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官商情 >

第7部分

官商情-第7部分

小说: 官商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才领着玉枝和金狮四处买羊。结果不到几天功夫,花掉四千多元,即买回八十多只青壮年母山羊来。

八二年春,吃怕了粗粮而今好不容易获得耕种自由的人们普遍种植了细粮,陈禄却全部种植了高粱。五月份,日子过得稍稍好了一点的人们终于忍受不了低矮狭小的旧居,开始纷纷申请地皮盖房。陈禄宅院的西面有几亩空地,原是邻近几家的自留地。如今队里决定将这片地皮批出去,供六户人家盖房。见此,陈禄为了将来儿子们住在自己跟前,便将紧挨自家的那块儿地申请下来,斥资5000多元,又盖起了七间红砖大瓦房,连四周两米高的院墙都是用砖砌的。盖起来没装修,因为也没人住,于是先做了放草的圐圙。这天陈禄两口还在盖房,就听见大队的喇叭响了:“社员们注意了,晚上八点半,请每家家长来大队开会,商谈果园的问题。”听罢广播,陈禄跟玉枝说:“大队的果园要出包了。”玉枝:“那咱们包不包?”陈禄:“看怎么个包法。”清水沟占地2500亩,三分之一是林地,其中大队占有果园300亩。土地下放后,各处的树木都分给了农户,只有大队的果园和各小队的防护林未分,留作集体收入来源。一般情况下,果园的收入高于空地,否则人们也不会费那么大的劲,用数年的时间等它挂果。去年,大队的果园损失很大。因为每当用人之际,社员们都忙自己的去了,园内有了虫子无人打,有了杂草无人除,果子熟了无人收。如今眼瞅着杏子又要熟了,大队领导们想来想去,决定还是把果园包出去。具体承包办法:一是为了体现公平,采取公开竞包的形式;二是为了便于管理,以十亩为一个发包单位;三是为了防止短期行为,一包三年;四是为了保证集体收入,承包费每年一付,提前付清。晚上,大队礼堂挤满了男女老少,来的不止家长。会上,大队支书宣布完承包办法,即开始逐段发包。果园的不同地段土质和树种都大不相同。陈禄盯住50亩最好的地段,在玉枝的鼓励下,一味加价,最后以每亩50元的天价震退所有对手,包了下来。散会出来,有人问陈禄:“我知道你一下子能扛得出那么多承包费,但你有那么多人手吗?”陈禄:“雇人嘛!”对方:“雇人不是剥削吗?”陈禄:“我雇谁,谁还感激我,你管我剥削不剥削。”

秋天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是肃杀之季;而对于庄户人来说,却是丰收之时。今年秋天,清水沟又获得大丰收,各类作物单产再创新高。一时之间,全村老少忙得不可开交,连学校都放了农忙假。村里村外,田间路上,从早到晚,人流不息。老少男女们或驾车,或牵骡,或肩扛,不停地往家里运送劳动果实,忙得辛苦,也忙得开心。而这里最忙最开心的要数陈禄一家子。随着全国农村经济的迅速改观,广大人民的消费对象开始从粮食、棉花等少数几个种类向肉、蛋、奶、皮、毛、瓜、果、梨、桃、枣、烟、酒、酱、醋、茶等各色物品扩展。为此陈禄的羊绒、羊毛、羊皮、羊肉一天天在涨价,一年为他增收5000元;他的杏、李、苹、梨、桃赶上了好行情,为他赢利8000元;他的高粱亩产将近小麦的二倍,却被酒厂以仅低于小麦两成的价钱一次收走,也为他添银2000元;至于他的奶牛,自然不会忘记给他天天生金20多元。而这年全公社的人均纯收入不过150元,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不超200元。这天,陈禄和玉枝正在新房院内整拾高粱杆,就见大队书记领着公社一名副书记和一位挂着照相机的男青年及一位手拿笔记本儿的女青年来到院门口。此时路上行人不少,见此情景,围了上来。有的还嘀咕:“是不是又要定地主了?”陈禄两口停住手,看看门口的来人,再听听那几位的嘀咕,不由头皮紧了一下,心想:“不至于吧?”此时大队书记将陈禄招到近前,说明来意。原来不是定地主,是采访万元户。听说要抬举自己,陈禄再三谦让不过,只得先介绍了一下挣钱的基本经过,然后说:“我有今日,一是归于党的政策好。……二是归于个人勤劳。……三是归于自己敢想敢干。……”之后不久,陈禄的事迹上了市报纸和电台。对此他自然很高兴,谁不爱荣誉呢?

干什么钻什么是陈禄的本性。经营果园半年,他经过翻书和琢磨,就觉得这50亩果树的行距太大,只要肥水跟得上,在中间种几垄低杆作物不妨事。这一发现,为他新增了15亩耕地。八三年春,陈禄正在考虑这23亩耕地(连自家8亩)该种些什么,就见乡里推销一种小麦种子,数量不多,价钱每斤五块,高出当地小麦的16倍。尽管乡里再三解释,这种小麦是从美国引进的,穗子和颗粒都比当地的大一倍。可绝大多数村民一是嫌它太贵,二是听说这种麦子吃起来像玉米,没有买。陈禄却一下子买了400斤,可种23亩。见此有人问:“你不怕它不好吃?”陈禄:“不好吃喂牛,反正它产量大。”对方:“如果产量也不大呢?”陈禄:“你看它那个头?母壮儿肥,产量能小吗?”对方:“你敢肯定它的穗子有那么长?”陈禄:“世上哪有那么多肯定的事?凡事都能肯定,还有穷富之分?”清水沟的小麦种得早,熟得也饱。7月中旬,陈禄收完麦子一合计,亩产1500斤,将近本地品种的二倍。未等小麦全部归仓,陈禄即磨了一麻袋来吃,吃后觉得这种小麦根本没有什么玉米的味道,做馒头比旧品种还好,只是做面条稍感精气不足,但也能做。随后村里来了一位收购该种小麦的,收价每斤五角,将近当地品种的二倍,显然是要按种子转售的。见此情景,别的几户都不肯卖,陈禄却一下子全卖了。卖前玉枝反对:“既是做种子,当初咱们五块买的,现在不能卖一块五,咋就卖五毛?”陈禄:“你笨蛋,头发长见识短。春撒一斗子,秋收万斤粮。这种子种上一年,还有那么缺?这个人按五毛收,肯定赔。趁他没赔不卖,你想自个儿磨着吃,还是真的想喂牛?”一听此话,玉枝恍然大悟,直骂自己头发长见识短。不出陈禄所料,未出一个月,那个收购该种麦子的人就赔了。该种麦价一跌再跌,最后跌至跟旧品种没什么两样。最终没舍得卖的人只有留着自己慢慢吃。收罢麦子,陈禄马上种了萝卜蔓菁之类,以备秋天收了喂牛。

秋收结束,大地封冻,陈禄的活少了许多,便开始和玉枝合计:“来年种什么?”玉枝:“种烟叶子吧,太费手脚,咱们根本忙不过来,雇人又没利。种党参,哎!咱们以前种党参不是发过财吗?如今已有好几年没种了,是不是该涨价了?”陈禄:“先打听打听再说吧。”经打听得知,现在党参价格一般,但比种粮食要好得多。他一时再找不出更好的种植项目,只得决定种党参,于是上后山购买党参秧子。像党参一类作物,山前因土地值钱,历来主要产成品,很少产秧子,更不打籽,闲话不提。再说这日,陈禄来到后山住下,和东家喝酒。东家问他:“你们只种党参,不栽黄芪?要栽我们有秧子。”陈禄反问:“你们栽么?”东家:“栽呀!不过不多栽。”陈禄:“收入怎么样?”东家:“难说,有时比粮食好,有时不如粮食。所以谁家也不敢多栽。”陈禄:“你们这儿一亩能起多少斤?”东家:“我们这儿栽这个用的都是赖地,一亩只能起五百多斤。”(这一产量是山前的一半)陈禄:“咋卖呢?”东家:“那要看长得咋样。长好了一斤能卖五毛,长不好只能卖两毛五,再不好就没人要了。”陈禄:“这个行情稳定不稳定?”东家:“因为谁家也不多栽,所以这个行情已经维持了两三年了。”陈禄想:“山前的黄芪产量(每亩)都在1000斤开外,而且(每斤)都能卖五毛,岂不是比党参强得多?”想至此又考察了数日,证明东家所言不虚,便将本来打算买党参秧子的钱买了黄芪秧子。

第五回 千金在手不值提 儿女不济气出病

八四年春,一些人见陈禄栽黄芪,也想栽,但没秧子。陈禄便引他们上后山买。见此玉枝不解地问:“你帮他们栽黄芪,就不怕栽多了落价?”陈禄:“不怕,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你就是全旗都栽黄芪也不算多。再说,你不帮他们买,他们早晚也能买回来,只是费点劲。”后山的条件怎能跟清水沟相比?秋天下来,清水沟的黄芪亩产1300斤。黄芪这东西产量大的个头就大,而个头大的就是好货,就能卖五角钱。因此秋收结束,很多人想找陈禄聊聊,却不见了陈禄的踪影。原来陈禄已携巨款上了后山。半个月后,他带了三汽车黄芪秧子回来。见他回来,人们问:“明年种什么?”陈禄:“种黄芪。”人们:“这么多的人种黄芪,你就不怕落价?”陈禄还是那套说法:“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甭说你全乡,就是全旗都种黄芪也不算多。何况不会全乡都种黄芪,有些人见树叶子掉下来还怕砸了脑袋呢!”有人就说:“那咱们赶快上后山买秧子吧!”陈禄:“不用去了,我已经买回来了。”那人:“你不种了?”陈禄:“我能种了那么多么?我带回的这些秧子够种1000亩。”人们问:“你咋卖呢?”陈禄:“我就挣你们个盘缠,每根2分钱。你们花这个钱上后山未必能买上好的,因为那儿的好秧子差不多都让我买完了。”有的人相信种黄芪仍能挣钱,也买了陈禄的秧子;有的人虽然也相信种黄芪仍能挣钱,但不愿买陈禄的秧子,[…wWw。QiSuu。cOm]亲自上了后山,结果花了双份的盘缠也没买回好的来。为什么呢?因为后山人这几年产秧子主要是供自己栽的,没什么富余,有点儿富余也被陈禄把大部分好的收走了。因此待别人来买,货源已经不集中了。贷源不集中就得多跑几个地方,多费些盘缠。

八五年春,陈禄又栽了二十多亩黄芪,其余秧子被抢购一空,仅卖秧子一项净赚2万余元。秋天,黄芪的行情未降反升,栽黄芪的人又大赚一把。因此秋收刚了,人们来找陈禄聊天,却又未找着。人们知道他又上了后山,一些胆大的便也带了一些钱上后山收黄芪秧子。结果一个月后,陈禄不仅带回四汽车黄芪秧子,还带回一汽车黄芪籽。其他人却只或多或少地带了些黄芪秧子回来。这年冬天,陈禄承包果园到期,果园被大队收回。

八六年春,凡是上后山收秧子的都或多或少地赚了钱。见秧子起了行情,很多人便想撒籽产秧。其中一些人亲自上后山买种子,结果花了双份儿盘缠未买回多少来。因为后山人见秧子起了行情,便把本来就没多少富余的种子全留归己用了。你若非买不可,就得花成倍的钱,这样还不如就地买陈禄的。因此陈禄的黄芪籽被抢购一空,仅此一项让他赚了5万元。期间玉枝问陈禄:“咱们是撒籽,还是栽秧?”陈禄:“我看是撒也别撒,栽也别栽。”玉枝:“为什么?”陈禄:“这一汽车的种子是多少颗,将长出多少秧子?而这秧子是就近使用的,不是全国!”玉枝:“不栽又是为啥?”陈禄:“这黄芪行情连好了二年,栽的人怕是远不止你内蒙了。”玉枝:“这撒籽儿、栽秧子既没把握赚钱,咱们卖了那么多籽儿和秧,就不怕人们骂?”陈禄:“不是没把握赚钱,而是没把握赚大钱,再差也不至于比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