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 >

第227部分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第227部分

小说: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见阿济格暴怒之下向自己袭来,招式来又快又狠,不由得心里暗暗着急,眼看着局面越发糟糕了,自己却想不到什么办法收场。当下来不及多想,便疾速抽身后撤,同时伸手迎向阿济格的双手,在刚接触到他地手腕时迅速一翻,四指扣住他地手腕,紧接着一拧一带便将他的手臂带入自己怀里。此时刚好肘部的关节也被反了过来,然后他左手往上一卡,逆着关节便将阿济格锁住,同时自己也到了他身后。眼见阿济格又要挣扎,吴三桂左膝一抬便压在阿济格后背上,全身地重量都压上了,这下他再想动弹可就难了。

众人顿时哗然,谁也没想到吴三桂会真的还手,也没人能料到阿济格居然会在一招之内就被吴三桂压制住,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于是赶忙朝后面让了几步,给他们留出个展示武艺的场地来,这下大戏更上演得热闹了。

其实阿济格的功夫不比吴三桂差,应该是不相上下才对,只不过他吃亏在饮酒过量而神志迷糊,无法冷静地用合适的招式应对,加上他盛怒之下乱了章法,又低估了吴三桂的能力,所以才会轻易落败。不过若是真这么容易就认输,面子可就丢大了。眼下他被吴三桂反剪了右手,后背亦被对方的膝盖顶着,实在是难以摆脱,不过幸好他还是站着的,于是身体顺着吴三桂膝盖的力往前一冲,右手被剪,自然冲不出去,不过这一动作也稍稍冲开些距离,借住这点距离,他右手一转,身体跟着一翻,竟然成了与吴三桂并排站着的状态。只是右手尚被他抓在手腕中,然后又借势右手一沉,一拉一转一翻,刚好卡在对方手腕关节死角上,再一用力,竟然将右手挣脱出来了!

围观的众人们又是“啊”了一声,这下阿济格挣脱吴三桂的控制,好勇斗狠的性子也被彻底地激发出来,吴三桂当然不会站着挨打,自然也不甘示弱,奋力迎上。两人见招拆招,你一拳我一脚的,各自施展出擒拿格斗的纯熟手法来,打斗得煞是激烈,旁边的看客们也越是兴奋。大家一会儿看这个占上风就替这个叫好,一会儿看那个扭转局面就替那个喝彩,完全忘了这里是堂皇的正殿,正在打斗的是两个身份贵重的王爷。这些在场的王公贝勒,蒙古贵族们仿佛回到了草原上的布库场,或者狩猎场上的比武台,个个都激动得满脸放光,完全忘记了这里是皇帝眼皮子底下的武英殿,自己正处于冠冕堂皇的朝堂之上。

就连殿外的侍卫们,也一个个都看傻了眼,没有里面这些个主子或者大人们的命令,没有人胆敢直接冲进来分开两人,只能干着急没办法。脑子灵光的已经悄悄地溜去向多尔衮报告去了,剩下的就伫立在殿外无奈地看着那群头戴红顶子,兴高采烈地围观者。

“快,快拿住他的手腕,别让他挣脱了!”

“傻呀,不能这么来,你别不过他的,小心弄断胳膊!”

“嘁,别听他的,赶快扫他的腿,要么就撞他的腰……哎呀,瞧瞧,不听我的是吧,这下被他压住了吧?”

“哎哎哎,你这话说得太早了点,瞧瞧,英亲王这不立马又把平西王给掀翻了吗?哈哈……”

……

众人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品评着,随便给支招出主意,指点几下,就差有人在旁边吆喝着赶快下注,买定离手,赌一赌最后谁胜了。浑然不知此时天空上的乌云已经越积越重,正朝这里缓缓推进。仿佛即将覆盖整个空间。

第八卷 只手遮天 第八十七节 居安思危

尔衮如此犀利的质疑,吴三桂顿时语塞,一时之间不回答才好。不过也难为他了,他也并非在故意说谎,只不过是把所见所闻原样复述了一遍而已,况且,从种种迹象上表明,李自成确实死了,否则他哪里有胆子和阿济格如此上奏?若是李自成未死,哪一日又突然冒出来,岂不是坐实了他们的谎报军功之罪?作为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聪明人,他是不会犯如此低级错误的。

不过,若是一定要吴三桂拿出确切证据来,这可是为难他了,因为李自成究竟是怎么死的,一直到三百多年后都是一桩悬案,就譬如宋太祖赵匡胤是不是被弟弟赵光义所杀,建文帝究竟是死是逃一样,任谁也解不开这个谜团。然而,我认为眼下也没必要钻牛角尖,太过执著地探究这个问题。

多尔衮的神色越发阴沉了,场面很是尴尬,似乎连空气都停止了流动,凝结起来。

许久没有说话的我忽然开口了,“皇上,我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两个男人同时望向我,吴三桂流露出期待的神色,而多尔衮则是略显疑惑,不过他仍然点了点头:“你有什么看法,但说无妨。”

“我认为,说李自成单人匹马时被乡勇所杀,可信性不大,正如皇上质疑,不可能一点能证明他身份的蛛丝马迹都找不到。有句俗语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乡勇们虽然从未见过玉玺或者龙袍的实物,然而戏文之类地还没听过?龙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什么样身份的人用的还会不知道?若果然有什么玉玺金印之类的证物,他们不可能不上缴朝廷以邀功的。所以那个单独一人被杀的,应该不是李自成本人。”

吴三桂有些失望,假若这一条被否定,那么虽然不能证明他在说谎,却也能治他一个玩忽失察之罪。

我的回答虽然与多尔衮的疑虑正好吻合,然而这也令多尔衮很失望,若李自成真地没死。那么朝廷地颜面可就丢大了。

不过。我地话音立即一转:“然而。这却也不能就此断定李自成没死。照我看来,他的确已经死了,只不过死的过程的平西王所报的不同而已。李自成仓皇逃入九宫山时,仍然有将近万人的余部,虽然英亲王同时派出七路大军追击,将其余部各个击溃,然而李自成的身边却绝不至于没有几个亲随保卫。像他这样横行多年。百折不挠地人,身边能没有一些忠心耿耿,誓死追随的人?所以说他最后剩下孤身一人逃亡,的确很不合理。

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带领部分余部在九宫山里迷失了方向,无奈之下他只好亲自带了几十个亲随上山去探察地形,寻找出路。这时候他们被当地乡勇发现。悄悄地以数倍的人数包围。然后突然袭击。在仓促之下,这些人寡不敌众,于是李自成被杀。这也恰恰印证了伪明湖广总督何腾蛟给隆武伪帝的奏疏里所述‘一时贼党闻之。满营聚哭’的过程。何腾蛟在其后两个月里接收了不少李自成余部的降将,自然获知了李自成之死地经过。所以他地这份奏疏,应该没有什么虚饰之处。”

听我如此解释之后,多尔衮沉思了良久,仍然是不置可否。何腾蛟给隆武帝的那份奏疏,一个月前就有细作秘密取得抄本,送来燕京了,多尔当时对李自成的死倒也没有什么怀疑,所以也没有把这个奏疏当回事,现在听我提起,他禁不住又开始回头审慎地琢磨起来。

“我知道,皇上要想彻底打消疑虑,必然是要得到确切物证,然而这个物证,恐怕很难找得到。比如乱军之中,互相厮杀,尸首有几个能保全地?要么朽烂变形,要么支离破碎,要么践为肉泥,找不到尸首也是很正常的。况且当时连日阴雨,山中必然多处沟壑或者泥沼,若尸首或者证物陷入其中,就算是神仙也找不到。所以,皇上单单因为找不到证物就说英亲王是谎报军功,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多尔衮仍然低着头,显然还是没有完全放下疑虑,只是淡淡地说了声:“嗯,你的分析也不无道理。”

由于他的视线并没有在我这一边,所以吴三桂悄悄地望了我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我心中一慌,局促不已,赶忙又垂下眼帘,刻意躲避着他的目光。

尽管多尔衮没有进一步提出他的疑问,不过我心理却清楚得很。他担心的是,这是李自成与其部下在山穷水尽之时不得不放出的烟幕弹,一条缓兵之计。一方面,扬言李自成已死,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对这支大军的敌意,下一步可能联合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为,心腹之患已除,放松警惕,一旦时机成熟,李自成可东山再起。

于是,我针对多尔衮心中的这些疑虑,适时地做出了解释:“其实,皇上倒也不必担心李自成这一次究竟是不是诈死。固然,他当年曾经溃败于洪大人手下,只剩下十八骑逃入商洛山,一度销声匿迹,然而却在两年之后再次崛起,以至于横行一时。然而今时不比往日,当初他面对的敌人是已经朽烂不堪,民心尽失的明朝;而现在,他面对的却是国运正隆,强晚明何止十倍的大清。他再想故技重施,无疑就是蝼蚁撼树,螳臂当车,绝对不可能对我大清造成任何威胁的。所以,皇上根本不必忧虑他究竟是真死还是诈死,只管高枕无忧便是。”

这最后一段话,终于让多尔衮紧蹙在一起的眉头舒展开来。他轻轻地吁了口气,用赞赏的目光看了看我。“好,你这番见解果然透彻,让人茅塞顿开哪!看来朕地确是杞人忧天了,现在想来,着实可笑。”

吴三桂也很会看眼色,立即在旁边拍了一连串很溜道,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而且丝毫不觉肉麻的马屁。不过,这也不全是恭维之言。他对于

及时出来替他解围。帮他说话而感到莫大的庆幸。倒也绝对是由衷的。

多尔衮听了之后,神色霁和,犹如雨过天晴,心情也好了很多,好像那些马屁正拍在他身上一样。于是,又说了点嘱咐和安抚的话,这才令吴三桂退下了。

等吴三桂走后。多尔并没有立即召见谭泰,而是似笑非笑地看着我:“看来吴三桂对你还挺感激的嘛,你的人缘越来越好了。”

“到处树敌没有任何好处,有时候做一做善人,积累点人缘,也没有什么不好。”我明白他要促狭我的意思,于是并没有给他可以顺着爬地竿子。

他见我不上套,于是收起了开玩笑地意思。正色问道:“那么你觉得接下来我要如何安排吴三桂?”

我指了指桌子上地一大堆奏折。回答道:“吴三桂那个替他部下们请功的折子我刚才看过了,其中提到说,‘额设大小将目及地方文武官生原不下千有余人’。仅是各级将吏有如此之多。可以想见他的部众会远远超出千人之数。另外,他的部属中还有大批蒙古人,所以他所坐用的实际人数要远远超出上报朝廷的数字。我觉得,他这是故意示弱于朝廷,让皇上不必担忧他的实力太强。”

多尔衮禁不住感慨了一句:“当年地关宁铁骑,即使到了今日,也依旧可以令敌闻风丧胆,可见吴三桂此人的治军之能。若一直忠心地为我所用,无疑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可以替我充当开疆拓土的猛士;若是心怀不轨,渐渐坐大,迟早有一日会威胁到江山社稷的。”

“吴三桂无论是统兵打仗,还是治军养兵,都绝对是个全才,遍观当今天下,能够与他并驾齐驱的将帅实在不多。不过,只要有皇上在,他绝对不敢有任何叛逆之举的。”

“那若是我不在了呢?他到时候再起叛兵,你们孤儿寡母的,如何应付?”

我一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多尔衮苦笑一声,继续说道:“我在看人方面,还是有点本领的,这个吴三桂必然不是甘居人下之人,就算他掩饰得再好,我也照样能看出他地野心。他先前归顺于我,地确是被我使了不厚道的手段所逼迫,无奈之下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