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手上戴个小鱼塘 >

第199部分

手上戴个小鱼塘-第199部分

小说: 手上戴个小鱼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是唐德峰的名字有多么地响亮,而是本来就一个乡镇的,多少有些印象,加上乡下的人还算比较淳朴,乡里乡亲的,很好说话。

放好摩托车以后,唐晓勇就领着李永和宁小雪翻过防波堤,那边还是一望无际的滩涂和芦苇海。

“现在这里还是滩涂,不过再等几年估计就不是了,”唐晓勇一边走一边说道。

李永对这话倒是并不奇怪:“是要搞开发吗?”

现在经济发展,所谓人多地少,沿海这里不像西藏,西藏因为高原和交通的关系,不好开发,沿海这里相比起来就要方便得多。

只要人能够到达的地方,迟早都得给开发,人类的改造世界的能力,从来都是无与伦比的。

唐晓勇点了点头:“嗯,北面的河口已经在围垦了,据说规划已经出来了,沿海这边的滩涂都要开发,除了自然保护区,还有几块特意保留的湿地。”

唐晓勇带他们来的这个地方,看不到围垦的痕迹,不过李永能够想象围垦的画面和规模,让千里滩涂变作田地、工地,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很有成就的一件事情。

不过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呆的时间长了,李永对这种热闹的建设场景,已经提不起兴趣,反而对充满了自然气息的原始滩涂湿地,更感兴趣。

“那我们这次还真的来对了,或许以后就看不到这片美丽的滩涂了,”李永从宁小雪手上拿过数码相机,招呼大家找背景拍两张照片,留下来珍藏,说不定这里以后就成为历史陈迹了。

虽然说还会有保护区,还有保留下来的湿地,不过当周围都开发起来的时候,保留下来的地方,环境多少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太可惜了!”宁小雪有些惋惜地说道:“这些天然的环境,破坏了可就很难恢复呢!”

“嘿嘿,记得以前的课本上说,咱们是发展中国家,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拥有后发优势,其中之一就是避免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不过现在看来,咱们在这条路上是走得越来越远啦!”李永笑着说道。

唐晓勇道:“那也没有办法,大家都要吃饭啊,要是不污染环境,经济哪里发展得起来。”

“是啊,有时候明知道是毒药,也会吃下去,何况环境的问题一直都争议很大,而且看上去又很遥远,”李永无奈地摇了摇头,虽然他并不是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不过现实中发生的一些变化,还是让人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这就好像二十多年前,乡下都是直接取用河里的水,放在水缸里沉淀一下,就能拿来饮用,其纯净程度,或许要比现在的自来水还要好。

那个时候,到了夏天,傍晚的时候,河边的大人小孩都会跳进水里,畅游、洗澡。

到了现在,河里的水已经没有人敢吃了,虽然说要比臭水沟还好些,但是也没有人愿意在河里游泳了,因为河里的水实在太脏。

至于城市,很多原来是一汪清池,一曲流水的地方,逐渐就成了臭水沟,有的渐渐填塞,到到最后消失不见,如今看到水都是稀罕物,那叫“亲水家园”。

要知道,在南方,水本来是很常见的,曾经是她的名片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陶然居的小区鱼塘,才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原因无外乎城市里的水太少了,就算有,也满足不了人们观赏、休闲的需要。

小区鱼塘算是给城市带去了一泓清水,但是却无法改变城市的面貌,同样的,李永虽然缅怀往日的自然环境,也无法阻挡人类开发世界的步伐,不用说黄海边的这片滩涂,哪怕是西藏的雪域高原,不会很久的将来,恐怕也会被开发成为“宜居”的地方。

李永无奈地抬起头,只能用手上的数码相机,记录眼前的这片绿色滩涂,留下来的,或许就是遗迹,就是纪念。

一望无际的滩涂,靠近陆地的地方,长着的是大片大片的芦苇,再往海边走,就是低矮但是生命力特别强盛的蒿草。

唐晓勇边走边道:“黄海没有什么资源,位置也不是很好,自然要挖掘一切资源发展经济。”

“其实,就算不搞围垦,很多地方已经在开发了,”唐晓勇指了指前面,果然有人为的痕迹,滩涂上的蒿草七零八落的,地面都是挖掘的痕迹。

“用乡里的话来说,这片滩涂上,可谓到处都是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就吃海,这些年,不少人因为这片滩涂发家致富,也有人靠着这里养家糊口。”

李永无奈地摇了摇头,经济发展就好像魔咒一样,让华夏大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也让这片土地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到底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反正就目前来说,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似乎是必由之路。

先污染、后治理,虽然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资源,但是没有经济发展的话,咱们还是一穷二白的状态,虽然守着美好的自然环境,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处处都是风景,也恐怕没有人会去消费。

也只有经济发展起来,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年才开始热衷于旅游,要是放在以前,谁也没有那个闲心,更没有那个经济能力。

当然了,也不是说发展经济一定就要破坏环境,特别是华夏的经济发展到了现在的阶段,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是该考虑环境的问题了,而且也已经有这个能力考虑这个问题,不能再一味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

李永点了点头,接着唐晓勇的话道:“嗯,其实有的时候,有序的开发,要比无序的滥用,对环境的保护更加有利,听说县里还搞了黄海公园的?”

“搞很多年了,不过县里市里的实力有限,这边来旅游的游客也不多,投资商不感兴趣,多少年了,还是老样子,发展不起来,”唐晓勇摇头说道。

李永点了点头,突然之间就想了解一下黄海滩涂的开发情况,或许也能够在这片距离申城并不远的家乡滩涂上,承包一块地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开发,甚至是保持天然的风貌。

当然了,以他的能力来说,包不了多少地方,更无法保护整个黄海滩涂,不过弄一块“自留地”,感觉还是不错的。

李永正想跟唐晓勇说话,前面的蒿草丛中,突然传出一阵嘤嘤的哭泣声。

第一百八十九章 海边挖沙蚕

 唐晓勇看了李永一眼,上前拨开蒿草,看到一个**岁的小女孩,身上都是泥泞,蹲在那里哭得很伤心的样子。

“小妹妹,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啊!”宁小雪连忙走了过去,蹲在小女孩身边,柔声问道。

这种场合,当然是宁小雪这样的女孩子出面更好。

李永抬头看了看周围,似乎没有看到别的什么人,疑惑地看了唐晓勇一眼。

唐晓勇摇了摇头:“是来挖沙蚕的。”

沙蚕是滩涂上生长的一种野生生物,外形类似蚯蚓,所以也叫海蚯蚓,不过个头更大一些,而且还有触手,也很像蜈蚣。

这种小东西一般都生活在海边的滩涂上,据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沿海有的地方也有居民食用,不过这东西受欢迎倒不是人吃,而是因为很多鱼虾喜欢吃,所以是很好的饵料,有着“万能钓饵”之称。

黄海沿海的滩涂上,也有这种小东西存在,不过李永知道这些,还是从杨大炮那一帮老钓友那里知道的。

另外,沙蚕不仅仅是绝佳的饵料,同时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在生物制药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这几年,沙蚕出口的量越来越大,这边有很多人靠沙蚕致富,这小孩估计也是在这里挖沙蚕的,”唐晓勇指了指地上,那里有几只沙蚕的断体,还在不停的蠕动。

李永不自觉地皱了皱眉头:“还这么小的孩子,难道不用上学?”

唐晓勇摇头说道:“这孩子不像是本乡人,估计是外地招来挖沙蚕的农民,跟着父母一起过来的,没法上学,不知道她的父母哪里去了。”

唐晓勇向周围看了看,也没有找到人。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吗?”李永问道。

唐晓勇点了点头:“估计不少,我们刚才经过的那个村子,很多人都是搞沙蚕生意的,他们一般都不会自己在滩涂上挖掘沙蚕,都是招募外地的农民,组织他们在滩涂上挖出沙蚕,收拢以后,再卖给村里的贩子,送到申城,出口国外。”

唐晓勇这几句话,已经勾画出一幅沙蚕从挖掘到出口的产业链,当地的村民占有滩涂这个自然资源,然后从别的地方招募来农民,从滩涂上挖出沙蚕,再由当地的村民搜集起来,卖给有渠道的沙蚕贩子。

沙蚕贩子搜集到沙蚕以后,再转手卖给进出口商,然后出口到国外。

至于沙蚕到了国外,一部分是加工成为高档的饵料,不要小看这小小的饵料,全球饵料市场,每年的交易额,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当然,沙蚕更重要的用途是在生物制药领域,李永不清楚沙蚕身上能够提炼出怎样的成份,用于制造药物,但想必不会便宜,肯定是一些比较高级的药品。

这些药品,很可能会以极高的价格,销售到国内。

这就是一条完整的、围绕沙蚕而形成的产业链。

在全球市场上,沙蚕因为其特殊性,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足够供给的规模,而显得很稀缺。

但是具体到华夏国内的情况,沙蚕产业仍然处于低端的混乱的状态,其一是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争食,只是向国外出口最初级的沙蚕,而不能对其加工,生产高档饵料,或者生物药品,大量的利润被国外的企业赚取。

其二就是国内的沙蚕产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并不是没有优势,特别是在资源短缺行业,上游产业对下游的影响力巨大,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石油,再比如不久前闹得很轰动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居强势地位的,无疑是那些上游的资源商。

虽然沙蚕在全球范围内,属于稀缺资源,但是华夏的沙蚕商人并获得什么有利地位,而仅仅只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赚取微薄的利润罢了。

其原因一是沙蚕并非不可再生,事实上沙蚕的养殖正渐渐变得多起来,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国内的沙蚕产业一盘散沙,不像国际上几大铁矿石巨头,已经将世界上的铁矿石集中控制起来,相互之间又形成默契,自然就很强势。

李永和唐晓勇围绕沙蚕,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国内的很多产业,都跟沙蚕差不多,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用低端的产品换取外汇;与此同时,却又要以高昂的代价,从国外进口高端的产品。

“如今我们的低端产业规模已经足够庞大,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也有一些亮点,就看什么时候也能够形成规模,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了!”

李永和唐晓勇都是二十多岁的年龄,毕业离开学校的时间还不算长,就算没有什么富民强国的伟大理想,也对这种很“愤青”的话题热情很高。

“小女孩挖的沙蚕,被其他小孩子抢去,担心不好跟家里交待,就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宁小雪已经从小女孩那里哄到了事情的缘由。

“我们帮她挖一些吧,小女孩挺可怜的,”宁小雪眼巴巴地望着李永,让人生不出拒绝的念头,何况只是小事一桩,李永也没想要拒绝。

“行,反正是出来玩的,咱就体验一下挖沙蚕的生活,”李永微微一笑,点头答应下来。

“太好了,”宁小雪脸上露出喜滋滋的笑容,忙跑过去告诉小女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