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女平安-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安心底暗笑了笑,转眼就瞧见四夫脸黑了黑,但立马又换了副笑脸对十四娘道:“对啊,是三套啊。一套,平安一套,十三娘一套。”
平发就对四夫的厚脸皮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由得心底升起一个奇怪的想法:若是将四夫这种厚颜无耻的放到伪善的苏家去,会是怎样一翻情景?
VIP章节 35第35章
“大姐;你若不嫌弃就将十三娘一并带在身边,让她也跟去见识见识呗。”四夫人笑得眼角全起了皱纹;“咱十三娘老实懂规矩,不会给你添乱的。她样貌性子啥的也不差;就是老大不小了还没说成一门亲事;大姐;你可得把她当亲闺女看。”一翻话说得杨氏都有些替她脸红羞臊,十三娘在一旁也是紧紧皱眉瞪着四夫人。
“可是四婶;人家没有请十三姐去呀。”十四娘忍不住轻轻说了一句;却被十三娘狠狠回了过来:“那人家也没请你呀,你干嘛还巴巴的跟去。”
“我……我不去。”十四娘脸一下就红了,觉得自己本来就不该跟着季夫人出席那种宴席,如今又因着自己让四夫人跟来添乱;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姨,那种场合我不去的好,我人笨嘴拙,去了也只是让人笑话。”
十三娘打心底有些鄙夷十四娘,觉得她就是块扶不上墙的烂泥。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是让十三小姐跟咱们去坐个席,到时她和十四姐都跟在我身边得了。”平安在一旁说道,看着十三娘那高傲的样子,又看了看十四娘低头卑微的模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疼。
四夫人一听平安这话顿时眉飞色舞,笑得嘴都合不拢:“那我这就去张罗裁缝给十三娘赶制新衣裳去,咳,还有平安和十四娘的。”
平安拒绝了四夫人的提议,说自己和十四娘的衣裳够了,不必破费。四夫人当然求之不得,巴不得就自己女儿一人出落得光鲜亮丽,艳压群芳,若到时得了哪位官太太的青睐,可比要嫁进那些商贾之家强百倍。
见季夫人和杨氏都朝自己投来不解的目光,平安给了她们一个宽慰的笑容,示意她们不用担心。她让四夫人和十三娘先回去,明天一定要打扮得光鲜亮丽,早些到驿馆来,到时徐夫人会派人来接大家。
到了第二天,果然一大早徐夫人便派了两辆马车来接季夫人等人。平安和十四娘一个着粉蓝衣裙,一个着粉红衣裙,跳脱又不失淡雅。选的首饰头钗都是些小玉小翠,精致却不浮夸。等二人打扮妥当,刚一出驿馆大门,便见十三娘一袭金色比甲套紫红罗纱裙站在那儿,头上硕大的攒珠金钗插了好几根,看着都让人脖子酸。
平安见十三娘脸上的水粉抹得跟去唱大戏一样,就笑了笑:“十三小姐今天打扮得可真隆重啊。”
十三娘皱着眉打量了平安和十四娘一翻,道:“你们怎么穿得这样素啊,穿这样怎么见得了人?”心里不快,怕二人呆会会连累自己被人笑话,想平安还是官家小姐,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看来也不怎么样嘛,自己以后还是不要和她走得太近。
平安掩嘴笑道:“我二人怎及十三姐这般好的身段,衬得上这等艳色。”
“那倒是。”十三娘有些沾沾自喜,别的她不敢夸,可她身材确实高挑,脸长身子长的。
三人上了马车,午时前便到了知州府。
徐夫人将宴席设在了主院的正厅,请了滇州上得了台面的世家出身的女眷作陪,季夫人和平安在京城也时有参加这种活动,大多以应酬为主,见了面客套几句,彼此印象好的就多摆谈几句,也不乏为夫家拉人面走关系的,京城里的官太太品阶都差得不远,何况有些娘家势力本身就了得,所以大家在一起客气有礼,也少有目中无人枉自尊大的人,只是在心中彼此相轻的肯定是有的。
在滇州就不同了,都是些地方官的家眷,至多也就是些五六品的官阶,有几个只是祖上累官高,到这一代只出了个举人的,没得什么实职,只是家底颇厚也有世家渊源,仅在滇州算是举足轻重有头有脸的人。所以对从京城来的季夫人不免多了几分敬意,不知觉就将她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徐夫人为季夫人一一介绍,堂上的夫人们对这个京城来的太太也很是好奇,见她举止大方温和有礼,似乎没有传闻中京官太太的架子,很是好接触,大家也从心底松了口气。不由又将好奇的目光投向她身后的俩个小姑娘,为什么说是俩个,是因为从进门开始,十三娘便有意与平安和十四娘拉开距离,偏她的衣着打扮又与清新淡雅的俩人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大家一度认为跟在十四娘身后的十三娘可能是季府哪位得宠的姨娘,姨娘嘛以色侍人难免打扮得花枝招展些,跟正经的主母和小姐们比总要恶俗点。
后来季夫人很是隆重的介绍了下十四娘,大家得知她是季夫人在滇州的外甥女,又见她模样俊俏性子温柔,心下对她都有几分好感。又听季夫人轻描淡写介绍了十三娘,说的时候只说是冯家小姐,并没说与自己有何关系,又见十三娘行事颇造作浮夸,便没将她放在心上。
席上有些夫人也是带了千金来的,也都是十多岁的年龄,见大人们在一旁客套寒暄,便偷溜到另一边,将坐在一旁的平安和十四娘团团围住,三言两语的气氛便活络了起来。
“这缠花的白玉耳坠真好看,京城现在流行吗?”
“对啊,从来没见过,要说滇州就是离京城远了,什么好东西要流通到这边都要等上好几个月。”
“我觉得十四姑娘腰间那掐丝小金球可比我姐姐那个好看多了,样式也要复杂许多,改明儿十四姑娘也教我掐一个,馋死她们。”
“对啊,十四姑娘以后要常跟我们走动啊,以前都没怎么瞧见你。”
十四娘刚开始还有些脸红害羞,后来与人多说了几句便也慢慢放开了,七八个姑娘在那里聊得热天朝天。
十三娘原本想远远同平安和十四娘保持距离,想不到如今自己真被隔离开来,偌大的厅子就自己孤零零坐在一边,也没人搭理,心里就开始怨恨平安,为什么不将她拉进她们的圈子里,不隆重地介绍一下她。又有些气那些不开眼的丫头,一个掐丝金球有什么了不起,没看见她十三娘头上戴了三四根攒珠的金钗吗,随便哪一根不比那掐丝金球强。
这群不开眼的,十三娘在一旁狠狠扯拽着自己的手绢,咬牙切齿望着平安她们。平安当然察觉不到,与其他人正聊得欢,突然一位三十岁上下衣着华贵的女子走了过来,对着平安一笑,道:“请问是平安小姐吗?”
众人回过头,便有人立马恭敬地朝她福身行礼:“三少奶奶。”
平安见这女子浑身都透着精明与干练,并不相识,眼里露出疑惑:“这位夫人是?”
女子朝平安点了点头,笑道:“我是滇州金家米铺的三少奶奶。”
原来是金家的人,这时有人在平安耳边低语:“她便是滇州金家新一任的当家人金三少的夫人,可精明能干了。”
“早前便得了家主的信,说平安小姐是金家贵客,凡金家人遇到平安小姐必盛情以待,不可怠慢。”三少奶奶笑道,言谈间并无虚情假意。
便有人在一旁小声议论,更觉得平安身份不一般,要知道金家米铺虽不是官宦之家,但是在滇州却最是有体面的人家,单是供应前线的军粮便是功不可没,听说在京城连皇上也是要给金家几分薄面的。金家人也少出席各种宴会,这次徐夫人能将三少奶奶请来本就有些让人吃惊。
“多谢三少奶奶美意,只是这次来滇州全凭父亲安排,不便麻烦府上。”平安宛转拒绝了三少奶奶。
“那我也就不强求了。”三少奶奶也不是那矫情的人,爽快道:“若平安小姐在滇州需要帮忙也只管开口。”
这句话让在一旁的十三娘听得眼红不已,不知道这季平安走了什么狗屎运,连金家都要这般给她面子,要款待她不说还让她有什么要求都开口,她为什么不给三少奶奶提提冯十三娘的婚事呢,若是能给金家结亲,那可是祖上冒青烟了。
时间过得很快,宴会结束,徐夫人又派了马车将几人送回驿馆。
平安和十四娘在席上结识了朋友,都有些意犹未尽,特别是十四娘,从席上回来整个人变得清利许多,说话也比之前大声了,脸上笑容也自信了几分。十三娘就不同了,一直黑着个脸冷冷看着平安二人,看外面天色也不早了,怎么四夫人还没派人来接她回冯家。
几人陪着十三娘在厅子里坐了会,还不见四夫人打发人来接十三娘,平安想,莫不是她真打算把十三娘留在这里,给季家做女儿?
就在这时,只听外面传来杨氏慌张的叫声:“大姐,不好了,救命啊!”就见杨氏神色慌张一步三跌地从屋外跑了进来。
屋里的人都吃了一惊,忙上前扶起杨氏,以为她又被冯五爷打了。
“三妹,怎么了,伤哪儿了?”季夫人开口就问。
杨氏脸色惨白,似乎被吓得不轻,嘴唇也哆嗦个不停,好半天才开口:“她……她爹被官府抓……抓走了,说是犯……犯了砍头…砍头的大罪……”
“什么?!”季夫人以为自己听错了,忙将杨氏扶到椅子坐下,又让人取了热茶来,让杨氏稳了稳神,才终于将事情搞清楚了。
原来之前冯五爷的米铺拿不出两千斤大米,便同老太太商量是买还是借,反正军队都是要出钱的。由于冯二爷和冯四爷都不在家,冯六爷又陪夫人回了娘家,家里就剩冯五爷和另两个庶出的兄弟。大家一合计,觉得还是借米划算,正当大家商量向谁家借米时,四夫人来了。她一来就反对借米,说还是买米好,低价买高价卖,自家还有得赚。
冯五爷根本就不指望赚军粮的钱,商会已经明令禁止抬高供应军队的米价,给军队的价必须比市面价低三成,不亏就算好的。但是四夫人说,四娘的婆家老吴家愿意以四文钱一斤米的价格卖给冯家。
“上等的白米,若不是看着是亲戚的份上,谁愿意这个时候伸出援手啊?”
听四夫人这一说,冯五爷便皱起了眉头,当初四夫人死乞白赖要他低价将米卖给吴家的价格是三文钱一斤,如今过一下手便要每斤赚一文卖回给他。老太太不知道这些,道:“四文钱也不贵,反正跟外面买也是这个价,不如就到老吴家买吧。”
既然老太太发话了,冯五爷也只好到公中去支钱买米,原本只买一千斤花四两银子,四夫人却说米铺应该趁此机会多屯点米,反正卖出去就是钱,不如买个五千斤回来,也省得再去乡下收米。老太太被四夫人磨得觉都不能睡,只好同意,反正都要做生意,于是便让冯五爷支了二十两银子去。
要说这也不是什么亏本生意,只是没有赚头,但是冯五爷万万没料到的是,那五千斤大米只有面上那几袋装的是上成白米,其余的全是陈米烂米。装马车的时候刚巧有个工人不小心划破了一袋米,被监工发现了立马上报给了上头,恰巧当时一个黄姓总兵也在场,得知了此事火冒三丈,说这事若要按军法处治是砍头的大罪,要负责此事的通判大人立马将人带回来就地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