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门-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刘愈把赎银的清单合上,对韩升道:“先前不是跟礼部的人商议过太学院的扩招了吗?有什么结果?”
韩升一笑道:“还能有什么结果,要招多少人,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
刘愈嘿嘿一笑道:“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咱现在整天愁没银子来赈灾,想着怎么省钱,怎么节流,这思想本来就是错的,韩老哥,这次咱就好好开一次源。马上叫人去城中张贴榜文,就说以为太学院不但接受官家子弟入学,还接受一些贫家子弟,只要是学的好的,都可以来太学院读书。如果其他学的不怎么好的,也想进来凑个热闹的,那就适当交点学费,咱不能白养着他们不是?”
在这年头,太学院是官学之首,从来都是朝廷开支,没有学生交学费的道理。
韩升迟疑道:“交多少合适?”
“多多益善嘛,就看学生的诚意了。”刘愈脸上诡诈的一笑,继续说道,“然后我们在太学院上面再成立个大学院,把全国最好的老师都调集过来,务求是求征召最好的学生,让他们出来,不用考试,就可以到中下阶层去当个小吏,一点点提拔。”
韩升急道:“切不可,切不可,科举乃是兴国安邦之根本,若是不经考试就得仕进,那天下士子岂不是要心凉?”
“不考试只是说说,其实还是要考很多试的,从入学,再到各种选拔,再到毕业,如果他们哪次考的不好就要重来,要么就直接劝退。选拔人才才是这大学院办学的宗旨嘛。”刘愈侃侃而谈道,“其实那些普通贫家子弟也可以来考大学院,不过要先过太学院那一关,太学院的学生既可以考大学院等毕业了当官,也可以直接参加科举,等于是为天下士子多了一条当官出头的门路,天下士子又怎会心寒呢?”
韩升想了想,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再想想又觉得不是,因为他知道刘愈想借此敛财才是初衷,怎会便宜了天下的士子?
刘愈其实心眼也很坏。说是太学院扩招,无非是想个门路坑那些商贾或者是地主出身的富家子弟的钱,让他们花了大把的银子把子弟送到太学去读书。本来太学毕业就已经可以谋个差事了,现在上面又开个大学院。那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子弟不好好读书,进不了大学,光是太学院毕业就跟家里蹲大学毕业一个道理,白搭。其实真正选拔上来的,必须是要有真才实学的,其实还是为天下士子谋福。
韩升虽然觉得借办学来敛财不合适,但现在朝廷拿不出银子来赈灾,也没其他办法,只好按照刘愈说的走一步看一步。至于细节,自然还要跟礼部细细商议过才能决定,而事情的筹办也要尽快,毕竟眼看就要开春,救灾如救火,拖延不得。
当晚礼部就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太学院扩招以及大学院成立的事,刘愈也到礼部衙门那边旁听了一下,礼部的人基本也没什么意见,这是朝廷的主张,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损失也没什么收获。
刘愈正要回宫,便在礼部衙门门口见到了隋乂,隋乂是过来给刘愈送昨日乱党审讯记录的。刘愈接过来看了看,也没什么进展,再看隋乂却在獐头鼠目往礼部衙门里打量。
“怎么了?”刘愈问道。
隋乂一脸堆笑道:“听说太学院要招人,刘兄台,你说……我能去当个学生不?我就是想混个太学院毕业的名声。”
刘愈无奈一笑,隋乂虽然现在也算是身居高位,长安市市长。但他有个心病,就是他学问不高,也最怕别人提及,现在有太学院扩招这么好的事,他就想去混个文凭,哪怕文凭是买来的他也乐意。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天色将变
正月十九下午,为了准备第二天的登基大典,刘愈会同韩升以及御林军总统领瞿竹,以及几名礼部的官员到城南的“天坛”作了一番视察,这也是刘愈第一次登上名为“圆丘”的祭坛,拔地而起十多米,一共四层圆丘体堆起,从下而上缘石梯而上。
顺朝在长安城的祭坛一共有两处,一处在晋昌坊大慈恩寺之下,那是一处“祭告”坛,凡是每年的祭祀活动,都是在祭告坛举行。但若顺朝有改天应时,新帝登基等大事时,则要在圆丘坛祭天告祖,而顺朝的宗庙则就在圆丘坛之畔六英殿,在六英殿中祭祀着苏家开国皇帝以及其上的四祖宗。
按照皇帝登基大典的流程,大典当日,皇帝要带文武百官以朝服来圆丘坛下,天子焚香告天,第一拜再升第二层,第二拜再升第三层,然后进行仪式最隆重的第三拜,祭祀的主要活动也是在圆丘的第三层举行,皇帝告天读祭文,公布改元等等,百官叩首之后迎天子回朝,皇帝也就算正式生效了。
而举行圆丘坛祭祀基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天子要在登基三年后,也就是为先皇服满三年孝期之后方可举行,因而苏彦登基都没享受到圆丘坛祭天的待遇。而这次刘愈发动军事政变之后,为尽快确立琪儿为皇家正统的事实,登基不到一个月,登基大典就已筹备完毕。
正月十九的下午天色并不太好,刘愈登上圆丘坛,往下一望。除了祭坛下面一片方型的广场。周围的林木枝繁叶茂。都是一些常青树,枝头带雪密集摆动的模样容易让刘愈产生草木皆兵的感觉。
“刘小兄,鸿胪寺那边刚派人过来说,明日晴朗,应不会阻碍了大典举行。”韩升见到刘愈情绪有恙,还以为刘愈是担心第二天登基大典的顺利举行,再提醒道,“礼部安排已经已经到位。可是还需要增派人手?”
刘愈淡淡摇摇头,这次登基大典名义上是由前左相蓝和负责,但从蓝和罢相之后,真正的筹备都是韩升在劳心劳力,而这些天的准备工夫也很到位,在圆丘坛下已经插上了彩旗,这是第二天举行登基大典的装饰,而红毯从十九日下午一在开始铺,由礼部衙门的人在负责。
“没什么问题我们先回宫。”刘愈道,“外面天气还有些凉。希望明天天暖一点。”
因为祭祀大典一般一举行就是一两个时辰,都要在露天的圆丘坛举行。如果天太冷的话,下面的文武百官或许受的了,但几坛上立在最高,受的风又有些大的琪儿以及那些女官或许支撑不住。刘愈心想,是该让琪儿明日在衮衣之内多穿一些,免得冻着。
刘愈回到皇宫,嘱咐了瞿竹关于第二天登基大典圆丘坛以及沿途的安保事宜,有些无所事事。而他本来还有个军事会要开,与会的都是这次军事政变的功臣,包括齐方、张无诸和花集安、霍病等军方高级将领,不过因为会议是在黄昏才举行,刘愈提前得到一些空暇时间。
在看过圆丘坛的具体环境之后,他总觉得有些不妥,心中说不出是为何,便想起去见见老神棍吴悠。通常这种涉及祭天的封建迷信的事情,刘愈也总能想起吴悠这个半仙。
刘愈到吴悠天文所时,天还尚早,一进门一个人影都看不到,往里走到了吴悠的“办公场所”,才看到吴悠拿着针线在那缝什么东西,而小结巴吴烁则立在吴悠身边,好像也在帮忙。
“嗯!嗯!”
刘愈清了清嗓子,吴悠和吴烁同时抬头,这才发现刘愈的到来。而吴悠手上的东西像是已经缝好,将线咬断,吴烁拿起那缝好的像个布包一样的东西,兴高采烈地要出门去。
“站住,小结巴,你手上拿的什么?”
“哼!”吴烁瞅了刘愈一眼,不满道,“用用用你管?”
“不管还不行了,你个小结巴现在在宫里进去出来的没个规矩,要是你拿颗炸弹去了内廷,岂不是要出乱子?”
刘愈一把夺过吴烁手上的布包,拿在手上感觉暖暖的,刘愈想拆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吴烁不乐意道:“别别别别动!”
“怎么,里面有不可告人的东西?”
“因……因为……”
吴烁一脸着急,脸憋得通红的,越是着急话越是说不清楚,她只好求助地看着吴悠,吴悠吃了口东西,一脸悠哉悠哉的模样道:“小丫想说,你要是拆了的话,这东西就不热了。”
“哦。”刘愈点点头,心中觉得有趣,之前他还想过明天别让琪儿冻着,现在看来居然有现成的保暖设备。
“暖宝宝啊?挺有意思,喏,给你,赶紧拿给琪儿去,不过现在就开始热的话,到明天应该已经冷了吧?”
“用……用你管,坏坏坏人!”
吴烁说了一句,拿着暖袋飞快出门去。
吴悠在另一边说道:“没事,只是先做个样品给陛下瞧瞧,哦,是给你小子瞧瞧,如果合适的话今晚再做一个两个,不费事。”
刘愈看桌上有些化学药品一样的粉末,知道应该是熟石灰一类的东西。心中觉得吴悠在拿琪儿当他发明试验品的体验者,觉得不好但难得这对祖孙也是为琪儿着想,怪责也不合适。
“何事?你小子,通常没事,也不会过来看看。怕是又遇上什么糟心的事了吧?”
吴悠就好像能看穿刘愈所想,刘愈也真是如吴悠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他这次来,也主要是总感觉第二天的登基大典不会太顺利。
“是登基大典的事,我也说不准到底是为何,总觉得,像是要出事。”
吴悠用水瓢舀出些水到木盆里,洗了洗手,笑道:“你个小子,还挺有警觉心。你这次来,就是想问问小老儿,你这不安的心理是怎么来的?”
“我知道问了你也白问。”
吴悠不满道:“知道白问你还来?你个臭小子,这不是找人帮忙还不领情吗?就这么跟你说吧,小老儿掐指一算,明天的登基大典绝不会顺利。”
刘愈严肃下来问道:“为何?”
“至于为何,小老儿也把握不准天机啊。不过算起来,就算是新皇登基告天,也不该是明天。”吴悠再次掐指算了算,“至少要等几个月以后吧,也有可能一年,说不准。”
刘愈哑然失笑,这吴悠越来越装神弄鬼了。他一句明天登基大典不会顺利,那登基大典就不该举行了?朝廷显然不会因为吴悠的一句话而改变举行登基大典的初衷,现在的长安城,急需要这样一场仪式来安定人心,让朝廷上下的人和百姓知道,谁才是现在的天下之主。
“能不能说的具体点?”刘愈有时也不得不佩服吴悠,他所预言的很多事情,其实到最后也实现了,这次他既然出言提醒,总要问个清楚。
“天机不可泄露,不可泄露啊!小老儿唯独能提醒你一句,小心驶得万年船,有时候操之过急的结果,就是事与愿违,你小子也不得不经历这道坎。”
刘愈听吴悠用“坎”来形容明天的祭天大典,既有几分疑问,同时也多了几分警惕。其实吴悠说的,跟他所担心的近乎是对上了,而刘愈心中的这股担心,是因为长安城近来实在是太平静了,平静的让人感觉出奇,照理说,天子改换,而且是在军事政变的形势下来完成,而刘愈所推上皇位的又并非众望所归的君主,就算是朝中的大臣胆小怕事,难道也就不发起任何一点反抗?
就连仅仅的一点反抗,太学院的学生在宫门口静坐,也是很轻松就解决,轻松的让刘愈感觉一切都大势已定了。
越是在如此的境况下,越有可能预示着一场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中。
“小心驶得万年船”,吴悠的这句话也算是对刘愈的当头棒喝。
“吴老儿,多谢你了,我这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