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黄金瞳 >

第899部分

黄金瞳-第899部分

小说: 黄金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撑,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

    铜马车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其中铜铸件1742件,金铸件737件,银铸件983件,总重量达1241公斤,令人拍手叫绝的是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这数千个铸件,无论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盖、伞盖及车舆、铜马、铜俑等,还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铸造成型。

    这些精妙的金银铜铁铸件,不要说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能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由于数量稀少,并未对外展出的将军俑,庄睿也得见了,这类秦俑总共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头戴鹖冠,身材高大魁梧,气质出众超群,具有大将风度。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

    庄睿知道,或许这些将军俑,就是以那些流传千古的秦国大将们的原型烧制出来,站在和自己差不多高的陶俑中间,庄睿放佛置身于蒙恬,白起,王翦,王贲等人之中。

    沉重的历史沧桑扑面而来,庄睿感觉自己放佛沉寂在两千多年前的时代,而身边一具具体型高大的兵马俑似乎都活了过来,在讲诉着那个时代的兴衰沉浮朝代更迭。

    两个多小时候,庄睿等人才从兵马俑坑里走出来,每个人的内心处,似乎都被历史赋予了一种沉重的感觉,直到走出博物馆,来到骊山陵园时,那种压抑在心头的感觉才清淡了一些。

    原来的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几乎就是一个城邦了,不过地上那华丽的建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早已毁于战火祸乱之中了。

    现在的秦始皇陵,是建国后修建的,已经变成了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景区,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庄睿等人都换了衣服,上前去做了一把千古一帝的瘾头。

    “前无古人,后面也不可能有来者了……”

    站在骊山的脚下,看着层恋叠嶂的群山,庄睿发出一声感叹,也只有在封建王朝那种特殊的时期,才有可能倾全国之力为帝王服务,这也使得秦始皇陵被誉为了“世界第八大奇迹”。

    其实整个骊山北麓一角,都算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封土仅高就达到上百米,陵园占地总面积达到五十多平方公里,想象着那底下巨大的寝宫,庄睿不禁有点心潮澎湃。

    站在庄睿身边的任博士见到庄睿面色涨红,还以为自己这小师弟想在这里打上几铲子,连忙说道:“庄睿,想什么呢?这里可不允许下铲子打洞啊,否则就是小彭那证件都救不了咱们的……”

    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科考部门,在陵园四周可是有部队把守的,想在秦始皇陵进行科学考察,必须要提前几个月上报审批,并且要由专门分管国家科教文方面的领导人批准后才能进行,如果庄睿敢在这里下洛阳城勘测,一准会被抓起来的。

    “任哥,不会的,走,咱们上去看看……”

    庄睿摇了摇头,他想勘测地下的情况,又何必用下铲子这种笨方法呢?庄睿只需要找到地下寝宫的方位,就能让那丰富多彩的地底世界展现在自己的面前。

    登上高达七十多米的封土堆后,环眼四顾,周围的兵马俑坑放佛守卫一般,将这封土所在的地方包围了起来,这些生前的大秦勇士们,在死后还守护着自己的帝王,似乎地下的这位千古一帝振臂一呼,这些兵马俑就能活转过来,继续为其开疆辟土一般。

    庄睿四处打量了一下,在封土堆上,还有不少快被风化了的遗迹城墙存在,他不想让别人打扰到自己勘测地下寝宫的行动,是以开口说道:“师兄,彭飞,咱们各自转转,大家都感受一下站在秦始皇头上的感觉……”

    在2006年10月的时候,国家联合各部门,对秦始皇陵地宫位置,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勘探行动,这次勘测主要采用遥感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不会对秦始皇陵地宫产生损害,特别是高光谱遥感考古技术,在国际上是第二次采用,而在国内还是首次。

    其实早在1986年3月实施的863计划中,秦始皇陵寝宫准确位置的勘测定位工作就已经进行了,经过诸多科考专家们长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陵的地宫已经被确认为,就在此刻庄睿站立着的地下。

    庄睿独自一人走到山顶一处,迎着太阳看了一眼,拿出一副墨镜戴在了脸上,见到无人打扰之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眼中灵气喷涌而出,沿着脚下向地下渗去。

    在二十米左右的距离内,庄睿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封土的颜色和普通土壤不同,这些封土,都是由多层细土夯实而成,尤其是连接地下的宫墙,在施工的时候,为了检测用泥土夯实的宫墙是否坚硬,施工人员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若箭能插进墙体,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

    关中地区在历史上,曾遭受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而秦始皇陵墓室却完好无损,可见当时严格的工序和坚固程度。

    “十米,二十米,四十米,靠,这都相当于十层楼房了……”

    庄睿眼中的灵气如同触手一般,继续往下延伸着,不过超出二十米之后,他就只能用地底灵气的强弱,来判定底下物体的存在分布。

    “咦,这是什么?”

    在前面四十米的地方,庄睿的视线里里一直都是毫无色彩的黑暗,不过当灵气渗透到四十米开外的时候,庄睿的眼前突然一亮,由各种灵气形成的色彩,充斥在了庄睿的眼帘之中。

    各种强弱灵气凝聚而成的色彩,充斥在地下的每一寸空间内,这让庄睿根本就无法去一一辨别这些物体的形状,也无法去感受所谓的地下“日月山河”,因为在那里,每一处都是凝聚了前人心血的无价珍宝。

    庄睿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无奈之下,只能将灵气的范围扩大,他想准确的感应一下,地下这座封闭了2000多年的地宫,究竟有多大。

    四十米深的地下,一处东西长近200米,南北宽150多米的墓室,在灵气反馈过来的信息下,形象的出现在了庄睿的脑海里,地下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高度大约为15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了。

    PS:这章很难写,打眼去过骊山,却总是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兵马俑的那种磅礴大气和秦始皇陵的厚重,嗯,姑且写之,姑且看之吧。
 

    第一千九十五章 两个神棍引发的惨案

    庄睿用灵气鉴物,这几年也分出了一点儿规律,年代越近,物件价值越低的东西,一般表现出来的灵气色彩就越淡,像清末民国那会的东西,大多都是呈白色的灵气。

    而清中早期到明朝的古玩,色彩就逐渐加深了,从淡黄色到橙色再到红色,极其珍贵并且经常被人供奉把玩的东西,有还会呈现出深红淡紫的色彩。

    而明朝以前像三国唐宋时的珍品,往往呈现出的都是紫色,至于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更是以深紫色居多,并且还出现过紫金色彩,长久以来,庄睿都是用灵气的色彩在鉴别古董,但是今天,这个方法却是失去了效果。

    因为在四十米的地下,那犹如宫殿一般的秦始皇寝宫内,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呈现出了紫金色,浓郁的灵气充斥在庄睿的眼中,暖洋的很是舒服,即使在布达拉宫或者是海盗宝藏中,庄睿都未曾见过这么充裕纯净的灵气。

    “穷一国之力,秦始皇到底搜刮了多少珍宝啊……”

    由于灵气触及之处,几乎全都是奇珍异宝,所以想辨别出地宫内的东西是很困难的,庄睿慢慢的静下心来,他想尝试着分辨一下地宫内这些物件究竟是什么,毕竟千百年来,秦始皇陵中的珍宝,让许多盗墓贼和考古专家们趋之若鹜,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解读地宫内的情形。

    “这个……应该是竹简,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莫非他将竹简都搬入到了地宫里面?”

    庄睿感觉到灵气进入到了一个地宫寝室内,虽然入眼感觉到处都是紫金色的灵气存在,不过庄睿发现,在这些灵气中间,似乎有一条条的分割线,从一根根细长物的体型来看,像极了战国以及秦朝古人所用记载文字的竹简。

    这个房间的面积大约有三四十个平方,里面几乎堆满了类似竹简的物件,让庄睿不禁浮想翩翩。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的时候,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这两个神棍所引发的惨案,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秦始皇之所以被后面朝代冠以“暴君”的名头,就是因为这件事情,“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

    不能否认,秦始皇的这个决定,让很多记载了中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那个灿烂文明的书籍绝迹,现在了解的很多秦之前的典故,还都是从后面出土的春秋战国古墓中得到的信息。

    但是同样,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统一,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并且使得后面郡县制度得以顺利的推广,造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所以谁是谁非,后人也无法给出准确的定论,在学术界的争议一直都很大。

    不过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么一件事情,那就是从李斯的上书可以看出,当时秦朝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皇宫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

    只是2000多年过去了,谁都没有发现这些书籍的踪迹,有些史学家论断,这些书籍藏在阿房宫内,被项羽一把大火付之一炬了,也有史学家怀疑,这些记载了诸子百家争鸣的书籍,是否被秦始皇收入地宫之中?

    所以当庄睿感觉到这些散发着灵气的竹简状的物件后,心里不由自主的激动了起来,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在考古发掘中,再也没有比文字资料更加贵重的宝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