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

第25部分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第25部分

小说: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湍档は啾龋腋不渡忠┲砗停蛭唤錾硇慕悦溃颐寄壳承χ洌贫酥辛⒌茫巢堇锓谩S氪讼啾龋闫嗯ǎò杲鹩穹鄣竦哪档ぬ抗罅恕

最早芍药的记载见于何时,我没有具体考证过,《诗经〉〈溱洧〉里所记载的,是我所见过有关芍药的最早文字记载。两情互依的男女,离别时,和现代相爱男女之间互赠项链戒指一样,上古的男子将芍药相赠于女子,算是不舍的柔情和离别的伤怀里共同不忘的欢喜。以此之意,芍药又名“将离草”,纯粹的馨香的柔和的离别,是时间在人心上塑造出来的最美的作品。

早春,北方的地气日暖,芍药的块茎复苏,吐出新芽,大概在阴历的四月,新枝舒展,若俏女子初嫁,“西施粉”、“黄金衣”、“朱砂判”、“紫玉奴”渐次开起来。芍药花开花碎三五载之后,逢秋露起时,土中取全茎,沸水尽煮晾干,入药,被称为白芍。以前和朋友聊天,听白芍,总以为说的是芍药花的一种品种,臆测其冰清玉洁,玉容端庄,暗香浮动,曾在很旧的一篇文字里,想象自己坐在书桌前古今中外的放纵,身旁有个白芍般的女子,安静从容的握着我悠悠不能止息的缰绳。今天写这些文字,才知道“白芍”二字的所指,不禁哑然失笑。

网络上,常把那些讨得聪慧女子傻乐的人,称做“妇女之友”,在中药里,“白芍”到是实实在在的拥有“妇女之友”的名号。如果说,天下女子为一个“美”字的话,从《神龙本草经》到我们的现代,芍药的花形香色,以及它的藏于黑土里的“白芍”,可以算做是“美”字的书法笔性里那种看不见,却又显润泽的写意了。

44、杨柳依依,雨雪菲菲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采薇》

【注释】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
?2。作:生。止:语助词。
?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
?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5。靡:无。
?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7。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
?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9。载:语助词。
?10。戍:驻守。定:安定。
?11。使:传达消息的人。聘:探问。
?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
?14。盬(ɡǔ):休止。
?15。骙(kuí)骙:马强壮貌。
?16。依:乘。
?17。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
?18。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
?19。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
?20。日戒:每日警备。
?21。棘:同〃急〃。
?22。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
?23。思:语助词。
?24。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诗经〉里,风、雅、颂,各自归集的诗歌,国风里多是民歌,在歌韵流转上,情感表达的直接而粗朴,韵味三叠,多不说明意味的来归,却将心里哀怨和情话一股脑的倾诉出来。雅则多为节日朝会上的颂词,文体上要比国风民歌更为庄重,歌韵随文体长度的增加更为复杂。颂中多歌功颂德,祭祀鬼神之词,读起来,有仰视,溜须拍马的感觉,权谋者和从不现身的鬼神听了,可能会舒服的摇头摆尾,但对众人心坎上的那处软肉来说,并不能有多少让它神经触动的地方。

〈采薇〉的文辞严谨庄重,有一个故事伸展的空间,也有人心上忠国爱家,国危有难时,舍家为国,但又不舍思家的多重情感的交叠。但〈采薇〉的内涵却更象国风里的民歌,〈采薇〉这个标题有野趣,包含俏皮,欢快的情态,有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女儿柔的情丝,这是幸福家园里的一种常态。然而,能够让一个男人赤血边疆的,并不单纯是豪言壮语和信仰理念,箭弩刀戈加身时,怒睁血目,死不退半步的,更是因为心里有家园里的那片温柔生根在心里的缘故。一个轻微明亮的标题下面,所藏的却是一个男人,为国,血溅七步不退,为家,一片飘雪伤身的情怀。和世界的存在是一个多层关系交割的网络一样,〈采薇〉里,一个男人的存在,也一样是既有恨又有爱,既要无尽舍去,又要心守家园的一张网格。“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微笑的,爱和平和简单的幸福在这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愁容和悲心,残破的心和对久离家园的不确定感在这里。“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千多年之后,这种感伤经历了时间磨砺中的剥离和填充,经历了感性向理性的转换,在儒释道的不同大家的作品里,我都找到了不同的解读。文学史上公认的评价是,〈采薇〉是诗三百里的名作。其实,这样的评价仅仅只是满足了酸文人的一点虚荣心。在几千年不变的自然姿态里,读“杨柳依依”,如果能感觉到垂柳飞絮对叶新生的恒久家园之爱,读“雨雪菲菲”,在银雪肆野,轻落沾身的时刻,体会到人存于世的不能两全的伤悲,不管时间怎样变,这样的句子,都是透着光晕,深深印在人心坎上的。

关于杨柳,虽可能不是日日亲见,但人人应该都是眼里耳边都熟悉的自然里的精灵。植物学上属于杨柳科的柳属里,我最熟悉的是旱柳和垂柳。旱柳在北方的家园里,长在苍凉旷远的黄土地上,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树木。旱柳有一个很好听的别名龙爪柳,是因为旱柳的柳枝虬扎盘结,宛如游龙,而尖叶翘起,如龙爪利刺。在暗雨薄暮时分,如果在逢回路转的山边路角,一棵龙爪柳扭身华龙,和你森然相视,不知道是一份惊还是一种喜!常说的春柳淡絮,是雌株垂柳的一种性情了,心情好时,柳棉里走,就是如歌漫舞,心情差时,柳棉引动心事,到是愁上加愁。垂柳里的名诗和柳絮一样的多,都是柔情的惆怅的,古人相别离时折柳,以送君别,既是别离不言的愁绪,也是祝福朋友在新的去处里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好运和新生,而风水里,说,柳主风流,有阴邪之气,临门而载,日久,则使家业衰败,但种与花园假山背后,长在亭长草绿的边上,则可以化去刚正的血气里的灾情,可主家庭和睦,男女相谐。柳女妩媚,这是文字里的表面,如果由触觉延伸到内心,如柳女子,微风里轻摇,狂风里不惧,有顺乎天然的练达和不随利害摧折的性情,或许,这样的女子,是一个男人所想所念也想共走一生的人。

小时候,春天万物发新枝后,截筷子粗的新柳枝,揉捻表皮,褪了芯,完整柳皮一边用刀刮去一层表皮,可以做成柳哨,哨音尖利,可以在春风吹度里惊飞一树青鸟,惊的阳光从东方恍然醒来,现在想起来,到是满心里说不出的欢喜。

45。被戏弄的荒凉——狗尾巴草
  
《甫田》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诗经·齐风·甫田》

【注释】
1、无田(音dian4佃)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音dian4佃),治理。甫田,大田。
2、莠(you3):杂草;狗尾草。 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3、忉忉(音刀):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4、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5、怛怛(音da达):悲伤。
6、婉、娈:毛传:“婉娈,少好貌。”
7、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
8、丱(音guan4贯):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9、弁(音bian4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谷子,我的家乡叫做小米,小小的米粒有碎白和米黄的,混在一起熬的粥,出锅前放猪油
、盐巴、葱花,端到桌上,就是一碗香喷喷的“金裹银”。小的时候,这样的“金裹银”,外婆常做给我吃,这名字也是她老人家说给我的。

粟的祖先叫做“莠”,又叫“狐尾草”,也就是植物学上所说的狗尾草。从商代一直到秦汉时期,中国人的主食,既不是我们今天北方的小麦,也不是南方的大米,而是狗尾巴草的后代粟。那个时候,国王祭天,要扎一束粟,放于香烟缭绕的供桌上,和三生摆在一起,以求被一切世像所遮蔽,被高远云天所阻隔的天地神祉,能够赐富生灵以牛羊丰旺,粟米满仓。在天地之间,狗尾巴草不择地而生,不择水而息,丰美沃土和苦寒山地,都能够天地自在我心悠悠的生长,猜想狗尾巴草能够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一定在它的基因序列里,隐藏了经历远超我们想象力的自然灾难的洗礼,无尽的深寒和酷暑,让娇贵的生命绝灭了,然而,最本色最柔韧的生命,则度过了罹难的选择期,获得了进入下一次繁盛生命的沉默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狗尾巴草,或许正在它的沉默期里,或者酣睡,或者在被我们无知的人类的挖掘机、推土机惊醒时,对着我们无所谓的笑一笑。

我的记忆里,即使是鲜嫩的狗尾巴草,猪也不会吃。草原上,见过吃狗尾巴草的骡马牛羊,丢一把狗尾巴草给它们,这些老实动物,蠕动嘴唇,用磨牙细加研磨这些草料,再多次反刍,为自己奔跑的四肢获取一点微不足道的能量。长在田间地埂上的狗尾巴草很少有人理睬,只有天真调皮的孩子们,会摘上一把藏到书包里,上课无聊的时候,用狗尾巴草毛茸茸的鞭毛悄悄瘙痒前排正襟危坐的女孩子,这个恶作剧是小时候的我上课一时兴起所要做的功课之一。人生岁月里,那些因为一个不起眼的植物而气不过,下课后和我追打玩闹的女孩子,现在已经成了几个孩子的母亲,这次回家,偶尔在路上见了面,小时候集在心上的那点气结,都化成一点羞涩的问候里的微笑了。

狗尾巴草进入诗歌里,作为一种内在心神演绎变化的象征,这是人附加给了一种植物以所谓人存在于世的命运感的部分波动,也正是这种感知上的习惯,生成了古老民族“物我同化”、“天地合一”的精神境界的一部分。《诗经》里的《甫田》,经过两千多年的以讹传讹,似乎有多重拆解不透的意思。不管怎样,单纯的感情上的想象是最打动我心的。井田荒漠的景象,不是灰云暮地所营造,而是狗尾巴草肆无忌惮的生长所滋生。长禾苗的田地里,狗尾巴草的繁盛,意味着生趣的凋零,而生趣的凋零,却是因为思念河流的泛滥。诗里说:无思远人,劳心忉忉。可是浑身无力的,不是思念,又是什么呢?诗的结尾,说曾经头上扎发辫的顽童,一晃已是弱冠美少年,时间变化里一点点的欢喜,藏的是荏苒的时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