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晴见马氏不屑地撇撇嘴,嘟囔了一句,好像是嫌胡氏抢了她的功劳,明明是她提起林红霞来的。子晴再一看姜氏,还是那个腼腆的性子,冲子晴笑了笑。
子晴和她俩说起家常,这才知道,老大家有四个孩子,二男二女,大的是男孩,子晴那年来时见过,已经定亲了。老二家是五个孩子,三男二女,老四家也四个,二男二女,看来,这老林家开枝散叶的也不错。
“三弟妹,说说你家呗,我看着你家都用上了下人呢,是不是?还是老三本事,当年我看老三就不错的,对你的那份细心,可是谁也比不了的。没想到挣银子的本事也是谁也比不了,你家的那几个儿子,听说都进学了,啧啧,这可是要不少银两的吧?”马氏问道。
“二嫂,我好像说过,我爹是个秀才,家里开了一个私塾的。这孩子们念书,哪里还要什么银子?”
“哎哟,这么多年的事情,我哪里还记得住?我倒是记得你刚来时,那小模样,吃着咱家的大白菜肉馅饺子,这么香的饺子,我们一年可是难得吃几回,弟妹那个样子,倒像是在吃粗粮,拧着眉头往下咽,可笑死我了。”马氏边说边回想当年的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子晴见了也笑道:“二嫂只怕那会正想,这三弟妹不吃,正好我多吃几个呢。”
马氏看着子晴,问道:“你怎么知道?还别说,真让你猜准了。”
“糟糕,咱家还是没有大米,今日三嫂吃什么呢?”姜氏突然问道。
子晴说道:“不拘什么,弄点面条或疙瘩汤也成,只要不是粗粮。否则,我可真咽不下去。”
马氏听了说道:“还是面条吧,我弄点鸡蛋打卤,可惜没有肉,对了,三弟妹喜欢吃青菜,四弟妹去菜地拔点小白菜来,要是有鲜嫩的韭菜,也割几把,这老多人呢。”
姜氏看了马氏一眼,似乎有些不情愿地往外走,子晴也不知道她是不舍得她家菜地的东西呢,还是她家菜地没有这些东西,要去老大家菜地寻摸,故而不好意思。
姜氏刚出去没一会,胡氏进来了,问晚上准备吃什么呢?
马氏忙道:“这不三弟妹吃不进粗粮,我给做点面条,正揉面呢,三弟妹从南方来的,好吃点青菜,这不,四弟妹去院子里拔点青菜。”
胡氏听了说道:“那也成,只是家里的细面不多了,给三弟一家和爹娘吃吧,咱们还是吃点玉米糊糊和窝头吧。”
子晴刚要说话,外人有人进来了,是林红霞一家进门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第一顿饭
子晴听了赶紧出了灶房,当年的秀气的小姑娘可是成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了,蓝色上衣黑色裤子,只在后面绾了个简单的圆髻,用的是普通的木簪,可能是怀孕的缘故,比较胖,皮肤较黑也粗糙,子晴可是记得好像北方的女人不下地的,怎么看林红霞不像是这种情形?
其实,还真是子晴不了解,北方的女人虽然不怎么下地做农活,可是有菜园子,要养猪养鸡的要带孩子的,一会也闲不下来,除非能嫁一个特别疼爱自己的男人,还能帮着做点家务活。其实胡氏她们也一样,只不过子晴见她们的时候,已经被生活磨粗了,还不像林红霞那会,是个小姑娘,被父母娇养着,所以反差比较大。
林红霞见了子晴,倒是很快认出来,虽然子晴的模样胖了些,但是别的,真的变化不大。
子晴家的几个孩子也出来了,子晴让他们叫“姑姑”,书睿几个听惯了永松和小翊他们叫子晴“姑姑”,这会有了自己的姑姑, 倒是很兴奋,尤其是书玮和书钰,问道:“娘,我们也有自己的姑姑?”
“可不是的,如假包换的姑姑。”子晴笑道。
书睿他们看了林红霞一眼,大概这眼前的姑姑离他们梦想的姑姑还是有些距离的,不过,倒是很懂事,都上前行礼了,还有嫣然,子晴也教了她说官话,可是没教她行礼,故而,也学着几个哥哥对林红霞鞠躬行礼。惹来众人的一顿好夸和大笑。连林红霞生了三个女儿实在不怎么喜欢女孩的也忍不住想抱她,吓得子晴忙接了过去,说道:“肚子都那么大了,还不自己记着些。万一要扭了身子可不是玩的。”
“三嫂,乡下女人哪有你想的那么娇贵?不然,家里的事情谁做?我只是看三嫂的这几个孩子。还怪懂事的,看着就招人喜欢。”林红霞看着书睿几个笑道。
还好,子晴给几个孩子穿的都是素日在家下地的农家衣服,因而,跟林家的孩子差距不大,只是说话行事还是带出来不一样,所以。林红霞见了子晴的这四个儿子,叹道:“还是三嫂福气好。”
子晴见她摸着自己的肚子一脸愁容,便说道:“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当初我就盼着生个女儿,想着我一定要生个女儿才完满。这不,就一气生了五个,总算让我盼来了。还有,我家的大嫂,也是一气生了三个女孩,才生的儿子,这有什么,不过是早出晚出而已,横竖少不了你的。大不了多生几个便是。”
余氏听了子晴的话,忙说道:“听听,你三嫂的话多在理,你即便不信你三嫂的话,可你三嫂家的这四个儿子都在这摆着呢,所以。闺女啊,听娘的话,咱不着急,慢慢生。”
胡氏在一旁听了说道:“要我说,闺女多了更好,等长大了,还能多要些聘礼,这要是儿子多了,张罗娶媳妇的银子就够你受的了。我家这大小子不就是?我还发愁,这成亲的银子哪里找去?”
“大嫂,谁不知你家的日子红火?书兴是林家的长孙,咱爹供着他念过几年的书,如今可是一把种地的好手。”马氏出来笑道。
子晴听马氏的口吻,可是像嘲讽,当年,子晴还记得这几个妯娌虽然有些各自的小心思,可是面上还都过的去,今日却当着老太太的面发作,有些不同寻常。
果然,余氏听了她的话,斜睨了她一眼,说道:“你不好好的在灶房做你的饭,跑出来捡什么话?怎么哪都有你?就显得你能耐。”
“娘,这不大嫂说的,只给三弟一家做点细粮,我们大家都吃粗粮,我才想着来问一身,这小姑一家,是吃细粮还是粗粮?”马氏对余氏问道。
余氏听了瞪了胡氏一眼,对马氏说道:“今日难得人全,就都吃一顿细粮。”
马氏听了笑道:“知道了,娘,我这就去准备。”
马氏可是有三个儿子的,正是能吃的年纪,平日在家也不敢放开了让孩子们吃细粮的,听了这话,岂有不高兴的?她也是想着,不占的便宜白不占,估计林康平肯定会去买大米细粮的,她家可是五个孩子,可是比别家多吃多占了,连子晴的见面礼都多得了一份,想着这些美事,马氏的手脚轻快了起来。
胡氏也急急忙忙地钻了进来,对马氏说道:“弟妹,家里的细面可是不多,还要留些给咱爹打牙祭,不如,你添几勺棒子面和白薯面,也是一样的。”
这时,姜氏挎着一篮子小白菜和韭菜进灶房了,胡氏一眼看了篮子里的韭菜,问道:“弟妹,这韭菜哪里来的?”
姜氏看了眼马氏,对胡氏说道:“是二嫂让我去割的,我家也没韭菜的。”
胡氏听了叹道:“我这可是预备着这个大集卖的,这可是头一茬,精贵着呢。”
子晴在外头,自然不知道灶房里的事情,她见余氏时不时地看看自己,又看看林红霞的那三个女儿,便想到了,原来老太太还等着子晴给孩子们见面礼呢。子晴刚要招呼小紫,小紫已经拿了两匹布,六个银稞子出来了。
林红霞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我也没什么给几个侄子侄女的,每次来都要三嫂的东西,我也过意不去。”
子晴递给她,说道:“你都说了是三嫂,三嫂给妹子点东西还不是应该的?拿着,回去给孩子们做件新鲜衣裳。对了,我还没问,你是自己过呢?还是跟家婆在一起?”
“还没分家呢?孩子她祖爷说了,要等小叔成亲了再说。”
子晴这才了解,林红霞的男人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底下还有两个妹妹,已出嫁,就剩一个十七岁的小叔子了。
子晴一想,这林红霞在婆家的日子就不好过,老二没有话语权,加上她还没儿子,更不得老人待见了。这东西拿回家,还指不定是谁的呢?
果然,余氏说道:“这花布,不如留在我这,我帮你把衣服做好来,直接送过去。你看你,多少年没穿件新鲜衣裳了,孩子们也是,光捡别人的剩落了。那几个银钱,你可得藏好了,别又让人惦记了去?听娘的话,再好生熬两年,也就分家了,你也能过几天舒心日子,你这几个娘家哥哥也能帮衬你一把了。”
这时,林康平出来了,看着林红霞也是有些不敢厮认,还是书睿忙道:“爹,姑姑来看我们了。”
林红霞也唤了声“三哥”,林康平对这妹子还是有些好感的,此刻见了她这副模样,问道:“你家男人呢?怎么把你养成这样?”
林红霞看了一眼子晴,含泪笑道:“有几个有三嫂这样的好命?我这就算不错的了,好歹也能吃饱饭。”
这倒是,看她的身材就看出来了,古代的农民对生活的要求真不高,能吃饱饭就知足了,好赖比子晴小的时候是强些的,尤其是北方的农民,土地利用率本身就低于南方,这一大家人能吃饱饭,家里的土地还是有不少的。
林康平陪着林红霞进了上房,去陪着老爷子说话,子晴则转身进了灶房,她是林家的媳妇,不是客人,家务活还是要伸把手的。
胡氏见了子晴,忙推了出去,说道:“都做好了,三弟妹就不用沾手了,这些活,你也不熟。再说了,哪有让远道的客人刚进门就动手的道理?”
胡氏说完,就喊自己的儿女摆桌,子晴一看人这么多,上房只怕搁不下,果然,书兴带着弟弟妹妹在院子里摆了两张桌子,胡氏给上房送了饭,林家的男人们一桌,女人们一桌,面条是用大木盆盛出来的,一小盆韭菜鸡蛋的卤,一大盆小白菜蛋花汤。
子晴仔细看了一眼,林家的孩子还算懂规矩,没有哄抢,是乖乖地等着大人给自己分好,然后端了自己的碗,蹲在一旁或站在一旁吃的,一会,只听见一片吸溜声 。
嫣然还不大会自己吃饭,更别提吃面条了,这孩子的嘴,比子晴还刁呢,子晴给她喂了一口面条,只见嫣然使劲往下咽,子晴看睿几个的表情,便知道,这面条肯定是掺了粗粮了,好在子晴在家教过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所以,谁也没敢往外吐。
只是子晴再想给嫣然喂第二口,这孩子说什么也不张嘴了,使劲抿着,还皱着眉,子晴再要喂,孩子就眼泪汪汪的了,子晴叹了口气。
这顿饭,子晴也是难以下咽的,这余氏明明说了是要做细粮的,子晴家的孩子本就习惯了南方的饮食,细粮的面条几个孩子还能勉强接受,这粗粮,可是真心咽不进去的。也不知这胡氏究竟是什么意思?是逼着子晴立刻去买大米吗?
其实,也真不能怨胡氏,原来,这林耀祖一病,这药钱可是花了不少,当初分家是说好了,老大跟着父母过,这大院子全都留给了老大,另外还多出了两亩好地,是给老头老太太留着养老的,所以,这老人病了,理应由大房承担药费。
第四百一十六章、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