说,单市长对单城市的了解,远在我之上,更有高屋建瓴的大局观……”

    王肖敏和单士奇对视,二人会心地一笑。

    单士奇感慨说道:“小夏,平心而论,我和曹书记虽然不算至交好友,但也算一见如故,现在也是有些交情,对于你,我也是当成晚辈看待。你在燕市城中村改造小组的所作所为,在安县做出的成绩,别人或许不清楚,却瞒不过我和王部长。我和王部长趁今天你弟弟结婚的日子来和你见面,有些事情不说大家也心里清楚,是为捧场……但那些不是主要的原因,而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机会,大家坐在一起,可以放松可以不论身份,轻松地聊天。你别当我是单城市长,也别当王部长是组织部长,就当我们二人是你的长辈,当然,是朋友也行,就是随意说说话,谈谈对目前局势的看法。”

    王肖敏显然和单士奇的圆润不一样,他板起了脸色,不快地说道:“小夏,谦逊是好事,但要分人。你和陈书记的关系就不用说了,我和陈书记也是多年的交情了,要不我们也不会坐在一起。你有多大本事,有多高的眼光,我心里有数,否则我也不会开口和你讨论单城市的经济结构问题。我上任市长以后,身边还会缺少经济方面的专家?我之所以和你讨论,是看重了你与众不同的眼光,还有对市场的准确的把握。当然,如果你觉得和我见外,不说也没有关系,我不强求。”

    王肖敏的话几乎是冷冰冰的,不带一点感情色彩。单士奇就有点尴尬,见气氛不太友好,就想打圆场。

    夏想却笑了:“王部长见笑了,我不是矫情,也不是和您见外,而是确实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单市长担任单城市市长多年,应该也是心里有数,单城市和燕省的其他地市一样,保守而缺乏进取精神,倒也不能完全怪政策上的原因,和燕省人的性格也有关系。燕省人一向保守,宁肯在家中受穷,也不愿意出去打工或创业。就算做生意小有所成,也是小富则安的思想……”

    夏想就从他所了解到单城市的现状,以及和燕市现状的对比,再结合他记忆中燕市和单城市各自不同的发展轨道,发表了自己的浅见。

    因为单城市是他的家乡,夏想对后世的单城市的发展还算记忆深刻,基本上单城市一直是四平八稳地向前发展,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相反,单城钢厂的效益却年年下滑。尽管国内随着汽车行业的兴起,对钢铁的需要求量增大,但由于新兴钢厂的崛起,单城钢厂的竞争力下降,人员老化,设备陈旧,以及管理效率低下,最主要的是,生产成本过高,严重地阻碍了单城钢厂的市场占有率。

    同等情况下,别家的钢材要比单城钢厂便宜百分之十左右,谁会当冤大头,非单城钢厂的钢材不买?

    后来由于国际上铁矿石的涨价,导致单城钢厂的效益大幅滑坡。因为单城市深入内地,交通不便,远不如沿海城市在铁矿石的运输上有便利条件。一吨矿石,沿海的钢厂至少要比单城钢厂少几百元的运输费用,折算下来,单城钢厂光是成本就比人家的销售价格还高,怎么和别人竞争?

    痛定思痛之余,单城钢厂才开始投入巨资兴建自己的专用铁路线,由单城市直通黄骅的渤海港口,以解决燃眉之急。但在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的两重影响下,单城钢厂已经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正是由于有运输优势和港口城市的便利条件,位于连云港的鞍钢分厂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国内的钢铁产业的支柱企业之一。

    单城钢厂正是看到了鞍钢将分厂建在连云港的成功先例,才痛下决心修建一条救命铁路,直达燕省的沿海城市黄骅港,以便可以减少在运输环节的巨大费用,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只不过已经比别人晚了一步,失去了市场的先机。

    “就象单城钢厂,目光有就点短浅了。”夏想心想既然让他说,索性就将单城钢厂现在的弊端说出来,不管单士奇和王肖敏是不是接受,也算了了他一桩心愿。他也不愿意看到家乡的钢厂,再次重蹈燕省许多大型国企的覆辙,因为运输成本的问题,渐渐失去市场。

    夏想的话一出口,单士奇的脸色立刻凝重起来:“小夏,但愿你不是故作惊人之语,以我看,现在的单城钢厂,在国内的影响力还算不错,目前的效益也还可以,是单城市的利税大户,你怎么就说单城钢厂目光短浅了?”

    王肖敏也是一脸惊讶,不过他的态度比单士奇稍有护短不同,而是饶有兴趣地问道:“说说看,怎么个目光短浅了?照我看,无非就是一些大型国企的通病罢了,比如人员臃肿,人浮于事,除此之外,单城钢厂的市场前景还算不错,我也比较看好……你一开口就点出单城钢厂这个单城最大的企业,肯定是比我目光长远,看得更深入了,说来听听。”

    比起单士奇的吃惊,王肖敏反而是虚心接受的态度。

    PS:无比感谢兄弟们的月票支持,老何感动得眼泪哗哗的……老何的爆发是指在稳定的每天万更的前提下的爆发,绝对不会影响每天雷打不动的两章万字,所以兄弟们尽管放心地支持老何,不会出现一两次爆发然后更新不正常的情况!请相信老何的毅力!另外基本上可以肯定月底没有双倍月票了,所以手中有月票想留到月底的兄弟,就现在投给官神好了,现在的名次靠前,官神的成绩就会慢慢提高,如此,老何的动力也会一如既往的充足。再一次鞠躬感谢兄弟们的支持,唯有继续奋发而已。请继续月票支持老何!

    第398章 应时对景

    第398章 应时对景(小求月票!)

    夏想摆摆手:“哪里。我可不是看得比较长远,而是平常喜欢琢磨市场,觉得在以后的市场大潮中,一切还是由不可抗拒的市场规律说了算,政治对市场经济的干涉力度越来越小,直到一些非国有经济完全崛起,所有的国企也必须放下身段,去和民营企业争夺市场。”他又看了单士奇一眼,见他一脸平静,表现还算正常,就又继续说道,“现在的单城钢厂效益还算不错,但随着国内房地产的兴趣,对钢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还有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对钢材市场带来有利的影响。但正是因为有了市场需求,才会有更多的钢厂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之中,才会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在降低成本的方面,单城钢厂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王肖敏的脸色也凝重起来。

    “单城钢厂有职工两万多人,而南方沿海城市一家钢厂只有职工3000多人。但产值却和单城钢厂相当,为什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技术优势,还因为他们有沿海优势,处在于港口城市,交通非常发达。单城市深处内地,只能依靠铁路运输,而铁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