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飞扬-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尾声
《朔风飞扬》完成,谢谢大家支持!
回到龟兹的高仙芝在急拟战报之时确实没有忘记为李天郎备下了一份厚重的赏赐,但是他却没有等到李天郎前来领取。带着仅存的四十余骑归来的赵陵和赵淳之,道出了令人沮丧的消息:李天郎白石岭退敌后,身受重伤,又引发多年旧创,虽极力救治也不得免,终在离疏勒百余里的地方吐血身亡。临死前要求将尸身火化,一半撒在怛罗斯,一半交归亲人,赵陵等一一照办。四十余人,众口一词,严丝合缝,毫无破绽,李天郎似乎真的死了。很多人真的相信了,视李天郎为知己的岑参还掷笔大哭了三天,说没有李天郎他再也写不出惊世绝伦的边塞绝句了。李嗣业、段秀实等也嗟叹不已,深感天嫉英才,安西痛失一擎天悍将。
但是还是有人根本不信。
比如封常清,他得知李天郎身亡的消息后,立刻百里加急派人去疏勒李天郎家,以吊唁为名以探虚实。果然,李天郎宅邸早就空无一人,连那个在雪玉儿处当小厮的张淮钜也突然不见了踪影。只有几株枯萎凋零的腊梅,在空落的府院一隅瑟缩。事感蹊跷的封常清将此重大疑惑禀报高仙芝,并请求挨个严审单独回来赵陵等人。因为他还发现,至少在白石岭李天郎最后一战时,身边还有一百一十二人,就算有所折损,也不至于才回来四十余人。而且,细心的封常清发现。上报战殁的这六十多个人中,虽番汉皆有,但居然同为孑然一身之辈,如此种种,让封常清觉得李天郎故去的消息十有八九有诈。
“就算有诈,你想怎的?”没想到高仙芝对此非常漠然。这可不像精明过人的安西节度使,“上报朝廷?忘了天子‘书中永不见此人之名’的旨意啦?难道还有上次李大郎笔误之计?罢了,李相的朱笔点批已经吓过你一次,还想再来?”
封常清哑然片刻,依旧喃喃道:“就这般算了?恐怕……”
“李天郎已遵天子之旨埋骨葱岭。我等何必自寻烦恼,还是想想怎么写好奏疏,向朝廷请罪吧。”高仙芝挥手不愿再谈,“以后的事,让以后的节度使君处置吧。”
封常清叹口气,悟到什么似的点了点头。他不知道,高仙芝前几日将赵陵在私邸灌醉,连哄带诈已经套出了李天郎消失的最后一幕。
李天郎白石岭击退大食追兵后,为万全计,又率部逐出六十余里,确信敌军已然远去后,方才折返。而此时,高仙芝已连夜领大军东归,白石岭上,骤然冷清,连个人影也看不见。
后,心若死灰的李天郎在最后的白石岭战斗中求死不成,决意远走西域,不再归唐。将士们都愿随他去,但李天郎称有家室者必回,大唐可以不归而家不能不回,大唐也许不可保而家则必卫。
赵陵将补好的红色鹖鸟军旗跪送李天郎。“将军既去,此旗失魂,留者无用,不如永随将军!”
李天郎迎风展旗,两行热泪,潸然而下。突然他暴喝一声,将旗帜重重往地下一扔,拨马掉头而去。倒是独臂的马大元和张淮钜忙不迭地跳下马来,重新将旗拾起,仔细卷好由张淮钜紧紧抱在怀里。马大元的脸布满沧桑和老迈,他眼角湿润,一言不发地和赵陵等点头示别,在张淮钜的帮助下费劲地重新上马,随李天郎而去。远处,一驾马车和马车中的阿米丽雅也冲跪立一片的侧戎军将士挥手告别。
“我等送将军!”赵陵嘶声吼道,泪水模糊了铮铮铁汉的双眼,“弟兄们,朔风飞扬曲!”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朔风飞扬兮,苍穹飞雪。
旌甲蔽日兮,笑与君决。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贼子兮,觅个封侯!
歌声直冲九霄,壮怀激烈,巍巍群山呼应,天地久久回荡。
尾声
朝廷的诏书很快下来了,天子对怛罗斯战败虽然极为不悦,但是也没有过多责怪高仙芝。还同意了他的举荐,让封常清继任安西节度使。带着俘虏和虏获归朝的高仙芝不知用什么办法又让明皇龙颜大悦,让他官拜开府仪同三司,寻除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代安思顺。但安思顺急奏群胡割耳捴面请留,监察御史裴周南等明里暗里上奏撮合,使安思顺得以留任,而只扔给高仙芝一个右羽林大将军的虚职。直到安史之乱起,已在长安城里过了将近四年安逸奢华却又寂寥平淡的生活的高仙芝重新被朝廷启用,不过这一次,他败得比怛罗斯还惨,不仅失了潼关,还和老搭档封常清一起,被监军边令诚用纵横安西的陌刀砍了脑袋。如此结局恐怕是这位威震西域,决死效命唐帝国的高丽将领做梦也想不到的。而最后的安西精兵,为勤王分赴中原,他们的到来,曾为因渔阳瑟鼓而岌岌可危的平乱战事带来某种希望。著名诗人杜甫在《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欣欣然道: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着人。
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
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
只可惜安西精兵也没有能够挽救盛极必衰的大唐帝国,随着李嗣业战死疆场,安西军也在内乱中消耗殆尽,埋没在了浩瀚的历史尘烟里。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历史往往不过是强权者手中的玩物。齐雅德将军打了大胜仗,欢天喜地地当了外乌浒河总督,却为其顶头上司阿布·穆斯林所杀。阿布·穆斯林自己也没得到好结果,他为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所立下的功勋已经足以招致阿布·阿拔斯的嫉妒,终于也逃不过被杀的命运。
倒是在怛罗斯被俘沦为阿拉伯人奴隶的杜环,鬼使神差,居然在周游了大唐鲜有人至的西方后,能够活着回到大唐,著书立说,讲述他离奇的历险故事,细数大唐给西方带去的造纸术、回回炮和火药。
公元二零零二年三月,中国北京。
收到了从伊朗远道而来的快递邮件。雷猛非常高兴,看来穆思里·本·马萨维没有忘记他的诺言。这位世界屈指可数地佉卢文专家发誓要完全破译这种古老却又已经死亡太久的语言。在两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文明考古之旅”中,同为西域历史考古专家的雷猛和马萨维结识,两人畅谈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追忆那一千两百多年前东西文明的交织和碰撞,相得益彰,由此结下莫逆之交。
在那次考察中,在现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国际考察组曾发掘出一处唐代时期的汉城。在断裂的龟驮石碑上,依稀可以读出“三百城”,“华人团聚以自保”等字样。最令人震惊和惊喜的是,就在石碑附近,出土了一个一米见方的红陶匣子。上面有“大唐建中十一年”等字样,这引起了雷猛的极大兴趣。作为精研唐代西域史的专家,他清楚地知道,唐德宗建中年号只有四年即公元七八零至七八三年,七八四年改元兴元,七八五年又改元贞元。在此以前,雷猛曾见过在于阗丹丹乌里克遗址中发现的注有建中八年即公元七八七年年号的汉文文书,而这陶匣居然出现了建中十一年,这无疑说明此名为三百的,孤悬葱岭以西数百里的汉城,比安西四镇失去与朝廷的联系更加久远。它是怎样在诸胡环绕,危机四伏的偏远塞外奉大唐帝国如此之久地?从发掘的情况看,即使在安西四镇沦落吐蕃之手,唐朝彻底退出西域后,这里仍旧坚持了很多年。这些在长安万里之遥苦苦支撑的唐代边城守军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坚守在这里?仅仅是因为不知道中原的讯息么?
对唐朝势力在西域的盛衰史,雷猛是非常清楚的,怛罗斯之败只不过是个开始。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丧钟已经敲响,中原的统治者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经营西域?当时在西域,主要就是三个国家在争夺,唐,吐蕃和阿拉伯这三大帝国。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兵力大大下降,比兵力下降更为可怕的是朝廷的供应补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等到了广德元年,也就是公元七六三年时,吐蕃军队已经尽陷兰、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占领了河西、陇右的大部分地区。中国腹地同西域的那一条窄窄的通道被吐蕃完全掐断,西域唐军与内地的联系终于断绝,此时的西域唐军身处两大帝国的包围之中,又得不到自己国家一丝一毫的帮助,形势之险恶,条件之恶劣可见一斑。可是即使是这样,西域守军依旧不屈不挠,为国家坚守西域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大概到了大历三年,即公元七六八年左右,西域守军通过回纥绕道好不容易重新与朝廷恢复了联系。本来已经对西域不报什么希望的唐廷突然获悉西域居然还在本方的控制之下,自然惊喜不已,朝野上下对于西域守军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不已。唐代宗在《喻安西北庭诸将制》里亲自下诏褒奖,并向西域唐军通报内地情况,赞扬他们“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微三臣(指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帝国上下对于西域守军的忠诚在感动之余也非常的歉疚,西域虽有“奉国之诚”,朝廷却因“事势不及相恤”,实在是对不住这些忠义男儿。不仅如此,安史之乱的后遗症此时在慢慢发作,在建中四年唐朝将领朱泚又发动兵变,占领了长安。唐德宗出奔奉天。情势危急之下无奈遣使向吐蕃请求援兵,吐蕃却想乘火打劫,借机提出以径、灵等四州以及安西、北庭作为交换条件。唐德宗当时也没多想就答应了下来,并且写了《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预备派沈房、韩朝彩等人前往西域办理交割事宜。拟将西域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撤回内地,然后将西域交割给吐蕃。令四镇、北庭将士“递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摘。速图近路,复归乡井,重见乡亲。”同时“如有资产已成,不愿归此,亦任便住,各进所安。”由此完全将西域放弃。尽管朝廷动辄言弃,但西域守军依旧忠诚地履行着自己保家卫国,为天子充长城的责任。当时的名相李泌就感慨地指出:“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皆悍兵处。以分吐蕃势,使不得并兵东侵……两镇之人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诚可哀怜。一旦弃之以与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国,他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矣。”但是,唐帝国大势已去,西域在此不久之后终于陷落。现今史料表明,最迟在七八八年至七八九年,也就是贞元四、五年,唐朝驻守在安西四镇,北庭、西州的军队还控制着葱岭以东的西域地区。此后便再无记载。而张义潮的沙洲归义军,也是昙花一现,没有再恢复唐朝在西域的统治。
带着诸多的疑问,雷猛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陶匣,匣子里面除了西域常出土的兵器铠甲等物外,还有一个镂金玉盒,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明显波斯镂金风格的玉盒四面,居然分别雕刻着中土、日本、吐火雷以及犍陀雷风格的图案,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