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妹控-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甄尧在吃过晚饭后便去向自己母亲问安,这一个下午就在院里谈论字典的事了,却是连张氏的面都不曾一见。见过了张氏,并把甄宓哄会屋内睡觉,甄尧便走回自己的院落。
入夜后,屋内的烛火被甄尧熄灭,数月不曾与甄尧相见的张瑛心底虽然火热,但却因为身孕只能乖乖的躺在甄尧身旁,连侧身都不行。只有小脑袋扭向甄尧,对着自己夫君的耳朵直吐气:“夫君,选个日子把蔡琰姐姐和貂婵姐姐都收了吧。”
“好啊,啊?”习惯性的点头回答,可话出口后便发觉不对劲,当即问道:“瑛妹说什么?”
“夫君就不要欺骗自己了,其实貂婵姐姐和蔡琰姐姐都很好的,夫君就不动心?”张瑛调皮的吐着香气,同时低笑道:“何况两位姐姐自打从洛阳城出来,就已经打上甄家人的名号了,夫君若是再不给她们一个名分,两位姐姐岂不是要伤心失落。”
“你收那两丫头什么好处了?这么替他们说话?”甄尧觉得好笑,当初三女见面时,张瑛和蔡琰之间可是没这么好关系的,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家夫人倒是积极参合进来。
“夫君”拖得极长的话音,张瑛正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嘟着嘴说道:“瑛妹也是为夫君好嘛,夫君难道不想坐拥貂婵姐姐那样的妖矫的佳丽?若是不想,当初也不会带她们来毋极了。”
“这,这个事再容我想想,现在要紧的是你这个妖精可是把我的火勾起来了。”甄尧默想一会突然咧嘴笑道,同时双手也不自觉的往张瑛身上抚摸。
“别,别闹,瑛儿有身孕了嘛,呜”还要待说的张瑛措不及防的被甄尧堵住的双唇,随即反抗也变得无力了,动情的将双手缠上甄尧背部。
第三卷 风起东都 第二百二十九章乱乱乱
第二百二十九章乱乱乱
太守府内,征战归来的甄尧再次回到整日处理政务的生活当中。时间过去十数日,许攸急匆匆的走至厅堂内,躬身说道:“主公,北边打起来了。”
“北边?”甄尧眉头微皱,开口问道:“可是那乌桓、鲜卑兵马又带着兵马南下抢掠我大汉财物粮食了?”如今已是中秋收割季节,甄尧第一反应就是那些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的外族,回来大汉境地掳掠。
许攸闻言摇头,随即开口道:“并非外族,自从主公击破丘力居数万兵马后,外族就鲜有犯进,如今他们正忙着互相征伐,似乎要将整个乌桓一族统一。攸方才所说的是幽州牧刘虞与辽西太守公孙瓒,两人已经开始动兵了。”
“刘虞和公孙瓒?”甄尧心底只觉好笑,似乎大汉各州都是如此。在冀州自己连续与韩馥、袁绍两任州牧相斗;在兖州曹操也是从刘岱儿子手中抢下的一州地盘;在扬州也是如此,孙坚的地盘就是从刺史刘繇手底下抢来的。
甄尧、曹操、孙坚之前都是一郡太守而已,如今已经推翻了原有的州牧,那公孙瓒呢?他也会将刘虞推翻?甄尧可是知道在历史中公孙瓒的确把刘虞给宰了的,并且一时声望几乎能与袁绍比肩。这种人物,甄尧不得不好好琢磨一番了。
“主公,如有必要,我等也须介入此战。”说话的郭嘉,跟着甄尧回来以后郭大浪子除去在学院教学以外,就是来太守府点个到,有时一过午饭就会跑没影,不是去了勾栏就是去了酒楼。“主公冀州初定,周边不能再多出一个强敌了。”
甄尧摸着下巴想了想,抬头问道:“如何介入?”
“主公,刘虞虽贵为一州州牧,可他对兵略却不甚知晓。”郭嘉咳嗽一声整了整思绪,开口道:“而公孙瓒常年征战,不论是讨黄巾、平叛还是攻击外族,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若要比军力,十个刘虞也比不过公孙瓒。”
“而与主公交好的刘备,如今虽也是一方太守,但受制于刘虞之下并没能很好的发展壮大。便是刘虞有他相助,与公孙瓒相斗也只是五五之分。主公如今要做的,便是让这个局面保持下去,让他们斗个三五年之久,日后主公也好再做谋划。”
“让刘虞、刘备、公孙瓒三家相斗个三五年吗?”甄尧暗自点头,同时在心底也开始盘算这种事情的可行性。如今他已经踏上了制霸之路,没有回头路走可不能回头。
而当他完全掌握冀州,并再次整顿好兵马时,必然还要大动干戈,而地广人稀,矿产、马匹都有不少的幽州便是他的首选目标了,这些都是郭嘉平日里为甄尧谋划好的。
就在甄尧思索之时,陈琳开口问道:“琳有一事不明,如今刘虞、公孙之战本就难分高下,我等作壁上观便可,为何奉孝会说让我等也插上一脚?”
“战局瞬息万化,如何能因一时的平衡而不去过问?”许攸也开始插话了:“奉孝之言甚是,主公如今当做好万全准备,以应对幽州将来的局势。”
许攸说完后又有不少人附和,当厅内所有人都不再开口后,甄尧才继续发问道:“奉孝,依你之见,我冀州该如何准备?”
郭嘉显然早已想好一切,开口说道:“派遣大量探哨前往幽州查探,在一方受制于敌时再出面调停,必要时可以兵马压境。不过如今主公要做的便是派出一使者前往幽州面见刘虞与公孙瓒,劝其二人罢手言和。另外,主公已经全领冀州,还得上表西都天子,领州牧一职。”
“奉孝之意,尧知矣”甄尧听完脸上露出不少笑意,现在冀州之战刚刚结束,自己如此高调的介入战事,公孙瓒与刘虞肯定不会买自己的帐。这么一来,以后自己若对幽州有何举措,也是有借口了。“这两件事都需要使者来办,你们当中可有愿为尧分忧的?”
新来甄尧帐下的董昭看到毋极城内文武齐备,正愁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此刻听到主公所言,哪会有所犹豫,当即开口道:“昭不才,愿为主公前往幽州调停战事。”
见董昭这么积极的揽活,甄尧满意笑道:“好,幽州一事便交由公仁负责。前往长安的呢?有何人远涉足千里?”
可惜这次甄尧问完却没人答应了,郭嘉天生就一懒汉,许攸他不擅长这方面的交际,其余等人却是在思考前往长安不想绕路的话必然要经过袁绍地盘。要知道袁绍才败了一阵,现在贸然前往会不会被他泄愤杀了?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陈琳开口道:“还是琳去吧。”
陈琳敢去是因为这只不过是跑一次路而已,何况他是士族大家之后,即便从洛阳城过,袁绍也不会拿他怎么样。当然,陈琳也不会没事去洛阳找不自在,袁绍虽然不会杀他,但是扣押囚禁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孔璋吗?”甄尧眉头微皱,陈琳可是他身边的重要文士,处理政务可是少不了他的。但目前自己帐下最适合出使长安的也就是他了,当即说道:“既然孔璋愿去,这差事就交由你了。另外,盈满,你去常山郡元氏城代我二哥,为一郡郡守治理常山十二县,让我二哥回来。”
“诺”接到命令的陈琳与阴夔一同抱拳,躬身答应下来。
任命都安排下去了,甄尧也满意点头:“该做什么都做什么去,别在这晃眼了。”一干文武连忙抱拳后退,转眼间原本较为拥挤的厅堂瞬间宽敞起来,就只剩许攸、陈琳几人还在。
接下来几日董昭等人也先后离开了毋极,大半月之后,董昭已经跃过涿郡来到蓟城。刘虞对甄尧派来的使者还是十分看重的,亲自在州牧府外相迎,开口道:“公仁先生远来,还请入座。玄德、云长也一起来吧。”
“刘州牧客气了,请”董昭边说着便伸出右臂,他自然不会托大走在刘虞前面,便是自己主公也不能这么做。
走进州牧府大厅后,刘虞在首座坐下,而董昭与刘备等刘虞帐下文武人也分作两旁。董昭低着脑袋扫了眼四周,对刘虞帐下文武倒是暗自点头,这阵势倒是不必自家主公差的。
“先生从冀州远来,不知有何贵干?”似乎是因为最近和公孙瓒之间的战事太过烦人,自从董昭见到刘虞那一刻,就没看到他放松过眉头,此时说话更是带着一丝疲惫与疑惑。
刘虞问完,董昭见周围幽州文武都看向自己,当即摇头笑道:“昭奉主公之命前来幽州,无非是为了这段日子幽州所发生的战事。州牧以怀柔之策治理一方并令外族臣服;公孙太守以武略杀伐之道,为大汉抵抗外族。”
“这一文一武本是相得益彰,可如今却要刀兵相向。我主希望州牧与公孙太守之间能调和调和,不要让大汉的财力与兵力消耗在内斗上,以防外族突然袭击。”
董昭说完,刘虞还没说话,坐在董昭对面的一员武将便不屑开口:“哼,说的好听,他甄尧自己不也是内斗不断?讨董之事就不提了,斗韩馥、斗袁绍,这些就不是内斗了?”
说话之人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往甄尧的伤口上撒盐了,即便董昭是初入甄尧帐下,心底也窜出一团火气。不过董昭到底有些气量,仅仅冷眼盯着对方,并没开口说话,片刻后扭头看向首座的刘虞,显然是在等幽州名义掌权者的回答。
刘虞本就紧皱的眉头此刻都快挤在一起了,思虑许久才开口道:“这,并非虞有私心,欲与他公孙瓒起刀兵,实乃公孙瓒太过残暴。不论是对于外族的手段或是安置治下的百姓,都只是用武力解决。如今更是叫嚣我刘虞不配做这幽州州牧。此刻,即便虞下令停兵,他公孙瓒会罢休吗?”
刘虞说完,便有手下众文士出言附和:“就是,我主若不配做幽州之主,他公孙瓒就配?一个只知征伐的武夫。”刘虞以文治州郡,导致治下武将极其缺乏,厅内过半人数都是各种官职不等的文士。
“幽州之事,乃是我等州牧与公孙太守之间的事情。你家主公横插一手,却是管的宽了。”这时一直坐在刘备身旁的关羽抬头了,丹凤眼小眯着直盯董昭,轻声说道:“莫非你家主公将袁绍赶出冀州后犹然不足?想要幽州不成?”
关羽的话可是很重的,本来他、刘备与甄尧等人关系还是不错的,但现在甄尧要插手幽州,却是惹得关羽不满了,毕竟他同样希望自己的大哥能在幽州有一番作为。而在关羽开口后,几位刘虞帐下武将也先后指责起甄尧来。
“这位想必便是关云长关将军吧,果然是虎将风范。”董昭面对众人斥责却依旧岿然不动,脸上带着一副笑意开口道:“我家主公倒是时常说起将军与刘太守,言及二位总是少不了一番褒奖。可如今董昭看来,二位似乎并没主公所说那般优秀啊”
第三卷 风起东都 第二百三十章在下太史慈
第二百三十章在下太史慈
董昭刚说完,关羽的冷眸便眯的更小了,而刘备也略微皱眉。这时首座的刘虞却开口问道:“哦?先生此话何解?”要知道刘备是他提拔的,现在董昭说刘备两兄弟不行,这不是说他识人不明吗。
董昭对此却没有丝毫惧色,当即笑道:“我主与袁绍一战,先是黑山贼张燕来袭,后有袁本初借口来犯。试问诸位,我主可曾主动侵扰他人?便是当初与韩馥相斗,那也是他先派人埋伏我主。方才云长所言我主有窥伺幽州之意,不知有何依据?”
众人听罢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