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乃刘备-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位文武急急忙忙的被刘备叫来,他一句话没说也就是了,还让一个书生在厅中间卖nong文墨,心里就觉得奇怪了。大家既然从刘备脸上看不出什么来,也只得相互间寻找答案,希望有明白的能告诉自己一声,不然就这么打哑谜的打下去,只怕急也急死人。
在这里面最急的,怕谁也比不过程里了。
程里听到厉影喊‘使君大人来了’,心里就犯鼓。再屏息听到刘使君踩出那带有韵律,带有节奏的步子,叮咚、叮咚,正是如在自己心鼓里,击上了一记记闷槌,敲得他热血一汩一汩,一腾一腾,如沸了锅的开水,正要努力把锅盖用自身的jī情把它掀开,推翻!
程里本想着,死就死吧,怕什么。只要刘使君一上来,就是一句‘把这xiao子拉出去砍了!’那多痛快,我顶多是闭着眼睛受点痛,然后也就过去了。可现在要命的是,他坐在案前,一句话也不说。罢了,这已经使我的心难能承受的了。可更绝的是,他居然还nong个书吏在那里敲敲打打,nong得人心惶惶,砰砰1uan跳。闻着静寂的空气,却比暴风雨的洗掠还要让人可怕。
程里嘴巴里一排黄扑扑的牙齿,因为紧张,因为恐惧,还因为恼怒,已经开始打颤。他一打颤,唾沫星子就不禁的向四周1uan喷。麴义就坐在他的前面,一张脖子有时候看看坐在上面,紫涨着脸的使君,有时候看看落在中间,伏笔1uan书的记室。所以,他的脖子有时候前,有时候后。而他脖子一往后,脑袋上的头盔自然承受了来自他身后的那些压力,但要是脖子一但向前,头盔保护不了的脖后颈,也就遭到了程里口里1uan喷的唾沫星子。
麴义只觉冰凉一片,皱了皱眉,不敢伸手去mo,只得tǐng难受的挨着,把脖子僵直了,不敢再1uan动了。
也就在这时,不开口的刘备,终于哼哼两声。众人赶紧紧张的端直身子,把jiao头接耳断绝了,把正襟危坐派上了这威严的场合。看到刘备一直面无表情,大家都以为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所以他们还是保持了十二分的警惕,准备着挨骂。虽然他们知道,刘使君是个好人,除了前几天萧县失落时过一次火之外,他都一直对他们是友好,一副老好人的面孔。正因为突然的变化,他们觉得不适,所以才有了策应的准备。
特别是站在那儿的程里,听到刘备的两声轻哼后,唾沫星子也忘记喷了,只把那个紧张的脸,朝向了刘备。准备先面对刘备的怒。
但刘备说话之前,却先笑了。是的,他先笑了。这个谁也看的到。连程里也看见了他的笑。这声笑,对于那些将军、文臣来说,是善意的,因为这声笑才是正常,才是刘使君常有的,这是他们完全可以适应的。但同样的一声笑,对于程里来说,却是无辜,却是嘲nong,却是不可拒绝的寒冷。程里不敢去看了。
刘备笑了两声后,摆正身子,突然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太史公写的《史记》你们有人看过没有?”
“《史记》?”
这种正史,除了鲁肃跟陈端几个文臣偶尔有机会接触,他们这些大老粗哪里看过?便是轰然一笑。
“嗯?”
程里脑子顿时1uan了,使君干嘛问这些,我的罪跟这什么‘死jī’有关吗?不见得吧?
刘备摇了摇头,开口笑骂道:“你们这些将军啊,整天都只知道打仗,你们知道你们的老祖宗是怎么过来的吗?嘿嘿,看你们的样子,也该好好读读书,扫扫文盲了。今天我就来替你们讲一课。”
“什么是‘扫扫……文盲’?这‘文盲’是什么啊?”
“嘿,管他哩。‘蚊盲’嘛,就是蚊子瞎了眼睛,就盲啦。”
“将军高见!”
……
将军们杂七杂八的说着,刘备也不理睬,把桌案一敲,嘿嘿两声,说道:“我知道你们这些大老粗也不喜欢听什么文绉绉的道理,好啦,我也不说那些,我今天只说个生在军伍里的事儿,你们愿意听不?”
将军们不知道为什么,听到刘使君口里的‘大老粗’特别亲切,再想刘使君让我们紧急赶来,原来是听故事来着,便是一个个把紧张的心情收去,齐声说道:“愿听使君大人教诲!”
程里看到使君心情那么好,心里也是莫名其妙。想着难道使君忽然把自己的事情全忘了,已经不再追究自己了?想到这里,不由轻咦一声。想想,肯定是这样!想清了,于是,又把翘起的嘴合拢了,1ù出的那一排焦黄的牙齿自然紧闭,唾沫也就不再1uan飞了。
不说程里疑窦稍稍移去,但说麴义看到刘备的举动,心里本来坦dangdang的,到此时反而生出了无数疑窦,越来越甚。也就在别人笑的时候,他只能微微渗汗,漆黑的眼睛转了转。
刘备点了点头,捏了捏嗓子,许久才把腔音扯开,跟他们说道:“好吧,我先把这个故事,也就是这本《史记》里记载的这事,生的背景先jiao代一下。”
听使君说故事(历史),这是没有的事,大家都沉静在一片欢愉里,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喜悦容颜。都没有声,甚至把自己的呼吸也稍微调控了一下,生怕自己的呼吸稍微一重,会把静谧的空气也变得嘈杂不安起来。所以,下面一片沉静。
刘备扫视了众人一眼,接着道,“我说的这事生在秋末年,正是孔子所谓‘礼坏乐崩’的时候。在那个年代,中原大地上除了有个不管事的周天子,在他周围却布满了无数的诸侯国,相传大概也有一百多呢。”
“啊,这么多啊!那不是天天打仗?”
下面一班将军们都是面1ù惊疑,这些他们是不知道的。
“打仗?那是肯定的!”刘备微微一笑,“跟你们说,当时鲁国就有一本叫《秋》的书,把这些战国家的战事都记载了起来。根据后人统计,这些国家连年的战争就有四百八十余次之多呢!”
“啊,这不天天在死人么?”
“死人还是xiao事,死国才是大事。”
“什么叫‘死国’?”
刘备无语了,跟他们耐心的说道:“死国当然就是‘亡国’了。”
“哦!”将军们似乎是现在才明白,死就是亡的意思。
“太史公司马迁就说,‘秋之中,弑杀君王的就有三十六,亡国败家的达到五十二之多,另外诸侯不敢在本国呆着,奔走者更是数不胜数呢。’”刘备努力的想着史记里所记载的事,希望自己不要1uan说,他知道下面诸如鲁肃、陈端等大家还在听着呢。说完了这些,瞅了瞅鲁肃的眼神,见他和颜悦色的伸手捋须,并无异色,这才接着出一问,“但是你们可知道,这一百多个国家打到后来,最后还剩了多少吗?”
“七十?”
“八十?”
“五十?”
……
“都不是!”刘备伸出两只手掌。
“十个?”
两边吃惊的神色,不亚于看到一个男人在茅厕里生了一个娃娃。
刘备又摇了摇头,跟他们说:“不是十个,是数得清的数字。也就是说,只剩个位了。”
“数得清,那岂不比十个还少?”众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感叹着战争的残酷。
刘备见他们的神色,知道需要自己开导他们一下了。
刘备敲了敲桌案,又说道:“我给你们打个比喻吧。现在皇上门g尘,先遭黄巾之1uan,后遭董卓之祸,现在又遭郭汜、李傕之荼毒,天下十三大州经过这些大变,已经是分崩离析了。又,各地太守、刺史,佣兵自重,权霸一方,跟我说的秋时期的百国又有什么区别?而我们现在的皇帝,被李傕等掌控着,手里没有实权,跟那周天子又有什么区别?而今天下到处离1uan,若不能把那些xiao‘国’兼并掉,使国家得以统一,那百姓又要经受多大痛苦?
所以说,战争是残酷的,但在这个战争的年代,如果你不使用战争尽快结束它,要让他继续下去,那么受苦受难的,只会是天下,只会是黎民,那样不是天天死人,而是永无止境的杀戮了!
所以,只有尽快结束了它,尽快把其他‘国家’兼并,那样才能使得天子安宁,使得百姓安业。所以那些兼并战争,也许有他对的一面,也有他错的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战争,我们才能懂得珍惜和平。让我们知道,以后不可轻易动战争,这才是我们做臣子该做、该想的!并不是一味的惧怕,而不敢承担战争的‘负伤’面。”
第百九五:正军法
第百九五:正军法
刘备说话的时候,他只感到喉咙里不断冲出的沙哑声和眼前横飞的唾沫;刘备说完话的时候,他把喉咙里沙哑的声带急刹住,留下的只是自己耳朵倾听鼻孔里出的刺啦刺啦强烈的呼吸声。
刘备很满意看了他们一眼,见他们听到这些道理,迟钝者有之,玩味者有之。迟钝的,见好就叫,玩味的,细细咀嚼。
刘备现自己说到jī动时,已经离席站了起来。正如xiao学生的作文,跑题太远了。刘备回到桌案前,又是一屁股坐了下来,顿了两顿,说道:“我说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们回去自个儿慢慢琢磨吧。既然故事背景我已经jiao代清楚了,现在我就开始说故事吧。”
两边将军立即停止讨论,难得把笑脸全都对着刘备。就连站在麴义身后的程里,也是把黄牙外1ù,嘴巴唧歪了。此时,他十分的庆幸刘备把自己的事丢过了,显然,刘备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先前的事,也没有准备要提的意思。于是,他心里的石头也由紧扣,到缓落,再到落地,然后渐渐恢复了正常。不但恢复了正常,而且精神比平时还要旺盛,全神贯注起来也能吓死人,一路听得口涎直流。直到刘备把话音落了许久,说了第二句话的时候,他还沉浸在前面听到的,恍然听到刘备说了‘jiao代’什么的,还以为刘备是要让自己jiao代心得,于是脱口而出,说道:“李傕、郭汜是个大hún蛋!”
“在这……”
刘备刚开口,就突然听到这么一句不前不后的话,反倒被这句话懵住了。他还没反应过来,旁边将军见到程里那副傻样,都是轰然笑开了。刘备也不理会,接着道,“在这秋后期,在南方,有个叫‘吴’的国家,建都在吴郡,也就是现在的广陵府治一带。那吴国大王叫阖闾,即位也只刚刚三年,但他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于是决定向西进兵征伐楚国。当时这个阖闾的属下有个叫伍子胥的重臣。这个人本来也是楚国人,只是他的父亲和兄长在楚国叫人进谗陷害,被楚王杀了。于是,他就逃往吴国,最后帮助吴王攻入楚国郢都,掘楚王墓,把楚王尸体抛了出来,鞭尸三百,以替父亲报仇……”
众将军虽然多数不知道这伍子胥到底何人,但听到这伍子胥父亲及兄长被自己国人所杀,便是如同自己父亲被人杀了一样,心里面不由起了恨,面子上不由显了忿忿不平。但跟着听到那‘鞭尸三百’四字,如同出了心头一口恶气,顿时畅快,一个个不由击掌叫好!
刘备等掌声停下了,这才接着说道:“也就是这个人,把我们故事里的主要人物带了出来。他向吴王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方能取胜。’于是,他向吴王阖闾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称赞孙武是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