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第7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就是挑刺,在鸡蛋里找骨头……
嗯,至少负责人是这样觉得的,但是不给挑又不行,所以只好笑脸相迎了,期望能够给王观等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待会不要那么严格。
“谢谢吴馆长的茶。”
怕什么来什么,这个时候,王观笑容可掬道:“不过时间也不早了,是不是该带我们参观一下博物馆了?”
“……那行,去看看。”
吴馆长站了起来,检查就检查,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十分细致了,也不怕验证。而且与王观交流片刻,他觉得王观不是那种存心在鸡蛋里找骨头的人,自然有几分放心。
片刻之后,在吴馆长的带领下,王观正式参观鲁省博物馆。
才看了一会,王观心里也十分感叹,这里不愧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博物馆,其中深厚的底蕴果然不是希夷博物馆能够比拟的。
鲁省博物馆的前身,却是一九零四年英国浸礼教会牧师创建的广智院。
建国以后,在政斧的大力支持之下,省城博物馆成立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收藏积累青铜器、书画、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以及各类陶瓷文物。其中能够称为镇馆之宝的东西也不少,比如说蛋壶黑陶杯、鲁国大玉璧、九旒冕等。
蛋壶黑陶杯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曰照东海峪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东西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样精致的工艺,就是现在一些陶厂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没有办法复制,堪称一绝。
想一想,新石器时代距今,少说也有四千年历史了。在四千年以前,先民使用的工具还是以石头为主,但是已经懂得制陶,甚至于制作出蛋壳一样细薄,却十分结实耐用的器物了,这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反正王观近距离参观蛋壳黑陶杯以后,根本没有掩饰自己惊叹之色,赞不绝口。
“再看看这个亚丑钺!”
看到王观对于文物感兴趣,吴馆长连忙介绍另外一件东西。那是一个比较奇特的青铜器,长方形,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弧形刃,器身作透雕人面纹,极富威严。在正背两面的人面形口部的两侧,各有一个亚丑铭记,所以才有了亚丑钺的名称。
关于钺,现在的人肯定不太清楚是什么。其实钺在古代有着几种不同的用途,首先它是一种实用的作战兵器。另外它还是一种刑具,用来处置罪人的。
当然,更重要的则是,钺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殷本记》记载,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逐伐桀。也就是说,这样的东西,本质上和青铜鼎一样,属于古代礼仪重器、王权的象征,那么其中的珍贵程度也可想而知了。
“非常不错。”
王观兴致勃勃的欣赏着馆藏,有些明白钱老为什么说参观巡展对于有好处了,能够无拘无束地参观诸多珍贵文物,对他来说确实是极大的好处。
当然,王观也没有忘记正事,在他欣赏珍贵文物的时候,随行的几个人已经在检查展厅的各种安全设施。不小心不行呀,毕竟参观的人流太多,如果有什么闪失,不管是对谁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说白了,王观现在是“领导”,只负责吃吃喝喝,与吴馆长聊天。至于具体的工作,却是底下的团队负责。要是检查出什么不合格的地方,再汇报给他,让他与吴馆长交涉。
经过检查之后,事实证明仓促之间的布置,多少有些问题。听到了汇报,王观微微皱眉,观赏文物的心情自然消失了,正准备和吴馆长提意见。
没有想到,吴馆长反应更快,抢先承认错误,表示再给他们两天时间,在珍宝送来展览之前,肯定加以改进解决问题,做到万无一失。
吴馆长这样知情识趣,王观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轻轻点头之后,就算是揭过这事。不过口说无凭,王观也不可能尽信,肯定也会派人监督。不对,应该是督促,或者帮忙,反正就是同一个意思。
尽管吴馆长不喜欢旁边有人指手画脚,但是想到政绩……他决定忍了。
谈妥了这事,差不多已经是中午了。在吴馆长的盛情邀请之下,王观等人欣然前往一个环境雅致的餐馆吃饭。觥筹交错之间,享用了鲁省的地方美味,大家也算是尽兴而归。
出来之后,王观等人又在吴馆长的安排下,在一家高档酒店落脚住宿。反正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衣食住行什么的,都是接待方负责,不用王观他们艹心。不仅是鲁省这一站,包括全国的巡展城市都是这样。
免费的旅游,公款吃喝,在去年以前,一直是王观的理想,现在终于实现了……
在感叹之中,王观忽然接过了钱老的来电,以为他准备询问具体的情况,连忙接听了。才准备开口,就听到手机中传来钱老喜悦的声音。
“王观,你又立功了。”
听到这话,王观立即愣住了,迷惑不解道:“钱老,这话是什么意思?无缘无故的,怎么说我立功了?”
“丹书铁卷。”
适时,钱老笑着提醒道:“还记得丹书铁卷吧。”
“当然记得啊。”
王观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已经研究出丹书铁卷的来历了?”
“没错。”钱老有几分开怀:“经过镇补之后,卷面上的文字恢复过来了,尽管只有半卷,但是从文字措辞来看,我们觉得那应该是李唐朝廷颁发给孔家的丹书铁卷。”
“孔家?”
王观又是一怔,由于有些突然,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孔家是来头了。而且听语气钱老好像确定他肯定知道一样,反而让王观有几分茫然。
“曲阜孔家啊。”
察觉王观语气中的迷茫,钱老怪异的提醒道:“孔夫子的孔家,你现在就在鲁省,那是孔圣人的故乡,怎么反而给忘了?”
“啊……”
瞬间,王观恍然大悟,有些不好意思,更多的却是欣喜:“是衍圣公孔家啊。”
孔子万世师表的称呼可不是吹嘘出来的,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学说不合时宜,没有受到诸侯的重用。但是在他逝世以后,尤其到了汉朝,汉高祖高刘邦任用儒生为他制定礼节,所以对于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比较优待。
不过真正让孔家奠定天下第一世家地位的,却是在汉武帝听信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家的地位一下子就突显了出来。
随着儒学的普及,天下读书人都可以说得上是出自孔子门下。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心,历代皇帝也不断的加封孔家,封侯封公,一直延续下去。
期间,孔家的封号也屡经变化。到了宋仁宗年间,干脆封为衍圣公。可能是觉得这个称呼十分贴切,所以后来的明清两代一直沿用承袭,不再另外改封号了。。
可以说,至少在民国以前,孔家不愧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世家,传承了两千多年,有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殊荣。
反正在那个时期,不管王朝更迭,无论是谁坐了江山,孔家的地位却无可撼动,相反每当新朝建立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提高孔家的待遇。
只不过到了民间年间,儒学陷入了全面低潮,在西方船坚炮利之下,大家发现儒家学术思想根本不可能救国图强,然后毫不犹豫地予以抛弃,再狠狠踩上两脚。
这种情况下,衍圣公的封号肯定是保不住了,直接改成奉祀官。再之后新中国建立了,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开始,曲阜衍圣公府第肯定难逃一劫。
所以钱老推测,那半块丹书铁卷,应该是在清末以后,民国时期或破四旧时期,才被人翻挖了出来,几经辗转之后,才落到了王观手里。
“你的运气不错。”
此时,钱老笑道:“按理来说,每个朝代都会给孔家一块丹书铁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已经遗失了,现在得了半块,极具研究价值……”(未完待续。)
第947章 做什么的?
“……大家都知道,孔家应该有很多丹书铁卷,但是一直没有发现实物。”
这个时候,钱老继续笑道:“有人猜测,可能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孔家出于谨慎的心理,所以把前朝的丹书铁卷给毁了,所以才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可是现在看到你发现的半块丹书铁卷,却是可以推翻了这个结论了。”
“那半块是左卷,还是右卷?”王观细心询问起来,如果是唐代的丹书铁卷,那么左卷归孔家保管,右卷却是宫廷库藏。
如果是左卷,确实是孔家的东西;要是右卷,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在唐安史之乱的时候,长安被乱军打下来了,宫廷内库肯定遭受到洗劫,很多东西因此流落民间,或许丹书铁卷的右卷也在其中。
钱老也明白王观的意思,轻松笑道:“肯定是左卷啊,如果是右卷,也没必要特意打电话给你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只有半块丹书铁卷,确实是个遗憾。”
“就是就是……”王观深以为然。
“算了,这种事情也不能强求。”钱老顿了一顿,这才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很顺利,吴馆长很热情,也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王观笑道:“不过在仓促之间,也难免有些疏漏,在我们的提醒下,他也派人调整过来了。”
“那就好。”
钱老有些满意,随后迟疑道:“这么说来,你现在比较清闲吧。”
“对,上午检查完了,下午他们调整,我们明天早上再检验就行了。”王观见微知著,立即说道:“钱老,有事你就吩咐吧,我正闲着呢。”
“其实也没什么事。”钱老解释道:“我有一个老朋友,他就住在鲁省的省城之中,你要是有空的话,就替我过去拜访一下,问候一声。”
“行,地址在哪里,我马上就去。”王观爽快答应起来,心里再次感叹钱老真是知交满天下呀,哪里都有老朋友。
不过,在钱老的细说下,王观忽然发现他的老朋友可不简单。姓颜,颜回的颜,据说是颜回的后裔,再不济也是颜氏族人。
说起来,颜回没做过官,又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但是作为孔子生平最为得意的弟子,他的只言片语却在论语书中出现,思想与孔子保持高度一致。许多人觉得,如果不是颜回早于孔子逝世,估计就是孔子的衣钵传人了。
不管怎么说,在后世人的眼中,颜回也是圣人,复圣!
古代祭祀孔子,在孔子的旁边,也就是所谓的配享孔庙的一般有四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在七十二贤者之中名列第一,由此也可以知道他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了。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毕竟祖宗再厉害,那是祖宗自己的本事。如果后人不争气,属于扶不起的阿斗,那也没有办法。不过作为钱老的朋友,那位颜老先生,倒也没给祖宗丢脸。属于具有真才实学,又十分低调的人。
如果不是钱老述说,王观真的不知道在民间乡野之中,还隐藏了一尊大佛。此时此刻,在钱老的提点下,他自然是拜佛去了。
一番辗转,王观来到了闹市之中。所谓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颜老先生就是隐居于繁华的闹市之中。这样颇为锻炼心志,有点儿在炮火中看书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