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浮沉 >

第10部分

浮沉-第10部分

小说: 浮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韩伯元演过电视剧,所以,他看人总有一种习惯,看看对方像圈子里的谁谁谁。韩伯元觉得她的长相若要拿一个熟识的明星来做参照,她应该和香港的影视明星陈慧琳有点相似。但她和陈慧琳最大的不同是眼睛里面有太多的故事,这故事说准确些是风情。而陈慧琳与她比起来,就显得有些“木”,当然,这个“木”说好听些是端庄。

于薇优雅地向韩伯元伸出手:“韩总,我看过您演的电视剧,而且知道您是位神人。何文涛打电话说您来了,我就特别想见您,所以,就冒昧地赶来了。您不会见怪吧?”

于薇说话的时候,完全没有那种久经沙场的商人的干练,反而有点少妇在人场的羞涩。她的脸上有点微微的红晕,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内心感情很丰富的女人。韩伯元跟她握着手说:“你客气啦。都是云南老乡,能在金都相见,真是感到十分亲切。”

与韩伯元寒暄之后,于薇又将身后的一位年轻女子作了介绍:“这是我们饭店的前台经理,周小娜。”

周小娜没有跟韩伯元握手,而是非常端庄又非常淑女地向韩伯元鞠了一躬,柔柔地说:“韩总,您好!”接着才去握韩伯元的手。这一举动一下子就把自己划到了晚辈行列。

突然来了两位美女,屋子里的气氛自然是灿烂一新。大家赶快招呼着看座。于薇本来要坐在石天然的下手,但石天然早已让服务员在韩伯元的左手边加了个椅子和餐具。这样于薇就坐在了韩伯元和梁冬的中间。自然,于薇有机会和韩伯元交谈,探讨她一直关心的人的命运了。

 9《金都日报》副刊部的赞助活动搞得十分火爆,这让社里社外的不少人羡慕。其实,他们搞赞助活动不过才一年多时间。一年前,部里还从来没有谁拉过一个赞助,大家都一直是在循规蹈矩地办报纸。而让他们步入了拉赞助的行列,应该说与一篇稿子和一次会议有关。

稿子是作家李西键写的。当时,李西键还不认识石天然,就特意让何文涛搭了个桥,在 “乡村饭店”搞了一次聚会。

那是石天然与何文涛第一次到“乡村饭店”,一进门,他们发现这里的女服务员长相都十分标致,姑娘们虽没有一脸的端庄妩媚,却有小家碧玉的温柔。她们的皮肤洁净白皙,脸型也多是瓜子脸,即使有些圆的,下巴也很尖,让人感受到她们作为女性的娟秀与标致。姑娘们的身高十分均衡,几乎全在1米63左右。望着她们,稍微有心的人可能会想到,这些丫头必是经过了一个审美意识极强的人的精心挑选。只是她们的服装颜色有些另类,姑娘们着的全是黑色的西装,过分端庄的打扮,让石何二人一时找不到感觉。尤其是何文涛,他总觉得这身边站的都是经理。

何文涛的这种感觉应该说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多数饭店的服务员穿戴都很朴素,你只要一看到她们,就会把她们定位在端盘子洗碗上。而“乡村”女服务员的打扮过于深沉,她们服饰的气氛与人们心中想象的乡村姑娘相差甚远。何文涛想,既然饭店谓之“乡村”,就应该充满乡土气息,甚至雅间的名字也应该幽默一些。比如说,包一就叫“支书家”;包二叫“村长家”;包三叫“大队会计家”;包四叫“贫协主席家”;包五叫“五保户家”;包六叫“大地主”家;包七叫“张寡妇家”……你说这雅间一溜开过去多有意思,相信在这个环境里请朋友吃饭相聚,肯定会给大家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

没在“乡村”服务人员身上看到具有乡土气息的花头巾或花布衫,石天然、何文涛心里直犯嘀咕:好久没有去过农村了,是不是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都流行经理服啦?

何文涛的揭秘心理是非常强的。他想,既然这个饭店的女服务员都穿上了经理的行头,那他们的经理又是怎么包装自己的呢?不会是相反过来:服务员穿西装,经理扎羊肚毛巾吧?

石何二人来到一个雅间,请客的李西键已经等在那里了。

李西键虽然和石天然第一次见,却没有什么陌生感。聊天的时候,李西键十分健谈。他说自己最近写了一本书,是关于女人的。这部书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女人好不好色的问题。

何文涛与李西键是老熟人,自然说话要随便得多,他接过李西键的话头问道:“女人好不好色?”

“好色!比他妈的男人还好色。”李西键说,“平时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全是男人有了第三者,女人悄悄地哭泣,但我见到的恰恰相反。你们看了我的书就知道了!”

何文涛说:“你不能以你的书为依据说事,作家标新立异,无外乎想弄个畅销,女人到你书里,还不全变了味……”

“你把我打击到了三流作家的行列了。我探索女人潜在的性意识,可不是普通作家能够做到的,我跟你说句实话,我书中选取的几个故事在生活里都是能找到原型的,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用文学写的调查报告。圈里的人都知道,写女性文学,是我的强项,可以说目前中国作家在挖掘女性性心理上,谁也无法与我抗衡。这主要得益于我的性意识。他妈的说句最讲人性的话,我这人的性意识特别强,老婆根本满足不了我的要求,所以我到哪个城市都得有情人,找不到情人就得找鸡,这没办法,纯粹是人性的生理需要。所以,与我交过手的很多女人,就和大家常见的不太一样,我认为那才是最真实的女人,其他所谓的淑女,全他妈是假装出来的……”

石天然没想到,作家里会有如此坦诚的流氓。他感到吃惊,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因此,他给李西键做出的表情是,很有兴致地听他讲下去。石天然的表情无疑大大鼓舞了李西键的讲兴。正当李西键想接着话题再来的时候,石天然突然发现门口站着个女服务员,他赶忙对她说:“小姑娘,你先出去吧,帮我把门关上,有事我再叫你!”

女服务员懂事地要关门,李西键满脸冒着酒光说:“没事,没事儿,人家小姐什么没有听过,哪个饭桌上不讲讲黄段子,估计天底下只有你们金都市在讲黄段子的时候把服务员支走。不过我得声明,我讲的可不是黄段子,而是知识文化,是学术探讨……”

石天然心想,这性话题即使上升到理论高度,也是黄的。黄话在一个年轻姑娘面前说,总显得此人品格不高,心灵龌龊。

看着石天然把那姑娘支走,李西键感慨地说:“金都人就是讲政治。不过跟老兄说句实话,我到金都也一样,老老实实的,即使‘帐篷’支起来了,也从来不去找鸡。金都警察厉害呀,若是嫖娼落到他们手里,那就彻底完了。所以,我每次来金都,都是在机关单位寻摸一个小妞包起来,这样逮住了也是情人关系,所以安全多了。”

石天然与何文涛听李西键吹牛的时候,面部表情尽管保持得很平淡,但当听说他包了一个女人,还是露出了疑惑的目光。李西键解释:“她是一个小报记者,小丫头还没结婚呢,但性欲极高,开始几天,我暗喜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了,可三天下来,就被她整得力不从心了,我连个平手都打不过她。”

石天然、何文涛听得直乐,李西键自己也笑了,他的笑在自我解嘲和洋洋得意之间,这更加显示了他性格的坦率。此时,他端起酒杯说:“见笑,见笑。只不过见了两位大哥感觉亲切,就想敞开胸怀,袒露一下自己的真实。还是喝酒吧,我先干为敬!”

李西键与石天然及何文涛碰杯之后,首先一仰脖子把酒倒进嘴里,石何二人也都喝下一些,他俩笑吟吟地望着李西键,觉得这个“流氓作家”真是挺有意思。其实,这种出卖自己灵魂的做派,也是李西键交往朋友并迅速走近对方的一个招数。

李西键见两个人对他关注,便谈兴更浓。他接着说:“所以啊,我所看到的女人的本性,是众人不易观察到的最真实的一面,而这一面往往深埋在她们心灵和肉体的最深处,它当然不易被人发现,可一旦开发出来,就势如洪水猛兽,它的破坏力极强,毫无责任可言,赤裸裸地全是个人的享受。这就是女人的另一面。”

石天然听后,点着头说:“嗯,从这个角度研究女性是不多见!”

李西键马上得意地说:“石兄,你真是慧眼识珠,这和当代评论大师朱世愈的观点完全一样。”

听到提朱世愈,何文涛突然说:“不是朱世愈给你写了个评论吗?你交给老石看看,能发就给你发啦。”

“噢,”李西键像突然反应过来转身到窗台上取出自己的手提包,从里面摸索出两份稿子来:“这份是朱世愈的书评,这是我帮一个朋友写的报告文学。”

石天然接过两篇稿子,彻底明白了何文涛说来了个朋友约出来吃饭的真正目的。这两篇稿子从编辑部的分工来看,都是归石天然编发。石天然粗粗扫了一眼书评,心里马上就清楚,朱世愈的这篇评论肯定能发,因为朱世愈是评论界的名人,光凭他的名气,社里领导都不会毙他的稿子。再加上朱世愈的评论功力确实独到,不管多么平庸的作品他都能找到亮点,所以无论是办刊的编辑,还是被评的作者,都喜欢请他评论。当然,大多情况下,他对一些书和一些作者是不愿评论的,但架不住那些请他写作的人来找他的时候呈上一个“信封”,信封里有几张“老人头”,朱世愈可以不给作者面子,但总得要给“老人家”面子啊,所以,朱世愈就不得不写了。好在,编辑部都认他这个评论家,凡是他的评论,不仅要发,而且还给他放到版面突出的位置上。

看完朱世愈的评论,石天然又看了那篇报告文学,没读几行字他就蹙起了眉头:李西键自称是作家,这哪像作家写的稿子,一点儿文采没有,干巴巴的像一个通讯,甚至比通讯都通讯。他用了个最时髦也最常见的标题:《弄潮儿在涛头立》;还用了个最烂的开头:一九××年×月×日,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了……

石天然一看标题和“导语”就开始感慨:一个千把字的稿子记写一个人物竟然从主人公出生写起,他原本以为只有低劣的报道员才会如此下笔,没想到这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真的有些让人汗颜。怪不得人家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7千多人,真正拿出沉甸甸作品的没见几个,倒是不少滥竽充数吃干饭的大混子。

这篇“报告文学”的文字干巴、老套且先不说,最让石天然感到棘手的是,文章中“呱呱坠地”的“弄潮儿”,是一个企业的老板。编辑部个个都是人精似的明眼人,刊登这些老板的文章,毫无疑问就是为他们打广告,只要你编这样的稿子,人家都会以为你一定得到什么好处了。但这位作家到目前为止,除了这顿酒饭,完全没有要给他“表示一下”的迹象,而做出的还是“支持本报”的样子。

石天然知道,人毕竟不能太势利了,何况这是同事何文涛介绍来的,又在一起吃饭。无论如何也不能立即枪毙李西键的稿子,这种面子不给还能叫老编辑?再说,石天然遇到这事,已不是第一次了。

记得一个多月前,他就处理过这样一件尴尬的事儿——10那天的阳光分外明媚,春日的青草气息从窗外一阵又一阵地飘来。一个年轻的女士袅袅婷婷地走进了编辑部,上来就问石编辑在哪儿。

有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