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奈何春风不回头 >

第129部分

奈何春风不回头-第129部分

小说: 奈何春风不回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远怔了怔道,“她不是和你在一起的么?”

    周复兴摇了摇头道,“我跟她走岔了,半道上遇到有人说见过她,我便回晋都等她了。”

    秦远道,“那她跟谁在一起?”

    周复兴道,“听说是个小兄弟。怎么,你有消息了么?”

    秦远道,“前几日夜里,她来晋宫了。”

    周复兴惊道,“那她人呢?”

    秦远道,“她进不来,我也不知道,昨儿才听说此事。我以为是你跟她在一起,便想着来这里来碰碰运气。”他紧紧拉着周复兴的手道,“二哥,你真的不知道她的下落么?”

    周复兴很自然的回道,“若是知道,我怎么还会呆在这里?”

    梁淑燕闻言却心里一沉。

    秦远急道,“那她究竟在哪里?和谁在一起?”

    周复兴皱眉道,“不对呀,城里的客栈全都留了口信,根本没她的一点消息,难道她没住客栈?”

    秦远道,“你确认所有的客栈都寻过了么?那她现住在哪里?莫非已经走了?”思及此处,神色有些黯然了。

    周复兴拂袖道,“就算她走了,也是你咎由自取!”

    秦远喃喃道,“不会的,她不会不听我一句解释就走的。二哥,你帮我去寻她,她只要见我一面,便什么都明白了。让我们见上一面,好不好?”

    周复兴道,“我自会去寻她,但她若不愿见你,我却也不会勉强。”

    “她一定肯见我的!”秦远施礼道,“多谢二哥费心,若有消息,请梁相国设法通知我。我出来也不可久留,便在宫中静候佳音了!”

    梁相国正在外面干着急,忽见秦远出来,面色如常地吩咐回宫。心下一松,只不知里面发生了何事,虽然有些疑惑,也只得先送他离开再说。

    张侍卫却留意到方才屋里似还藏着第三个人,但他的职责只是护送秦远安全来去,也深知这些宫闱秘事知道的是越少越好。现见他主动提出要走,便不愿深究,马上领着众人护送着他离开。

    *****

    朱景先今日回来得早些,手中还拎了个包袱,一回来便兴冲冲地上了二楼,见安宁手托香腮,望着窗外发着呆。

    “六妹,你快来瞧瞧,这是什么?”

    “大哥回来了。”安宁微微一笑,起身过来。

    朱景先把包袱放在桌上,笑吟吟道,“你打开瞧瞧。”

    安宁解开包袱,里面是包衣服,她道,“大哥,你怎么又给我做衣服了?”

    朱景先道,“你且瞧瞧是什么衣服?”

    安宁提起一件,展开来看,却见那衣裳与寻常不同,高领窄袖、修身紧致,微讶道,“这是胡服!”包袱里放了两套胡服,一金一银,从上衣下裳,从配饰到小蛮靴,华美俏丽,齐齐整整,比当日那齐雪儿所著更甚一筹。

    朱景先笑道,“你瞧穿这衣裳和雪额可配么?”

    安宁点头道,“大哥选的真好看。”

    朱景先道,“让晴云帮你换上,咱们骑马去!”

    “现在?”安宁愕道,“天都快黑了。”

    朱景先道,“咱们骑一阵,然后到外面吃饭去!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你去了一定喜欢。快换衣服吧,我下去跟小弟准备准备。”也不等安宁拒绝,他便下楼了。

    晴云上前道,“大少爷对姑娘真好,姑娘别成天闷在屋子里,就出去走走吧。”

    安宁点了点头,晴云拿了套金色的衣裳帮她换上。

    等穿戴好了,晴云笑道,“姑娘这发式可得改改。”她把安宁盘起的发髻放下,结了些细长的辫子,额上戴上一条镶着块黄玉的金链,这才笑道,“姑娘这样儿可真象胡人的公主。”

    安宁照照镜子道,“这样儿,还挺别致的。谢谢你了,晴云。”

    晴云又仔细地上下前后检查了一番,才送安宁下了楼。

    朱景先和赵顶天早备好马了,见她下来,赵顶天笑道,“六姐,你这么打扮我都认不出了!”

    朱景先道,“真是好看!不象平时那么娴静,倒有些草原儿女的英气了。来,你骑上雪额瞧瞧!”

    等她上了马,赵顶天道,“这样连雪额也显得好看多了!雪额,你说是不是?”雪额长嘶一声,似在认同。

    安宁知他们是千方百计想逗自己开心,不忍拂逆了大家的好意,露出丝浅淡笑容,扫去些连日来的阴霾。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斜照在天地之间,似给万物镀上了一层融融金辉,柔柔的透着安适与恬静。

    朱景先带他二人先来到西郊一处僻静的高岗上,太阳正敛尽了万丈光芒,只余一片沉静的红,如佳人酡红的脸,美得令人只愿长醉其中。

    “真美!”待红日在山后隐去最后一角容颜,赵顶天方赞出声来。

    朱景先悠悠道,“我家一直想染出这夕阳的红色,多少年来也不知试过几千几百种,却总感觉差上那么一点点,未能如愿。也许有些美,集天地之精华所在,却不是人间所应该留住的。”

    安宁心中一动,忽想起了自己的娘亲。她娘是否就是因为美得过分了,所以才要在人间饱受磨难?那么自己呢?她没有母亲的那种绝世风华,是否就能在人间多一些平安和幸福?

    “走吧!”朱景先道,“大哥今儿带你们去一处好地方!”

    “哪里?”赵顶天问道。

    朱景先卖个关子道,“你们去了便知。”

    他领着二人又回了城里,天黑下来时,到了一处僻静的酒楼,此处不象别处浓墨重彩的笑语喧哗,倒显得有几分轻描淡写的雅致。

    三人下了马,伙计过来招呼道,“请问几位有订座么?”

    朱景先道,“订了竹房。”

    那伙计笑得更灿烂了,“请问是朱公子么?房间早打扫好了,快请快请!”引着几人上了三楼。

    这酒楼共分三层,一楼大厅里不设酒席,摆着些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二楼方设酒席,每一桌均用屏风格开,三楼的一面搭了个舞台,现关着帘子,对面是八间包厢,各有一面大大的窗户,对着那舞台,想来是方便观看表演。八间房分别以梅兰竹菊、琴棋书画命名,正中的两间便是兰、竹二房,都敞着门,其余几间门却关着,想来是有客了。

    进了房,朱景先道,“六妹,你上次绣了几杆竹子给我,今日我便请你到你这竹房来坐坐,倒也算应景。”

    赵顶天听了笑道,“那六姐还送我老虎呢,难道我下次得抓只老虎来应景?这可太难为人了!”他俩一唱一合,无非是想逗安宁一笑。

    让安宁坐在中间最好的位置,朱景先和赵顶天一左一右相伴在两旁。相处这么些天,朱景先早摸清楚他二人的口味,点了他俩爱吃的菜,让伙计准备去了。

    一时上了菜,朱景先道,“大家先吃饭,一会儿可有好节目看呢。”一面不停地给他俩夹着菜。

    赵顶天笑道,“大哥,你自己吃,别再给我夹了。你瞧,我可长了不少肉,都快耍不动剑了。”

    朱景先道,“你还小,本来就该多长些肉,以前太瘦了,我都担心刮阵大风就能把你给刮走!”

    赵顶天瞧着安宁笑道,“是么?六姐,我以前真有这么瘦?不过现在风都能刮走的,可是六姐!你多吃点。”他又给安宁挟着菜。

    安宁道,“你们快别夹了,瞧我的碗里,都装不下了。”

    朱景先道,“那你还不赶紧吃?半天也没见你吃几口东西。”

    安宁微笑道,“好好好,我吃我吃!”

    此时,听得隔壁有些声响,似是又来客人了。

    吃得七八分时,楼内的灯渐次熄了,安宁惊道,“这是怎么了?”

    朱景先起身把窗户推开,笑道,“莫要惊慌,你们看对面。”

    只一小会儿,那小舞台上点起灯来,才瞧见中间帘子已经拉开,挂着块大白布,后面隐隐有些人影憧憧。

    忽听得“?”地锣声一响,那幕布后现身一只五彩斑斓的孔雀,徐徐飞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

    朱景先低声道,“这叫皮影戏,别处少见,还挺有趣的。”

    待孔雀飞过,上来一位年轻的美丽女子,也不知这些人偶是用什么制成,做得眉目如画,栩栩如生,极是逼真,手脚还能转动自如,想来后面有艺人在提线操控。

    琴声叮咚响起,幕布上的女子坐在一台织机旁,念白过后,唱了起来,她名叫兰芝,乃是一个好人家的女儿,“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三年相悦愉。”

    这女子唱完后,只听咳嗽几声,一个老婆婆上来了。她是兰芝的婆婆,见了媳妇,却一脸怒容,指责媳妇织布太慢。

    兰芝悲苦道,别人都是五日断三匹,自己三日断五匹,却依然不能满足挑剔的婆婆。婆婆不是为了织作太慢刁难她,而是根本就不喜欢她这个媳妇。

    安宁瞧着有些心酸起来。

    朱景先眼神微微一沉道,“今日怎么演这个,上次的可热闹得多。”

    安宁道,“这个就好。”她坐到窗前,看得是全神贯注。

    很快天黑了,婆婆命她点灯。兰芝点了灯,恭恭敬敬摆在桌上,婆婆却不甚满意,一时要她拿到柜子上,一时要她放在床旁,兰芝拿着灯,在屋子里摆了一圈又一圈,能摆的地方都摆遍了,婆婆也不满意。最后婆婆生气了,自己拿着灯转了一圈,却依然把灯放回桌子上,却又把兰芝指责一通。可怜的兰芝默默忍受,婆婆逼着她织布到深夜,才让她回去休息。

    等到天一亮,婆婆便把儿子仲卿找了来,逼儿子休妻另娶自己喜欢的女子。

    仲卿却坚持不肯休妻,其母大怒,以死相逼。兰芝怕丈夫为难,只得自请归去,仲卿无法,夫妻俩抱头痛哭。

    仲卿道,“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兰芝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夫妻俩依依惜别。

    安宁瞧着眼泪也下来了,朱景先在旁边微微叹气,早知今日换了戏码,怎么也不会来。

    灯光忽暗,又换了一幕场景。

    兰芝回到家中,母亲闻之归来,悲苦不已。兄嫂恼怒,又容不得她在家,一心要给她另择夫婿,兰芝誓死不从,奈何兄嫂苦苦相逼,仲卿又久候不至,她最后只能无奈的答应。但提出条件,须在婚前见仲卿一面。

    兄嫂很快给兰芝另找了个有钱有势的人家,定下了婚期,兰芝日夜绣着一对孔雀,在门口等待着仲卿的到来。

    终于,在出嫁前一晚,仲卿到了。他一开口却道,“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兰芝哭道,“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她将绣好的丝帕交给丈夫,自回了屋。

    第二日一早,迎亲的队伍就要来了。兰芝换上新衣裳,投井而亡。

    仲卿闻听这个消息,拿出兰芝赠他的丝帕,自缢赴死。

    安宁看得已是泪流满面。

    最后的场景是两座坟头,上有两树,树间有鸟。后面有人唱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