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哪里想得到,正是她的那一句或自用或送人也有点新意打动了人家,这点小钱人家哪里会放在眼里?当然令文老爷没想到的是自己家灯笼一挂起来,再送出去一些,整个京城到处寻找大红灯笼了,仓促之间,他手里的这批灯笼倒以一两银子一盏脱手了。当然这些,子晴是无从知道的,不然还不得后悔没多卖贵一些。
子晴和子福跟着周掌柜的驴车回到村里,曾瑞祥和沈氏忙着抓鸡,子晴和子福、子禄把灯笼搬上车,子晴留五对,剩下的都搬走了,她准备给老爷子和沈家送去。
晚上,子晴偷偷地把银票给了沈氏,她爹和娘一看卖了这么多的银子,都太惊喜了。“没想到晴儿还真干成了,居然能卖出这些银两,我家晴儿可真能干。”沈氏夸道。
“娘,还有我呢,第一个灯笼可是我跟妹妹一块做出来的,还是我帮妹妹想的办法呢。”子禄说道。
“是,我的儿子也不错,娘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
子禄摸着脑袋嘿嘿笑了。
子晴算了下,其实成本也就三十多两,当然人工没算,沈氏说这银子给何氏十两吧,子晴自然没有意见。
子晴又问她爹爹还卖不卖对联?沈氏说:“还是卖吧,多少卖点银子,把你的那份损失补回来,过年的银子也就够了。”
子晴听了一惊,忙问道:“什么损失?”
第七十二章,报账
话说子晴听了沈氏的话一惊,忙问什么损失。原来今天曾瑞祥又把十八两银子的束都给了田氏,言明这多出来的六两银子是替曾瑞庆给的。因为今年周氏的腿伤花了不少银子,还耽误了家里的活,地里也没什么出产。
曾瑞祥自然知道曾瑞庆家的情况,主动跟他大哥说:“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爹娘就我们两个儿子,小时候大哥对我一直很照顾,我一直记在心里,这些年虽说疏远了些,可我们毕竟还是亲兄弟,就不要计较那么多,我家的状况如今还过得去,等明年你们缓过来再贴补爹娘一点也是一样的。”
曾瑞庆没说什么,似是默认了,周氏听了喜的无可无不可,那可是六两银子啊!精打细算点,够她家过两年的了,哪能不喜出望外的。
如今大房他们都回来了,按规矩,年还是要在家过的,看见沈氏,周氏倒是比以前热情了许多。子晴在心里默念,但愿这六两银子能让大房一家看到二房的真心。
子晴偷着对沈氏说:“小姑还总羡慕我有一个一年可以挣十八两银子的爹养着,其实爹挣的银子还不都养了他们,咱可没花着,我看她以后还拿什么说我?”
沈氏听了戳着子晴的脑袋骂了一句“磨什么牙”。
年底了,沈建山来接何氏回家,说道:“今年虽说年景不好,可是因为洋薯和西瓜,居然比丰年挣的银子还多。托妹妹一家的福,我们也能过个好年了。”何氏听了自然欢喜。
沈建山又送了两个火腿来,沈氏要给钱,沈建山说什么也不要,“妹妹是拿哥哥当外人呢。”
沈氏只好作罢,一家各送了一匹布,又装些干果点心之类的带过二十八日晚上,一家人围在东屋烤火,曾瑞祥抱着子喜,沈氏在一旁做针线,孩子们过年的衣服还差二件,子福、子禄卖刚把对联的铜子数好,子寿帮他们串好,子晴把账本拿出来,说是把一年的账报给大家知晓,好心里有数。
“开春,徐师傅他们的账结完后就剩不足十七两,西瓜收入五百二十两,二季的洋薯卖了一百一十两的银子,鸡蛋三十八两,阉鸡十两,年前的青蒜和香芹不足五两,这次卖对联由于准备的晚,今年只卖了六两多的银子,还有今年的灯笼净挣二百八十两,所以,一年的收入是差不多是九百八十三两,花销是买山八十两,盖院子十九两,买田十五两,其他零碎的花销是二十五两左右,目前家里还剩银子八百四十四两左右。”
报完帐,曾瑞祥和沈氏你瞅我我瞅你,都是一脸的疑惑,还有子福,更是吃惊地把嘴巴都合不上了,满脸的不可置信。“晴儿,你不是弄错了吧?怎么可能?”
“这是真的。咱家现有银子八百四十多两,我都数过了。”子晴再次强调了一遍。
“要是没分家前,我想都不敢想,两年的时间,自己居然能挣出这一份家业。要是早点分家,我说不定都是大财主了。”沈氏笑着说。
“可是,老娘,早分家没准我还来不了,你上哪挣这些银子去?”子晴在心里默念。
“没想到晴儿还真把这帐记下来了,爹还真小看了你,这一来,大家确实心里有数,一年的进项和花销一目了然,不像以前糊里糊涂的,不错,不错。”曾瑞祥说道。
“以前有什么糊涂的,一年也见不到你一个铜子,哪里还需要记什么账?”沈氏笑着看了曾瑞祥一眼。
一家人就这银子的用处热烈讨论起来,沈氏说:“买水田也用不了这么多银子,而且水田的机会要慢慢碰,不如先在城里买个铺子,先租出去,左右子福这一两年还不用去赶考,家里还用不上大笔的银子。”
曾瑞祥这回也同意了在城里买铺子,最好买那种带后院的铺子,万一将来哪个孩子想去城里安家立业,也是便利。
“我也觉得铺子好,万一赶上年景不好,铺子的收益还是有保证的。”子福说道。
“我觉得铺子水田都买,水田可以保证自己家有粮食,能吃饱饭。一年中早稻遭灾了还有晚稻呢,要是光有铺子到时没有粮食买怎么办?”子禄说道,看来他还对以前吃不饱饭的那段日子无法释怀。
“嗯,我也怕吃不饱饭,买水田吧。”子寿也跟了一句。
这么说着曾瑞祥想到了燕仁达,说:“他家的旱地不比咱家少多少,而且,水田还有三亩,比咱家强,怎地日子越过越穷,心里没个算计,心思都用的别的地方了。孩子越来越多,听娘说,春玉又有了,这可如何是好?”
“要我说,还是不能吃苦,要能吃苦,也不至于这样。三娘家的三儿子,这一年在咱家,不是也有十多两银子的收入?人家怎么做事的,就说子晴弄的那灯笼,人家一早去砍竹子,剖好了,让三弟妹在家做,你三弟自己又是田里又是地里的,还有咱家的活,哪样耽误了,晚上闲下来,还要编架子,还有,咱家的新院子,那些院墙土坯,都是他几兄弟赶出来的,吃多少苦,出多少汗,你大妹夫能做到吗?只怕他家的日子比咱们还自在些,成天斗鸡斗狗的,除了吃穿差一些,也不见人家发愁。”沈氏说道。
“我看他们也是阿公阿婆惯坏了,一年没少往里搭,又是粮食又是菜蔬的,只怕还有银子,我大姑爹总算计着还有岳家可以依靠,哪里还舍得出大力气下田?”子福说道。
“那可不,就说那西瓜和洋薯,咱们可都送种子去了,要是好好耕种的话,趁现在稀罕,洋薯一年也有个一二十两银子的进项,咱家今年洋薯都卖了一百一十两银子,舅舅家今年也靠这两样一样可以过个好年,说比丰年的进项还多呢。”子晴说道。
“只怕我们送去的洋薯都让大姑一家吃了,后来给阿婆那一担,也给大姑家送去了。”子禄说道。
“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难道爹娘还能管他们一辈子?将来的这一堆孩子可怎么办?”曾瑞祥叹道。
“所以啊,一个人要么就特别聪明,心里有成算,如果不聪明,但必须能吃苦,既不聪明也不能吃苦,那就只能遭罪了。靠别人是靠不住的,你们,记住了吗?”沈氏抓住机会教育孩子。
几个孩子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子晴觉得没有念过书的母亲能讲出这一番大道理来委实不易,是生活的磨练教会了她。
第七十三章、双喜
除夕那日,沈氏一早起来就是蒸煮炸炖的,忙得不可开交,子福带着子禄、子晴把家里的卫生又做了一遍,然后架着楼梯,把外头大院门和小院门以及正房的对联都贴上了,还在大院门上挂了对红彤彤的灯笼,显得特喜庆。
“哥,怎么样?好看吧,怎么就没人夸夸我呢?”子晴幽怨地看向子福。
子福忍笑不止,摸着子晴的头揉了又揉,说道:“哎呀,谁家的妹子这么聪明能干呢?”
“就是,我也想问一声这是谁的妹妹呢?不光聪明,还漂亮着呢。”子禄也凑了一句。
子晴正要上前掐他们,老爷子带着老房的人都来了,只好规规矩矩站着,子禄在一旁冲着子晴挤眉弄眼的。几个人站在大门外瞧了瞧,说:“挂了盏灯笼果然更有年味了,也更喜气了,以前怎么没人想到?”
曾瑞庆和曾瑞祥也点头称是。
老爷子仍旧带着男丁去祭祖,周氏这回一进门就直奔灶房,帮沈氏打理吃食,秋玉因为明年要嫁人,田氏让她也学着做点家务,所以也一直在灶房看着,学着,两位嫂嫂倒也尽心地教她。
祭完祖回来,老爷子和两个儿子、田氏几个在厅堂喝茶,讨论些家务。旧年因为谈过继的事情,两个儿子闹僵了,没想到今年又能坐一块吃年夜饭,老爷子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灶房里沈氏刚把一条鲤鱼盛出来交给周氏,周氏接过盘子一闻,一阵恶心,赶紧放下鱼盘干呕起来,秋玉和子萍见了惊慌喊起来,沈氏却是开心地笑了,压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子萍见了不高兴。问:“婶娘,怎地见了我娘不舒服,你反倒还高兴了?”
沈氏正想解释,曾瑞庆他们进来了,忙问怎么回事?当听到周氏干呕,曾瑞庆和田氏均是一脸激动地问:“真的?子萍她娘,你真是有了?”
“我也不知道,就是闻着那鱼腥忍不住想呕。可惜今天过年。不好请大夫。”周氏虚弱地答。
“那就**不离十了。真是菩萨保佑。”说完。田氏还双手合掌,嘴里不停地念了好几遍,“感谢菩萨,感谢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又让子福找出三根香来点上,十分虔诚地对着厅堂的长桌磕了三个头,把香放进了香炉。
这边。曾瑞庆赶紧扶着周氏上子晴的床上躺着,又是端茶又是倒水,殷殷问候。喜得他都不知做什么好了,周氏的眼泪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唯独子萍还傻乎乎地站在灶房。秋玉逗她:“子萍,你娘终于要给你生小弟弟了,你怎么不高兴吗?”
“有什么好高兴的,你看婶娘有了那么多的孩子,子福他们小时候都吃不饱饭。还穿的破破烂烂的,子晴尽捡我的旧衣服了。以后有了小弟弟,我要再穿新衣服也不能够了。”子萍一边说,一边用手不停地薅着油菜杆子。
“傻孩子,你有了小弟弟,你将来就有依靠,所以你一定要疼惜他,爱护他,知道吗?”沈氏抚着子萍的头说道。
“什么依靠?我大姑不也是我爹的亲妹子,我爹还不一样的看不上她,嫌弃她。万一将来我弟弟也这样对我呢?”子萍仍旧扯着手里的东西。
这问题太复杂,三言两语还真说不清楚,沈氏还真不知怎么跟孩子解释。
这时,子晴上前了:“萍姐,你怎么不想想大娘在城里治腿伤,不都是你舅舅上城里给你们送米面菜蔬吗?还有我们家,刚开始分家,不光米面吃食,这地里的活也都是我舅舅们帮忙做的,阿公阿婆那,要不是我爹和你爹一年拿那些银两,我大姑一家子能在阿婆家又吃又住的这么长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