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完结)-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齐向她投去一个鄙视的眼神,陶晖连忙补充道:“不是啦,我会让立军付钱的嘛,按市场价,不按出厂价,好不好?”
众人都笑了起来,陶晖这个人,有点市俗气,也有点乍乍乎乎的,但倒也不至于让人讨厌。在场的都是属于同一个利益共同体的人,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年轻女孩子有些爱慕虚荣,喜欢一惊一乍,都是大家能够容忍的,谁也不会跟陶晖计较什么。
林振华说道:“小陶,你如果喜欢,把这个拿走就是了,这是我们试制的产品,库房里还有十几台呢。至于钱嘛,让老熊出就是了。”
“这个现在卖多少钱啊?”熊立军问道,他倒不是担心自己买不起,而是在评估市场上的销售状况。
林振华道:“市场价248,怎么样?”
“这么便宜啊”陶晖跳起来,“立军,比咱们买的那个还便宜呢。”
熊立军也皱了皱眉:“振华,这个价钱,应当还能再定得高一点吧。你看,咱们有这个什么呼吸灯,也算是现代化产品了,真想买的,根本不在乎多花几十块钱。”
林振华道:“这个价格,也是考虑了很长时间的。像你老熊一样先富起来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咱们汉华实业公司毕竟是江南省的企业,要想打进上海市场,让上海老百姓接受,很不容易。定这样一个价位,比上海那个牌子低两块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
其实,林振华最初考虑的定价,比这个数要低得多。在他穿越前的那个年代,电风扇和白菜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于有些打着“有机蔬菜”标签的白菜,卖得比电风扇还贵。林振华参考时下市场里白菜的价格,给这台睡莲电风扇定了一个80块钱的售价,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不料想,这个价钱刚说出来,就遭到了一通猛批。
在那个年代里,电器全都属于奢侈品,即使是技术如此简单的电风扇,市场上的售价也十分可观,基本上都在100元以上。汉华实业公司出产的这台,设计上独具匠心,还有看起来颇为科幻的呼吸灯,标个200以上的高价,完全没有问题。
林振华在市场上做了一番调研,考察了各种品牌电风扇的售价,又对比了一下自己的电风扇所具有的优点,这才最终确定了248元的价格。细算一下中间的利润,林振华乐得若干天都没有睡好。
赵勇群与林振华一样,最初对于这台电风扇的价格也是估计得比较低的。现在听到熊立军这样说,便回答道:“老熊,你也别太贪心了,这个价钱也不算低了。就这个风扇,其实用不了多少材料,整个造价,我和少哲核过了,最多就是……哼哼。”
说到这的时候,他没再说下去,因为他想起熊立军等人算是汉华实业公司的外人,他不知道在他们面前透出底价是否合适。
“造价是多少嘛”陶晖问道,她可没觉得自己是外人:“怎么不说了。”
“保密。”赵勇群道。
陶晖挥着粉拳威胁道:“死群子你还敢在嫂子面前保密。”
“死裙子?”林振华一脸郁闷,“小陶,这算什么称呼。”
陶晖解释道:“他不是叫赵勇群吗,你看,咱们这里有峰子、雁子,还不管他叫群子。”
“原来是这么个裙子。”林振华呵呵笑起来,他看看熊立军,说道:“其实这个也不保密,算上工人的工资在内,一台电风扇的成本,不会超过100块钱。我们定的出厂价是180块,余下68块钱就是给销售渠道挣的。”
“那应该足够了。”熊立军道,他在脑子里大致地核算了一下,刨去运费、仓储、商店的毛利等,他按180元的出厂价从汉华实业公司这里接货,一台电风扇应当能够挣到20块钱的样子。这样好的风扇,如果定248元的价格,应当能够打动相当一批人的。
在当年,有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老百姓依然非常穷,国家几次提高职工工资,在农村也实行了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政策,但总的来说,百姓的收入还是非常低的,一般的工人工资也就是五六十块钱,机关干部甚至比这还要低。
据统计资料显示,1981年底,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是524亿元,平均每人的存款是52元。按这个水平算,一个五口之家如果要买下一台这样的电风扇,就需要掏空全部的银行存款。
但另一方面,市场上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却非常火爆,传统的老三件自不必说了,社会上又出现了新三件的说法。这个新三件的定义从来都没有明确过,早期似乎是电风扇、洗衣机和彩电,随后又加入了电冰箱、空调、音响、摩托车等等。终于有一天,人们对于这种“三件”的定义已经失去了兴趣,因为家里的电器,早已是十件八件了。
在早一点的年份里,耐用消费品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那时候,商场里有什么就能够卖出什么,甚至于一些次品都会被抢购一空。人们好像还真的不太在乎买到的电器是不是次品,有些洗衣机里面的电线由于虚焊而脱落了,消费者就自己拆开后盖,弄个电烙铁给焊上,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别扭。当年的中国男人,个个都是优秀的钳工、电工、木工、管道工、泥瓦匠,谁如果不会补个自行车胎之类的,走街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再往后一点,形势就发生了变化。市场供给增加了,人们的眼界也提高了。买家电要看个牌子,还要听听口碑,看看外观,问问性能等等。一些进口家电的价格比国产家电贵出一半,但仍然是众人争抢的对象。正如熊立军所说,真正想买的人,根本就不在乎几十块钱,尤其是像他这样刚结婚的小年轻,为了追求时尚,那是不惜满处找七大姑八大姨去借钱的。
这个风气也一直遗留到了今天,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满处借钱为的是买房。
从借钱买电风扇,到借钱买房,仅仅过了30年时间。
“看到这个,我就有信心了。老大,你放心吧,上海市场就交给我了。”熊立军拍着胸脯保证道。
115 生产繁忙
115 生产繁忙
(感谢大家让本书进入了新书月票榜,继续求月票,求稳定现有位置,进军前五,今日更新12000字)
生产电风扇这件事情,林振华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了。他不是一个莽撞的人,很多事情都会在脑子里考虑良久,方才付诸行动。在承包劳动服务公司之初,他没有推出这项产品,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则整个公司的资金不足,很难有足够的投入来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其二是公司职工对他的信任感不够,万一电风扇的销售出现一些周折,就有可能会使他在公司权威扫地,再也无法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第三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公司的产权关系还没有理顺,他如果把电风扇的业务做得非常红火,说不定就会有人伸手来摘桃子,届时他连一点拒绝的权力都没有。
一年多时间过去,形势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前期那些小打小闹的业务,给林振华带来了空前的地位。现在,整个汉华实业公司的职工们,对于林振华都产生了一种近乎崇拜的感觉,这使得他无论要推行一项什么新的计划,都变得更加容易。
汉华实业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最终去掉了林振华的心病。尽管在目前的政策下,汉华实业公司的这种股份制改革还必须挂上羊头来卖狗肉,但林振华知道,几年之后,这种制度就能够见光了。那时候,他只要拿出自己的股权证明,就可以独立自主地运营这家公司。
从那时候起,林振华就正式开始着手筹划生产耐用消费品的事情,经过反复权衡之后,他最终选定了电风扇作为业务的突破口。
电风扇这种商品,在制作工艺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整台机子不外乎就是底座、支架、机头、转叶、风罩和内部的一个简单电路而已。所有这些,相对于汉华机械厂的技术水平来说,实在就是小菜一碟,林振华有充分的信心把它做好。
与汉华机械厂传统上生产的冰机、真空泵等产品不同,电风扇是一种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汉华机械厂生产冰机这类产品,多数时候都是单件生产,偶尔需要同时生产三五台,也就算是到顶了。单件或者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其质量管理要求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完全不同。
简单地说,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来说,生产过程中哪怕是节省下一个动作,其带来的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与此同时,如果有一个生产环节不够严格,那么在数以万次的生产中,就一定会出现差错,带来产品质量上的问题。
在当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已经从日本介绍到中国来了,各家企业都成立了所谓QC小组,学习日本的质量管理理论。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都流于形式,充其量是学了个皮毛,把最容易做的一些方面给做到了,稍微麻烦一点的东西就放弃了。
在林振华穿越前的那个时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已经发展得比80年代要成熟得多,诸如ISO9000之类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林振华作为一个机械专业的研究生,对这个方面自然也是接触得比较多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后世的观念与当时的客观条件结合起来,设计出一套最佳的质量控制流程。
流程的细节,倒也不必多说了,倒是那些培训、应知应会、质检标准等等东西,把大家弄得眼花缭乱的。不过,林振华放出话来,培训不合格的,一概不能上生产线,只能作为辅助工种,拿最低一档的工资。
仅此一句话,就足以让那些自小就不爱读书的大姑娘小伙子们胆战心惊了。当年,父母拿着竹篾子暴打都没能让他们学会认真看书,林振华一句话,就让他们屁颠屁颠地复习功课去了。没办法,到时候林经理拿出卷子来,考不及格的人,就只能去当搬运工,又脏又累且不说了,关键是收入受影响啊。
林经理倒是说过,当搬运工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他自己就亲自当过搬运工,可是,这种光荣的事情,似乎没有哪个青工有兴趣去试一试的。
硬件方面的事情,也需要林振华操心。为了加工电风扇的各个部件,林振华拿出公司这一年多来形成的积蓄,加上自己从欣欣商店拿到的分红,采购了一批机床。
其中,有一台200吨压力的冲床,还是从常红厂的严元和那里买来的。那是常红厂淘汰下来的一台设备,还有一些故障。林振华差不多是以买废铁的价格把这台冲床买回来,又请金工车间和机修车间的几位老师傅联合会诊,好好拾掇了一通,最后,这台冲床就变得像新床子一样好用了,风扇的叶片就得靠这台冲床冲压出来。
除了通用设备之外,生产电风扇还需要一些专用的工具。林振华把整个生产流程在脑子模拟了一遍,然后自己动手,画了一些图纸,同样交给金工车间,帮忙制作出来。这就是随身带着机械厂的好处了,要造几件工具,根本就不用麻烦别人,自己厂子里就给解决了。
汉华实业公司的工棚也已经进行了改造,按照流水线的原理,划分出若干个区域。真实的流水线现在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