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150部分

明末风暴-第150部分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新襄出发到横州,花了他们两天时间,此后一直乘船,前后坐了十二天的船,这才到了灵渠,也就是说,仅离开两广境内,就足足花费了半个月的功夫。俞国振心中分外想念后世的铁路,哪怕只是老式的蒸汽机车,也用不着跑上十四天才离开广西。
    不过进入湘江之后,旅途就顺利得多了,沿途都是顺流而下,他们这支由六艘船组成的小船队,只用了四天时间,就进入洞庭湖,然后再由洞庭湖转入长江。
    “可惜,可惜。”
    徐霞客恋恋不舍地看着洞庭湖与长江接口处,此时正是傍晚,天气晴朗,一轮红日笼罩在江面之上,半江瑟瑟半江红,景色壮美。
    “有何可惜的?”俞国振笑道。
    “如此壮美山河,不可日日相见,自然觉得可惜了。”徐霞客道:“况且此次钦州之行,原本我还想前往大理看看,西南十万大山,也想去见识一番,只可惜……没有空闲啊。”
    他原本是想留在钦州,寻找机会将两广云贵漫游一番,只不过俞国振力邀他回南直隶,他也想看看,俞国振究竟如何翻手为云覆手雨,将身陷囹圄的钱谦益从牢中救出来。
    “霞老只要注意保重身体,何愁不能去四处看看?”俞国振微微一沉吟:“莫说是两广云贵,就是海外诸国,过些年,我可以安排船队,带霞老转转,除了南洋那些藩属之国,就是洋和尚来的欧罗巴洲诸国,霞老愿意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啊?”徐霞客闻言大喜,他虽然家境不错,可是四处旅行花费甚大,兼之很多地方往来不便,若是俞国振真替他安排行程,那么他遍游天下的理想,或许真能实现!
    “总之,霞老得保重身体。”俞国振又道。
    “唉,话是如此,天下不安,只怕我想要周游也难。”徐霞客欢喜了一会儿,然后又叹息起来。
    这是他此次钦州之行的经验,去的时候跟着石敬岩这样的技击大师,沿途也逃了几回,来的时候,几乎每隔着百余里,便可以看到鬼鬼祟祟的强人身影,若不是他们这行人多,又都是青壮,少不得要与劫道的英雄好汉打交道。
    俞国振也很是感慨:“天下乱象已生,便是南直隶那样朝廷腹心之地,如今都不是很太平啊。”
    “正是……”
    说到这,徐霞客看了看俞国振,想到钱谦益对于此人的评价,忍不住道:“俞公子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不走科考之途,若是俞公子能走科考,二十年后,我大明又有一张居正了!”
    将俞国振与一代名相张居正相提并论,徐霞客对之也是极看中的了。俞国振却淡淡笑了,他摇了摇头:“不敢当霞老之赞,科考之途,我自家心中有数,若不能进士及第,便是有个举人身份又有何用?更何况……”
    说到这,俞国振没有继续说下去,他与徐霞客沿途以来,讨论自然学问,双方现在交情确实不同,而且因为“进化论”的提出,两人隐约在学术上成为了盟友,但学术上的盟友,并不等于政治上的盟友。
    如果说“恐怕天下局势不会给他二十年时间去虚度”,徐霞客会为此大惊失色吧。
    进入长江之后,江面平阔,风浪虽有,但对于他们这些经历过海上风浪的人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了。因此从洞庭到庐州,也仅仅是四天的时间,此时,已经是崇祯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了。
    自长江转入西河,襄安便在眼前,俞国振心中不免也有些激动,他离开襄安都有大半年了,这大半年时间里,襄安情形如何了?
    襄安镇中,俞宜轩脸色灰败,趴在榻上,而俞宜勤则愤怒地背着手,不停地在屋子里打转。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他喃喃自语,目中隐隐有泪光。
    俞家几兄弟中,宜勤与宜轩是一母同胞,关系向来亲近,自己兄弟的遭遇,确实让他非常难过。
    俞宜轩趴在榻上,嘶嘶地吸着冷气,见兄长这般模样,苦笑着道:“兄长,现在知道这官不好做吧……一个区区巡检罢了,竟然就弄得这模样……”
    “他史可法算什么东西,竟然敢如此待我们,无非就是国振不在……若是国振在,若是国振在!”
    俞宜轩却叹了口气:“幸好国振不在。”
    兄弟二人对望了一眼,俞宜轩知道,若是俞国振在,史可法这样逼迫他们俞家,必然会导致俞国振的强烈反弹。现在俞家确实是有些势力,甚至可以说,与皇宫大内也有一定联系,但与史可法相比……
    他们知道史可法背后是什么,东林。
    “国振若是在,他们未必敢这样逼迫咱们俞家吧?”俞宜勤沉吟了好一会儿,皱着眉道:“毕竟,国振与东林党人的关系,向来不差啊。”
    “国振与钱牧斋关系不差,但如今钱牧斋下狱,这条线基本就断了。”俞宜轩叹了口气:“正是因为国振与钱牧斋有些关系,所以史可法才觉得,咱们俞家是供他们东林驱使的走狗,才上门来要人要钱要物……别的倒还罢了,要调咱们家卫,还要咱们家的印刷铅字……若是我们应下了,国振回来,首先便要和我们翻脸!”
    “当真是……当真是……”
    俞宜勤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评价史可法好,史可法官声向来不错,而且在东林不遗余力地宣传鼓吹之下,他颇负民望,而且俞宜勤也承认,这位新近拜为佥都御史、分守安庐池太的史可法,确实不是贪官,到任以来,肃清胥吏,整顿兵防,所作所为,颇有章法。
    但清官,特别是想要摧折豪强来树立威信的清官,总是和地方豪绅有着巨大的矛盾。这矛盾爆发起来,更是难以控制!
    (感谢江湖不老客打赏)
    ……

一八一、千秋一道统(一)
    第二卷'一八一、千秋一道统(一)——
    一八一、千秋一道统(一)
    史可法放下笔,沉重地叹了口气。
    天色已经渐晚了,但手中的公务却还没办完,他推开窗子,烈烈的北方顿时扑面而来,吹得他身体剧烈地抖了抖,瞌睡也因此飞走了。
    这里的寒风,让他想起京畿外那无名古寺来,那一日风大雪狂,可恩师左忠毅公覆在自己身上的貂裘,却是那么温暖。
    或者象京城之中厂狱之内的刻骨寒风,冻得人从骨头里往外冷——或许只有恩师那样肝胆心肺皆为铁石者,才能承受得住这样的凛冽寒气吧。
    他今年虚岁三十五,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也是励志有为之际。从受张国维所荐来安庐起,他便兢兢业业,几乎没有休沐过。
    但越是如此,他便越觉得心中不安,安庆、庐州,这是江左重镇,可这两府之中,竟然没有可守之兵!
    若不是年初桐城民乱,让他被调到了这一带来,他几乎就想不到,如此靠近应天府的心腹之地,守备竟然如此松懈,不仅兵额完全不满员,就是勉强凑出来的那些兵,也一个个东倒西歪,如同没有吃饱饭的饥民一般。
    甚至连年初击败了桐城民变的襄安巡检司,派来供他检选的兵员,也就是四十个老弱病残,哪里有传说中的精锐模样!
    史可法有些弄不明白,自己上任数月以来,一直都是忙,忙得不可开交,可是为何就是没有一支足堪使用的官兵。
    “道邻兄,还在忙啊?”
    他正思索间,门被推开,一个年纪与他相仿的人走了进来。
    张溥。
    在钱谦益被捕之后,张溥就惊得连夜离开了南京城,他自己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特别是那两万多两黄金被“吴三桂”黑吃黑掳走之后,他甚至连家乡都不敢回,只能来托庇于史可法,在史可法帐下充任幕僚。
    史可法并不知道他谋划贿赂内朝赶走温体仁的事情,只以为他是怕被钱谦益牵连,同为东林一脉,史可法又一向深慕老师左光斗胆气的,当然毫不犹豫地接纳了这位名闻天下的复社领袖。
    在史可法这边呆了两个月,发觉钱谦益并没有将自己供出来,吴三桂回关外时在山~东又遇“贼寇”袭扰,身受重伤几乎是只身逃回,因此张溥悬着的心渐渐放下,又开始谋划如何实现平生志向来。
    “天如贤弟,比不得你悠闲啊。”史可法看着张溥,颇有些无奈:“身荷国恩,分守一方,如今却连三千可战之兵都凑不出来,难道我只是在尸餐素位?”
    “道邻兄何出此言,你如今正是有为之时,不可以有此消沉之语!”张溥正色道:“左忠毅公泉下有知,见你这模样,必然再啐而骂之!”
    “是,多谢天如兄教诲。”史可法悚然动容,向着张溥一揖。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张溥坦然受了他这一礼,然后开口又道。
    “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两人各调了一句书袋,然后相视一笑,史可法振作起精神,回到了座位之上:“天如兄,你此次去桐城,收获如何?”
    “还是老样子,一听闻筹饷,一个个就哭丧着脸,说年初为贼人所破,家家户户都损失巨大。”张溥苦笑着摇头:“休提,休提,这些个吝啬村夫!”
    “鼠目寸光之辈终究是多啊,今日塘报,陕晋流贼,已经窜入河南,若是他们东来,咱们手中几无可御敌之兵,到那是贼人过境,他们还有几分家当得剩!”
    对这个消息,张溥不想去深究,虽然流贼日炽,但是在张溥看来,那还是癣疥之患,动摇不了大明的根本,真正威胁到大明根基的,仍然是朝堂之上的奸臣。而要与奸臣斗,必须发动民意,掌控舆论。
    他是知道舆论的威力的,旧年温体仁之弟温育仁欲入复社而不得,便指使人写了个剧本《绿牡丹》四处传唱,将复社诸人中少数不学无术沽名钓誉者着实讥讽了一番,让张溥、张采好生难堪。这件事情,让一直掌握着舆论力量的张溥意识到了危机,舆论是双刃剑,掌握在他手中,自然是辅助君子正人清除奸佞小人的利器,可是掌握在别人手里,就算不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总也是明珠暗投。
    故此,俞家的全套活字印刷术,必须交由他来掌控,至少,要让俞家所出的《风暴集》、《民生杂记》只有东林和复社的声音,而不要去弄些什么杂学。
    “襄安俞氏之事……可有结果了?”张溥问道。
    “那个俞宜轩,一口咬定毫不知情,只有俞国振才知晓,而俞国振外出远游,不知所至。”史可法叹了口气:“这些劣绅恶霸,为祸乡里,横行不法,只恨未有把柄,而且……我以军法责其军棍尚可,真要砍他……”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张溥听到这里,脸色微微变了,他连连摆手,苦笑道:“我向道邻兄进言,只是想请俞家交出活字印刷之术,却不是想害了俞家人性命。若真做到那一步,今后俞济民回来了,我如何与之相见?”
    “天如兄与俞济民有交情,为何不直接去找他?”
    “这个俞济民,才能是有的,本领也是有的,但有些顾私利而忘公益,贪小道而弃大道。”张溥苦笑道:“咱们将这当成宏道教化的重器,他却当成为自己牟利的私器,而且他这人……你若是见过就知道了,最是狡猾,说不动他。若是能乘着他不在,将此事办好了,那倒还罢了,等他回到襄安,再想办成此事,除非真的与他反目。”
    “哼,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