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实习记者 >

第6部分

实习记者-第6部分

小说: 实习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删稿子太是杨蔓的长项了!她虽不长于写稿,可删稿却有两年的经验,她来北京前就练出来的经验,这两年她已经很纯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能看出哪些是第一等废话,哪些是第二等废话。她先删那些消息,消息都不长,很快就做好了。左头条也好删,是政府新闻,这种新闻的写法大多是标准的倒金字塔写法,尽量保留前面,然后从后往前删就可以了。长短也不重要,最主要的是有张大图片就行。
  其实杨蔓不知道,记者们都不抱怨稿子被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报社内,稿子是500字还是800字,并不要紧,而放在什么位置,被打多少稿分,才是重要的。那些才能决定记者的收入和地位。
  等到杨蔓删自己的稿子,就实在太费事了。她左看右看,觉得句句重要,所有的语句都言之有物,每个例子都是自己采访得来,每个数据都是辛苦计算得来。但也不能不删,她见过石主任删稿子,他总是拿过来,就红笔一划,把结尾圈掉就行了。不像自己删稿,还要看看结尾是否需要和前面照应,中间有没有过渡问题。
  杨蔓把自己的稿子反复阅读,精减一些用词,删掉一个例子,把一些段落合并合并,省下几个空格,总算删到了符合要求的字数。
  一抬头,就看见总编正站在自己面前。
  杨蔓对自己那条爬满了红色印迹的稿子很不好意思。一眼望去,就能看到其他的稿子都是一段一段地被删去的,只有自己的那条,是一个字一个字被删掉的。
  她把这稿子递给总编,总编毫不在意,拿起这一卷稿子浏览起来。其实他也就看看标题,很快他就看到了杨蔓那条稿子,看了标题,看到后面还贴了个统计图,然后说了声:“这个形式还不错。”

  第21节:第三章实习记者杨蔓报道(9)

  这时,石主任也进来了。听见总编这句话,也接口说:“是啊,这统计图表挺好,一目了然,比文字轻松明白。”
  杨蔓听到这儿,更觉得心花怒放。
  总编说:“以后深度报道都可以采取图表形式啊。”
  做版的时候,稿子最后还是太长,特别是又要强调图表,最后总编决定,把稿子的后半截转到经济版去,把图表放到前面,在标题上强调一下这统计结果。饼形图和柱形图重新让邹皮设计,做成立体的那种,更美观一些。
  第二天拿到报纸,杨蔓多收了几份,一份寄回家里,一份留着,另一份做了剪报。她买了个空白的硬皮大本,准备开始收集自己的作品。
  但同事们没人注意这件事。除了资料室的老康外,只有孙淼打了电话过来,说:“小杨,写得不错啊,这是你做的报道,不用署我的名啊。”
  杨蔓说:“孙老师,这次全是你指导我做的啊。思路和采访对象都是你的啊。没有你我怎么可能做出这稿子来呢。我真的想跟你慢慢学习呢。”她是真心的。

  第22节: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1)

  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
  1
  今天天气不错,一点风都没有,汪时宇吃过午饭,就搬了工具和木箱在院子里干起活来。
  这是两个运输用的包装木箱,很大,很粗糙的木条钉在一起的。但木头却不错,条直,干爽,汪时宇看到的已经是它们未来的样子了。
  未来的样子应该是像抽屉一样大小的木箱,上面有活页可以打开盖子,旁边有透气的筛孔,前面有插标签记录的插格。当然,还得刨得光滑一些。漆是不用上了,漆的气味可能会有些害处。
  汪时宇一根根地把钉子撬出来,木箱慢慢地就变成了一堆木条。有些钉子已经锈在里面,有些钉子钉得歪歪斜斜,拔出来都不容易。这比开始估计的要困难。
  汪时宇只穿了件毛衣,都已经满头大汗。这时,他看见一个人进了他们的院子。
  白天这个小院是很安静的,人们都去上班了。这时来了人,汪时宇很诧异。
  这是一个女孩,长得很秀气灵巧,短短的黑色棉外套,下面穿着红黑相间的短裙,修长的双腿,一双短帮靴。
  汪时宇看着她,想起了一种蝴蝶。
  那女孩环视了一下院子,看见汪时宇正看着她。便走过来,说:“请问,有个收藏蝴蝶的汪时宇是住这里吗?”
  汪时宇有一瞬间的迷糊,呆呆地说:“我是。”
  女孩笑着伸手过来,说:“我是早报记者,我叫杨蔓。我昨天打过电话来的。”
  汪时宇忙放下手中的木条和榔头,跟杨蔓握手。他还是有点疑惑:“我没有接到电话啊。”
  杨蔓解释:“我是打到你们门卫那儿的,门卫说你不在,但说你平时都在家里。我今天有时间,就想来看看。想着应该能碰到你吧。”
  汪时宇把杨蔓让进屋。屋里很乱。刚才搬了木箱出去时,把以前那两个木箱里面和上面放的东西,全都摞到了桌上、书柜上、椅子上、床上。
  汪时宇很不好意思,赶紧又是一通折腾,把椅子和桌子清理了,请杨蔓坐下。
  汪时宇问杨蔓喝点什么。杨蔓说:“什么都行。”
  汪时宇打开冰箱,拿出一罐可乐,又觉得不好,回头问杨蔓:“你要喝热的吧?”
  杨蔓连忙点头说:“当然最好了。”
  汪时宇打开水瓶塞,摸了摸,里面一点热气都没有。当然,这至少是两三天前的水了。
  汪时宇对杨蔓说:“等我一下吧。”然后就去水房打了冷水,回到房里,拿出“热得快”,插在水瓶里。
  杨蔓看着这热得快,居然流露出羡慕的表情。
  汪时宇有点不解,说:“这叫热得快。”
  杨蔓说:“我知道啊。我以前用过的。到北京以后我就很想要一个这个,但不知哪里有卖的啊。好像现在这个不怎么生产了吗?其实这很方便的。”
  汪时宇说:“好像是不好买了。你要不,呆会儿就把我这个带回去吧。”
  杨蔓说:“那怎么行。”
  汪时宇说:“没事儿的。我还有电水壶呢。”
  杨蔓执意不肯。汪时宇当然也不好坚持。汪时宇本来就不是能坚持的性格。
  水烧开了,汪时宇又想起杯子很黑,忙拿出去洗,洗了半天,那些茶垢也不见减轻多少,只能作罢。汪时宇想,如果茶泡浓点就能掩盖一下茶垢吧,于是又去翻茶叶罐。刚才家里的一通折腾,茶叶罐又被压在了最下面。
  杨蔓见状,忙说:“我就喝白水吧。”
  汪时宇还是不肯停手,又一件件地把东西挪开,掏出了茶叶罐。打开,还好,是一股干燥的茶香。汪时宇因为前面的忙乱,已经很沮丧地预感到,打开了茶叶罐,茶叶罐里会扑出一股霉味,茶叶已经坏了。
  但茶叶还是不错的。虽然很久了,但看起来还干干爽爽,没有走气,没有吸味。
  汪时宇往杯子里倒茶叶,杨蔓叫着:“别太浓了啊。”
  汪时宇住了手,看看杯子里,茶叶似乎确实太多,又伸手抓了些出来。冲好水,递给杨蔓。
  杨蔓深深地嗅了一下,说:“好香的茶啊。这是什么茶?”
  汪时宇说:“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茶。这是我去云南捕蝴蝶的时候,云南的一个朋友送的。”
  杨蔓说:“就是啊。说到蝴蝶,我就是要采访这事儿呢。”
  汪时宇说:“你怎么找到我的?”
  杨蔓解释说:“你们区上不是有个科普系列展览吗?他们的资料送到我们报社了。我看了一下,其他那些展览都没多大意思,就你的展览比较新鲜。而且你完全是靠个人的力量做出来的奇Qisuu。com书,这点就不简单了。”

  第23节: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2)

  汪时宇说:“其实我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我是一直想做个蝴蝶展,但没什么机会。自己租场地得花钱,还要宣传,挺困难的。以前给他们交过一个报告,都很长时间了。没想到现在他们居然愿意帮我做。虽然规模很小,但能展出,也是圆我的一个心愿。搞这个这么多年了,我收藏了一些珍贵的蝴蝶。这次就可以放到展览上,向人们展示一下。”
  杨蔓说:“呀,你这儿有些什么啊?我怎么没看到?”
  汪时宇看了看周围乱成一团的样子。杨蔓也马上明白了,说:“我现在不看,时间来不及了,我得回去上班了。下次我再来吧,到时你给我讲讲你捕蝴蝶的事啊!”
  杨蔓跟汪时宇互换了联系方式。杨蔓仍然留的是新闻热线的电话,汪时宇留的是传呼机号码。杨蔓看了看表,吐了吐舌头,跟汪时宇点了个头,快速穿上外套,拎着她的大包,一拉门就跑掉了,动作连贯。汪时宇都没来得及说句话,或者开一下门。
  汪时宇留在房里,定了定神,喝了口刚才那杯茶,再走到院子里。已经起风了,天色也暗了点。北京的冬天,天黑得很早。
  汪时宇把东西收好,搬回屋里。
  2
  第四天,那条关于科普系列展览的消息就见报了。没有发在头版,是在文化版上。消息很短,关于汪时宇的蝴蝶展的内容也很少,就两句话。
  汪时宇接到传呼,赶紧去回电话。
  他今天已经看到报纸了。这几天,他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张报纸。
  他看到这个号码,忽然有些紧张:“喂——”
  那头说:“我是杨蔓,你记得吧?”
  他说:“当然当然。有事吗?”
  杨蔓说:“今天报道出来了。”
  “哦。”他不知说什么好,他不长于跟姑娘打交道。他其实心里排练过的,但他现在仍然不知说什么。
  杨蔓说:“消息发得比较简单。”
  汪时宇说:“哪里哪里。”
  杨蔓也不知说什么了,就说:“那你买份报纸吧。如果你还想要更多的报纸,我改天送过去吧。”
  汪时宇感觉到杨蔓就要挂电话了,他终于说:“你去看了展览吗?”
  杨蔓说:“还没有呢?不是今天才开始吗?”
  汪时宇说:“我有票可以给你。”
  “好啊,那我明天过去拿票吧。我到你家去吗?”
  “你如果找不到那个区上的展览厅就先到我家吧,我带你过去。”
  杨蔓便和他说好了时间。
  杨蔓第二天上午十点如约到了汪时宇家。汪时宇已经在家里等了好一会儿了。
  他把杨蔓让进屋里,请杨蔓坐一会,问杨蔓有没有吃过早饭。
  杨蔓说:“哦,我不怎么吃早饭的。”

  第24节:第四章他看到的是一只蝴蝶(3)

  汪时宇说:“那怎么行?胃会出问题的。”然后汪时宇就去给杨蔓冲了碗芝麻糊。
  杨蔓看着汪时宇的房间,跟那天比,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现在这个房间太整洁了,而那天乱到没有下脚的地方。
  现在靠里的那边,是整齐的一摞箱子,很新,窗下的桌子也很整洁,只有一些文具,笔筒里还插了一枝干花。
  杨蔓忽然想起什么,说:“咦,那天我来的时候,你在做木工活,那些箱子是你自己做的?”
  汪时宇有点不好意思,说:“嗯。”
  杨蔓啧啧称赞,便向那些箱子走过去,仔细看起来。的确做得很不错,刨得很光滑,露出木质本来的纹理。刚刨过的木头,居然还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味。杨蔓伸手准备去摸那箱盖。
  汪时宇此时说:“那是些放标本,放工具的专用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