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墙-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然要积极巩固和发展这个模式,而不是过早改变。
坦率地说,出版界对哥们儿的“四面墙”作品长期保持令人费解的冷漠(也许我理解错误,因为我看到许多不怎么样的作品都出版了,虽然出版不是评价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是我还是真心希望能手捧一本书,躺在床上阅读)。也许,哥们儿这样的“通俗”作家进不了评论家的视野(也许更大的可能是题材问题,这里我们不做讨论),只能在“书评杂论”里炒作。哥们儿以他的深受读者喜爱的小说证明了他的作品的含金量一点也不比那些有着深厚的“诺贝尔”情结、很自我的作品差。事实上,我们有许多看上去很“纯”的,让评论家津津乐道的作品并没有多少含金量,有的很可能是包装过的文化垃圾。不关注哥们儿这样的作家,是评论的失职,也是评论的失败。如果我们评论懂得与时俱进,以读者为中心去展开文学批评的话,那一定要感谢哥们儿以及“四面墙”模式提供的有价值的评论资源。
起点…淡漠青衫篇
评《四面墙》---不可不来,不可常来(作者: 淡墨青衫 )
“不可不来,不可常来”是《四面墙》的作者给欣赏这本监狱纪实文学读者的忠告,我能理解他话语中的热情---他真是为了我们好,对此,我表示感谢,但坚决不打算“来一回”。
看这本书我用了十四个小时,当真是酣畅淋漓痛快之极,到不是作者有魔鬼般的文笔,能另我在电脑便秘也似端坐良久,戕害着我明媚的双眼---委实是他说的故事太精采。这部网络作品带给我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皆因在《四面墙》之前,从未看过关于监狱生活这样鲜活精采而又真实残酷的纪实小说。在看《四面墙》之前看过的关于监狱的有方苞的《狱中杂记》,但年代太久太简约,而且记录的是封建社会;李敖虽然是大家,但他好象志不在此,关于狱中生活写的极少,没有系统的记录过。
所以,《四面墙》等于一颗闪烁的流星划过我黑暗的心---这样形容有一种变态的感觉,但到是我最诚实的阅读态度的表述,乍看此书绝对是猎奇心理在先,毕竟社会主义的大狱我没有去亲身体验过,阅读伊始,好奇心便使我欲罢不能。作者自称此书是“大流水”,我深以为然,文中使用的小说技巧很少,基本上都是用平实的叙事体来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从交待犯罪起因-犯罪过程-刑警调查-看守所-劳改队-出狱,作者如洪水般一泄而过,卷走一切会影响读者阅读快感的小技巧,也没有试图用笔去重塑和创造人物,虚拟事件,作者虽然使用第一人称写作,但没有第一人称的毛病,并没有试图用“我”去左右和影响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并不是狂热的介入者,但也不是冷静的旁观者---《四面墙》不允许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人在狱中身不由已,作者虽然是《四面墙》的创作者,但也没有允许自已去破坏游戏规则,去“把儿闲”,而是老老实实的充当整个棋盘上的棋子,让环境、规则、带动着“我”一步一步走在监狱,走出监狱。
我有时会想起《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出场的描写,《笑傲江湖》在众人的口中走出一个飞扬跳脱的浪子,而《四面墙》通过对每个人的记述,慢慢的,一点一滴的塑造出一个真实的监狱。
就这个角度来看《四面墙》,很容易就能得出这么个结论:看了《四面墙》,坐牢不发愁。
然而我又觉得不仅仅如此。我到愿意把它大而化之,放到整个社会中来比划一下。从字面的意义上来看,《四面墙》里犯罪的知识分子、毒枭、小偷、流氓、轻刑犯、死囚、代表一个被管理被强迫“劳动改造”的一面,
而代表秩序和强权的当属刑警、监狱长、狱警、这只能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阶层。这两者纯粹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解构到整个社会层面来说,就是国家政权与公民的关系---两者都通过暴力来维系。不管是监狱或现实社会,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与被限制的自由,都需要一个游戏规则。通过《四面墙》看到了什么?是金钱、暴力、强权,以此形成的潜规则对人肉体的伤害及对心灵的损毁、扭曲。二龙是犯人中的霸主,他依托的是什么?正是金钱+门子+武力,而相比他弱势的一方怎么在这种规则下分得利益?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崔明达、何永、李海强等人充当了打手,傻狗就只能抛掉自尊做一个弄臣。老三靠心机,麦麦靠门子和自保的能力,都混的不上不下。余下的如门三太、关之洲就是最底层,靠运气等饭吃。而这些并不是固定的,如小杰,又不能打,又失去了门子,就从杂役掉到了最底层,是个人就踩他一脚。这实际上就是个食物链,放之四海皆准,只是在监狱里伤害被放大了,环境却缩小了,因而更显的触目惊心。
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使用国家暴力或个人暴力的制度,以避免其对人性的伤害。作者开篇时曾言道:关注人性、人权及司法进步,后改为只关注人性。虽然我理解作者的苦衷,但实际上抛开制度谈人性是不可能的,那只能是水中捞月。
有网友说,《四面墙》写的就是一个字:囚。妙哉斯言,不管是墙内墙外,大家都囚于其中,我们能期望的,便是未来的这个囚字的四个框能变的宽松一些罢了。
起点…wang110篇
真实的《四面墙》 作者: wang110
《四面墙》是一部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作品,它融汇了作家真挚感情,体现了作家真实思想。质朴的文体,出色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甚至是悲剧性的情感,给人留下真实而坦率的印象,让读过并喜爱它的人能够得到生活中宝贵的经验。它对社会的某些现象,敢于进行措词如此直白的抨击,这在文学作品上还不多见,这是《四面墙》不容忽视的现实主义特征。中国敢于说真话的人已经不多了,包括我在内。
翻开文章让人耳目一新,感觉到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不同的人,不同的人性,真实的人,真实的人性,人对生活的态度,人对命运的态度都写的透彻。使人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光就有影,有黑就有白。社会也好人性也好均是如此。人性的善使监狱的产生成为可能,人性的恶使监狱的产生成为必要。在四面墙内,麦麦见识到人性最原始的暴露,以及对人性无情的践踏。经过监狱这特殊的环境教育;让人明白许多许多。。。。。。。。。《四面墙》展示的是这样一幅“陌生的,特别的现实世界”的晦暗画面,画面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听凭命运的驱使,飘忽在“迷茫和麻木的生活”之中,“既不明其缘由,也不知会被抛向何方。”书中着重描写麦麦如何直面“四面墙”,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生存。小说围绕主人麦麦的坎坷遭遇,冷静而客观地揭示了一系列灰色人物的悲哀生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麦麦的经历,只不过是反映整个监狱生活中的一小小的插曲。
麦麦在小说里直言不讳地描绘出了监狱生活、人的信仰、生存规则,同时也形象而真实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物也是时代的人、阶级的人、社会的人,他们的个人命运总是同他们所处的时代联系在一起的。麦麦就是这样冷眼看世界、如实反映生活,就是这样不断地揭示着社会的疮疤。这无疑显示了麦麦作为文学家具备着时代喉舌的可贵品质。作为一个内心敏锐的作者,麦麦不会看不到他借以存身的社会的诸多不足之处,而人世间的种种磨难,许多正是这社会弊端所造成的。
小说中主人公麦麦最后省悟出的“真的出来了吗?”,实际上也就是作家己审视了人生、社会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麦麦之所以选定“《四面墙》”作为小说的标题,其用意也就在于此。
幻剑…寄居蟹篇
标题:墙应该存在吗?…………《四面墙》点滴之我见
()好看的txt电子书
也许一切都是偶然,应该说那只是不经意间的一窥,这一窥却让我触及了本
该不属于我的一些东西。这应是一段经历吗,这算是一份心情吗,还是这仅仅就是一种体验?我也对四面墙内外的舞台迷惘了。当我追索麦麦的一段不堪回首的足迹走过之后,我有一种胸口被压抑着的感觉,这就如同在水中不管怎样挣扎都无法浮出水面一样,它使我不安。因为我感觉到了……那堵墙的存在。
作者想向我们展现的墙应该是已经被提升了高度,广义化了的。麦麦几次感到的四面墙都很不相同,虽都无形,但是当他经历更多沧桑后,他的内心在积淀,在求索。这堵墙究竟在哪呢?是司法和社会规范筑起这四面无形的墙吗?这些墙都有着他们的界限,但是也很暧昧,当你无意间撞及或者逾越时,都是对它存在的挑战,不可容忍。但是也有人会在他们自己心灵周围筑起了重重的障碍,他们时常感觉压抑、没有出路。这些人是一手把自己仍在墙里面的,他们值得同情吗?
书中思想已经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都用不着同情。凡是被墙困在里面的,哪个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呢?没有什么命运不济,造化弄人,你做的因就的担的起果,不管这个结果多么不想看到,你也不应该逃避。监狱这个代表法律的暴力机关,是种种四面墙最直接的体现,也是矛盾的焦点。 人人都很畏惧它,但是它何尝不是人类一手创造出来的呢?他代表着一种制约,一种对相对自由的哲学理解。文章中说到一个故事:“以前我们那里有个越狱的更惨,也是趁那样的晚上跳墙跑的,结果刚出去,就让俩犯人给按住了,他惊吓了一家伙后说了一句:你们也跑出来啦?那俩人说你他妈快醒醒吧,这里是我们监狱。——你猜怎么着?那是旁边一个监狱,紧连着的,那小子是个糊涂蛋。”
这个故事读来不觉莞尔,细细思量又发现有不可捉摸的东西在里面了。这是一个寓言,也是一个最为尖刻的嘲讽。你从这堵墙内逃出,但是你怎么就知道不是进了另外一堵墙内呢?
《四面墙》的成功是它的不可怀疑的真实性,是它给我们带来的警醒,带来的思考。当你通读一遍之后,你就会更加看清一些诸如人际关系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如果你不想放弃这样一个不可多得机会,那么你就跟随麦麦走完四面墙内的路程吧。也许你会变得更加成熟,也许你会忽然顿悟,让你得到本该是掠世沧桑后的体会。因为在墙的里面,矛盾不可逃避,你只能孤身面对,这些都是一个人心里成长中所要经过的磨难,麦麦豆会以言行告诫你,而对于你来说这些却是来的那么容易。
当我读完《四面墙》之后,原来本该有的不平和愤慨都没有了,我深刻的明白了这就是社会,这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
我写评论的心情很复杂,难于言表。我只想说,我现在即荣幸,又多少有一些失落。我荣幸于偶然的机会读了这样真实的作品,玩味人生;我失落于看到的只是一篇初稿,而且作者用的也是极不情愿的写作顺序。它里面还有一些暇渍和不足,但已经让我们窥见一斑了。最终的版本我不能如现在般的精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