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百将图-第5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两三日的时间应该不难,在加上其他的准备工作,时间上虽有些赶,却足够了。
或许可以在这里打一场大战役,将圣教军彻底的打疼,而冷卓则可以利用这一战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
之前冷卓已开始不断的将楚州的局势发回帝京,不过因为眼下此处动乱,消息传递不畅,所以耽搁了些时间,但算算时间也应该送到了,不过这些还不足以让帝京委任冷卓以实权,不过相信,平南侯的惨败,加上自己对圣教军的大胜形成对比,帝京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不会在阻拦他的前途,年龄是问题,但这个问题在眼下却完全可以忽略掉。
帝国需要一个人来稳定楚州,并继续效忠帝国,而冷卓就是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才是那个能稳住楚州局势的那个人。
就在冷卓酝酿着一场大战的时候,九川府,一场有备对无备的伏击战在川南道爆发,而这一场伏击,也意味着九川府的局势再次出现重大的转折。
川南道,是夹在三条山岭之中的官道,两侧的山岭虽说不上高,更谈不上陡峭,但也是乱石嶙峋,树林茂密,川南道狭长,长度足有七十余里,可以说这一条官道上,处处都可以埋伏。
而这里也是盘龙城进入川中谷地唯一的通道,如果想要绕路,可能会绕到临府,而后走左右盘山道,才能进入川中谷地,那距离可能要比走川南道长出四五倍,甚至更多。
所以自古川南道都是九川南部咽喉,而盘龙城就好似嘴巴里的龙珠,就顶在咽喉上。
盘龙城,嘉林府在此处驻扎有两个旅团的兵力,同时还收编了城中各家族的护院,临时招募了不少青壮,却是又凑出两个小编制旅团,差不多有八千之众,当然这八千兵,都是着甲,配好兵器的,而不是那个锄头就上战场的壮丁。
四个旅团,几近一万五千余人,再加上辅助的青壮,盘龙城的防御不说固若金汤,也差不多了,可以说紫家对盘龙城相当的重视。
川中城被攻打的消息由信使传回盘龙城,川中危及,盘龙城上下将领顿时齐聚一团,商议如何救援川中城,结合川中城送回的消息,他们确定对方是那支逃入山中的旅团,兵马有五六千之众,如今一部在占领周边村镇,主力则在猛攻川中城,川中城一度丢失了半段城墙,最后还是在守军顽强下,夺回了城防,不过自身也是损失惨重,已开始拉拢青壮上城协防。
“五十九旅团是那支在襄阳打残废了,后来在川中驻扎重组的旅团,据我们所知,十二师团这师团长梁红玉,以及五十六旅团这支兵马算起来是平安侯的人,平安侯的背后是帝国元帅,卫国公,绝对是保皇一派,当初川中举旗时,五十九旅团就被对方控制,原旅团长被杀,旅团上下也被清理了一番,而后,这两个旅团就钻入了深山,却是一直没了音信,本以为他们已经逃离了九川府,没想到藏在了附近的山岭上”
“这一次他们趁着我军主力南下平嘉林府的机会发动,显然是以为可以夺取川中,当然也可能是对方已藏不住了,不过不管怎样,这一次都是一次好机会,消灭这一支兵马,并且趁势的收拾了那群不听话的磐石军,彻底占据九川,将九川府跟嘉林府连成一片”
“所以我打算这一次出动一新一老两个旅团,兵马九千,奔袭川中,一举剿灭对方,诸位意下如何”说话的是贵族军中的核心之一,西山男爵,也是紫龙风最忠诚的拥护者,所以驻守盘龙城,他节制诸军。
第一卷 百将图 第六百七十五章 大摆石门阵
第六百七十五章 大摆石门阵
川南道,那好似游蛇般狭长细窄的道路上,从盘龙城出发的两个旅团排列成龙,卷起一片飞尘快速的穿过这一条川中咽喉,扑向川中谷地。
西山男爵也并非是一味谄媚之人,本事还是有几分的,尽管加急赶路,但还是提前派出大量斥候,川南道一路狭长笔直,两侧却是密林山岭,藏入万八千人根本不在话下,适合伏击的地方更是随便就能指出七八个。
好在他麾下的巨鹿骑兵本身就善于攀山越岭,行走山林,在这林子里奔走如飞,倒是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不过就算如此,行军的速度也不由地减缓。
川南道北口,山川在这里成一个喇叭样的张开,视野骤然的宽阔起来,不过视野开阔,并不代表之后的路途就是一马平川,附近的几座石山都被挖平了大半,而上面也是光秃秃的,而山脚下,更是乱石嶙峋。
这里的是川南道北口的采石场,规模还不小,只不过以往热闹无比,凿子声,呼号声传出老远的石匠,劳力早就无影无踪,大部分石场的壮力都被拉入贵族军中,而石匠也被拉走,编入匠户营中。
秦良玉带领着三个营的兵马马不停蹄,连夜赶路,急行一日夜,终于赶在第四天时来到川南北口,而此刻,这里却已是大变了模样,石场内,一堆堆的石头堆起丈许高,沿着官道两侧绵延而出,足有两三里。
而此刻,官道之上,亦有不少兵甲在推动一块块的巨石,将其搬上官道,这些巨石每一块都很大,重达几千斤,不过高度却不过只有一米多,无法阻挡人的视线,而且摆布的十分稀疏,只是每隔个几米放一块,看着虽然碍事,却又不会让人感觉到什么危险。
秦良玉一行一路急行军赶来,负责大摆石门阵的一员营尉指挥早早的来到官道旁,打马跟在秦良玉身后,道:“指挥,你看看,这石门阵摆的可还符合你所说的那般”
秦良玉点了点头,道:“石门阵摆设并不算难,不过使用条件却是苛刻,不过这里的几个采石场的存在却是解决了大忙,盘龙城方向可有消息?”
“几个守在盘龙南口的斥候已经放了雀回来,他们已经进入了川南道,看数量却是不下万人,而且来的还有一支精锐的贵族旅团,开路的都是巨鹿骑兵,咱们埋伏的人会不会太少了些?”
“呵,人再多也没用,只要他们敢进石门阵内,就别想安然的出去,山岭里的伏兵不会被对方斥候发现吧”
“不会,我挑选的都是山中的老猎手,如何隐去气味,藏身在山林里,这些人的本领都是最好的,而且在附近的树上都抹上了迷香树脂,就算是魔兽也会被迷惑,除非对方的斥候一寸寸的查探,否则绝对发现不了我们埋伏的人”
“恩,这里你盯着,我先去休息一会”
九千余贵族军快速的在川南道行进,而斥候不时的回报,一路安然,眼看着已过了川南道一半,却仍没有发现什么埋伏。
“大人,依照我看,对方根本就没有余力来这里伏击我们,川中城的信使不是说了么,对方攻城的兵马就足有五六千之众,这应该是他们全部的兵马,而且看他们所攻甚急,加上在川中所为,估计是在山中饿的够呛,忍受不住了这才钻了空子,打算咸鱼翻身”
“行军打仗,最忌轻敌,对方究竟有多少兵马,根本就没有个准数,如果对方不止这五六千人呢,川南道乃是川中谷地南部咽喉,对方除非是一个傻蛋白痴,否则不可能不派些人来这里阻挡前方就是飞燕岭,川南道最狭窄的地段,让大家都打起精神,给我时刻准备好战斗”
随着命令传下,数千人行进速度骤然缓慢了下来,盾牌兵纷纷取下盾牌护在两侧,随时应付两侧可能射来的箭矢,而队伍也拉开了些距离,前队先行出动。
一系列的应对之策之后,想象中的伏击却没有出现,大队兵马先后过了双燕岭,而过了这里,剩下的路程已不足三分之一,难道对方真的没有什么埋伏,西山男爵这么想着,却是摇晃了下头,对方肯定是打算麻痹大意他们,让他们失去了警觉后,却又突然发动
西山男爵这般想着,突然那看不到的山岭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厮杀声,这喊杀声顿时将西山男爵拉回现实,大声的喝道:“全军警戒,斥候前探,快”
呼啦,随着西山男爵一声大吼,整条官道上的兵马,顿时变得混乱起来,前面跟断后的兵马还好,这些都是贵族私军,都经过不少时日的训练,又参加过大战,所以还算镇定,但是中路那些新招揽的青壮可都是菜鸟,这一紧张,顿时慌乱无措,让中路乱哄哄的乱成一团。
西山男爵看到队伍这个德性,差点没气歪了鼻子,但好在混乱只持续了片刻,便在各级军官的呼喝声中,围成了防御圆阵。
“报……,报统领大人,前行的两营兵马遭遇敌方兵马伏击,敌方在山岭上广插旗子,虚张声势,不过却被前营张指挥看破,如今伏击的敌方兵马已经败退从官道退去,前营张指挥已带人追了上去”
西山男爵只是沉吟了一下,便大声的道:“全军加速行军追上去。”之前的伏击,非但没有让他畏惧,反而让他更加的心安,不过对方败退下去,前营追击,却是让他担心起来,如果对方是故意引君入瓮,岂不是中计了,不过前营危险,大队兵马却相对的安全了。
追击的并不算顺利,大队兵马才追出两三里,就追上了前营部分兵马,而西山男爵上前一问才知道,对方居然在官道上摆满了树木,乱石,阻拦道路,这些障碍对于善于跳跃的巨鹿骑兵自然不是阻碍,但对于步兵可就不得不停下清理了。
“立刻清理这些障碍还有派人出动,给我联系前营骑兵,让他们不要在追了,小心有埋伏”西山男爵虽然这般说,但是心里面却是安心许多,不怕敌人出招,就怕敌人不出招。
“是,大人”数骑巨鹿骑兵飞快的越过前方障碍,消失在山间。
张松,是一个勋爵,算是西山男爵的心腹之一,张松年纪不大,不到三旬的年纪,但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天才,不及三十,便已是地灵中阶,有这份实力,在加上善于钻营,想不发达都难,尤其是贵族反乱,此人在其中颇为活跃,如今已是这个旅团的副旅团长,西山男爵的左右手,带领西山男爵的精锐巨鹿魔兽骑。
所以张松的心气很大,因为少受挫折,而磐石军团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先是襄阳大败,之后又是四分五裂,这样的兵马已很难让人跟帝国精锐的常备军团联系起来,何况这两个旅团还都是新建旅团,想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算对方有埋伏又能怎样,自己的巨角鹿骑一上前,对方凭什么阻挡。
就这样,没了顾忌,十余里的路程,巨角鹿骑追着对方派出的骑兵一路杀到了南川道北口,对方那数十骑却是在官道上左拐右拐而后钻入两侧的石堆中,失去了影子。
张松却是叫停了队伍,虽说张松瞧不起对方那些不堪一击的士兵,但是眼前却是有些奇怪啊,两侧一座座的石堆,就好似墓穴一般,让人一眼看不穿虚实,莫非对方打算以这些石堆来作为埋伏?
真是异想天开
张松左右看了一眼,最后目光转向左侧,挥动战刀,道:“跟我杀进去”说着驾驭者胯下的巨角鹿兽几下跃进了那石堆中。
乱石堆中,一丈多高的石头,错落分布,让视野骤然变得只有十米不到,根本就无法看到这乱石阵的全貌,而三百巨鹿骑进入这石阵内,就好似石头丢入湖泊,瞬间就消失无踪。
每一个石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