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青春 >

第24部分

青春-第24部分

小说: 青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投稿,缺乏自己的观点。
南都周刊:稿子如果达不到你要求的水平,你怎么保证正常出版?
韩寒:事实上,我倒是从来没想过一上来就到什么高度啊。我主要想在第一期时能形成一个相对明晰的方向,所以会比较慢,后面的那些我们已经在做准备了,你现在叫我出第二期第三期,我也都有稿子了。出版周期我希望是月刊。如果不是用刊号而是用书号的话,爱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出。30 天,35 天,42 天,都有可能。我当然也有能力去做月刊,只是我希望做得更好。现在市面上那些多见的文学杂志,以我一个人的力量都能做得更好。
南都周刊:一个人做一本杂志?
韩寒:是啊,打个电话约稿,要中篇还是要长篇,很简单啊。现在的文学类杂志,做得不好,老气的太老气,新的那些,又起一个不好的作用。现在的世界是很现实,房价那么高,很多人的理想都变成了有一套房子,女的都变成了嫁一个多金男,所有社会理想都变成了这些,那你的杂志还宣扬这些,很不好,你需要有个理想,可能是你工作几个月花钱买辆摩托车,想去周游中国,开到俄罗斯??我觉得现在年轻人都没有。
南都周刊:你说的新的这个是不是指郭敬明的《最小说》?
韩寒:嗯??不点名了吧。
南都周刊:意见分子韩寒却要做本文学杂志,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啊。
韩寒:大家想象的是什么样子呢?对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哪怕我把它办成一本漫画杂志,一本汽车杂志,都不重要。而且不仅是你们的想象是这样,我相信大家都是这样想象的。但如果纯粹是这样做的话,杂志的可读性会非常差。你必须把这些东西说得有意思才可以,如果你都是杂文,说政府这个差,那个差??一年240 万字都是说这些,就太不好看了,太多怨气。我是说要做得聪明一些,好玩一些,太直白的东西是不好看的。我希望这本杂志有阅读快感,能够让人阅读下去。
南都周刊:你认为国内的杂志有阅读快感的有哪些?
韩寒:国内的杂志只有阶段性的阅读快感。就是一篇两篇可以。国内的文学杂志基本都没有阅读快感,所以我希望文学类的杂志当中会做得更好。
南都周刊:另一本要做成高端文摘,是什么样的?
韩寒:我不会抢其他媒体生意。比如你们南都周刊,如果你今天出,我后天摘录你们肯定不高兴,但是如果从去年的稿子中找出好的稿子,给你们很高稿费,肯定很高兴,因为没抢你们市场。我摘的东西没有那么有时效性。现在百度百科中关于我的数据也不是我提供的,我个人没有写过类似的东西,都是他们想象的。数据中说我最喜欢看《三联生活周刊》,我从来没这么说过。

我是来破坏这个市场的
新杂志每期稿费高达50 万元,办公费用10 万元,原来宣布的一千万投资成了没影的事情,杂志改由韩寒新注册的“小泽文化公司”出钱运作。将稿费定为行业标准的10 到40 倍,韩寒说是要做文化市场的破坏者,要抬高文化的价码。如果杂志卖不好,就不干了。
南都周刊:一期杂志的稿酬要花掉50 万元,你算过要卖多少本才不亏本?
韩寒:十几二十万本吧,最终还没有核算过。不过我办这个杂志不是想挣得多少的暴利。
南都周刊:之前的投资方聚星国际说杂志做到第6 期可以盈利了。
韩寒:我觉得第一期就可以基本持平。而其实本来有投资方,后来我发现我不需要投资方,现在杂志所有的钱都是我韩寒一个人出的,我爱和谁合作和谁合作,我甚至可以和郭敬明合作。前期也掏不了多少,我们印刷、发行都有合作方。稿费可以等发行以后回本再给作者,我当然不是说要拖欠人家稿费,一个月大概就能付给他们,只要卖得不差就好了。
南都周刊:你怎么处理做杂志主编和赛车的时间安排?
韩寒:不要紧,我的精神会一直在办公室游荡,我的员工都很优秀,都知道我想要的。我只是人不在,很多事情还可以做。其实赛车花的时间不多,我这个月可能就这次来到赛车场。
南都周刊:你现在要做杂志,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智慧有多高吗?
韩寒: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至少和我合作过的人没有亏过钱,无论是任何方面,我不喜欢别人亏钱。我最爱从事的行业是房地产,我要做出房子来,告诉大家我一平方米只挣几百块钱,我要告诉大家成本有多少。
南都周刊:新创刊要卖二十万册是否有难度?
韩寒:是这样的,以前只要连载我小说的杂志,销量就能增长十几、二十万本,所以事实上我的杂志是一张白纸,只要能连载我的小说也能买十几、二十万册的。我只是希望能做给大家多发稿费的一个杂志,最后我可以光荣地宣称我是全中国发稿费最高的杂志就行。
南都周刊:之前媒体报导说有两千万投资,投资方聚星国际也开过新闻发布会说要投资一千万。
韩寒:之前是有投资,后来我发现我用不了投资,我不花钱,因为有的杂志出去打广告的费用是大头,宣传杂志费用很高,后来我发现我都用不上这些钱。
南都周刊:杂志现在的费用得你自己的公司掏钱。
韩寒:只能说是垫付,都是小头,租金1 万,员工工资有1 万的,有6000的,加起来乱七八糟的办公成本10 万不到,那我只要它以后正常运转,所有这些可以承担的。对我来说,我最自豪的是,我可以说,作为文学杂志,我给所有的作者发出去的稿费是1000 万,国内杂志没有谁可以和我比,我是来破坏这个市场的,我希望文学期刊的稿费可以提高。相比千字一百块的行价,我们的杂志用你两万字,可能给你四万稿费,一个字两块钱。我就想把市场的价码抬高。
南都周刊:你喜欢做破坏者。
韩寒:因为写字的人太穷了,你看胡润榜,都是些什么做房地产的,我也不奢望有作家了。做文化的人都穷成这样,我没有脸面说自己是文化大国的。我是国内顶尖的畅销书作家了,拿的稿费是最高的,我已经算好的了,写一本书能有几百万的收入,但我最近为新杂志去租房当办公室时,发现哪里的房子都买不起,哪怕我一年出一本书。那就证明这个国家房地产出了问题,这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出错了。像我这样畅销的程度,在任何一个文化国家,出一本书可以买十辆法拉利。但是现在国内的状况是,你再畅销,也只能买半台法拉利,现在的文化市场很可怜,我作为顶尖的文化人,也只能拿两百万版税,我只是希望让市场更加和谐。
南都周刊:可是如果杂志卖不好怎么办?
韩寒:不干了。












中国没有公民,只有草民和屁民
'导读'因为这个社会实在太不痛不痒了,所以挠一下就特别痒。真的只是因为这个时代太……怎么去形容,时无英雄,让我这样的竖子成名。到年底了,我特别谦虚一点,这样可能大家听着舒服点。
对只有27 岁的韩寒来说,不论是媒体还是网络民意,今年都赋予了他更多的东西。
对公众知识分子的称呼,韩寒说自己从来不感兴趣。他之所以关注杭州飚车、上海钓鱼等公共事件,是因为“别的个体都不和我玩了,所以我就只能和这些公共事件玩”。南都周刊记者_罗小敷实习生杨禹璋金风摄影_小戴小南
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话题,韩寒谈得有点烦了,他说自己说到底只是一介书生,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也不是什么文化精英。
他甚至坏笑着说,“看我哪像知识分子啊,我就一小流氓”。脱下头盔和外套,他穿着黑色衬衣和黑色的赛车裤,黑边镜框,酷得像个偶像明星。
然而,不管他愿不愿意,对这个只有27 岁的80 后男青年来说,不论是媒体还是网络民意,今年都赋予了他更多的东西。
在“南方周末2009 年度人物评选”中,韩寒遥遥领先。“韩寒的可爱可敬,就在于他在中国社会追求最大限度的独立与自由,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说自己最想说的话。”《亚洲周刊》将他推上“2009 年度风云人物”的位置,获选的重要原因是“有担当的公民精神”。
“青春公民”、“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各种赞誉蜂拥而至,有杂志甚至激动地在封面上打出“选韩寒当市长”这样的大标题。
“时无英雄,让我这样的竖子成名。”韩寒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随后他又自顾补充说:年底了,要谦虚点,让大家高兴高兴。大概他也意识到,这么谦虚说话不太像是众人眼中那个习惯“口出狂言”的韩寒。
与博客上那个言辞尖锐、观点犀利的博主相比,人前的韩寒是轻松中带有幽默的,即使是在批判,他也是面带微笑。对很多“严肃”的话题,他甚至流露出一种心不在焉,或不屑一提的神情。
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韩寒都承认自己习惯消解权威。说到爱不爱国,他说自己是爱的,因为他爱这个国家的女人,而不爱洋妞;他说在他心中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威,“我相信大家一样是人类,你他妈再权威,我给你发个妞,你他妈还不是都一样”。不迷信权威正如他曾经不迷信文坛:“文坛算个屁,别跟我装逼”。
对韩寒来说,2009 年是繁忙的,忙到他没有时间接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对话请求。这一年他写了近八十篇博客,这是他大肆对社会弊端提出不满和冷嘲热讽的阵地,位居全球点击率最高的博客已足见其影响力;他出版了第六部长篇小说《他的国》、第九、第十本文集《草》和《可爱的洪水猛兽》,第一本长篇小说《三重门》仍在加印。
畅销书作家,一流赛车手,现在韩寒又有了新身份“杂志主编”。他创办的杂志《独唱团》已经付印,另一本杂志《合唱团》也正在筹划中。身为主编的他希望带来“文艺复兴”的理想。
不过,韩寒却认为自己没干什么,只是在玩而已。即便真让他当市长,他也不会去,因为太喜欢玩了;今年,韩寒对杭州飚车事件、上海钓鱼事件、民居强拆事件等等这些公共事件发表尖锐意见,也只不过是因为“别的个体都不和我玩了,所以我就只能和这些公共事件玩”。
在韩寒眼里,2009 年最重要的事情是练习室外卡丁车,并且水平以看得见的速度在进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汽车拉力赛邵武站的比赛中,他赢得了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N 组2009 年度总冠军,也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摄影师助理索要签名,韩寒写下“祝开心”几个字,随后漫不经心地说起刚才的经历。刚刚骑着那辆造价二十万的摩托车在路上等红灯,有人就拍拍他的肩膀问:去静安区多少钱啊?他说,如果是不赶时间,自己会跟那人说“十块钱,上车吧”,然后将车开得飞快,吓死这个把他当摩的司机的路人。
“要混个脸熟还是上电视好,上这么多杂志报纸媒体,也没见多少人认识我啊。”

南都周刊专访韩寒:“对公共知识分子的称呼不感兴趣”
南都周刊:现在大家觉得你是个公共知识分子,你自己怎么想的?
韩寒:恰恰我对这个称呼完全不感兴趣,我从来就这样,不觉得今年很特别。因为别的个体他们都不和我玩了,所以我就只能和这些公共事件玩了。以前会有白烨啊,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