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福晋的奋斗-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留在家的两个孩子,原本生下来最像胤禩的弘旺长开了之后反而不那么相像了,小儿子弘晏经惠妃和良妃的双重鉴定,她们认为这孩子长大后一定更像奶奶良妃,敏芝怨念。有多一个犹豫美人,男孩子长成良妃那样,又要糟。
不过,令敏芝很欣慰的是,弘旺很孝顺,虽然在宫里住了一段时间,但是似乎影响不大,偶尔还会流露出小孩子撒娇耍赖的表情。因此敏芝带着他逛遍了整个王府,由他自己选择喜欢的房子,给他配了两个太监,一个跟班书童,还让原先他的奶娘继续服侍他,至于奴婢则一个也没留。敏芝觉得孩子还小,整天在漂亮姐姐堆里成长,万一长成贾宝玉那样,她哭都没处哭去。
这不,刚到饭点儿,敏芝就去差人把弘旺找来,打算母子三人同桌吃饭来着,弘旺没来,却来了管家:“启禀福晋,圣旨到”敏芝一惊,慌忙起身出去跟着管家到了正厅。
一听是康熙要她即刻进宫,暗自心惊,莫不是被胤禩料中了,老爷子踩着点儿要在五月的最后一天解决胤礽的事儿?赶紧领旨,拿了进宫专用荷包,衣服也来不及换了,一身家居服跟着传旨太监进宫了。
一到养心殿门口,看见五福晋也在,心里就更加笃定,是宁嬷嬷把太皇太后遗诏给拿出来了。得了康熙的允许,两人进入殿内,上前给老爷子行礼,老爷子睁眼一看:“去,把宁嬷嬷带进来。”
宁嬷嬷捧着匣子进来,给两位王妃行礼,敏芝和五福晋立刻还礼。宁嬷嬷捧着盒子到敏芝面前:“廉郡王妃,现在二皇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是时候该把太皇太后和太后的意思向皇上传达了。”敏芝从荷包里掏出钥匙:“我和五嫂都在宫外,我们听您的。”一边说,一边打开匣子,取出黄笺,双手递给五福晋,五福晋躬身接过。
康熙撩袍跪倒,敏芝和宁嬷嬷也同时跪倒,五福晋把遗诏内容重新诵读了一遍。康熙一点都不觉得惊讶,反而很平静地说了一声领旨,就把圣旨接了过来:“既然皇玛嬷早有此意,倒也免了朕一番周折。好了你们都回吧,老八家的,你留下。”敏芝哆嗦了一下,康熙怎么总是单独点她的名。眼看着宁嬷嬷和五福晋退出养心殿,她忍不住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康熙哼了一声:“跪下”敏芝仆倒。“朕只问你一件事,这封密旨的内容,胤禩知道么?”“回皇阿玛的话,知道”“既然是密旨,就应该只有你们三人知晓,而你竟告诉了你的丈夫,等同于违背太皇太后以及太后的旨意,该当何罪?”
敏芝俯首:“臣媳知错。但臣媳时至今日方才知道,这遗诏是不足与外人道的。”“哼强词夺理”康熙怒哼。敏芝再度俯首:“请皇阿玛听臣媳一言,再对臣媳做出处置,臣媳无怨言。”
“讲!你若讲不出道理,朕就将你以泄密罪论处”康熙背对着她,让她看不到表情。敏芝咽了咽口水镇定了一下道:“启禀皇阿玛,这遗诏的内容,臣媳在太后薨世之前就已经知道,太皇太后的希望,其实是寻常百姓家祖母对孙辈最底线的要求了。然而这要求放在我们皇家,却变得如此珍而重之,两代国母用性命交代了这一道遗诏。只为了未来皇子皇孙们不再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皇阿玛,太皇太后留下这道遗诏,不仅仅是为了保全二哥性命,也是为了维系天家在剥离了权势,金钱,一切冰冷之后剩下的那一点微弱的温暖。太皇太后说出这些话来,天经地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更没有半点私心,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您,不让您做出后悔的事情。
二哥曾经被您议处,上驷院,咸安宫,那样的情况下,太后都没有请动遗诏,因为她也知道二哥之过需要惩戒,需要偿还。然而,赦免他出宫的您,在明知他有疾病缠身,并不确定会不会复发的情况下再次授以权柄。
很不巧,在太后病危的时候,二哥又病发了,太后为了不让您担心,影响您的政务,下令封宫,二哥病糊涂了,才会认为以禁军的力量就可以阻止您入城,阻止您入城了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根本不像是成年人能做出来的事,皇阿玛是天子,一座城池又怎能拦得住您和天下兵马呢?二哥这明显就是被梦厄住了,才会如此荒唐。
最重要的是,二哥在脑子不清楚的情况下还记得给我们送吃的,给太后问安。这证明他只是病了本心并不险恶,他只是太害怕您了,对于您的畏惧超过了一切。二哥有错,你把他交于大理寺也好,放到朝堂之上议处也罢。可他终究是您和仁孝皇后的独子,您若真的昭告天下将其处决,恐怕天下人都不会认为您是大义灭亲,反而会引论您屠杀亲子。
太皇太后顾及的是皇家亲情,更是您的颜面,大清的颜面,请皇阿玛明鉴!”
康熙背负的双手紧紧地握着拳头,这一切敏芝都看在眼里。她很紧张,但却不能不冒这个险,这些话她早就想说,一直没机会说·不是为了胤,而是为了胤。老爷子对胤极尽刁难之能事。有的时候根本兴致来了调戏一下,根本说不出理由。这样下去,圣人也要被逼疯。老爷子不是一般的偏心,这心早就偏到身体外头去了,敏芝借用遗诏说事儿,只是为了让康熙明白,天家无父子的后果就是父子情断,君臣义绝。
敏芝跪在地上慢慢抚平刚才一下子激动起来的心:不能激动。一定要镇定!好半天,康熙的手才垂下来:“石氏曾再三问你,你恨不恨他,你都不敢正面回答,如今却义正言辞地和朕掰这些纲常伦理的大道理,太皇太后的意思,朕比你清楚。你泄露太皇太后的旨意,此罪不能饶恕!”
“回皇阿玛的话,太皇太后这些话,放在寻常百姓家,母亲都会告诫自己的孩子,兄弟之间不要打架,要互相谦让友爱,要团结不要纷争。每当父亲管教孩子的时候,善良的母亲就会出来劝阻,孩子终究是孩子,怎么忍心下这么重的手。臣媳在家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因此臣媳觉得太皇太后的话用来训诫儿子再好不过了。
弘晏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体弱的他分走了我们爷大部分的关爱,孩子还小不懂得嫉妒羡慕的背后会隐藏可怕的危机。现在给他们做好规矩,万一将来他们真的争抢起来,我们做阿玛和额娘的只好偷偷抹泪,那岂不是误了他们么?”
第二百九十七章 澄清(二)
第二百九十七章 澄清(二)
一车子的话说上去,只换来四字回复:“妇人之仁”这四个字从康熙嘴里蹦出来,好像掉了一地的铜豌豆,敏芝苦笑:“请皇阿玛恕罪,臣媳擅自泄露太皇太后密旨,是臣媳私心作祟,请皇阿玛责罚,但也请皇阿玛三思,太皇太后以及太后孤心孤诣,全是为皇阿玛着想。请皇阿玛在宽恕二哥的同时善待于他。”
“善待胤礽?是太后临终前托付你的吧?”康熙远目:“胤礽曾做过太多的错事,朕一再姑息,才造成了今日无法挽回的局面。朕记得,你曾在养心殿前指责胤禩对胤礽疏于防范,一次又一次被他伤害,现在你却为胤礽求情,要朕在宽恕他性命的同时善待于他,你可知道,他犯的罪无可恕”
“回皇阿玛的话,太后在临终前回忆了好多年轻时的事迹,在她的描述中,仁孝皇后纯善温柔,智慧卓绝。二哥自小传承了仁孝皇后的样貌和聪慧,深受太皇太后以及太后的喜爱,那时的二哥,皇阿玛也是很喜欢很喜欢他的。可是,当年在德州行宫,二哥初次犯病,臣媳在提到您的时候,二哥却是异常恐慌,一直重复说皇阿玛要杀了他。
那样的惊慌失措,让当时在场的四哥都转过身去,不忍心再看,二哥的病由来已久,只是您把他误解为对权利的渴望了。我们爷说,二哥生来就是太子,前半生享受了太多的富贵荣华,可是高处不胜寒,他也承受了普通家庭孩子无法想象的压力和危险。请皇阿玛看在仁孝皇后的面子上,看在您曾真心疼爱他大半辈子的面子上,还他一个安静优渥的余生”
说完,敏芝抬头,平视康熙那身明黄的龙袍,有多少人梦想着穿上它,坐在那至高无上的位置里俯视芸芸众生。可惜,有些人抢破了头,丢了命,也不知道,其实这个位置。不是你努力过了,你灿烂过了,就是你的了。面前的皇帝他说了才算,争抢什么的,毫无疑义。
康熙轻叹:“胤礽的事情,有皇玛嬷的遗诏,朕自当遵从,朕会将这道遗诏刻成碑文,立于太庙,最为组训,受永世香火”敏芝这才松了一口气:“皇阿玛英明”康熙嘴角一唏:“但是,你的过错,却不能不罚”敏芝心里翻白眼,嘴上却恭敬无比:“臣媳愿意领罚,请皇阿玛降罪。”
“朕拟六月初避暑山庄一行,如果你能在朕出发前,抄完一百遍孝经,朕就准你同行,不然的话,就让胤禩带着弘旺和弘晢同行罢”敏芝眨了眨眼:“六月初,具体是……”“朕有要求,一百遍孝经,要用五种以上不同字体抄写,不得假他人之手。就这样,你回去吧”
敏芝无语问苍天,为毛又是抄书啊她跟抄书有什么不解之缘么?每次惩罚都是抄书,还五种不同字体,康熙你能不能更无耻一点,你当我是人形电脑么?孝经,孝经是什么东西?没见过啊,万一它有资治通鉴那么长,不是要我命么没法子,老爷子明摆着就是欺负她,只能磕头谢恩,然后垂头丧气出宫回家。
康熙却在她离开后露出玩味的笑容,这个媳妇,还挺讲义气,明明以前对胤礽恨之入骨,却肯为了太后托付,替胤礽争取最好的待遇。朕气她不过是因为她泄露了密旨内容,以至于胤禩在如何处置胤礽的问题上,朕看不透他的真实想法了。
不过现在想来,换做是其他福晋,也都不能做到对丈夫隐瞒此事,然后落井下石的吧?以郭络罗氏一向待人接物的风格,她刚才那许多的话,倒像是出于真心的。一百遍孝经,算是小惩大诫吧。她可以孝敬良妃,孝敬惠妃,孝敬太后,现在连太皇太后也孝敬到了,偏偏不给朕面子,这一百遍孝经算是打底,如果以后她再和朕对着干,朕也不罚她女诫和佛经了,就给朕抄孝经,一百遍不够两百遍,抄到她开窍为止
敏芝回家的时候,胤禩已经在家等她了,看老婆一脸颓废地走进来,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儿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她被罚抄书了,再听说是抄《孝经》,而且还有那么多古怪限制之后,胤禩也忍不住苦笑了,老爷子这哪儿是惩罚呀,分明就是没事找茬,消遣他们。
没法子,敏芝又开始奉旨抄书的苦逼日子,不过有两个儿子陪在边上,看着他们,想着过几天就能和他们一起去避暑山庄度假,再苦再累也都值得了。
六月初二,康熙再度登临太和殿,宣布了对胤礽的处置决定,胤礽子监国期间私自调动御林军,僭越祖制,念其为仁孝皇后独子,不忍苛责过甚,今恢复他的宗籍,着内务府与工部协作,与河北黄花山择地建立行宫,让他在那里疗养终生,在这之前,胤礽依旧住在咸安宫中。
这个处理决定一出来,言官们受不了了,反对之声甚嚣尘上,都觉得让胤礽去疗养实在是太便宜他了,对比巫蛊之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