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地主婆的发家史 >

第101部分

地主婆的发家史-第101部分

小说: 地主婆的发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晓。秦嬷嬷只能先去书房寻大少爷守礼。顾守礼听说始末,也是如遭一击。

    元元明明是四月出生,跟他的生辰只差三天,怎么变成二月出生的了?谁改的?

    秦嬷嬷忍着悲愤,还能有谁呢?只有元元的亲爹亲娘了!都怨顾家,之前只肯给男丁上族谱,女儿家只有出嫁的时候才能记录进去,要不然早早把出生之日写明,也没有今天了。

    顾守礼无语。来不及多问其中缘由。急忙请了原四房的顾燕桢兄长,帮忙宴请宫中的内官,花多少钱都行。不指望立刻改了不正确的生辰八字,只求能阻拦内官回宫的时辰。他自己快马,亲自去见了吏部当官的顾祈恩。

    同时,秦嬷嬷也让人赶紧去找老爷顾祈瑞。

    但这一切都是无用功。

    顾二太太早就防范着呢,塞给了那内官一笔钱财。顾燕桢白贴钱请他吃饭,人家早把名录送进宫了。写了顾静媛生辰八字的纸张,说不定正在宗人府宗正桌案上摆着呢。

    而顾祈恩……他听说了二月生女的忌讳,但读书人敬鬼神而远之,身有正气,两袖清风。俯仰无愧天地,哪里会把这种无稽之谈当成正经大事!

    守礼倒是能明白这种思维,因为他以前就是这样的人。可世事境迁。他早就被一连串的打击变得敏感起来——真理一定站在正义的一方吗?不,不对!就像瘟疫,根本不问是非对错,它来势汹汹,无可阻挡。谁能跟瘟疫讲道理、辨是非!要活着。还要活得好,这才是人生的真谛吧?

    顾守礼经过了担忧父母兄妹性命安危的煎熬后。已经明白了他根本没自己以为的那么伟大,黎民百姓的生死?当然关心了,不过那是等他到了一定高度后才操心的。而他与生俱来的责任——父母兄妹的幸福。只是如此。

    说不通叔父,他也不浪费时间,就让父亲跟叔父来吧。

    回到顾家,顾燕桢非常无奈的说了内官的狡猾,顾守礼失望,但原四房的人不好得罪,说了几句道谢的话,就去了内院。跟翁氏相对愁坐,

    “娘,守礼冒昧,想问一句,婶婶真的是元元亲娘吗?”

    翁氏苦涩的点点头,“元元出生的时候,是难产,险些一尸两命。兴许,这就是她们母女缘分浅的缘故吧。”

    顾守礼摇头,“难产的孩子多。娴儿不也是难产吗?她刚出生的时候,浑身皱巴巴的,长得难看。我听说她差点害死了娘,对娴儿很不喜。可后来娴儿一日日长大了,我和娘,不一样疼她?生怕她受一点委屈?”

    母子默默的坐了一会儿,再抬眸时,都想到一个问题,“不如把元元接过来住吧?”

    很奇怪,元元脾气坏,捉弄人,掐尖占强,毛病一堆堆。她跟亲爹亲娘亲兄弟处不来,反倒跟隔房的顾祈瑞一家处得极好。不信问从云阳带过来的下人,连她们都十分亲近元元。

    “行,也不行。待为娘问过你父亲。”

    顾守礼笑起来,“父亲必是许的。”

    “哎,只怕生了隔阂。”翁氏担忧。

    “经过今天的事情,叔婶再见到元元恐怕心里生了刺。再有个什么,才真另父亲和恩叔间隙越来越大!”顾守礼冷静的分析,“娘,只能把元元接来了。虽然她二月出生的消息瞒不住了,但咱们不指望她将来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寻一个本分殷实的,有我,有守诚守智他们,将来不会让元元吃了亏去!”

    翁氏点点头,终是应了。

    晚上,顾祈瑞吃醉了酒,听说元元无端被改了生辰,不仅进宫无望,甚至影响日后的终身,酒醒了一半!生平第一次,他对弟弟弟妹动了真怒。清风苑外,他没有进门,只吩咐秦嬷嬷等人赶紧把元元的东西收拾收拾,什么都不要留。

    后知后觉的房氏哭得跟泪人似的,不停的骂自己糊涂,可有什么用呢?把四月改成二月,她自己亲笔所写的,没人逼她。内官都交给宗人府了!后悔也来不及。

    顾祈恩看着伤心欲绝的妻子,相信妻子并不是存心。他能原谅。可顾祈瑞不能!

    “弟妹也偏心太过。你将静妍的生辰改到六月,好符合选妃的要求。但为什么要把元元的生辰写在二月!一月不行?你嫂嫂出身不如你,不知道其中的忌讳,可你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会不知道?我也不问缘由了,从今儿起,元元跟你嫂嫂。你嫂嫂出身乡野,又是经历过生死的人,没什么乱七八糟的讲究。以后元元的月例银子。一年四季衣服,我和你嫂嫂出了。你要有心,就过来看一看。若还存着怨。不来也使得。只当我多了个女儿!”

    房氏哭得昏厥过去。

    顾祈恩额头的青筋暴跳,不过看到兄长一身酒气,只当是醉话,没有争持什么。他退让,顾静媛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清风苑。甚至几日后顾祈恩一家搬走,她也只是象征性的过去看看,之后又回到伯父家里。

    说实话,娴儿视她为亲妹,顾祈瑞和翁氏对她爱若珍宝,顾守礼也转变的最初的态度。处处维护她。在伯父一家的生活,不知快活了多少倍。

    只是忧虑前途,顾祈兆与吴氏特意看她。说得一通话,让人不得不深思。

    快活一时的代价,是痛苦一辈子,怎么办?顾祈兆让吴氏告诉元元,女孩都要出嫁的。顾家也没有到了年龄还嫁不出去的女儿。考虑到几年后的将来,她现在有三个选择。分别为上中下。

    上策是回头跟父母赔罪,用一个“孝”字,抹掉不足之处。有原高家人不停宣扬,不怕孝顺之名无法传扬出去。这种办法缺陷在要对亲爹娘小意侍候,优点是能给顾家增添的光彩,顾太后说不定会高看一眼,将来赐婚什么,后半辈子就有保障了。

    中策是嫁给刘亦守。刘家知道元元的生辰是四月,当然不会受二月生女的影响。且元元好歹是顾家女,等于下嫁。多多陪嫁,刘家的大姑子到小姑子,谁能说个不好?优点是知根底,唯一的问题是,离开云阳之前,元元把事情说绝了,让高雪雪面上难看。而且高雪雪毕竟是自家小姑,将来跟刘一手起了冲突,恐怕不能全力支持她。

    下策么,就是进宫!进宫之后,她的未来全靠自己打拼。胜了,是她自己的本事。败了,也没什么好怨言——给了她一个平等奋斗的机会。

    顾静媛也意识到了,她没有终身不嫁的权力。

    仔细分析了一下,她皱着眉,“可我出生二月已经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家会让我进宫参选?”

    顾祈兆笑着道,“元元,你只说愿意不愿意。只要你乐意,其他的事情,兆叔帮你!”

    “我要好好想一想!”

    ……

    永安四年的七月。二十多名八大世家的嫡女天不亮就坐着宫车进了宫墙外。

    顾祈兆乔装打扮了,乘坐一辆普通的车子,躲在一条巷子里,挑开了车帘,让顾静媛看看外面的一辆接一辆的宫车,安静无声的驶过。

    “听!这些人未来可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娘娘。元元,你是聪明人,你比顾家所有女儿,都聪明得多!宫廷,是你最好的晋身之路!知道你为什么和你爹娘兄妹处不好吗?”

    “因为你的心态!”

    “你太聪明了,看人看事,站得高,看得远。你知道她们的行为有多愚蠢无知,所以你看不惯,懒得虚以委蛇。心情好的时候,愿意指点;心情不好,就懒得说话。可惜,地上的蚂蚁能看到的就是那么一丁点地方,你的指点对她们来说,根本无法理解。你的行为,对她们来说更是匪夷所思!”

    “她们无法理解你的高瞻远瞩,更不能体会你的无奈疲累。你辛苦为全家遭受瘟疫时,她们不能将心比心,想得却是什么世俗偏见!她们害怕被人用嘲讽的目光看,害怕被人孤立。她们的性格就是这样怯懦、自私,愚昧。

    元元,你知道你为什么不愿意像的你亲生父母低头吗?

    因为要是你答应了,你日后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她们装在暗无天日的套子里,她们逼你成长,逼你变成‘大家闺秀’,看似为你着想,其实扼杀你的天性!除了把你一身棱角磨光之外,变得毫无特色外,没有任何用处。”

    “看看,你能走的路就这么几条。是进宫拼搏一回,还是留下面面对跟父母兄弟反目?其实凭借他们的智慧,你要做的根本不是跟她们解释,只要下命令就好了。”

    顾祈兆不知为何,对元元进宫后的前景异常看好,一句“只要命令就好”说得挑动人心,一副诱人的画面在顾静媛心中滋生。

第四十二章 入宫(上)

   一入宫门深似海。

    尽管顾祈兆说得很是为她着想,可顾静媛心里仍然保持冷静,没有立刻激动的做出昏头昏脑的选择:“让我好好想一想。”

    顾祈兆没有催促,而是笑着,眼中带着一丝满意,“可以。不过时间不多了,在这一次入选者出宫之前,你必须下定决心。不然,兆叔也爱莫能助了。”

    “嗯。兆叔。”

    顾祈兆命人架马车回到顾府,送侄女去了兄长的金风送爽斋后,步行去了他自己的“了凡斋”——原是一顾家长辈的居所,清幽雅致且不提,处在整个顾宅的西北角,有独立的角门,出入,十分方便。

    吴氏刚刚梳洗,见他回来,嗔怒的抱怨一声,“天不亮的折腾什么。家里的事情你也不管管,大嫂跟房弟妹闹僵了,隔了几天冷静下来,都有心和好,就是下不来脸面,见天往我这里跑!你说又不是深仇大恨的,至于么!”

    顾祈兆眼神一扫,那两个在内室伺候的丫鬟忙不及的躬身退下去了,吴氏张了张口,反对的意见都来不及提。她气呼呼的瞪了丈夫一眼,只能自己对着铜镜带金绞丝耳坠了,

    “自己家,还神神秘秘的!那边本来就对我们不放心,你故意如此,还真当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话!”

    “世事境迁,这里又不是云阳,随便你由着性子!”顾祈兆耐着心道,“那边自然对我们不放心。你对这两个丫鬟掏心挖肺,她们就会一心向着你了?不会向那边禀告我们的消息了?就算她们有良心,你知道除了她们,还有多少暗棋?所以,多防着吧!”

    吴氏咕哝了一声,似乎抱怨防这防那太累了。

    “对了。你刚刚说大嫂和房氏?她们有心和好,你就在中间劝和吧。这么僵着总不是好事。”

    “我才不费那个功夫,她们愿意来就来,不愿意来就拉倒。我费那个口舌做什么!”

    “蠢!这是她们看得起你,给你一个脸面!”顾祈兆有些生气了。“你非得她们明说?恐怕以后有什么事情都把你排除在外!这是跟她们交心的时候,你怎么还不懂事!”

    吴氏有一个好处,平日里跟丈夫吵架拌嘴,但大是大非上从来都和丈夫一条心。见他动了真怒,立刻软和了口气,“瞧你。我就顺嘴一说。哪能真的不管不问?大嫂才是咱们四房内宅的主心骨——咱们来上京城的时候你千叮万嘱的,我能不放心上?”

    “我这次是看大嫂心中有怨气,帮着她晾一晾房弟妹呢。看房弟妹做的事情!她也配做一个母亲?好好的孩子不要。非得推给别人怀里。原先当她出身高贵,是侯府千金,知书达理、举止谈吐,都是我们妯娌中最拔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