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都市鉴宝师 >

第115部分

都市鉴宝师-第115部分

小说: 都市鉴宝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三十八章豇豆红

第一百三十八章豇豆红

让黄国栋惊讶的是,这次徐耀辉竟然是和周夏一起合伙买的,而且,采取的也还是全额现金交易。徐耀辉和周夏就当着他的面,就用手机,给他转了七百万过去,将这只宣黄金钟碗给买到手。

“有志不在年高啊!现在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厉害了。”黄国栋感叹道。

周夏笑着说,“我就是跟着徐叔叔凑热闹,对了,黄老板,你这还有其他好东西没,一并拿出去来让我们开开眼界啊!”

徐耀辉说,“那肯定的,老黄的好东西可不少,我们买了这么大件瓷器,怎么着,也得拿点东西出来让我多看看吧!”

看得出来,黄国栋的心情相当不错,笑眯眯地说,“我的藏品倒是还有,你们稍微等一下,我马上就来。”

“好呢!”周夏回答道,他也看出来了,这黄国栋的实力可是不弱,手里的真东西绝对少不了,要不然,也拿不出这样两件好东西了。尤其是他们刚刚买下来的这件宣黄金钟杯,真的是相当稀少的。他也在猜测,这黄国栋可能是有些缺钱了,要不然,这样的好东西,基本是不太可能出手的。

徐耀辉的看法和他差不太多,不管怎样,有好东西看的话,哪怕不买,都能让人觉得很有收获。

徐柳欣则在继续和他们买下的这只宣黄金钟碗较劲,她人聪明,审美水平也不差,对这类皇家用品,也是相当有兴致的。

很快,黄国栋就又拿出两件非常小巧的瓷器来。

这两件瓷器,还是一对。

“哇,好漂亮,是康熙的豇豆红镗锣洗啊!”而且,即便是徐柳欣这样的水平,也能一眼就辨别出来,它们的真假。

徐耀辉也笑着对他说,“老黄,你这出手果然是非常比寻常啊!怎么,这两件东西,你也有意出手吗?”

“这个,只是拿出来给你们看看而已,不卖的哦!这豇豆红的镗锣洗,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弄到手的。我当初,也是好不容易才买到手的。”黄国栋有些言不由衷,但姿态却做得很足。那啥,你们要买的话,就高价来买吧!

徐耀辉笑,“老黄,你的xìng子我还能不了解。这样的东西,在过去可能相当值钱,但是现在嘛!价格也就那样,不说跌不跌的问题,最起码,比起同类粉彩之类的瓷器,价格可是要低得多。”

黄国栋就说,“价格不高,并不代表东西不好啊!像这样品相好的豇豆红瓷器,烧造困难无比,上哪找去。再说,你们不是也喜欢这样子的颜sè吗?”

这个,徐耀辉他们得承认,确实是这样子的。

豇豆红的瓷器,烧制特别困难。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sè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sè、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

现在的高仿品基本是没有的,除开康熙的时候,有大规模高质量的烧造以外,后面雍正乾隆两朝,这豇豆红的烧造技术,基本就处于失传的境地。

所以,要在市面上看到款识为其他朝代的豇豆红瓷器的话,不用想,绝对是假的。坚定起来,也就特别简单。

到晚清民国的时候,民间倒是又重新掌握了豇豆红的烧造技术,但是,烧造出来的产品,和康熙时候的豇豆红瓷器,完全没法比。

即便有些在市面上露面,但凡见识稍微广一些的,都能一眼就看出来,那是晚清民国的仿品。

而康熙的豇豆红瓷器,在晚清民国的时候,就特别火,价格自然也就不会低到哪里去。

正如黄国栋所说的,那个时候的豇豆红瓷器,能换好几个现在卖价千万以上的粉彩瓷器呢!

只是,今时不同往rì。

现在的清三代粉彩瓷器,价格已经飞到天上去了。

而豇豆红瓷器,价格也仅仅是原地踏步的感觉,略略有所上涨,但也不多。

周夏虽然也是一眼就认了出来,但在现实中,却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到豇豆红的瓷器,还是这么漂亮的一对镗锣洗。

镗锣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它的造型,比较像是镗锣,就是敲锣打鼓的那东西,故而得名。

在本质上,这是一种文房用品。

笔洗嘛!

像这两只镗锣洗,直径不过八厘米作用,拿在手里把玩,真正最为合适不过。

周夏上手一个,徐柳欣上手一个,两人将其给瓜分了。

周夏手这只,品相要稍微好些。

他也观察得很仔细,除了绝大部分的釉sè呈现出漂亮的红豇豆的颜sè外,少许地方,还有些绿点,就像是天然的绿苔一样。

这个行程的原因周夏也是清楚的,是因为铜红高温烧制的时候,不比避免的,出现一些地方发生氧化,所以会出现绿点。

就像这只镗锣洗上面的绿点,并不多,但给人感觉特别清爽,非但不会影响整只瓷器的表现,反而更增加了一些情趣,太过单调的釉sè,也会让人觉得不太安逸。

按照周夏的观察,他手里这只豇豆红镗锣洗,釉sè明快鲜亮,应该是属于最为上乘的那种豇豆红颜sè,一般称之为“大红袍”或者是,“正红。”

些许的绿点,大家也都给她取了非常动听的名字。叫做“美人醉”或者是“美人霁”。

因为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传世的数量也就不多,物以稀为贵,收藏家们猎奇斗艳,也都比较喜欢收藏上一两件在手里,可以彰显自己的实力。

也有一个说法,说是要是手里没一两件豇豆红的瓷器,就算不得是真正的藏家。

这样小巧玲珑,sè彩有非常讨喜的瓷器,确实相当惹人喜爱。

周夏拿在手里后,都觉得有些爱不释手。

徐柳欣这个爱美的女孩子就更不用说,她喜欢一切漂亮的东西,先前的那件雍正类似宫灯的洋彩瓷器,她也喜欢得不得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九章暗号和秘密

第一百三十九章暗号和秘密

“咦,这镗锣洗下面怎么还刻了其他字的啊!”徐柳欣到底是女孩子,观察仔细,眼睛也尖,爱不释手地把玩这豇豆红的镗锣洗的时候,忽地嚷了出来。。。。。

周夏他们倒也不怪她大惊小怪,因为就绝大部分的瓷器而言,底部也就刻上款识,比如这款的大清康熙年制,这样的字款。要说其他字款的话,倒还真是少见,也难怪徐柳欣会这样惊讶。

“好像是个六字。”徐柳欣观察得很仔细,就在镗锣洗的底侧部。

“给我看看。”徐耀辉也觉得有些奇怪,像这样的情况,还真是少见呀!

徐柳欣闻言就将镗锣洗小心翼翼的放下来,然后徐耀辉才上手,打算好好研究研究。

手里没了东西,徐柳欣就又问周夏,“看看你的那件镗锣洗底部,有没有这样的字迹?”

周夏刚刚也有注意到,但并没有想得太明白,正琢磨这事呢!

翻过来看的时候,徐柳欣也清晰地看到,周夏手里的这只豇豆红的镗锣洗,底足侧面的地方,也有刻字。而且位置,和她刚刚看的那只,差不太多。

但两者的字迹并不相同,周夏手里这只镗锣洗,上面刻的小字是个“十”字。

“这只豇豆红镗锣洗上面也有字呢!是个十字,这是什么意思啊?”徐柳欣眼尖,自然看得分明,但也愈发不解,“这是窑工刻的暗号吗?还是这两件豇豆红瓷器,都是后面批量制作的高仿品?”

她这话说得,黄国栋都有些紧张起来。

因为他之前也没仔细往这上面想,要是这两件豇豆红镗锣洗都是高仿品的话,那他可就亏大发了。

徐耀辉马上训道,“小丫头,不要乱说,像这样品相的豇豆红镗锣洗,除了康熙年间的真品,谁还能有这样好的表现。即便是高仿品,也没办法仿制到这样的水平。晚清民国的时候,那些仿康熙的豇豆红瓷器什么水平,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徐柳欣才不怕他,反驳着说,“也是有这种可能xìng的啊,要不然,怎么解释这上面的字迹啊!”

黄国栋这时候站出来说,“这上面的字迹,我觉得也是可以解释的。”

徐耀辉笑着说,“老黄,不妨讲出来大家听听,让这小丫头也明白,什么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黄国栋笑道,“这个倒是不必,年轻人有专研的劲头是相当不错的。我们可不能打击他们的信心,更应该鼓励支持他们才是。说道这个字迹吧,我个人猜测,应该是当时在烧造的时候,那些窑工们所刻下来的。”

徐柳欣不明白,“他们刻字在这上面做什么,感觉有些影响整体的美观形象啊,他们不怕被皇帝责怪么?”

黄国栋不急不缓,一方面,他自己也要整理思路,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增强说服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这豇豆红的出现,本来就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严格说来,第一件豇豆红,其实是件失败的作品,不知道是由于温度没有控制好,还是釉sè没掌握好的缘故,才意外出现了豇豆红这样的颜sè。窑工们在烧制的时候,也没能想到,就是要的这样的颜sè。等他们烧制出来之后,才发现这种颜sè特别具有美感,让人爱不释手。更难得的是,这样的颜sè,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他喜欢这样的颜sè,就下令,多烧制一些成品出来。”

徐柳欣点头,这个她是知道的。

黄国栋接着讲道,“正是因为豇豆红这样的颜sè,其实是偶然间创作出来的作品,窑工们肯定也不敢保证,下次就一定能够烧出这样的颜sè来。要知道,古代的时候,用的柴窑,控制温度比较困难。稍微不注意一些,或者,放在窑内的不同位置,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颜sè来。还有刷釉的不同,也是相当容易影响到瓷器成品的颜sè的。众所周知,豇豆红的烧造难度,在瓷器烧造中,可谓是最大的。后世,也只有光绪的时候,有烧造成功过,但是,那颜sè,还是远远比不上康熙本朝的豇豆红。”

“窑工们在不清楚怎样才能烧造出最为漂亮的豇豆红的情况下,必然要进行试验,技术革新都是要经过这样的阶段。加之豇豆红的瓷器,特别受康熙钟爱,还特意嘱咐,要烧造成套的文房用品。这给窑工的压力肯定会很大,为了及早烧造出来,这实验的展开就必须快速进行。比如刷几次釉啊,放在什么位置,控制的温度是多少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记录的。而在瓷器上记录这些,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像这上面的十字,和六字,我觉得,就是烧造的工匠们,所能理解的内容和方式。这应该就是他们所做的暗号,等烧制完毕后,拿出来做参考。”

“换了我是他们的话,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只有采取这样的方法。豇豆红的瓷器,烧制的年份本来就比较短,这也充分说明了这样的问题。而且,据我猜测,同一批入窑的瓷器中。几乎所有这类型的瓷器,底部都有这样的暗号。那些烧制不成功的,自然是被扔掉啦!但在被扔掉之前,它们身上的暗号,也是能告诉窑工们很多东西。我从来不低估古人的智慧,以他们的聪明程度,我能想到的这样的办法,他们也肯定能想到。要不然,他们能烧制出来的东西,今天的人怎么就烧造不出来。”

黄国栋最后总结着说,“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具体情况如何,还得去细细考证才行。”

徐耀辉第一个表示赞同,“老黄讲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