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儿的田园生活-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太太见了这孩子,也是非常喜欢,想要亲自抱抱,傅夫人只好把孩子给她,夏太太抱着孩子,突然喊阿兰把子雨的儿子抱了进来,两个孩子并排放在一起,对众人笑道:“你们看看,这两个孩子有没有几分相像?要是定个娃娃亲,大家觉得怎么样?”
沈氏一听夏太太又提娃娃亲,便有几分不高兴,可这会,也不是给夏太太摆脸子的时候,忙道:“我家晴儿特地说了,慧光大师说了,这孩子的亲事,不能定早了。才几个月大的奶娃娃,哪里能看出什么来?”
傅夫人自然是站在子晴一边的,子晴的家底厚,连带着她女儿也跟着借光,听说还送了半匹羽纱给她女儿,那可是值几十两银子的,子晴一下就拿出了两匹,还有一匹什么呢的,今天沈氏身上穿的就是,据说都是西洋货。
还有,看子晴今天的那身,只怕也下不来五六十两银子。夏家不过是个八品的,将来的事情哪里说的准?看子晴的架势,将来势必要超过夏家的。
傅夫人想到这些,便笑道:“还是沈夫人的话有理,既然大师说了不能早定,肯定有不能早定的道理。这个姻缘呀,还要看天意的,比如我家大女儿,那会,可是再也没想到会嫁进曾家,可是从没听说过的人家,谁知一场大火,竟然让我家老爷一眼相中了我女婿,死活要做亲家。你们说说,是不是天意?”
“这可真是的,要不人家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凭他是谁,要是没有月下老人的首肯,想要做成夫妻是万万不能的。”刘母笑道。
夏太太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她可是提了好几次,没想到沈氏一点面子也不给,怎么说,夏家也是官宦之家,林家再有钱,也不过是一个白丁,还是从奴籍出来的白丁呢?可是,夏太太也明白,不是她撒气的时候,这里的人,她谁也不想得罪,尤其是曾家。
夏太太满心里看着这嫣然,越看越喜欢,傅夫人见状忙接了过来,笑道:“敢情不是我一个人不舍得撒手?这孩子,以后让子晴好生教养着,还怕找不到好人家?只怕到时一家有女百家求,子晴可别挑花了眼。”
傅夫人的话,摆明了是看不上夏家,夏太太强笑着说道:“这倒也是,还是等孩子大了,定性了再说吧。”
正在这时,刘氏进来,对大家说道:“各位长辈,摆饭了,请大家入座吧。”
沈氏忙起身带着大家出来,曾瑞祥他们几个已经进餐厅了,仍是用屏风隔着。
“咦,怎么这一会,你们几个都换了衣服?还都是一样的?”傅夫人问道。
子晴几个刚才都下厨了,自然换一身家常衣服,换回来的时候,刘氏提议大家穿一样的,穿子喜送的,刚好子雨也带了来。
刘氏笑道:“傅夫人,这衣服还是我四弟孝敬大家的,说是他这一年有了喜事,高兴的,所以送了大家一身衣服一副头面,今日我们就都用上了,不能不给四弟的面子,您说是不是?”
“哦,女婿有了什么喜事?我怎么不知?光孝敬你们了,我这个做丈母娘的,难道是外人不成?”傅夫人也笑道。
一句话给众人逗笑了,还是刘氏接言,“哪能呢?我四弟是怕夫人财大气粗的,这点东西看不上,所以,要等有了好的再来孝敬呢。”
“亲家嫂子,我还真喜欢你家这几个孩子,媳妇不像媳妇,都是闺女似的。”傅夫人对沈氏笑道。
“夫人吓着我了,一说媳妇不像媳妇,我还以为自己犯错了呢。说笑了几句是为了让大家开心,一会呀,多吃几杯酒,也不枉我们几个辛苦一场了。”刘氏笑道。
“那是自然,难得你们几个都亲自下厨了,说什么也要好好尝尝,说起来,我还真是羡慕亲家夫人的好福气,这些个儿女媳妇,没一个不可意的?”夏太太笑道。
夏甘永回家无意中跟她说了子喜花钱请大家逛街的事情,她自然刨根问底,知道了子喜分了六千两银子。也着实为子雨高兴,夏家的家业一年也就三四千两银子进账,子雨一人一年能有几千两的私房,总归是便宜了她儿子。
沈氏和五位太太夫人安坐了,子晴在沈氏后面,子雨在夏太太后面,剩下的也各自在自己母亲后面,等着给大人布菜。
子晴瞧了瞧,忍不住扑哧笑了起来,六个人同一色的头饰和服装,还真像饭店里的服务员,可不,也正做着服务员的事情。
见众人看向自己,子晴忙道:“我感觉咱们六个这么齐整,好像大户人家的丫鬟,正伺候主子们用餐呢。”
子晴的话刚完,被沈氏训斥了一句。
第三百七十六章、商议进京
“你这一说,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大家都坐着吧,咱们也没那些规矩讲究,倒是坐着说说话,还自在乐呵些,我们也能随意多吃些。”傅夫人笑道。
沈氏听说了,吩咐刘氏几个搬了小墩子坐在了旁边。杨母因有杨父的失礼在先,对陈母一直曲意奉承,刘母是个善谈的人,夏太太也放下了架子,一心想和大家交好,所以,这一席饭,还算是吃的宾主尽欢的。
倒是陈父酒后一直拉着傅大人的手,说傅大人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官,也是最没架子的,还不停邀请傅大人和大家去丰颐居。
客人散了后,子晴原本想回家休息,子福喊道:“晴儿先别走,大哥有话跟大家说。”
子晴听了回转身,笑道:“大哥,今日累了一天,还不让人清静一会?”
子福等大家都落座了,说道:“我和小四后日一早就要进京了,所以,有些事,今天说出来,大家一块商议,明日,有什么想法,也来得及准备。”
子晴和沈氏等忙问道:“不是要过了元宵再走吗?”
“正月二十衙门口要正式开印的,这么远的路程,自然要提前赶路了。还有小四也是,他不像以前在翰林院那边,还可以躲躲清闲。”
子福这一说,大家才想起来,是不一样了,以前的昌州抬腿就到,这下可好,一年也回不了一趟家。
“大哥,等衙门口封印了都腊月二十,你要赶回来还能吃上家里的年夜饭么?没几天又要赶去开印,这大老远的奔波,在家里也住不了几天。”子晴先问道。
子福看了看大家,说道:“这就是我想跟大家说的,小四跟我说过,想开一个规模大一些的书院,我仔细寻思了几天,这是一件好事。做好了。是名利双收,即便没多大的利。可是有了名,对我们这样的家族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和小四走官场,咱家的底子还是薄,小四花心思挣银子。小二和小三花心思挣名声,我们这一家,才能走等更远,你们的意思呢?”
“我们没意见。大哥怎么讲,我们照做就是了,我们知道轻重的。”子禄和子寿说道。
“现在的问题是,即便开书院,你们两个没个举人的功名,终究是差了些,所以。我和小四商量,二弟和三弟这两年还是预备复习下科考,小四的意思是大家一块进京,你们两个到外头去,也能长些见识,还有,有机会的话,去国子监听几堂课,你们觉得如何?”
子福的话。子禄和子寿可是真没想过,进京?一家子进京?
“你们要是进京了,爹娘跟着我们一块进京,娘还没出过远门呢,正好出去走走,还有爹,出去两年后再回来,兴许,心情就不一样了。”子喜说道。
子福这一计划。还真是一举数得。大家进京了,一家团圆不说。子禄子寿还得到了学习和明师指点的机会,曾瑞祥还摆脱了田氏和曾瑞庆的阴影,换个环境,心境自然会不一样的吧?
“大哥,你说了半天,就是把我们丢了?”子晴问道。
“你也一块进京,房子也是现成的,你家还有不少京里的产业,难道不需要你们过去打理吗?”子福问道。
这个,子晴还真没想好,虽说那人知道了自己是谁,林康平也救了他两次,应该没什么想法的,毕竟子晴已经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了,可子晴还是不想去,感觉没什么安全感。
“我们一家,还是要考虑考虑,我下个月,要去粤城,不知多久能回来,你们先走吧。”林康平说道。
子福听了颇为遗憾,沈氏说道:“即便要去,一时也走不了,大媳妇和四媳妇都有了身子,还不满三个月,二媳妇还有两月要生,路上有个闪失可不是玩的,所以说,你和小四先走,不如把禄儿和寿儿一家带着,我们等二媳妇生完孩子再做打算,你外婆年岁也大了,我哪能把她扔下不管?”
“其实,我也是考虑要分两批走的,实在不行,就让永莲她娘和四弟妹在家生完孩子,出了月子走还是稳当些。”子福说道。
可是沈氏考虑到,子福和子禄、子喜三个身边也不能长时间没个人,真要有了小老婆,这家,可就没个宁日了,想到这个,沈氏说道:“那倒不用,满了三个月,让她们走水路吧。”
刘氏和傅氏听了,都感激地看向沈氏,这话,她们是断断不能说出口的。
子禄想了想,也说道:“我还是在家等她生完孩子再说吧,你们两个进京了,总要先忙了正事,还有,我们这一家子过去,住的地方总要找好的。”
子福想了想,也说道:“这便罢了,小四过去,先把厂子建好,还有,最后找一块大些的地方,偏了些也无妨,买下来,咱们几个一人一块地,把房子盖起来,兴许,以后,孩子们也能用着。再说了,爹娘要去了,咱们宁可住一起好,亲近些。”
“小四不是想建水泥厂么?这次,就用水泥盖房子铺地,正好,也让别人瞧瞧是怎么回事,东西也好卖出去。”子晴说道。
“既这样说,二哥可以晚些走,三哥还是跟我一同过去,没准还能帮帮我。”子喜说道。
大家说了半天,才发现一家之主曾瑞祥还没说话呢,都看向了他。
“你们想的都很周全,只是,这书院到底在哪里办呢?”曾瑞祥问道。
“我们的意思还是在家门口比较好,地我们也看好了,就是村子里水库边的那片山林,还有就是咱家学堂对面,是一口水塘和一片菜地,洼地,水塘和洼地还好说,就是那个菜地,只怕是要费些事,要是能直接买下来更好,不行的话,不知把咱家的几亩沙地补给人家,能谈下来了吗?”子福道。
曾瑞祥听了不做声,林康平说道:“要我说,还是水库边的山林比较好,那边地方大,安静,那也不是一片什么正经好树林,都是些杂树荆棘类,你们要不买的话,我就要了。离我家的庄子那么近,只隔条官道。把那些树砍了,种些桃树、杏树,房子盖在树林之间,我觉得这个念书的环境真不错。顺道,还可以开一个客栈。”
“姐夫这一说,我决定了,就是那里,你的客栈还是靠边吧。”子喜笑道。
“那现在的学堂怎么办?我们都走了,村里的孩子又没有书念了?”子寿问道。
“这个不妨,先给子文吧,子文凑合带两年,应该没问题的,你们要是同意,我明天找他去。”子喜先道。
“我和你娘一时肯定走不了,你阿公的孝还没过呢,我们哪能出远门?这不给自己找骂吗?”
“我怎么把这忘了?我以为跟成亲似的,过了两个新年,可以借一个呢?不能借一个吗?”子福问道。
“借不借的,每年的祭祀,还有,家里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