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达尔文的阴谋 >

第18部分

达尔文的阴谋-第18部分

小说: 达尔文的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该我祝贺你了,”查理触摸了一下帽子说。“毫无疑问,你是正确的。”

他的话很有气度,但他心里却不是那么回事。他心想,这家伙不是个傻瓜,东西学得快,而且还进行了细化和发展。我们可决不能让徒弟超过了师父。

船在佛得角停留了23天。那期间,菲茨洛伊对那些岛屿进行了精确的定位。然后,小猎犬号又扬帆起航了。他们往南航行时,气温与日俱增。大部分的时间,查理仍感到恶心。而现在,他又觉得昏沉沉的。用他对金的话来说,那感觉就像是“焖在熔化了的黄油里”。

他们在巴西海岸的圣保罗岩作了短暂停留,储备了些新鲜食物。菲茨洛伊和查理乘坐一艘尖尾快艇到岛上去畅快地玩了一番。那里的鸟不怕人,水手们径直走上去就可以用棍子打到。他们甚至徒手都抓到一些。另一艘带着麦考密克的汽艇也准备上岸去,结果被浪打开了,于是只好开到港口去钓鱼。水手们抛出鱼线,钓起不少石斑鱼。他们挥舞着桨击退前来掠食的鲨鱼。

最后,小猎犬号到达了赤道。查理自然早就听过关于那种古老仪式的种种传说。仪式被称作“过界”,充满着小学生的恶作剧味道。但船上的人都讲得不具体。恰恰相反,他们故意说得模模糊糊又挺吓人的样子,来拿他开心。2月16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和另外32个“格里芬”希腊神话中的恶兽,意指这些新手扮成恶兽。——编者——新来的人——被关在下层的甲板上。舱口被封死,里面一片漆黑,而且闷热难受。查理曾看到一眼艏楼,他觉得他们肯定都疯了:菲茨洛伊扮作海神尼普顿的模样,身穿一件托加袍,手持三叉戟,坐在上面。下面是一群身上涂着色彩的、半裸的人在和着笛子和鼓声疯狂地舞蹈。

舱口开了,下来4个海神的军士。他们直奔查理,拽住他的肩膀和双腿,把他上身扒光,然后蒙上眼睛把他带到上层甲板。圣歌在空中回荡,沉重的舞步震得船板直抖。无数桶水劈头盖脑地泼下来,弄得他差点喘不过气来。他被带到一块厚木板前,并强行要求他站在上面。

接着他的脸上被涂上沥青和油彩。有人用一块生锈的铁环给他“修面”。他觉得有些胡须都被拔了出来。然后随着一声信号——肯定是菲茨洛伊发出的——他觉得自己被脚朝天翻转过来,落在一面装满海水的帆里。有两个人把他往水里按,其中一个人动作很粗野。他挣扎着吸了一口气,又被按了下去,在水里憋了似乎好几分钟。正当他觉得自己要被淹死了时,两人松开了手。他像跃出水面的鲸鱼喷出一口水柱。过界仪式结束了。这是他人生中最为可怕的一次经历。

有人扔给查理一条毛巾,让他把身上擦干。甲板上到处是水、颜料和肥皂泡沫,非常滑,他不得不紧紧抓住索具。他留在那里观看其他的人,觉得除了最后一个外,大多数人比他更惨。相比于最后那个,他算是被折磨得够呛的了。这时他注意到站在齐膝深的船帆里的两个恶霸中有一个是麦考密克。他的前臂油亮油亮的,上面全是汗水和海水。

那天夜里,查理觉得自己已经越过了一条界线。他知道那些水手接纳了他,自己成了他们的一员。他曾一枪就把一只鸟击落下来,令他们一直羡慕不已。如今,无论什么时候,当他冲到甲板上去看海豚或者其他海洋生物时,他们都会和善地冲着他微笑。

查理站在船头近旁,感受着和风拂面的惬意。他仰望夜空,找到南十字座的位置。突然,他意识到自己不觉间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心不放弃此次航行,无论前路如何,也要留在英国皇家海军舰艇小猎犬号上。他要坚持到终点。在这个地球上,除了这艘装备有10门炮、90英尺长的船外,他哪儿也不会去。船上74个人的航海勇气令他欣赏,他们的友爱之情让他珍惜——除一个人外。

第十一章

休读莉齐的日记越多,就越感到费解。为什么达尔文的行为那么怪异?为什么一提到适者生存那一著名词语,他就从饭桌子上逃之夭夭?赫胥黎与赖尔关于阿尔弗雷德·鲁塞尔·华莱士的谈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真是那样——尤其有意思,因为它与过去的观点截然不同:学者们都认为华莱士很识时务,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自己在进化理论中的第二作者地位——用一个作者的话来说,他“满足于作达尔文这颗太阳的行星”。但这些新的资料却表明,事实恰好相反。华莱士似乎在制造麻烦,很“狡诈”,并造成了某种威

胁。赖尔和赫胥黎于是结伙来反对他。但这是真的吗?一个神经高度绷紧的年轻女子所听到的只言片语,不足以作为依据来对达尔文周围的关键人物提出某种全新的剖析。

那天晚上,休没有读完日记就睡着了。他睡到很晚才起床,然后跳上去车站的出租车,乘火车到了国王十字车站,又坐地铁到肯辛顿。他步行到克伦威尔路,穿过一个锻铁门,然后阔步踏上通向博物学博物馆的曲弧通道。

那座用手工精制的砖头砌成的宏伟建筑矗立在他面前。他玩味着那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理查德·欧文,那位卓越的比较解剖学家,被自己的野心所蒙蔽,竟然看不见达尔文和赫胥黎的理论之无可辩驳的真理性。他成了他们的死对头,讥讽他们的论断。他的批评终究经不起经验的检验。作为英国博物馆博物学各部门的主管人,他制定计划建造了这一恢弘的殿堂,以示科学的尊荣。他筹措资金,使工程得以完成。然而,他的名字却在它上面无以寻觅。至2002年,在大楼的正面又附建了一幢7层楼的建筑——达尔文中心,用以存放动物标本。

他想,真是奇怪:达尔文总能笑到最后。

在幽暗的主厅里面,有六七个小孩正瞪大眼睛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霸王龙。中央的楼梯像一面扇子飞旋而上,通向夹楼。拱形的建筑回音重,大厅对面50英尺的地方都能听见对面说话的声音。休在接待处给行政办公室打了个电话。办公室一位公共事务官员终于帮他接通了一个同意见他的馆长助理。

她叫伊丽莎白·法洛斯。她从堆满资料和猫骨骼标本的书桌前站起来,热情地与他握手问好。她的头热忱地上下点动,黑色的刘海在前额直晃。当然,她非常乐意带着他四处参观。她健步走在前面,一面转过头来像导游一样慷慨陈词。

“这叫‘酒精搜集法’,因为标本存放在酒精里面,用以阻止细菌损坏肌体组织。共有45万缸,包括2万5千多缸浮游生物。”

他们走进一个空气密封间。他们身后的门锁上了。几秒钟后,前面的门咔的一声开了。他满脸疑惑地看着她。

“为了控制温度”,她解释说,“我们让温度保持在13°C,低于酒精燃点,同时也减少酒精挥发。如果酒精溢出来,传感器就会把它收拾干净。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这样的设施。这可以追溯到1768年的库克船长——实际上还要早些。”

他们进了储藏室。里面横七竖八地摆放着一排又一排的金属橱柜。她继续朝前走去。

“我们这7层楼上共有2200万只标本——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让我们尤为自豪的是类型标本——它们是对一个物种最初命名和描述的规定性原型。我们共有近87万7千只。它们极为重要——战争期间被秘密运到萨里郡的地下洞穴里安全保存。可不能让德军炸着了。从这点也看得出它们有多重要。”

休点了点头,表示自己铭记在心了——的确也是如此。

“类型标本的所有功用对我们今天已没什么意义,”她继续说道。“也难怪,那是19世纪的分类热潮的产物——上帝保佑那些试图理解自然界的业余科学家们:您知道,万物繁生之地,物物各得其所。”

“不过那也是根植于宗教之中的。如果上帝制造了各色各类的物种,如果它们都永远保持原样,那么从每一物类中挑出一个代表才会有意义。那也是惟一解决争执、确定每一物种之所属的惟一手段。比如您发现一只鸟,您打开抽屉把它与该类物种的最佳代表进行比较,这样您就能找到答案。因此,标本搜集者实际上也就是在给上帝的工作进行文献整理。每一物种都毫厘不差地归入其位。科学与宗教间也没有任何矛盾冲突。”

她说话时,额头上的刘海热情地晃动着。

“一直到达尔文的出现。他打翻了那个如意算盘。他认为每一种生物都只是一棵有着众多枝杆、并在不断生长的大树的一部分而已。故此他称自己的理论叫物种变异。您知道,他是1871年在《人类的起源》中才开始使用进化一词的。”

“你们这里有不少达尔文本人搜集的标本吧?”他问道。

“成千上万种。他把什么都寄回来了——不仅仅是液体保存的泡制品。我们这里有鸟、爬行物、鱼以及骨骼、蛋卵、动物壳和昆虫粉面等等。凡是您想得到的都有。”

“这个就是”——她拉开一个声响很轻的滑动式抽屉,拿起一个贴有黑墨水标签的瓶子——“一条小鹦嘴鱼。它们用坚硬的喙咀嚼珊瑚。达尔文认为那是沙滩形成的原因。”她鼻子哼地笑了一下。“谁也不可能永远正确。”

“你们有他的地雀吗?”他想用那个专有名词,地雀亚科——达尔文莺。这是根据他的姓氏命名的,以纪念它们在引导他理解物种间的变异方面所起的先导性作用。但他忍住了。在英国科学界,抬出名人名号的行为往往会为人所不屑。

“13个物种中有12种都存放在这里——我们有550张皮,60只酒精保存的标本和10个骨骼标本。”

“包括他本人搜集的吗?”

“当然了。他搜集了31个标本,其中22个送到了博物馆。我们保留下来了19个。”

“怎样对它们进行标记的?我是说他把所有的标本混在一起,是吧——从各个岛上搜集来地雀标本,然后将它们统统装在同一个口袋里。一些年后,他不得不去求菲茨洛伊,以看看自己的地雀。”

“你可说中要点了。你这个调皮蛋。”她笑了。“至于地点,我们纯粹是根据他的猜测来做的。我想,从长远来看,那具有偶然性。”

“为什么?”

“它表明,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提出理论的任何迹象,不是吗?要是他在加拉帕戈斯就已想到了那理论,那么他就不太可能犯那样可笑的错误了,是吧?”

“我想不会。”

“因此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知道他是在回到伦敦后才开始形成那一理论的。他花了一年或者两年工夫。没有我发现原文:Eureka是阿基米德发奇*书*电&子^书现浮力定理时的欢叫声。意指发现真理的欢呼。——译者了的某一时刻。他在1836年回国,1842起草了一个35页的提纲。”

“他写那玩意儿为什么花了22年之久?”

“那就是美国人所谓的6万4千美元的问题,不是吗?”

他跟着她进入控制间——又被短暂地锁在了一起。

“从我个人来说”,她说,“我不觉得答案有那样复杂。”

“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说吧。那时基督教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他只花了两个10年就把它推翻了。90比1的比率——也不赖嘛。”

锁咔哒一声开了。她陪他走到通向下面大厅的二楼壮观的楼梯口。他们的视线与那些恐龙刚好齐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