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

第4部分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第4部分

小说: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斓摹皇堑ゴ康难丈刮也耄谴又锌闯黾盖甑陌≡谘艄夂脱坛局屑洌萌讼肫鹑诵纳媳掣旱挠怯艉鸵坏愠彰缘募岫ǖ哪抗狻U馐且桓敝苋陌难印

在1907年5月美国维吉尼亚的安娜乔薇斯,在其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中,献上一束康乃馨象征母亲花之前,萱草早已是中国的母亲花。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给母亲献上一束鲜花,在旧日中国并不是通行民间的习俗,但是,中国人懂得母亲,将自然之坚韧、柔和、宽博连接于神圣的母性,并且在中国的厚重文化里早已经有以萱草作为母亲草的记述。在今日信息一体化的世界里,在母亲节给深爱的母亲献一束康乃馨,似乎是个温暖的表达,却很少有人懂得献上一束萱草,从历史的传承中,按照一个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的自信,来让这份爱更符合中国千年文化的特质。

相思之爱、亲子之爱的互通当中,萱草都是爱的使者。

记得一篇写得极凄美的文字,见着文章作者的名字里有一个“萱”字,在这份凄美之外,却又突然感觉到一点爱的气息,竟然怀着温暖的心,再去品读文章里飘渺而又坚定的情绪。现在想起来,这些应该都是萱草的功劳了。

网上,一群认识的朋友,曾经为萱草和黄花菜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争得不亦乐乎,写这些文字时记起这件事,想来争来争去的,是大家喜欢聚在一起的缘故吧!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10 艾蒿(图)

:lz。book。sohu。datauploadpic0976881185149209。jpg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1 10 艾蒿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解题】情人相思之词。一说朋友相念。

【注释】

1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2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3艾:植物名,菊科植物……

先秦时的“萧”,指的是现在长遍大江南北的艾蒿。艾蒿没有妖娆的形体和芳菲的花,但在古时,越是由浅绿到暗绿长得长久,在祭祀的眼里就会越具神性,而被放到社稷、宗庙的供桌上。可见神也是不喜绚烂妩媚的浮华,想要在朴拙清雅里醒神静坐的。

爱人之间,相隔一日,却好象分离了几乎一年(三秋,这里当九个月的时间来理解)。昨日依依分别后,每一步都变成了一天,每一刻都成了夜晚,今日里相见时,已经度过了辗转难眠的四季寒暑,品味了令人心碎的酸甜苦辣。“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很委屈很幸福地说这样的话时,仿佛相对的是两双泪眼。这是艾蒿的本性么?所谓的相思豆是艳丽的红色,却藏着灼人的毒性,而千年不言不语的相思草——艾蒿,淡淡的绿,轻微的香,遍地里旺盛地无声无色地长。这或许是世界的本相吧!

北方乡下,艾蒿常被称做蒿蒿草,从初春长到末秋时,用晒干的浅灰色的细枝拧成草绳,老人们用来做抽旱烟的火廉子,多出的草绳,存放到来年蚊虫纷飞的季节,点着了,挂在门眉上,一点淡轻烟雾里的焚香,既驱蚊,又避邪,又止痒。记得儿时身上起小疙瘩时,外婆用晒干的艾蒿熬的水,擦到病痛处,病痛的地方就如神手拂过,一觉醒来,病痛全消。现在,驱蚊和除痒,早不用这样的土法子了,这些回忆里的乡间旧事想起来只是心里觉得有些欢喜。

初夏艾蒿的细碎叶子正毛茸茸的嫩,摘下来,可是饭桌上很美味的一道野菜。听过,没有吃过。和艾蒿有关的菜,只吃过一次韩国人的艾蒿猪肉丸子,是几年前的事了。点这个菜,既不是对韩国风味的好奇,也和猪肉丸子无关,只是在菜单里见到有那么一点艾蒿的绿在。细细地品,想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道菜吃过,而能记到现在,是因着《王风·采葛》里的一点趣味。

2005110580下午于深圳龙华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2 11 色彩精灵之一蓝色

《采绿》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采绿》

【解题】妇人思夫,归期过了,还没有等到,因此做此诗。

【注释】

1绿:通“菉”;草名;即荩草;又名王芻(chú);染黄用的草。花色深绿,古时用它的汁作黛色着画。

2匊(jū):同“掬”;:两手合捧。

3局:卷。

4蓝:蓼蓝,染草。

5襜(chān搀):毛传:“衣蔽前谓之襜”;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

6詹:至。

7韔(chànɡ唱):弓袋,作动词用。

8鱮(shu叙):一种大头鲢。

9观:通贯。引申为多;一说看。

blue,蓝色,从外太空漆黑一片的宇宙里看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时候,白色浮云的轮廓间隙里,透出震撼人心光辉的就是这种颜色,一种不事张扬、安静、谦和,充满了内在力量的色彩,一种我喜欢的母性的色彩。

三原色:红,黄,蓝,应该是人类最先感觉到,并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生活的颜色。

先秦时,手工的劳作,“终朝采蓝,不盈一襜,”采上一天的蓼蓝叶所积累下来的染料,还不够染上一件麻衫,可见采蓝是件很辛苦的事。“五日为期,六日不詹,”男人去采蓝,约定五天后回家,六天过了,还没有见到人的影子,女人依门远望而心有怨愤,其实担忧之心该是大过抱怨吧!这首纯粹色彩里的诗,是一首生活里自然生发,不需任何吟咏的蓝色思念诗。

蓝色,不仅流露于生活里的情感细节,而且还在其它的诗篇里衍生出激奋人生的佳句。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劝学》篇里有这样的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读书时,我所敬重的老师时常用来激励我们好学上进的话。然而,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该要渗透多少生命的心血,才能得到期望和自我之间的欣慰,这是每个活着的人都想问自己的问题了!

蓼蓝是自然界中含靛蓝较多的一种植物,大约二、三月间下种培苗,民间有“榆荚落时可种蓝”的说法。六、七月间蓼蓝成熟,叶子变青,即可采集。采后随发新叶,隔三个月(九、十月间)又可收割。有一种便能在一年里生息不绝的样子。

靛蓝浸染丝织物品,在朦胧的光泽里会有高贵浓艳的妩媚之气飘逸出来,浸染绵麻织物,则有谦和素雅质朴的情态,让人觉得尊贵安静踏实,而且染后,色泽附着在织物上的牢度非常好,几千年来在宫廷和民间广受喜爱。我国出土的历代织物和民间流传的色布、花布手工艺品上,都可以看到靛蓝朴素优雅的色泽透过长久时间的打磨,依然在安静地流露它原本就有的气质。

从某种意义上,三原色里,红色是产生激荡的创造的力量,黄色是安静地体现柔韧和本源的力量,而蓝色,则是一种形成和谐并保持均衡的力量。从这种意义上,自然里普通姿态的蓼蓝,倒是把不普通的一面深深藏起来了。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2 12 葛藤(图)

:lz。book。sohu。datauploadpic6914181185149369。jpg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2 12 葛藤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解题】女仆采葛制衣工作完毕,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注释】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2覃(tán谈):延长,此指蔓生之藤。

3施(yì易):蔓延。

4维:语助词。

5萋萋:茂盛貌。

6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

7于:曰;聿,作语助。

8喈喈(音jie接):鸟鸣声。

9莫莫:茂盛貌。

10刈(yì义):斩,割。

11濩(huò获):煮。

12絺(音chi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

13綌(xì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

14斁(yì义):厌。

15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

16师氏:类似管家奴隶。

17薄:语助词。

18污:洗去污垢。私:内衣。衣:上曰衣,下曰裳。

19澣(huǎn缓):浣,洗。

20害(hé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余冠英先生翻译的这首诗,读起来既有童音的纯净,又有新雨的清澈:

葛藤枝叶长又长,漫山遍野都生长,嫩绿叶子水汪汪。小鸟展翅来回飞,纷纷停落灌木上,唧唧啾啾把歌唱。

葛藤枝叶长又长,漫山遍野都生长,嫩绿叶子多又壮。收割水煮活儿忙,细布粗布分两样,做成新衣常年穿。

这个从远古的诗情里取下来的镜头,是人在自然里,象鸟又象风一般的样子。读这样的诗,并能够感觉到一种熟悉的贴近心灵的松弛情绪。这种情绪的影响,就是让阅读者流淌在内心的流水变得清澈了、安然了、平静了。我以为,这是好的诗应该具有的力量当中的一种——生命的松弛感,内在的深入性。

葛藤(又叫苎麻),是一种豆科类的藤本植物,山林的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就是葛藤的生长地。葛藤的性情,既不温柔,也不刚劲,它有着看不见的具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就象是一个不定性的自然界里的坏孩子。管束好了,用葛藤根煲上靓汤,用葛藤粉拌着炒出清香的鸡蛋,酒桌上饮到能解酒的葛藤酒。在不加管束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葛藤在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天敌的情况下,占领了美国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的万顷土地,将当地的植物挤死挤光。野马一样的葛藤,是需要人心理的缰绳约束的。

在青春少年的时候,我也有过葛藤般肆意成长的日子,那样的日子象夏日里穿梭在白天与黑夜的雨幕,不具节奏,不懂爱恨,到处浸入。现在,理性逐渐地降临到内心的世界里,葛藤般的疯长与狂野,不是绽放在自然下,而是交到心灵的原野上。爱的天空,生的世界,象台阶一样地在眼前变化,就象塔形紫色葛藤花上一瓣一瓣的形状。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2 13 勾连之物卷耳(又名苍耳)(图)

:lz。book。sohu。datauploadpic0619811185149406。jpg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2 13 勾连之物卷耳(又名苍耳)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国风·周南·卷耳》

【解题】采摘卷耳的女子,怀念离家亲人,设想他途中种种困顿情况,以寄离思。

【注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