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地主婆的发家史 >

第61部分

地主婆的发家史-第61部分

小说: 地主婆的发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今日审案又怎么说?梁家又不可能知道他准备利用英嬷嬷是良民对付梁汝真而做好准备……等等!高守礼猛然一惊,他怎么能确定梁家不知道!

    高家坡的四周又没扎上篱笆,假使有人通风报信?

    连忙下令彻查。这一查不要紧,把英嬷嬷的嗜酒如命的丈夫查出来。原来他前两日找到梁家,讹了两百两的银子,顺带按了个手印——手印自然就是按在那自愿卖妻的契书上。死掉的人还能买大笔钱财,他自以为捡了大便宜。高守礼亲自去质问,他喝的醉醺醺的,还骂高家坑了他媳妇,完全忘记了十七年前,是谁收留无家可归的他们。

    跟一个浑人说不得道理。高守礼气的浑身发颤,只不过晚了两天!难道眼睁睁看着梁汝真逍遥法外?可怜他的姐姐还在山中庵堂过苦日子!

    天理不公!天理不公!

    ……

    云阳县衙内宅。

    劳累了一天的新任县令吴说脱掉了官服,懒洋洋的躺在藤椅上,一手拿着书籍,一手拿着紫砂壶,一口一口的慢慢品味着。他的独生女儿准备好了晚饭,气乎乎的站在父亲面前,

    “爹爹,您不是答应过女儿,做一个公正严明、问心无愧的好官吗?”

    “呵呵,菲菲,爹爹哪里做得不好了?”

    “您今天就做得不好。高家明明是受害者,您怎么帮着梁家其他他们!女儿都听说了,高家是无辜的。”

    “嘿嘿,高家是无辜的,但梁家不是好惹的。无凭无据,爹爹怎么偏帮一方?”

    “可是,可是……”

    “别可是啦!爹爹答应过你一定会做个好官,就不会食言。”吴说笑眯眯的看着女儿——他本是一甲之才,因为相貌不佳落到二甲,有机会进入翰林院遴选,可惜年轻时候心火旺盛得罪了人,官途始终不顺。现在他甘愿发配到偏远山地做个七品县令,只为远离仇敌的势力范围。当然,凭他的智慧,解决这等邻里纠纷还不手到擒来?

    他一点也不急着彻底解决高粱两家的恩怨,奠定自己的地位,日子还长着呢,不争一朝一夕。现在的关键么,“县试才是重中之重呀!”

    梁汝真和高守礼都是秀才,不需要再考县试了。但梁家和高家都有其他子弟参加,比如梁汝真的堂弟梁汝华,高守礼的堂弟守智、高守拙,算起来大概有五六个。

    县考安排没有其他乡试院试要求严格,这一年云阳县特殊,长达半年内迟迟没有县官上任,因此吴说上书州府,说明原因,七月就组织开始县试了。

    高家和梁家的人都有参加。这会儿吴说不用顾及偏向哪一家,看文章说话,直接点中高守拙为县试头名!一时间,本地支持高家的呼声更高了。但少不了梁家尖酸的骂狗屎运云云。

    县试之后是院试,由州府的督学学政主持。几个半大孩子身负全家的期望经过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参加了考试归来。他们的年纪都不大,本来高家和梁家的人都没指望他们中,只是经历经历,日后考试知道怎么回事而已。没想到,高守拙人品爆发,得了个第一名案首!

    前十的文章都贴在墙上由人观看。没有人看过高守拙的文章后,觉得他名不副实。便是得第二的人看了,也不得不承认立意不俗,文采华美。

    高守拙成了一名小秀才。

    亲兄长地位的变化,间接影响着高静媛的生存环境。再也没有说她幸运能得刘家的亲事了。父兄都那么给力,她嫁到好人家是必然的。

    高静媛深切的感受到功名的巨大影响。

    因为,她正式受邀进了县太爷吴说的后宅,还跟吴菲菲成了朋友!吴菲菲年仅十岁,没有兄弟姐妹,当她是小妹妹一般疼爱。高静媛却觉得小丫头好奇心重了些,对高梁两家的恩怨追问个不停。

    既然她想知道,为什么不说?高静媛很有技巧的说上两句,转移话题,等对方消化了,再抛出一个重弹,然后再转移话题……只用了三回,吴菲菲就义愤填膺,“原来梁家是这么龌龊不讲理!可恶至极!我一定要跟我爹说明白,梁家无耻卑鄙,要是判他们赢的话,就太过分了!”

    高静媛咧咧嘴,假装懵懂无知的小孩。

    吴菲菲果然被蒙骗了,她叹口气,“你们高家动作太慢了,我来告诉你们如何一击即中、打蛇打三寸!务必让梁汝真堕入万丈深渊!”

第九十五章 开幕

    吴菲菲从小是泡在案宗里长大的,能认字起就被老爹教着怎么挑案卷里的蛛丝马迹。似高梁两家这样简单直接的案情,对她而言简直跟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她教了高静媛两招,一是“引蛇出洞”,二为“将计就计”。

    何为引蛇出洞?高家陪嫁的人,大半被梁汝真害死了。但梁家有现场目击者啊!几十个,还怕没个空隙抓到一两个?有了证人证词,任凭梁汝真狡辩上天也是洗脱不了了。

    将计就计则是备用的,其中奥妙暂时不好对外人言及,以免走漏风声。

    高静媛假装懵懵懂懂,到了高家长房,如实对高静娥、守礼说了。后者一拍桌子,“就这么办!”

    “等等,元元,那位‘菲菲’为什么要帮我们?她爹在堂上一定看过伪造的身契,可他愣是假装不知!就凭这一点,也知道县太爷不是站在我们这一边。”

    不是高静娥多疑,而是自从大姐出嫁后,她无缘无故遭受了许多流言蜚语,心思自然比较敏感。一个并不站在高家一条战线的县官,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女儿暗地里出计谋?想想也是值得怀疑的事情。

    说得高守礼也踌躇起来。他这些日子嘴上起了一圈火泡,上两个月去看望姐姐,高静娟还肯见他,这几日拒绝了所有高家的人探视。留话出来,只说当她已经死了。胞姐如此,高守礼对梁家的恨意深入骨髓、不死不休了。

    “他不做主,我要上京告御状!”

    “不可!”高静娥大吃一惊,“你别胡来!大伯父和大伯母不会同意的。”朝廷并不主张有功名的人告状,何况是告御状。

    高守礼却死死咬着牙,眉宇间有一股抹不开的阴郁。

    哎,可怜啊。看把半大少年都逼成什么样子了?高静媛既然决定背靠大树好乘凉,就不会眼睁睁看着阳光少年性格大变,难以接近。她转了转眼珠,“大哥,二姐,元元也有个小计谋……”

    “啊,你这个小东西,又有什么坏点子?”

    “二姐坏,元元的计谋怎么成了坏点子,明明是好点子!”高静媛不满的嘟囔一声。然后移花接木——

    “菲菲姐说的引蛇出洞很好呀。二姐就是担心县太爷不怀好心,使了套套在背后阴我们。那可以让别人出面啊!除了我们家,平家坳的那谁谁不是也非常恨梁家的人吗?让他们做去。”

    娥姐顿时眼睛一亮。惊道,“那样出了事情我们高家一推到底,全然不相干的;得了好处也有占些便宜!小丫头,你的心是什么做的,弯弯绕绕的。一肚子鬼心眼!”说完,使劲揉搓小堂妹的脸,闹得高静媛很快小脸通红了。

    “二姐,不要揉了!”

    “不行,不趁你小欺负欺负,等你大了。只有你欺负人的份儿!”

    “呜呜,二姐欺负人……”

    姐妹两个的闹腾,让高守礼想起大姐还未出嫁时候。那时候家中姐妹也是这样欢闹,不由勾起他的伤心处。想到大姐,他紧紧握着拳头,一定要梁家付出代价!

    一场婚变,不仅让高静娟的命运偏向另一条轨道。也让曾经有些迂腐不通世事的少年,彻底改变了性格。此后。他虽然也读圣贤书,张口闭口圣人话语,实际行事却变得越来越靠近高静媛——实用为先。世间万事,能达到目的为上。要是失败了,就如同他眼睁睁看着大姐被逼上庵堂,青灯古佛,毫无办法一样,没有价值。

    他不能接受输。

    为了姐姐,他第一次暗中挑拨平家坳的沈家,果然成功。亲眼看着两个梁家的下人被沈家的绑走,他心安理得的回到家中,算计着下次升堂要如何对付梁家。

    引蛇出洞外,他还无师自通使用了一招“无中生有”。英嬷嬷是被她丈夫出卖了,在官府上提前上了奴籍,那给大姐陪嫁的人中,会不会有漏网之鱼?查了三天,查到大姐身边的贴身侍女小蝶,原来是孤女。婢女的名字换来换去,都凭主子的一时喜好。时间久了,至于是否在官府备案,除了大姐和母亲翁氏,外人怎么知道?

    他使人放出风声,说陪嫁的人中有一个是良民,预备不时之需。原本梁家的人是不相信的,但说的有鼻子有眼儿——高家嫁的是受宠的长女,当然事事准备周全。预备良家子,是不想万一生不出只得抱养卑微的婢生子。

    而那位良家子受过高家大恩,实在无以为报才答应陪嫁。要是高静娟过门就开花结果,她自回家寻门亲事嫁了,要是不幸,就生个儿子,然后还是可以得钱财回家。总之,是又得钱财又报恩了。

    梁家的人收到信,再不信也得仔细排查。然后根据嫁妆单子对比,似乎……真的多出一个人来。这个人是谁,不再被毒死的人当中,那是被卖到什么地方了?

    ……

    入夏后,高家还有一件喜事。高祈恩迟迟未来的吏部任命书下来了,竟然是往距离上京城不到二百里的顺德做县令。顺德境内几乎有一半的土地都是皇家和世家勋贵们的庄子,辖下的百姓也大多是皇家的奴才。在此地做县令,做得好很容易被贵人们看在眼中,做得不好,显而易见,极容易得罪人。

    收到任命书后,高祈恩和高祈瑞关上书房的门,商谈了很久。难道是本家暗中出了力?可上次不留余地的回绝了,恐怕本家没那么大度。但若说本家暗地里使坏,也不像。那究竟是谁,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他去做顺德县令呢?

    “不管如何,恩弟你此去务必要兢兢业业、处处谨慎!”

    高祈恩当然点头应了,想到误会他贪恋权势的父亲,是时候解开父子之间的心结了。当夜,他跪在父亲房门外,哭诉这些年的不容易。外人看着做官风光,其实上有妄自尊大的上尊压制,下有贪婪无度的皂吏,如果一心一意和光同尘,做个不思黎民之苦的糊涂官就罢了,偏他满腹经纶。

    “早知今日,父亲当初何苦送儿子去学堂读书?又倾尽家财送儿子科举?儿子也不愿意拖累父母弟妹。做官数年来,不敢用百姓一针一线,年节连为父母准备像样的礼物都不成!所用者,都是媳妇的陪嫁……”

    “父亲只觉得儿子为权势利禄所迷,却不知儿子心中之苦,不是为身外之财,而是报国无门啊!纵然学富五车,全无施展余地。如今朝堂上外戚权臣,普通仕林学子想为百姓做点实事,有多么困难!儿子在江於六年,自问对得起青天对得起百姓,可还是触犯了上尊的讳,被闲置了……”

    交心之后,高二太爷发现大儿子一直记得自己当初对他说的话——做个好官!做官有多难?没有人帮衬着,处处掣肘。更有甚者,从官宦之家沦为官奴。幸甚高祈恩做事十分周全。要不然……

    高二太爷实在无法忽视长子的泣血哀求。抵制本家的心,松动了,“我活着不行。等我没了,你们想怎样就怎样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