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是该来的还是来了,五日后辰时,从北宫门进宫觐见。太夫人、姜氏、沈氏、王氏四位浩命以及容惠、容琳两位姑娘,另每人身边可带一位近身伺候的嬷嬷……
太夫人领着众人谢了恩,姜氏和沈氏搀扶着她起来,从戴公公手里接过圣旨。是圣旨,便是由皇帝下达的,而非皇后娘娘下的。
二老爷、三老爷、韩明德又留戴公公吃茶,戴公公婉言谢绝,只说皇后娘娘还等着他回去回话儿,二老爷便将预备的茶水钱送到戴公公手里。戴公公不留痕迹地收了,朝太夫人及几位老爷夫人行了一礼道:“恭喜贵府,此等荣幸还是咱们大周朝头一例呢!”
他这话看似说得没什么,仔细一琢磨却琢磨出另外的味儿来。叫人由不得背脊生出凉意,韩家的隆恩本来以盖过京城许多人家。
几位老爷亲自送戴公公出去,太夫人将圣旨交给旁边的沈氏,一会子交给二老爷保管。
众人簇拥着太夫人回到寿禧堂,一一落座,因为容惠和容琳也能进宫,容琳没过来,那些丫头少不得用羡慕的眼神儿看容惠。容惠垂着头,看不清她的表情。
刘氏一颗心已经不知飞到了哪儿,王氏只是叹气,其他人也不说话,一时之间只能闻见茶杯茶盏儿相碰发出了细微声响。
隔了半晌,太夫人抬起头来,看了看众人,朝安静茹问道:“衣裳能赶制出来么?”
熬夜加班也要赶,安静茹点头,“能赶出来。”
太夫人又道:“还是做的精细些,进宫无论如何都不能失礼的。”
王氏忍不住落泪,又生怕人瞧见,忙擦了,强作笑颜道:“我那里倒有几个针线上不错的丫头,一会子就叫她们过来。至于首饰,我预备吧。说不准,我还能给她预备的就剩这一次了……”
说到后面终是没忍住,眼眶一红,眼泪跟着就落下来。惹得刘氏也伤心起来,容惠瞧着,忙走过去劝。温声细语的,明明眼眶儿也红了,却没掉下一滴泪来,还撑着笑道:“……总之女儿都是要嫁人的,不能在娘身边尽孝,好在还有十妹妹……十妹妹虽然年纪小,却也可以在娘跟前说话解闷。等嫂子添了侄儿,娘身边就更热闹了……”
太夫人也禁不住伤心一回,然而,事已经成定局,谁也无法改变。
接下来的几天,安静茹除了料理府里的琐事,便是和一众丫头嬷嬷忙着做衣裳,几乎每晚都是三更天才睡。韩睿华沐休,安静茹都忙得只有吃饭睡觉时才能见到他。
到了第四天,最后一点儿活计终于完了。安静茹把两件衣裳送去太夫人看,又叫了容惠和容琳试了试,倒没有要修改的地方。太夫人很满意。
因为忙着一件事儿,其他事儿倒耽搁了。紫苏还有几天就要出嫁,祥叔来了一封信,大抵意思是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回来。春香的父亲是没法子了,春香那位十三岁的妹妹,倒是找到了,好在年纪小,老鸨还在调教,因此祥叔便用七百两银子替她赎了身。
卖身契如今在祥叔手里,春香他哥哥也奈何不了。少不得与欠银子的东家签了几辈子的卖身契,本来还算是富足的人家,就这样没了自由身。
春香知道后,又伤心了一回。
紫苏瞧着也惋惜,可想来,“这也并非你的错,你哥哥惹下的事儿,便是你去了,又如何?如今你妹妹找到了,要紧的求求三奶奶,叫祥叔将你妹妹带来,等我出去了,三奶奶身边横竖是缺人的,叫你妹妹进来,你们姊妹的在一处倒比我孤身一人,没个可照应的亲姊妹兄弟强。”
春香哭道:“我何尝不知是我哥哥混帐,好好的家就这样败了……”
紫苏见她情绪好些,又道:“三奶奶身边,如今年纪大一点儿,稳重一点儿就是品翠了。亏得咱们三奶奶不是那讲究的人,身边人多人少也不计较,可如今三奶奶事儿多,一个品翠、一个赵嬷嬷,哪里忙的过来?三奶奶待你这样好,切莫这样伤心了,本来咱们府里又遇上了几件事……你这样,愈发显得三奶奶身边没人可用。”
春香擦了泪,抬起一双泪眼,“我那里没想到这些?只是想着家里的事儿,少不得伤心,叫姑奶奶瞧见,反倒添乱。也罢,三奶奶对我已经仁至义尽了,少不得你走了之后,我就出去。只是如今这模样,叫姑奶奶天天儿瞧着,反倒难过。”
说罢,果真忍着没哭了。
这一日,五更天的时候,安静茹便起了床。姜氏等人进宫的事儿昨儿就安排下来,今儿他们起来,皆要按品级着装,不同接旨那日,只换了衣裳。且进宫只能早点儿去,在北宫门外等着时辰到了进去,却不能迟。
因此,安静茹早饭也没吃,就叫赵嬷嬷等人打着灯笼到荣景园。姜氏屋里已经灯火通明,正屋门开着,姜氏已经着了浩命服,崔嬷嬷正在给她梳头戴大妆。
安静茹上前见了一礼,姜氏便道:“我这里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你去瞧瞧蕙丫头预备的怎么样了。”
刘氏是不能进宫的,大周朝的制度,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正妻才可封为浩命,所谓妻凭夫贵。韩家的几位浩命,皆是因为丈夫继承了爵位,因此正妻便可封浩命。如果这一回容惠选上了,破例封了刘氏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这么个情况下,刘氏倒不稀罕如今就封,横竖也要不了几年,三老爷熬到正三品,这浩命她也少不得是有的。
刘氏在容惠屋里,容惠已经换了衣裳,两位嬷嬷正在给她梳头,刘氏捧着首饰匣子,禁不住将里头容惠带过的拿在手里细看。她不用进宫,也不怕哭红了眼叫外人瞧见,因此又毫无顾忌地抹了一回泪。
安静茹劝了好一阵,她才渐渐止住了,拉着安静茹的手道:“总觉得心神不宁,我的儿去了竟好像不能回来似的。”
安静茹都不知道该怎么劝,不管是容琳还是容惠,都有伤心的人。倒是容惠,语气平静,“容琳妹妹年纪倒比我小些,理论起来,我也不比她差!”
安静茹暗惊,刘氏明显没听出容惠话里的意思,又抹了一把泪道:“你那里比她差?我这会子倒希望你模样不好,性情也不好,样样都不好才好!”
容惠没说话,只是目光坚定地盯着镜子里的人影儿。安静茹还是第一次见她这般模样,一时竟呆住。耳边不由得回想起欧阳倩说过的话,容琳去了,王氏难免伤心,伤心之余若是被人挑拨两句,就很容易对王妃,对太夫人甚至是姜氏产生芥蒂。这后宅的女人,都是不能小瞧的。
容惠也是想到了这一点儿么?这个女孩儿本来就十分懂事。安静茹觉得眼眶湿润,这冰冷的韩家,其实也有很多温暖的东西。
外头天儿灰蒙蒙就要亮了,容惠刚刚收拾好,太夫人那边就打发婆子过来请,刘氏这才忙着把泪擦干了,叫来自己身边最倚重的李嬷嬷,叫她今儿陪着容惠进宫。
到了太夫人屋里,沈氏和太夫人也已经按品级着了大妆,安静茹叫人传饭,又去隔壁屋里帮着摆碗著。
今儿进宫是指明了每人身边可带一位服侍的嬷嬷,横竖姜氏、沈氏、王氏、两位姑娘都能照顾太夫人,因此也无需安静茹媳妇辈的或者刘氏跟着去。
至于刘氏,太夫人不叫她去,更担心的就是她那脾气,万一殿前失仪,可就又落下把柄了。
容惠随太夫人一起坐了,沈氏和姜氏也都坐下。刘氏伤心,太夫人叫她旁边坐着,安静茹在跟前伺候她们四人吃饭。只是,大伙胃口都不太好,只有沈氏喝了两碗粥。
饭后,外头已经亮起来,门上的婆子领着王氏和容琳过来。韩睿华和韩睿龙护送一众女眷进宫,天大亮便出门,一共六辆马车,浩浩荡荡穿过子午街,朝北宫门而去。
安静茹从垂花门返回来,走到哪里就觉得哪里都静悄悄的,忍不住叹口气,品翠琢磨着低声道:“不是还有两位县主么?咱们家的姑娘,哪里及得上两位县主身份那般尊贵?”
安静茹没说话,却想起容惠临走时深深望了刘氏一眼。就在刚才,还拉着安静茹低声道:“请三嫂子替我告诉我娘,这辈子不能在她跟前尽孝,下辈子就变作男儿身,一辈子在她跟前……”
她分明是已经做好了,这一去便要留在宫里的打算。
安静茹觉得难受,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却走到三房那边。
卢氏正好挺着大肚子走来,瞧见安静茹忙远远儿喊了一声,安静茹忙擦了泪,又拍了拍脸,这才朝卢氏走过去。
卢氏很是担心地朝刘氏屋里望了望,道:“我竟不知该如何劝我婆婆……”
安静茹亦说不出话来,刘氏纵有万个缺点,可她的优点确实叫人动容的。
“也不知她们什么时候能回来。”
卢氏也摸不准,“我这小姑子,温温柔柔性子和顺,我嫁来的时候不多,却也由不得要心疼她。在娘家那会子,爹娘身边只我一个女孩儿,从小到大都是被惯着的,如今好容易有个妹妹可疼了,却没疼几天,她就要……”
说罢,眼眶儿也红了。卢氏也曾读过书,明白这也算是皇恩的一种。然而这种叫人生离的皇恩……若容惠是个不招人疼得,去了也就罢了,不过伤心一两天,可她那样好。娇滴滴的女孩儿,果真去了西北蛮夷之国,且不是要香消玉损?
旁边的人见她,忙劝道:“四奶奶紧着身子些,哭多了对胎儿不好。”
卢氏勉强止住泪,望着安静茹道:“三嫂子陪我去瞧瞧我婆婆吧。昨儿我仿佛听见,婆婆和公公拌了几句嘴。”
三老爷倒不是那冷血的父亲,大抵是被刘氏缠烦了,安静茹点头。
两人并肩到了刘氏正屋,屋里静悄悄的,刘氏歪在榻上,屋里一个丫头坐着做针线。见安静茹和卢氏,忙放下针线走来见礼,又低声道:“三夫人昨儿一夜没合眼,这会子好容易才眯着了。”
安静茹和卢氏只得退出来,恰好一位要回事的管事婆子招来。卢氏便道:“三嫂子忙吧,我回去歇歇。”
这个上午,安静茹一直都在忙,先是日常杂事,后又让品翠和赵嬷嬷、夏香等丫头陪着,拿了各处存放东西的库房钥匙,去各处库房瞧了瞧。那些账目本来就有些不清不楚,安静茹一直想理出来。
有些东西不能用了,清理出来好抹了帐,有些东西几漏了,本来是有的,因为账目上没有,要用时又置办了。林林总总,一个上午就在库房里穿梭。这样的忙碌可以叫人不必去想其他。
快到午时,随着太夫人他们去的人,回来了一个,说宫里赏了午宴。
紧接着,徐家送来了贺礼。
安静茹忙抓着回来禀报的婆子问:“可知是咱们家那位姑娘?”
婆子摇头道:“奴婢在北宫外的广场上,是宫里的女官出来传的话,奴婢们没敢细问。”
“二爷和三爷呢?”
“二爷和三爷本来不进宫,后来又传进去了。”
安静茹叫厨房备了些吃食跟着婆子一起带去,他们要在哪里一直等到太夫人他们出宫。
午饭也无甚胃口,草草吃了几口就叫撤下去。刚刚吃了一口茶,又有人送来贺礼,安静茹少不得一一见了那些送礼的婆子,虽觉得这些贺礼看起来格外刺眼,却还是要将回礼安排下来。
好在不过几家,欧阳倩午后没事儿,也跑来这边瞧。看着那些送礼的人家,禁不住蹙眉道:“竟是都与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