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27部分

明末风暴-第27部分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是良言,但因人而异,高祖一代枭雄,我是学不来的,项羽只能进而不能退,刚则易折,也是我所不取的。”俞国振看了她一眼,声音又变得很温和:“况且他们都是一代雄主,所做的事情惊天动地,我只是乡野里的一少年,我做的事情他们也做不来。”
    他这话说得,让柳如是不知该欢喜还是该失望,她看着俞国振,发觉俞国振有些心不在焉,心里微微一叹。
    俞国振很快就告辞离开,当他回到船头时,那个骗子头目已经满脸是水,瘫在船头上。
    “问出来了,小官人,这厮叫贺元礼,是打行的。”高二柱嘿嘿笑着意犹未尽:“还以为是个硬骨头,哪知道灌了两口水就成这模样了。”
    俞国振看了旁边有些躲闪的俞国安、俞国宁一眼,他们这模样,可以看出实在缺少一些刚烈和勇气,既然如此,这两位堂兄以后的前途就很有限了。
    “苏州打行,倒是听说过,既然是苏州的地痞,就沉入这苏州的运河吧。”
    俞国振轻描淡写便决定了那骗子大哥的命运,那厮听了之后惊怖交加,张口就要喊救命,却被高二柱一把将头又按进了水中。
    此时还是下午,运河中来往的船只颇多,但如今时局不稳,愿意管闲事的人真不多,高二柱做得又隐蔽,还专门用一层毡布将那人裹了起来,因此就算有人看到了,也只以为他在洗毡布,那两个船夫倒是吓得脸色发白,可他们又都是俞家的佃户,哪里敢多说什么。
    不过一会儿功夫,打行的那家伙就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直接就被抛入了运河之中。
    “这……这样做……不会有麻烦?”
    这个时候俞国安俞国宁两个可就心惊胆战,他们看着高二柱的目光都有些畏缩了。虽然听说过国振与二柱他们杀死水贼的事情,甚至两人还凑热闹去看了尸体,可这与亲眼见到他们谈笑间就弄死一人根本是两回事。
    如果他们知道俞国振和高二柱还一起将致仕了的阁老相国周道登弄死,那么他们只怕会吓得立刻跳入水中自尽吧。
    “有什么麻烦,除非打行的人到庐州去找我们,可到了庐州事情能由着他们么?”高二柱也瞧不上眼这两位少爷。————————求下周一的推荐点击继续冲榜————————
    “官府,若是官府追究呢?”
    “官府派个差役去无为县问,五叔一纸‘此人乃水贼同党’,何事不可解决?”俞国振笑道:“这世道就是如此,而且说这人是水贼同党也没有什么错,他们打行的人在苏州府横行霸道包揽诉讼勒索拐骗,水贼没有做的坏事,他们都做尽了!”
    柳如是在船舱中听到俞国振的话语,深以为然。她既然崇拜真英雄好男儿,自然见不得那种懦弱无担当的,象俞国振这样的,才对她的胃口。
    不过,她心中还是觉得隐约不安,这件事情,只怕不会如此轻易了结。
    正如俞国振所言,他们此行甚为顺利,如果打行的人拦住了他们,少不得要抓他们去见官,打一场大官司,可是没有抓住他们,谁愿为那个骗子大哥出头,要知道,衙门朝南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官府乌溜溜的眼珠只认白花花的银子,要打官司,也就意味着要花钱!
    转眼便是南京城,俞国振让高不胖带着国宁国安去了他们俞家在这儿的杂货铺子,自己与二柱则雇了顶小轿,送柳如是去她的目的地。
    徐佛托他将柳如是送到一个名为“会真馆”的所在,这里离秦淮河也只是一街之隔,不过相对清静一些。那会真馆的妈妈姓蔡,年纪与徐佛相当,两人当初是一个妈妈带的,因此颇有些交情。
    “事情便是这样,如今人已经送到,我就告辞了。”俞国振将徐佛托他转交的信交给了蔡妈妈,又回答了她几个问题,然后转向柳如是:“如是姑娘,今后请多保重。”
    柳如是开始时还不大觉得,但他这话一说,她心中就突然间慌慌的,原本她是个爽利的少女,可现在却情不自禁垂头不语。
    蔡妈妈是惯会察颜观色,看到这一幕,心中便知道,两人途中有些故事。她眼珠一转,笑着道:“我早就听闻佛儿妹妹说过,她有一个养女,不仅国色天香,而且精善才艺,应该就是如是吧……这位俞公子,既然到了这里,就不要急着走,我会真馆这里还算清静,而且今日恰好有佳客来此,还请了柳麻子来说书,俞公子何不暂留一下?”
    俞国振原本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但听到“柳麻子”这个名字愣了一下,他对这段时间的历史虽然谈不上精俗,可还是听说过一些奇人异士的名字,比如说这个说书的柳麻子。
    “可是柳敬亭?”他问道。
    “对,正是柳敬亭,公子也听过他的名声?”
    “听说过,他如今也在金陵城中啊……”俞国振原本是要离开的,但听说柳敬亭也要来,他便改了主意。
    柳敬亭这个人精擅说书,在现在的士大夫眼中,他说书的本领根本不值一提,可是俞国振却知道,说书人可是他今后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环。他不可能去与东林、复社抢夺舆论的话语权,那么就只能另辟蹊径,借助说书人和别的一些手段来为他的计划效力!
    柳敬亭一个人当然对他的作用有限,可是柳敬亭若是带出几十几百个徒子徒孙,那就又是一回事了。
    “既然柳敬亭要来,那我就打扰蔡妈妈了。”俞国振笑道:“早就听闻他说书乃是天下一绝,今天如此巧遇,自然不能错过。”
    听到他这样说,柳如是心中既是欢喜,又是惆怅,欢喜的是他既然留下,那么两人就可以再多相处一些时间,惆怅的是他竟然不是为了自己留下,而是为了一个说书人!
    “既是如此,请入画舫……如是,佛儿妹妹说你的歌是唱得极好的,过会儿你可得出来一展歌喉,让他们见识一下,来自苏州府的技艺!”蔡妈妈又向柳如是道。
    柳如是看了俞国振一眼,见俞国振并没有流露出抵触的情绪,她垂下眼睑,低低应了一声“是”。
    纵使满座俱雄英,婉啭只为一人听。

三三、此声可绕梁
    这个时候的金陵古城,繁华到了极致,而秦淮河,则更是磨肩擦踵之所,自觉满腹才华的士子,扑着脂粉羞羞答答的女子,还有各路奇人异士,都聚集在这座城市之中,上演着一幕幕悲喜之剧。
    柳敬亭便是这些奇人异士之一,他如今已经是年近半百,说书之名也早就传了出去,四方人等,都对他极是钦佩,甚至到了他说一回书,便要收银一两,而且还需要提前十天预订才行。
    或许是整天说些英雄豪杰的故事,柳敬亭在心里对自己现在的情形是很不满的,他觉得自己也是那些评书话本中英雄豪杰一流的人物,只不过怀才未遇罢了。
    “今日会真舫入水,能请得柳先生来露一露绝学,真是幸事!”在柳敬亭一场武松打虎说罢之后,那位蔡妈妈笑吟吟地道:“今日诸位来此捧场,更是我们会真舫的幸事……”
    她说来说去,无非就是邀到场的几位客人以后常来,俞国振一直留心,那几位客人的身份都是士子,在这留都之中颇有些名声。
    在一番祝酒词之后,紧接着便是请了一位名优唱南曲,那悠扬绵软的曲调,俞国振听得很有趣味,但也只是很有趣味罢了。
    他想起了一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此时的大明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接下来是流寇涂炭中原,让中华腹心之地成为一片赤地,是鞑虏侥幸破关,堂堂华夏之地尽皆腥膻。西方的殖民者们正在一块块地瓜分世界,历史在这里偏离了正常的航道,而偏偏原本该振作起来大有可为的炎黄儿女,却在这里忙着做什么?
    “俞公子,俞公子!”
    他神情有些游移,而这时画舫里的气氛却到了高潮,那几位有名的士子纷纷写诗,盛赞今日之会,而且他们的目光多往俞国振这里瞄来,原因无它,柳如是正端正跪坐于俞国振身侧,只要俞国振面前的杯子干了,就为俞国振布酒。
    虽然还只是十四岁,可是此时的柳如是已经显现出倾国倾城的容貌,在秦淮河上,也是一等一的美有胚子了。
    “怎么了?”听到蔡妈妈唤自己,俞国振回过神来问道。
    “这位俞公子何许人也?”他这种反应理所当然地激起了那些士子们的不快,有一人开口问道:“莫非方才我们所著之诗都难入尊耳,否则为何如此轻慢?”
    俞国振看了他一眼,将手中的酒杯举了起来,一饮为尽:“是我失礼了,自罚一杯。”
    那士子愣了一下,他熟悉的人中,可没有俞国振这种性格的,因此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另一人微微一笑:“刚才听蔡妈妈说了,俞公子是皖人,皖人当中既有龚孝升这样的诗才,也有阮大铖这般败类……只是不知俞公子可认识这二位?”
    他话语中的轻蔑,俞国振当然听得出来,这伙士子在来此之后,不是吟弄风月,就是纵论时势,而俞国振一直默然不语,因此他们对俞国振颇有些瞧不起,只觉得是一个既无才学又无见识的乡下小子,可偏偏在座中姿色最佳的柳如是却在旁边侍候着他,如何不让这伙自命风流的士子义愤填膺!
    “都不认识。”俞国振平静地道。
    柳如是看了他一眼,复社张溥、桐城方以智的名声,虽然未必比得上前两位,可也差不到哪儿去,俞国振随便说出二人之一,这些士子只怕都会对他刮目相看。
    可俞国振却是绝口不提!
    “那么,不知俞公子可有功名在身?”那几个士子又看着俞国振的服饰问道。
    “没有。”
    “俞公子平时写得诗文,可否吟来让我等开开眼界?”又有一个士子说道。
    这话说出来,那些士子的脸都已经露出讥诮的笑,一个没有功名不认识当今诗文大家的乡下少年,今天却独占花魁,这种事情听别人说起是美谈,可他们是当事人的话那就是奇耻大辱!
    “不会。”俞国振的回应仍然是简单的两个字。
    那边蔡妈妈暗暗叫苦,她是看到徐佛的信中说俞国振博学多才,这才留下他,原本是想介绍些金陵城中有名的士子与他结识,算是还他送柳如是来的人情,可现在看来,这位俞公子实在有些不通人情。
    “诸位诸位,说起来今日还多亏了俞公子,才将如是姑娘从苏州府送来,如是姑娘精擅才艺,歌喉之妙,不在我们金陵诸大家之下,现在请如是姑娘为诸位唱上一曲,如何?”
    蔡妈妈这一打岔,众人便把注意力转到了柳如是身上,柳如是先是向俞国振行礼,得了俞国振颔首,她眉间淡淡地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口便唱。
    她唱的就是那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种曲调唱辞,在秦淮河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她的声音清亮,略带着童声,在高亢处更是穿云洞石,让人听得浑身象是水浇了一般,说不出的清爽痛快。
    在秦淮河之上,在画舫之中,唱这样的曲子,倒是有几分应景,当然,最重要的是柳如是的声音适合这首曲子。她唱时目光始终是盯在俞国振脸上,表情也很甜美,看得那几位士子更是心中嫉恨交加。
    这个时代流行的曲子,类似于后世的昆曲,咿吖委婉,虽然也是极好听的,但讲究内敛、含蓄。柳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