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

第33部分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第33部分

小说: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不要为祸人间。椿树木质柔和坚韧,契入新做木质家具,其热涨冷缩可能正好合适。只不过椿树有这样的仙人精怪的故事,到显出它和人之间的那种说不出来的亲密感。 
 
 臭椿树上有一种吸椿树树汁的蝉,学名叫斑点蜡蝉,青灰色的翅膀上有乌黑的斑点,翅膀上有层象毛霜一样的白粉,看起来象打了石蜡一样。我忘记家乡它的俗名了,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时候,问起来,父亲在迟疑中的时候,睡在炕上迷迷糊糊要入睡的母亲冷不丁地说了一句:“你说的是椿秀才吧!”一点没错,正是这个东东。“椿秀才”这个诨名古色古香的,这让臭椿树有了一种学堂的感觉。小时候,夏天午睡时被这种昆虫吵的要死的时候,就会拿长竹子去捅它们,想起来这些旧事,已经是一种记忆里关于童年的温暖的游戏了。 
 
 香椿在南方的超市里也能买到,一小把一小把的,但总觉得不象乡村家里吃过的那样有独特的清香。豆味浓浓的老豆腐和春月上刚冒出头来的香椿芽做的香椿拌豆腐,盛在小碟里,是一样酒香侃天下时让人回味无穷的下酒美味菜,所谓美味,美在返朴归真的简洁寸香里。母亲做的香椿拌豆腐正有个中滋味。 


61。紫蝶纷飞——野豌豆
 
 《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谷?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四月》 
 
 【注释】 
 1、徂(殂cú):始。《郑笺》:“四月立夏矣,至六月乃始盛暑。” 
 2、匪人:王夫之《诗经稗疏》:“其云匪人者,犹非他人也。有诗曰‘兄弟匪他’,义与此同。犹言‘父母生我,胡俾我瘉(喻yù)’(见《小雅·正月》篇)” 
 3、腓(肥féi):通“痱”,枯萎。《毛传》:“凄凄,凉风也。卉,草也。腓,病也。” 《郑笺》:“凉风用事而众草皆病,兴贪残之政行而万民困病。” 
 4、离瘼(莫mò):《毛传》:“离,忧。瘼,病。适,之也。” 
 5、烈烈、:《郑笺》:“烈烈,犹栗烈也。发发,疾貌。” 
 6、谷:《集传》:“谷,善也。” 
 7、废:习惯。残贼:害虫。《毛传》:“废,忕(是shì)也。”《正义》引《说文》:“忕,习也。” 
 8、尤:《郑笺》:“尤,过也。” 
 9、构:遘,遭遇。《通释》:“构者遘之假借,构祸犹云遭祸也。” 
 10、纪:纲,约束之意。 
 11、有:《通释》:“有,当读如相亲有之有。” 
 12、鹑(团tuán):雕。鸢(渊yuān):鹰。《毛传》:“鹑,雕也。雕鸢,贪残之鸟也。” 
 13、鳣(粘zhān)、鲔(委wěi):鱼名。《尔雅·释鱼》郭璞注:“鳣……今江东呼为黄鱼。”《集传》:“鳣鲔,大鱼也。” 
 14、“山有”二句:《郑笺》:“此言草木尚各得其所,人反不得其所,伤之也。” 
 
 史料上记载的薇菜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薇菜,我最初以为是同一种植物。《诗经》里的薇菜,是诗人情绪落脚的一个脚印,它的具体物性如何,一个在性灵的世界里行走的诗人,一定是不会具体的描述它的形态的。陆玑在他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里对薇做的简短说明是:“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更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到被解释为大巢菜,野豌豆,我才见到我熟悉的名字。小时候吃过野豌豆紫红色的小花,指甲大小,状如凤舞小蝶,是在旷野上走的时候,随手摘了放嘴里,以便让走一段长长的闷路积在心里的无聊可以有个物件舒解舒解。等到秋上豆荚成壳,摘了含嘴里“吱……吱……”的吹,和杨柳嫩枝蜕皮做的口哨有一样惊动自然的异曲同工的效果。这是豆科植物里我熟悉的薇菜。植物学上,有学名叫紫箕的,是现代意义上常说的薇菜,新长出地面的嫩芽如盘成一团的章鱼触须,多是采摘、脱水之后,精美包装了出口的,在野菜家族里属于贵族一派,不管其雍容姿态如何,都不是我在《诗经》里所想的薇菜的样子。《诗经》里的薇菜是苦味菜,它夹在风里抖动摇荡的样子,是一种悲苦呼号的形式,《尔雅·释草》里的巢菜,被称为“摇翘”,取的是“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我以为正是我的感觉里薇菜的样子。 
 
 读《小雅·采薇》篇时,我的第一感觉就要写一写薇菜,但是读到“杨柳依依”时,我被这四句千古纵横有其悲声的盛名里的杨柳所感动,写了念如纱,悲声不古,柔丝不绝的柳。无论如何都要写一写薇,“薇”的名字象极了一个温柔女子温婉贤淑的目光,这目光盯着你看时,总觉得有象欠了挚爱之人的债一样的感觉。寻到《小雅·四月》里,看到有双采摘蕨菜薇菜的手,说不上来的欢喜。 
 
 《四月》写的是一个仕途不顺但满心忧情的人发牢骚的话,这样的话,屈原在《离骚》里说过,杜甫在他的诗里也说过,这样的心理,正如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种于世情不曲折的心,正是诗人心里钢筋水泥一样的那个格,这样悲愤的牢骚话儿,不能不说是一种民族心性里埋藏起来,有一天会化煤烟化石油的财富。“为什么我不能象苍鹰和鸢雕,一飞冲天上云霄?为什么我不能象黄鱼和鲤鱼,钻身江海万里游?”对于一个为国家鞠躬尽瘁却处处遭排挤遭打压的心怀天下的人,这样的声音,会不会是屈原《离骚》的孕育体呢?薇菜作为山野里普通植物的一种,落在诗词句末的,象是生而为人想融于世又难融于世的那个悲情里低微处的托盘。 
 
 小巢菜,就是苜蓿,父母晨练时,时常随手摘一些来喂家里养的几只天天下蛋的母鸡,有时候,摘些嫩尖尖,淘洗之后,过了沸水,凉拌了做给我吃。我的印象里,野豌豆的嫩苗到从来没有当成野菜来吃过,这种和苜蓿长的象孪生姊妹一样的植物,做成凉菜的味道或许和苜蓿菜的味道差不多吧。它开起花儿来,一串串的,紫蝶自在风里舞,读过《诗经》后,到觉得这舞里,印上了人心里的伤痕,舞的并不象自然里的姿态那样不动悲喜悠然自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