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阀-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接应孙静、潘璋两军。
安排停当,孙坚亲率八千吴郡精兵北上淮南,以瞒天过海之计骗过了陈兰,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之内,吴军连战连捷,连下十城,兵锋直指淮南重镇合肥,合肥是寿春南面屏障,一旦失守,寿春就会整个暴露在吴军的兵锋之下!
而此时,陈兰尚且以为孙坚地主力还在江东,转战淮南的不过是月、股吴军,正屯兵历阳,筹集船只准备渡江进攻吴郡,就在这个时候,合淝告急的消息传来,陈兰闻讯才知道中了吴军地诡计。急率大军回援合淝。
【几章的公孙瓒,这几章的袁术,还有后面一些关东诸侯之间的混战,因为凉州军并没有大规模参战的缘故,不是本书地描写重点,所以会略写。既然是略写。一些交待、计谋地描写就不会那么详细、完备,时间过渡也会很快,如果有关东诸侯在一章之内被灭掉,千万不要说剑客把他写得太垃圾,剑客倒是每个诸侯的灭亡都写上百八十章,可问题是你们愿意不愿意?】
合淝,周尚官邸。
周尚原本是庐江太守,不过袁术称帝之后。庐江郡改成了淮南尹,周尚便没有资格再担任庐江太守了,便被袁术打发到军事重镇合淝来当太守。
偏厅。
孙坚抱拳道:“####”
周尚回礼道:“####”
两人相视一笑,分宾主落座,孙策、周瑜又分别上前以晚辈之礼见过周尚和孙坚,周尚虽然没和孙坚见过面,可因为周瑜的关系,对孙家地印象一向很好,与孙策的母舅吴景也算是知交,便问孙坚道:“不知吴景大人近来可好?”
孙坚道:“甚好。多谢周大人挂念。”
不等孙坚开口,周尚主动说道:“袁术倒行逆施,妄图篡汉称帝,可谓罪大恶极,下官有意献合淝于帐前,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孙坚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叔父,孙将军。”一边的周瑜长身而起,朗声道,“献城之事大可不必如此着心。何不等陈兰两万大军到来之后再作道理?”
孙策最是了解周瑜,急道:“公谨是不是已经有了破敌良策?”
周瑜微微一笑,说出一番话来。孙坚、周尚、孙策听了顿时击节叫好。
汉献帝建安七年(194年)四月,江淮大地刚刚进入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噩耗就接二连三地传回了寿春。
先是张勋大败,三万大军被曹军打得溃不成军,最后只剩八千残兵狼狈逃回寿春,接着又是陈兰在合淝中了孙坚、周尚的里应外合之计,两万大军被八千吴郡精兵堵在合淝城里杀了个全军覆灭。
继张勋、陈兰之后,雷薄也中了陈宫之计。连战连败,东城、阴陵相继沦陷,不得已雷薄只得率领一万残兵退回寿春,袁术大怒之下。将雷薄推出“午门”斩首示众。就这样,前后不到三个月地时间,袁术派出的三路大军便全线溃败,七万精锐伤亡大半。
四月中旬,曹操、孙坚、吕布三路大军同时进抵寿春城下,形成合围。
不过,曹操、孙坚、吕布三路联军的日子并不好过,寿春虽然被围住了,可城里地守军仍有将近五万之众,反倒是围城地三路联军,总兵力相加也不过四万余人!从兵力对比看,联军似乎不具备强攻地实力。
不能强攻,那就只能长期围困。
可问题是寿春城内粮草丰足,坚持半年绰绰有余,反倒是三路联军,由于连日阴雨、道路泥泞的缘故,军粮的供给开始紧张,曹军人多、兖州底子又薄,军粮最先告尽,万不得已,曹操只好向孙坚借了些军粮,吕布也适当匀了一些,可这样一来,联军最多也只能坚持半个月的时间了。
也就是说,如果在半个月之内攻不下寿春,联军就只能选择退兵。
长安。
早在三月底,为了更好地掌握扬州战事地进展,马跃便秘密返回了长安。
马跃官邸大厅,马屠夫麾下的几乎所有文武亲信都已经齐聚一堂,贾诩、沮授、傅燮、法真、李肃等文官和徐晃、方悦、高顺、许褚、句突、典韦、李蒙、王方等武将分列两侧,看上去倒也是人才济济了。
李肃率先出列,抱拳恭声道:“主公,据细作回报,二月间,袁术曾派大将张勋、雷薄、陈兰各率大军主动迎击曹操、吕布、孙坚三路联军,试图拒敌于国门之外,不过最终却被联军打得大败,张勋、陈兰先后战死,雷薄也被袁术一怒之下斩首示众。”
李肃凭借江南之行地表现,已经获得了马跃的高度信任,现在已经从军师贾诩手中接过了外交(其实就是当说客,必要的时候对周边弱月、的势力进行恫吓等等),情报刺探等方面的工作。
“嗯。”马跃沉声道,“现在情形如何了?”
李肃道:“现在曹操、吕布、孙坚三路联军已经对寿春形成了合围,不过寿春城内有将近五万精兵,而三路联军却只有四万军队,从两军地兵力分析,联军要想在短时间内攻下寿春,似乎不太可能。”
贾诩忽然问道:“子严(李肃表字),淮南是否已经进入雨季?”
李肃道:“回军师,在半个月前淮南便已经进入雨季。”
贾诩道:“淮南一旦进入雨季,道路就会泥泞难行,再加上淮水、颖水、长江几乎年年发洪水,道路和桥梁都有可能被阻断,如此一来联军地粮草辐重就会接济不上,而寿春又是袁术的老巢,城内必然屯有大量粮秣辐重,固守一年半载应该不在话下。”
马跃道:“文和是说,联军只能速战速决?”
“不是联军。”贾诩道,“是曹军必须速战速决!此战如果不能灭亡袁术,吕布将肯定不会参与第二次讨伐,孙坚也将面对刘繇、王朗的夹击而无法出兵,如此一来,曹军就得独力面对缓过气来地袁术,还有南阳陈纪和主公时刻威胁曹操侧后,错过这次,曹操只怕是再找不到灭亡袁术的机会了。”
马跃道:“如果速战速决的话,联军有几分胜算?”
贾诩道:“如果两军摆开了架势进行正面决战,联军的胜算为零!可主公别忘了联军有郭嘉、荀攸、程昱、陈宫、徐庶等绝顶军师,而袁术手下却只有金尚、阁象这些无能之辈,所以,诩以为联军将最终胜出。”
“明白了!”马跃一巴掌拍在桌案上,沉声道,“也就是说,寿春之战将在一月之内分出胜负。袁术一旦败亡,其苦心经营地成帝国就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南阳陈纪、丹阳刘繇、庐江刘勋、会稽王郎、豫章许贡等人就会拥兵自重,各自为战,这时候,曹操、孙坚瓜分扬州的时机就该到了。”
贾诩道:“主公英明。”
马跃阴阴一笑,冷然道:“那我军就选在这个时候出兵,从背后给曹操来一下狠的!就算不能一举端掉许昌的小朝廷,也要让曹操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曹操在讨袁之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可最后却落下一无所获,嘿嘿!”
第二卷 八百流寇起狼烟
第279章 凉州军团六大斩
授道:“主公,授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马跃道:“但说无妨。”
沮授道:“主公不愿曹操坐大,想借机削弱曹操这想法是好的,可问题是该出动多少军队讨伐呢?如果兵力少了,只怕不足以威胁到曹操的老巢,如果兵力多了,则又会影响到治下领地的休养生息呀。”
“嗯。”马跃点头道,“本将军治下的内政是则注你负责的,那依你之见,在不影响休养生息的前提下,我军最多可以出动多少军队?”
沮授道:“少将军的两万精锐骑兵正按照主公的意思在河套整训,新换的装备也还未齐全,高顺将军正在霸陵练兵,大营里倒是有三万兵(凉州郡兵),不过也未练成,只怕是派不上什么大用场,除了这两支大军,就只剩下长安城内的五千骑兵(曾追随马屠夫转战扬州、江东的八千西凉铁骑,最后仅剩五千返回关中)了。”
“五千骑兵?”马跃沉吟道,“少是少了点,不过差不多也够了。”
沮授道:“主公,在下还没有说完。”
马跃道:“接着说。”
沮授道:“这五千骑兵可以随时出动,但粮草辎重却有限。以长安仓的储备,只能保准每人半个月的干粮、二十枝狼牙箭、五枝投枪、两柄手斧,再有就是每人只有两匹匈奴矮脚马,饷钱一个子都没有。”
“没有饷钱?”马跃蹙眉道,“河套铸币场不是已经建成并且开始浇铸铜钱了吗?怎么会没有钱?”
沮授道:“主公有所不知。前年函谷关、河套两场大战下来,光是阵亡将士就有将近十万众,这还没算西域的三万胡骑,到目前为止这些阵亡将士地抚恤金都还只发放了一半不到,除此之外,还要给漠北草原上的汉人发放增丁奖励,还要给骑兵队购买军马,给步兵队购买长矛。给弓箭队购买弓箭。还要筹办河套大营、霸陵大营。这都需要钱,大量的钱!光靠河套铸币场的收入,还远远不够啊。”
“这么穷?”马跃舒了口气,冷然道,“不过这难不到本将军。”
贾诩听了悚然一惊,失声道:“这次偷袭曹操老巢,主公就不必亲征了吧。”
“文和。”马跃的目光落在贾诩身上。颇有些无奈地反问道,“如果本将军不亲往,还有谁可以胜任呢?”
贾诩轻轻叹息一声,不语。
若单论统兵,马超、高顺、方悦、徐晃都称得良将,但如果对手是曹操和郭嘉,那就另当别论了,相比较曹操。马超等人终究还缺些魄力。经验更是不足。放眼整个凉州军团,也只有马屠夫具备与曹操抗衡的能力。
同样道理,在曹军中也只有曹操才具备与马屠夫抗衡的能力。其余无论是夏侯惇还是于禁、曹仁、曹洪,都不是马屠夫的对手!至于郭嘉、荀攸、程等人,却和贾诩一样只是纯粹地谋主,并非领军主帅。
马超上前一步,抱拳道:“兄长,小弟愿往。”
“孟起,你将来地成就当远胜为兄,不过现在你还不是曹阿瞒地对手!”马跃上前一步,重重拍了拍马超的肩膀,说道,“为兄领军出征之后,整个凉州军团的重担就落到你的肩上了,记得为兄跟你说过的话,千万不要让为兄失望。”
“兄长放心。”马超哽咽道,“小弟绝不会让你失望的。”
……
寿春,皇宫。
袁术枯坐御案之上,环顾金尚、阁象等大臣道:“贼军今已兵临城下,诸位爱卿可有退敌良策?”
金尚道:“陛下,臣有一策。”
袁术道:“快快道来。”
金尚道:“淮南阴雨连绵,以致道路泥泞难行,三路贼军的粮草补给必然中断,陛下只需下令三军守城不出,不给贼军以可趁之机,如此不出数月,贼军必然粮尽退却,寿春之围可不战而解也。”
袁术道:“倘贼军兵粮充足,如之奈何?”
阁象道:“陛下,贼军粮草是否充足,前往贼兵大营一探便知。”
袁术道:“如何去得?”
阁象道:“臣与曹阿瞒谋士刘是旧识,陛下何不书信一封假意与曹操言和,臣携书信前往曹营,必不见疑。”
“善。”袁术欣然道,“就依卿言。”
……
寿春城外,曹操中军大帐。
曹操苦思数日不得破城之策,正自着急时,忽有小校入帐来报:“主公,辕门外有袁术信使求见,自称是刘先生旧识。”
曹操蹙眉道:“子扬旧识?”
刘唯恐曹操误会,急问小校道:“此人可曾报上姓名?”
小校道:“姓阁名象。”
“阁象?”刘愕然道,“果是在下旧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