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拣宝 >

第712部分

拣宝-第712部分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这样的手段,自然让安德森先生屡有斩获,相中的东西几乎没有失手。
    “真是高明啊。”王观由衷感叹起来,觉得安德森先生对于拍卖场节奏的掌握,已经达到大师的级别了,让人不佩服不行。
    “你快看,那是什么……”
    就在王观琢磨着抽空要向安德森先生请教一两招之际,冷不防方明升拉扯住他的衣袖,脸上露出又惊又喜的表情。
    “什么?”
    王观有些迷惑不解,随即朝拍卖台看去,只见拍卖会还在继续,工作人员拿了一件东西上来搁在投影仪器旁边,然后大家就可以通过幕布看清楚东西的情况了。
    “这个是……什么玩意?”王观眯眼细看,顿时皱起了眉头。东西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圆筒状的盒子,两头却是密封起来,筒身有一排排字母,不知道有什么作用。
    “什么,你居然不知道?”
    一瞬间,方明升惊愕道:“这是达芬奇密码筒啊。”
    “达芬奇……密码筒!”王观愣了一愣:“好像在哪听说过。”
    达芬奇就不用多说了,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本身除了是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堪称博学者。
    当然,在常人的眼中,他最大的成就还是绘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对于世界许多人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作品。
    人是震古铄今的大师,至于密码筒……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看见王观还是有几分懵懂的样子,方明升以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解释起来:“密码筒就是达芬奇发明的小型保密箱,想要打开密码筒,就必须解开一个五位数的密码。在密码筒上有五个转盘,每个转盘上有二十六个字母,那么可能作为密码的排列组合多达一千多万钟。”
    在说话之间,方明升感叹道:“这种密码筒中,一般装有一个放满醋或硫酸的玻璃瓶,如强行打开,玻璃瓶就会破碎,那么里面的东西就可能遭受破坏……”
    “咦,居然还有自毁装置。”王观有些惊讶,不过想到达芬奇的一串头衔之中也挂了一个机械学家的名号,顿时释然了。
    “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里面有没有东西。”
    方明升摆了摆手,继续解释道:“刚才拍卖师已经说了,根据他们用高端科技仪器检测,可以肯定在密码筒的内部,确实存放了某件物品……”
    “那又怎么样?”王观装糊涂道。
    “……我买下来。”
    适时,方明升咬了咬牙,果断道:“你负责打开,里面的东西我们一半一半怎么样?”
    “嗯?”
    王观迟疑了下,也无所谓道:“随便你了,希望结果不让你失望。”
    王观真的不在意,毕竟密码筒不大,内部又有各种装置,那么储物空间肯定极小。最多是存放钻石珍宝之类的小巧首饰,要不然就是不值钱的水晶玻璃珠子。
    想想在洛阳的遭遇,王观觉得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才好。
    然而,方明升却不这么觉得,他打算赌一把。实际上不仅是他想赌,在场之中也有许多人开始蠢蠢欲动,同时又犹豫不决。
    这也很好理解,大家都猜测密码筒中可能放了什么好东西,但是拍卖师也说了,他们只是受到委托拍卖密码筒而已,却没有任何密码。也就是说,拍下密码筒的人,却要自己破解其中的密码。一千多万个数列组合啊,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纠结啊。
    一时之间,许多人挠头了。
    拍卖师却没有管那么多,看到工作人员把东西拿出来了,就立即主持拍卖,而方明升更是第一时间响应,立即举起了牌子。
    见此情形,一些人选择观望,另外一些人却犹犹豫豫的跟进。
    竞价的过程也不必多说,其实在开始报价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结果。一帮人举棋不定,方明升却态度坚决,举牌十分果断,谁能和他相争?
    果不其然,方明升三下五除二,以一边倒之势,直接将达芬奇密码筒拍了下来。
    “方先生。”
    余味见状,忍不住好心提醒道:“密码的破译向来是一件十分漫长繁琐的工作,据我所知也不少人得到密码筒之后,破译了几年都没有什么进展……”
    “没关系,我认识一位破解密码的高手,他是非常厉害的专家,这点小事肯定难不倒他。”方明升展颜笑道,信心十足的模样,却让余味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况且现在已经一锤定音,尘埃落定,再说什么也迟了。
    接下来的情况也不赘述,拍卖会继续进行,在密码筒之后,还有七八件拍品。一件比一件珍贵,尤其是到了最后,居然是一个镶钻的金盘,立即引起了轰动。
    一番龙争虎斗之后,金盘百万英磅的天价,被一个大富豪拍走。随即拍卖会就散场了,拍到东西的人去办理交割手续。
    不久之后,王观等人在拍卖公司出来,除了王观以外,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也算是满载而归吧。之后又在保罗先生的盛情邀请下,直接来到了他的家里作客。
    也料到会有客人上门,保罗先生的妻子已经准备好了咖啡、红茶、甜点之类,让大家享受一把宾至如归的待遇……(未完待续。)


第911章 逐渐浮出水面
    “滋味很好……”
    在保罗先生妻子的热情招待下,王观举杯抿了一口香浓的红茶,然后就露出灿烂的笑容赞许起来。至于是不是真好,其实也不怎么好说。反正不管是王观,还是方明升他们,在吃了甜点,喝了咖啡、红茶之后,每个人都是交口称誉,赞叹不已。
    对此,保罗先生的妻子自然十分高兴,道谢几句之后,就找了个借口出去了,让丈夫与朋友们自由自在的聊天。
    当然,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盘点收获。此时此刻,保罗先生把清乾隆仿哥窑贯耳尊拿了出来,脸上有几分得意笑容,然后示意大家观赏。
    “真的不错。”
    这个时候,王观是由衷称赞起来了。
    看得出来,东西是精心仿制的作品,无论是胎釉,都是十分讲究。尤其是开片的纹裂,丝丝缕缕就好像是铁线一样古拙,再加上比较深沉的釉酥光泽反映,可谓是宝光内蕴,自有一番说不出的美感。
    王观的一番评点,经过余味的翻译之后,也让保罗先生眉开眼笑,反过来称赞王观很有鉴赏能力,是个优秀的青年鉴赏家……
    “我这套杯碟也不差啊。”
    与此同时,方明升也拿出了要送给朋友的礼物。专门定制的描金徽章纹杯,还有杯下的托碟,两样齐全就是套装瓷了。一般来说,东西单个就已经很值钱了,更何况是套件,价格肯定是一加一大于二。
    “这是用来喝奶茶的。”安德森先生确定道:“在净白的瓷器中盛放香浓的奶茶,红色和白色完全的融合在一起,非常漂亮。”
    “当然,最重要的是瓷器的本身,制作工艺十分精良。粉彩描金纹饰,那是东方的特色,而字母图案又是西方的风格。东方和西方结合起来,这是伟大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然充满了很好很好很好的魅力。”
    安德森先生也不吝啬于赞美,或许有些小后悔,没与方明升竞争这件东西。
    “还好还好,其实在我看来,安德森先生拍下的东西更好……”作为中国人,方明升深谙花花轿子人人抬的道理,得到了安德森先生的称赞,自然要反过来捧他一把。
    不过方明升也没有说错,安德森先生购买的东西,确实属于精品。尤其是那幅油画……尽管王观不知道多么珍贵,但是从保罗先生惊羡的态度就可以知道,绝对是难得的好东西。
    当然,油画只是珍贵,如果让两人说哪件东西最好,他们却一致选择了圣经。
    “手抄本圣经,用钱来衡量也算是一种亵渎吧。”余味倒是可以理解西方人对于圣经的尊崇,那已经不是宗教信仰了,而是一种生活常态。
    如果硬要比较,余味觉得圣经就好像是中国心目中的论语。儒家文化的源流,就是来自于论语,而欧美国家的普世价值观就是源于圣经。
    看到安德森先生拿起圣经时候的肃穆神情,王观就知道余味说得没错,就好像中华文明已经烙印中国人的心里一样,圣经延伸出来的文化也融入了西方人的血液之中。
    不过与论语相比,圣经却多了几分宗教式的神圣不可侵犯感。直到安德森先生把圣经收起来之后,气氛才算是重新变得轻松起来。
    与此同时,在王观的暗示下,余味才算是醒起正事,连忙向保罗先生打听那个人的情况。保罗先生一听,立即站了起来,然后向外边走去。
    不久之后,保罗先生返回,手中却多出来一本通讯录。与一般的通讯录不同,这本通讯录上的信息十分齐全,甚至还有联系人的相片。
    保罗先生翻找了片刻,立即停了下来,把通讯录调转方向,示意王观等人观看。
    “就是他……”
    在余味的肯定下,王观仔细打量起来,只见这是上半身的相片,相貌特征与孔老先生的描述基本相同,满脸络腮胡子,再配上一副黑框大眼镜,确实有几分学者的气质。
    “马丁!”
    就在这时,安德森先生惊讶叫了出来,好像是认识相片中的那人。
    “怎么,安德森先生认识他吗?”
    一瞬间,王观心中一动,连忙追问起来,目光之中也有几分期待。
    “认识,怎么不认识。”
    适时,安德森先生笑道:“记得我好像和你说过,在美国西雅图的时候,我从一位藏家手里买到了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你还向我打听过他的住址呢。”
    “真的是他……”
    得到了安德森先生的肯定之后,王观的心情颇有几分复杂,算是喜忧参半。
    喜悦就不用多说了,毕竟几个证据综合起来,完全可以肯定这人就是朱大先生,再不济也是朱大先生同伙中的重要人物。然而这人行踪诡秘,去年在西雅图找不到他,原来是跑到英国来了。不过现在还是晚了一步,又在伦敦失去他的踪迹,怎么不叫人忧愁。
    此时,看到王观皱眉的样子,安德森先生也颇为好奇:“王,你找他做什么?”
    “他手头上有许多好东西,我们很有兴趣,想要买下来。”王观撒谎不眨眼睛,甚至于面不改色,十分坦然道:“不过却缺少了机缘,再次错过了。”
    这是他们编织好的借口,本想用来应付保罗先生的,现在正好来敷衍安德森先生。
    “原来是这样。”
    安德森先生也没有怀疑,反而笑道:“马丁是个喜欢流浪的人,他的女儿在西雅图读书,所以才在那里定居半年。之后可能是压制不住内心对于流浪的向往,又开始周游世界……”
    “他有女儿?”王观立即捉住了重点,有几分惊喜道:“安德森先生,他女儿现在还在西雅图吗?”
    “这个……”安德森先生摇头道:“我也不太清楚,或许在吧,毕竟还要念书。至于在哪个学校……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人隐私,不方便打听。”
    “哦。”
    王观自然十分失望,不过旋即又是精神一振,感觉本来像风一样不可捉摸的朱大先生,现在终于逐渐浮出水面,留下了波痕,这是一大进步,值得庆贺。
    伦敦,果然是来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