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192部分

明末风暴-第192部分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上诸人顿时纷纷应和,但就在这时,却看到俞国振向着李大娘拱手抱拳。
    他抱拳的姿势与普通人抱拳略有不同,双足外八而立,腰直得笔tǐng,tǐngxiōng收腹,配着他那一身制服,使俞国振显得英气逼人。他这一礼施出,在他身后,齐牛厉声喝道:“敬礼!”
    齐牛平时憨憨的,说话瓮声瓮气,但当他大声喝时,声音有如洪钟虎啸,顿时惊得那些正在相互应和的公子儒生们身体一颤,有几位干脆双足*,跌坐在船板上,而那位称阵前厮杀是武人所为的,干脆就是一个没扶稳,直接掉进了西河水中。
    船上水手顿时七手八脚地去捞,这大冷天里,河水虽是不急,却也冻得那厮去了半条xìng命,便是抱着船家端来的炭火炉子,也还一个劲儿瑟瑟发抖。
    “嘶!”
    在别的船上,却传来一片嘶声,因为看到岸上列阵的一百五十名家卫,整齐划一地行了一个与俞国振相同的叉手礼。这般一百多人,动作如出一辙,而且充满了阳刚之气,对于那些惯在脂粉堆里打滚的人来说,实在是少见。
    “有劳诸位姑娘来此,偏僻小地,方经战火,无以招待,还望海涵。”俞国振行完礼后,向李大娘微笑道:“如是来信中说了,此事多亏大娘操持,实在感谢。”
    “如是和那位李小姐独在一舟,不过却未和我们在一起。”李大娘嫣然一笑,妙眸流转,注视在俞国振身上,好一会儿叹道:“当初就听闻了无为幼虎之名,也曾与君一见,却未曾想到,奴还是有眼不识泰山,竟然让一位真英雄生生从眼前跑了。”
    “哈哈……大娘谬赞了。”
    “罢啦,奴看俞公子是爽快人,就不多说什么,奴也知这边情形,因此与诸姐妹商量了,不上岸叨扰,只是在画舫楼台上为诸壮士歌舞一番,至夜便回,俞公子看这样如何?”
    “是,大娘安排得极妥当。”
    李大娘这个安排,确实解了俞国振燃眉之急。坦率地讲,在此时百废待兴之际,他真不赞成这些jiāo滴滴的美女们来此,一则耽搁时间,二则也没有什么可以招待的,为了奉承好她们的饮食起居,就不知道要有多少麻烦。而李大娘这安排,当真是一点麻烦也未带来,是专程送一场演出的了。
    一艘高大的画舫靠到码头小广场正前,那正是旧年在秦淮开八艳大评时的那艘,因为画舫楼台上最适合表演,故此被李大娘等借了来。
    跟来的船上诸人,见着岸上还有诸多画舫上开始忙碌,便派人过来打听,当得知来自四府最出sè的花魁,将在舫上表演时,顿时热闹起来,纷纷就要靠岸。
    码头边原堆了些杂物,那些苦工将杂物推开,又搬来木板为椅,可他们方才将看场布置好,那些靠岸公子书生们便笑语吟吟地走了过来。其中有人向俞国振拱个手示意,大多数都是倨傲不礼。
    他们是读书人,有功名在身,自以为笑傲王侯,对着俞国振这个他们心目中的武夫,自是不太放在眼中。那些行礼的,一则是看在俞国振dàng平流寇的威名,二则是想到他与《风暴集》和《民生杂记》的关系,想要结好于他。
    却不曾想,看到他们这样,俞国振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种事情,不能交给家卫去处置,只能自己亲来处理。想到这,俞国振大步走过,沉声道:“此次献艺,乃是为临阵杀敌之壮士,非是吟弄风月。正对戏舫之处,当由立功壮士所居,还请诸位暂让。”
    他这话说出,那些公子书生顿时大羞。有廉耻之心的,当然默然起身,但更多的却是愤怒起来。
    “俞济民,听闻你也是知书达礼的,为何不让我等在此?”一人尖刻道:“莫非我等圣人门徒,还比不上一伙舞刀弄枪的家仆?”
    俞国振大怒,他身边齐牛双眼也翻了起来。俞国振目光在众人中一转,便找到那说话者,微点了一下头,齐牛一个箭步过去,劈手便将那人提了出来。那人哇哇大叫,惊得险些屁滚尿流。
    那人被齐牛掷在地上,摔了个屁股墩儿,俞国夺跺到他的面前,目光凛冽盯着他:“你是什么东西,比得上我身边的这些壮士?”
    说到这,他一指齐牛:“此人齐牛,擒杀二大王张进嘉、重创混天王,此次大战中身被三十七创,犹自斩将杀敌。”
    “在这里,都是象他这般的壮士,在那边,还躺着几十名象他这般的壮士,这些壮士忠勇卫国,保护乡梓。你是什么东西,也配与这般好男儿相提并论?”
    此话说出之后,一片尴尬,这可不是在骂那一个人,而是打了他们一群书生儒士的脸啊。
    这些人当中,也有些除了四书五经外看过些史书的,当下有人便接口道:“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男儿!”
    这便是借用了当初韩琦杀狄青爱将焦用的典故了,韩琦yù杀焦用以震慑三军,狄青为爱将求情,说焦用是好男儿,结果被韩琦一句话撑了回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焦用被杀。说话的那人也是个胆子大的,又以为俞国振一介武夫,虽然通些实学,却从未看到他自己执笔在《风暴集》或《民生杂记》中有文,因此说出来。
    俞国振闻言冷笑:“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若非韩琦滥杀壮士有目无珠,若非韩琦愚顽自大不敬狄青,岂有好水川之败,岂让李元昊这般奴贼得意逞志?据闻此次祸乱中都的诸贼渠中,便有自称西夏后裔者,莫非你要学韩琦,自毁长城,以逞贼志?还是尔等自以为能如同韩琦一般欺上瞒下以图拥立?”
    当他开口将宋时投靠李元昊的汉jiān文人张元那诗一说出,诸生便已气势一沮,再点评韩琦军略无能,诸生更是哑口。等那个“以逞贼志”的帽子扣过来,诸生中有熟悉俞国振过往的,顿时想起,往年俞国振便曾经以“勾通东虏”为名杀过两位商行掌柜,一个个脸sè倾刻间变了。
    等到最后一句“欺上瞒下以图拥立”出来,那就更是一顶斗大的帽子,诸生虽然善清谈雄辩,但今日事上,他们理亏,又眼见着俞国振身边齐牛杀气腾腾,脚下同伴抖如筛糠,哪个还敢发出一声?!。

二三一、万事皆交易(二)
    (唉人到中年,身体不如以前,一个感冒就让我几乎垮了。)
    “却不曾想还是给俞公子添麻烦了。”
    李大娘带着略微的苦笑,向着俞国振行礼,这是她第二次为此事向俞国振致歉了。
    俞国振挥了挥手:“与大娘和众位姑娘何干,不过是些浮浪子弟,也算不得什么麻烦。”
    献艺已经结束,天sè也渐黄昏,一缕夕阳照在俞国振的脸上,为他méng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李大娘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也是,便是数十万流寇,也不放在俞公子心上呢。”
    “还要多谢李大娘组织此次献技,诸位姑娘一片爱国之心,俞某与家卫都铭感在心。”俞国振当然不会迁怒于她们,她们是一片好心,只是妓家女子生xìng就喜欢热闹,那些轻薄文人跟过来,她们也没有拒绝罢了。
    “俞公子可真是见外,若无俞公子这一干壮士,让贼人兵临金陵,那么秦淮河里浸着可就不是脂粉,而是鲜血了。”李大娘突然叹了口气,垂下头来:“奴身为女子,见识浅陋,却也知道,今后国家,就靠俞公子这样的壮士了。”
    俞国振心中微微一动,古人岂有愚者,这天下大势,就连李大娘都已经看得明白了。
    “男儿本份,不敢推卸。”俞国振道。
    李大娘告辞上船,这一排画舫轻舟dàng漾,便顺着西河离去。她们一行今夜会宿在无‘为州,明日就启程各自回去。
    目送她们的画舫绣船远去,俞国振回头看了看被一群莺莺燕燕震得目眩神驰的家卫们,不禁一笑。
    以年纪而言,这些家卫大多都是十七八岁到二十岁之间,正是思慕少艾之时,这么多年龄相近的女子来此,无论他们能否欣赏她们的才艺,都免不了心情dàng漾的。
    这是人之常情,俞国振不想阻拦。
    “嘿嘿,小官人,这些姑娘们,能不能常请她们来啊。”田伯光凑上来笑嘻嘻地道。
    “先把你嘴边的口水擦拭干净再与我说话,方才就是你闹得最凶。”
    “啊,是吗,小人却没有觉得啊。”田伯光凑上来,俞国振瞪了他一眼,却发现他的神情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亲近。
    是亲近,不仅田伯光如此,就是在场的所有家卫,几乎个个如此。
    有些事情,不点出来,哪怕大伙心知肚明,也不敢表现出来。在众女献艺之前,俞国振教训那些公子书生时,很明确地说了,他从不将家卫视为奴仆。
    以往,都是他们在俞国振命令下作战,这次,他们亲眼看到俞国振为他们而战。
    象他们这样的英雄壮士,谁能以奴仆视之?
    “少凑上来,我又不是美女。”俞国振没好气地道。
    “不过小官人,小人说的可是真的,方才在看的时候,就有人说了,原来我们上阵厮杀,除了是保护着咱们的家园,还在护着这般jiāo滴滴的小娘,早知这般,我们该再多几分气力才是。”
    “我看是你的说法吧。”俞国振笑了一下,望着缓缓流动的西河水,他略微有些感慨:“不过这话没错。”
    “便是那些役工,表情似乎也有些不一样呢。”田伯光又道。
    那是自然的,这些役工当中,有几人曾见过这种阵仗?他们当流寇的时候,漂亮小娘哪个不是躲着藏着的,谁会在他们面前抛头lù面,便是给他们捕获了,那也是头领渠首的,几曾给他们歌舞弹唱过!
    而家卫们那种洋溢的自豪,也让他们羞愧。他们是贼,是寇,在外时一般都不报自己的真名,就是怕让祖宗méng羞,哪里能象家卫这般,响当当理直气壮!
    “嗯……希望如此。好吧,你回去准备下,今日算是休息,活儿还得抓紧干起来,幸好这个冬天还不算太冷……”
    此时确实不是最冷的冬天,因此虽处小冰河期,西河并未封冻,大江西来东去,将消息迅速传到了各地,不一日便到了金陵。
    此际因为流寇之事,四方人物,都聚集于金陵,一来这里消息最为灵便,二来金陵城好歹是南都,城防守备胜过它处。就是周延儒,也寓居于金陵城内,他的消息来源极广,闻到这个消息时,也不禁哑然失笑。
    他自从赋闲之后,虽然退居乡里,为了避嫌几乎不与地方官员打交道,但家中总有一些幕客闲宾的。有位幕客见他的笑容,便问道:“老爷为何发笑,那俞国振虽说为国立有功劳,但终究还是史可法运筹得当、各路官兵拼死而援才能退寇,不过些许微功,便如此猖狂,肆意凌辱士子,简直是目无斯文!”
    这些幕客当然都是书生出身,心中自是愤愤不平,周延儒听得这里噗的又是一笑:“我倒觉得,俞国振这一骂来得好啊。”
    “哦,老爷何出此言?”
    “你们还真相信塘报所说,张国维运筹帷幄,史可法指挥若定以身yòu敌,方有此战之胜?”周延儒自己也不精擅兵事,但他的眼光却是不错:“张国维倒是修堤浚河的好手,至于史可法……胆气倒是有的,但军略么,若是真有几分军略,如何会在巢‘县陷于窘境?”
    “老大人之意?”
    “自然都是俞国振的功劳,只是这个小子一向古怪,从不争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