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奈何春风不回头 >

第26部分

奈何春风不回头-第26部分

小说: 奈何春风不回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卷 第二十九章 入伙

    安宁道,“这位当家既然知道我们是大老远的过来,当然是有要事,既是要事,当然要先问清楚是否找对了人。”

    那大汉道,“那你们要找什么人呢?”

    安宁道,“我们要找的是劫富济贫、除强扶弱,替天行道的英雄豪杰。”

    那大汉坐直了身子,远远的打量了安宁半天方道,“你这丫头,有点小聪明。”

    安宁微微颔首道,“承蒙夸奖,愧不敢当。”

    那大汉瞧着她的举止仪态,眼神一凛,“你这小丫头,到底是什么人?”

    安宁道,“小丫头就是小丫头。”她顿了下,正色道,“小丫头是什么人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这几位大哥身负的血海深仇,重要的是这大王山上是否真的有他们要找的英雄豪杰。”

    那大汉走了下来,“若是有怎么样?若是没有又待怎样?”

    安宁道,“若是没有,小丫头是谁,这几位大哥是谁,我们从哪儿来?要做什么那就不须多言,几位大哥就赶紧带着小六下山吧。”她直视着那就要走到她面前的大汉,“若是有,几位大哥和小六愿意付出所有,有问必答,只为讨一个公道!”

    那大汉走至安宁近前,他比安宁高出一个头还多,只见这小姑娘年纪大概十六七岁样子,看那衣裳象是大户人家的婢女,脸上脏兮兮的,只一双眼睛灵动清澈,恬静淡然。他盯着安宁转了几个圈,略带揶揄道,“付出所有?你们有什么呀?”

    安宁道,“金钏子一对,金簪子一根,金链子一条,马车一辆,马车上布匹、衣物等杂物若干。”

    那大汉摇头笑道,“就这些,还不足以令我们兄弟奔波数百里,为你们拼命。”

    安宁叹道,“那便无话可说了。”她回身对着李老大他们道,“诸位哥哥,看来咱们唯有下山了。”

    “慢着。”那大汉望向李老大道,“李大狗是吧?你多大了?你和你的兄弟们都会干些什么?”

    李大狗一愣,嗫嚅着道,“我,我今年虚岁二十八了,会种庄稼,什么农活都会做。”

    此时,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扑哧笑了出来,他自觉不妥,立马又板起了脸。

    那大汉对那年轻人皱了皱眉道,“庄稼种得好,也不简单。做庄稼的人应该有一把子力气吧,水牛,你去试试他们几个。”

    旁边一个黑黑壮壮的年轻人答应着走了出来,伸出手握着李大狗的手,李大狗不解地望着他,安宁在旁边小声说,“李大哥,他要跟你比比力气。”

    水牛在手上开始加劲,李老大也随之加劲,水牛突然用肩膀撞了李老大一下,李老大一个不防,退了一步,“干啥?”那水牛点头道,“三当家的,这人不错,有把子力气。”

    那大汗眼睛又瞟向其余几人,安宁忙在旁边轻道,“王二哥,问你姓名、年纪,会做什么?”

    王老二道,“我叫王铁蛋,也二十八了,只比李老大小上两个月。我也会种庄稼,养牛喂马、种菜捕鱼都在行。”

    那大汗道,“除了种庄稼,说说你们还会做什么?”

    赵老三道,“我叫赵大钢,二十二,”他一指赵老四,“我弟弟赵二铁,二十了,我们家有个祖传打铁的手艺,村里人坏了犁头菜刀什么的,都找我们哥俩拾掇。”

    冯老五小声道,“我叫冯金宝,会放牛喂猪。我,我明年十七。”

    一时,那水牛又上前试了试那几人的气力,此时一并回道,“当家的,他们几个都不错,只这冯老弟,”他摇了摇头,“年纪还小。”

    冯老五一下脸红了,“我,我还上过一年私塾,识得几个字。”

    那大汗道,“若是单要我们寨给你们去报仇雪恨也不难,等寨子里派人查清你们所言非虚,象那种恶人,就算你们一无所有我们也会替天行道。只是你们几个今日大不该贸然闯进寨子里来,这样吧,要不你们几个立下重誓,不得泄漏这里的一字半句,即刻下山。要不你们从此就得留在山寨,把命卖给山寨了,你们好好想想,选一样吧。”

    李老大几人相顾一下道,“我们愿意留在山寨!”

    “反正咱们家都没了,到哪儿都一样!”

    “只要能杀了李富贵,咱们就是即刻死了也心甘情愿的。”

    “好!”那大汗道,“兄弟们,去准备黄纸烧酒,开香堂,收他们几个入伙!”有几个人应声出去准备了。

    这大汗走到安宁面前,却望着李老大道,“她是怎么来的,我要听实话。”

    李老大不觉低下头,“那个,小六是我们抢马车时一起抢来的丫头。”他忙又补充道,“不过,小六不是坏人,她是好姑娘,一路都没出卖我们。她还会补衣服,”李老大走到大汗面前,指着自己衣服上的补丁道,“你瞧,她补的多好。”

    冯老五说,“小六还会做鞋子,她答应过给我们每人做双鞋子的,只是我们没有布。”

    那大汗看了一眼他们身上的补丁,意味深长的打量着安宁,“会做一手好针线的小六。”他深邃黑亮的眸子里忽然锐利如刀,冷冷的道,“你本名叫什么?到底是哪家的丫头?”

    安宁心中一惊,抬眼望着那大汗,柔声道,“小六本来叫小五的,因为跟冯五哥重了名,所以改叫小六。小六以前是有钱人家的丫头,只要大家待我好,我以后愿意在山寨里为大家做针线。若是勉强,我即刻立誓下山。”

    那大汗心里明白安宁没说实话,可她那双温和的眼睛,却让他想起了另一个人,他的心似乎被柔软的羽毛轻拂了一下,不再追问了,“山寨里正好缺个针线上的人,小吴,你把她送到后院杨大妈那里去吧。”

    李老大突然鼓足勇气问道,“这个,那我们以后能去看看小六吗?”

    那大汗微微一笑,“当然可以,只要你们遵守山寨里的规矩,空闲时当然可以去看她。”

    等出了门,路上没人时,小吴才悄悄对安宁道,“小六是吧,你知道么,今天那是三当家的,你竟敢那么跟他讲话。不过你运气真好,他都没生你的气。”他偷笑道,“你的针线真好,”他指着自己身上粗针大线的补丁,“你瞧,这补的是什么呀?可杨大妈就这手艺,以后你可得帮我也补补衣服啊。”

    安宁笑着应了,走了一盏茶功夫,到了后面一个院落中。这个小院用竹篱围着大半人高,院子前面种了些花草,一边种了棵枣树,树上还吊着口钟。院子后面有片空地,看见有些鸡在那里咕咕叫着觅食,院子中间一溜是几间大瓦房。

    小吴还没到院门口就大声喊道,“杨大妈,杨大妈!”

    忽听一个中年妇人在下面应道,“小吴,你叫魂呢?”

    下面传来阵阵笑声,安宁循声望去,原来这院子旁边有一道台阶下去,下去后就是条小溪,有几个妇人正在那里洗菜。小吴对着那回话的妇人喊道,“杨大妈,你瞧,我给你带了个帮手来,她叫小六,三当家的说让她来缝补衣裳。”

    “哦,那好呀!”杨大妈把手里洗干净的菜收进盆里,递给旁边一个人,三步两步就跳上岸来,还来不及放下裤腿,便趿着鞋子上到院子里来。走近了些,安宁瞧这妇人四十多岁年纪,生得粗壮结实,肤色较黑,面容端庄朴素,一又久经世故的眼睛里透着精明能干。她看到安宁,笑道,“别是你们下山去抢了这么个姑娘上来吧?”

    “才不是哩,是她自己找上山的。”小吴道。

    杨大妈哈哈笑道,“还有这等事,哪有这么斯文的姑娘上山当贼婆娘的?”

    小吴道,“您不信,就问她自己吧,我可没功夫闲扯,今天又收了几个人,我还得去前面呢!小六我交给你啦,她的针线活可好得很呢,我先走了。”说完转身便走。

    杨大妈仔细打量起安宁来,“姑娘,你可真是自己上山的。”

    安宁微笑行了个礼道,“杨大妈好,我叫小六,我几个大哥找山寨帮忙报仇,就把我也带上来了。”

    “哎哟!瞧你这样,是念过书的吧?”杨大妈拉起安宁的手,“怪道这么俊俏的姑娘肯上山来,是你哥哥们带上来的呀?你这手又白又嫩,平时没干过粗活吧。”

    安宁道,“是,我平时都是做针线活的。”

    杨大妈道,“那最好,我们这些人,”她一指溪边洗菜的那几个妇人,“干起活来,跟男人比也差不了多少,最头痛就是针线,可偏偏这山上男人多,又都野得很,那衣服三天两头就要补,烦得不行,你要是愿意做啊,那可帮咱们大忙了。”

    安宁点点头道,“小六愿意做。”

    杨大妈拉着她的手进了院门,“你别看这山上男人多,但都是挺守规矩的,咱们这个院子,可是咱娘们说了算,没有寨主的命令,我先带你瞧瞧地方吧。”

    ******************************************************************************************

    桂仁八卦:阳光灿烂的天气,适合发呆、阅读、收藏、推荐……呵呵

第二卷 第三十章 安家

    杨大妈领着安宁一面看,一面介绍山寨的情况。

    这留仙寨上上下下有好几百号人,大部分是光棍汉,少数带着家属。家属们住在邻近的一个山坳里,非常隐蔽,离这有大半个时辰的路程,现在有几十户人家。就跟普通乡村一样,也有种菜种田、纺纱织布、养鸡喂猪的,寨子里每日都派人去村子里巡查,若是兄弟们有生了病受了伤的,也送到他们那里去看护。除了这些,山里的女眷们还有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忙做饭和做针线活,杨大妈以前在大户人家做过帮佣,见过世面,泼辣能干,是这群女眷们的头目。

    这院子左边三间都是厨房,里面拼着又长又宽的案板,菜蔬油米摆得乱七八糟,堆得满满当当,简直没个下脚的地方,一不留神,不是碰到这,就是磕到那。

    杨大妈有些赧颜道,这里委实太乱了些,没法子,一日三餐光做饭就累得够呛,实在收拾不过来。说着她们来到第四间房,里面有些鸡笼,晚上要把院子里的鸡赶回来。最右边的一间房里搭了个大炕,乱七八糟堆着不少待补的衣服,整间屋子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若是做起饭来,想来更是刺鼻。

    安宁掩面皱眉道,“我们就在这里做针线吗?”

    “是啊。”杨大妈有些无奈道,“这里是黑了点,成天乌烟瘴气的。我一直寻思着把这缝补的地方换个地儿,把这改成厨房的库房,把那几间好好收拾收拾,免得乱得实在不象话。”

    两人一面说,一面走了进来,安宁随手拿起一件还未补好的衣裳,看见上面别着根粗大的缝衣针,诧异道,“杨大妈,咱们就用这针补衣裳?”

    杨大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六姑娘,你杨大妈手笨,那绣花针可不会用,就这么凑合吧。”

    安宁道,“那一会儿可以找人帮我把我车上的针线拿来吧。”

    杨大妈道,“你带着针线啊,那敢情好,我一会儿找人给你拿去。”

    安宁又看了看,问道,“杨大妈,我住哪儿呢?”

    杨大妈闻言好奇地打量着安宁道,“跟你上来的哥哥们,没你相好的?”

    安宁大窘道,低声道,“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