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 >

第48部分

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第48部分

小说: 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痒时去掉药饼,每日敷一次,连敷数次即愈。用于疳证。
来源:《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7方
药物:杏仁九克,皮硝九克,山栀九克。
制法:共研细末,加葱白(一寸长)三根,艾头(一寸长)三根及面粉、
白酒适量,同捣如泥。
用法:于睡前敷于脐部,白天除掉,第二天再制一剂敷脐。用于疳证,
早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只宜作为配合疗法之一。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一):二十一,一九八六。
8方

()好看的txt电子书
药物:霉丸十克,榧子十克,吴茱萸十克,鸡内金十克,栀子十克。制
法:共研末。
用法:取药粉二克贴神阙,外用胶布固定,三日更换一次,可配合针刺
四逢,每周一次,连刺三周。用于疳证。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二):三十三,一九八七。
9 方药物:艾叶,胡椒各一克。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用黄酒调糊,敷于脐部,隔日换药一次,连用三至五次为一疗程。
用于疳积,对虚寒型疳积尤为适宜。
来源:《新编中医学概要》
10 方
药物:五倍子九克。
制法:焙黄,以醋捣粘如膏。
用法:抹于脐腹。用于小儿疳积,瘦弱,抓耳搓眼,搓鼻子。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1 方药物:皮硝三十至六十克。
制法:纸包,放布袋内。
用法:敷于脐上。用于小儿疳膨食积。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2 方
药物:栀子、芒硝各九克,杏仁六克,葱白(一寸一节)七寸。
制法:前三味药研末,用葱白捣烂成泥状,再搅白面、陈醋调和成膏。
用法:贴脐部,七天后揭去。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3 方
药物:桃仁、杏仁、小枣各七枚,栀子三十克,朴硝、川军各九克,鸡
子清三个,蜜三十克。
制法:将前药共为细末,用鸡子清、蜜调匀,摊布上。用法:贴肚脐,
七日一换,连贴三次。用于小儿大肚子痞,面黄肌瘦,肚大青筋,午后发热。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4 方
药物:皮硝十克,杏仁六克,栀子三克,葱白七茎,红枣(去核)七枚,
头道酒糟三十克,灰面九十克。制法:诸药混合捣如膏状。
用法:将药膏分作两份,摊于青布中间,分贴神阙、命门|穴,胶布固定,
三日换药一次,一般二至三次即可减轻症状,贴愈为止。用于疳积。
来源:《|穴位贴药疗法》。
15 方
药物:甜酒曲一个,芒硝六克。杏仁十克,栀仁六克,使君子肉七粒。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晚上用浓茶汁敷脐部,布带包住,次晨除去,连敷三晚。用于疳
积腹胀大,时而腹痛,时下蛔虫而服驱虫药暂未奏效者。
来源:《湖南中医单方验方》
16 方
药物:山楂、栀子、大枣(煮熟去皮核)、芒硝各三十克,大葱二百五
十克。
制法:山植、栀子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和芒硝、枣肉、大葱,并
加面粉三十克,共捣融,加白酒适量,调和为膏。
用法:敷神阙、命门|穴,每隔三小时,把药饼取下,加酒适量再敷,连
敷三至五天。用于疳积。
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17。芒香散
药物,芒硝十至二十克,小茴香一至三克。
制法:小茴香研末。用法:小茴香纳入神阙|穴,再将芒硝装入纱布袋内
覆盖之,外用胶布固定。用于疳积腹胀。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备注:亦治新生儿腹胀。
18。 疳积散
药物:山植、生栀子、桃仁、大枣(去核)各七个,葱头九个,芒硝三
十克。
制法:共研末,加适量面粉,酒调作成3×3×1 厘米大小药饼:
用法:外敷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用于疳积。

()
来源:《陕西中医》(六):二百六十一,一九八五。
19 方
药物:生栀仁三十粒,桃仁七粒,皮硝九克,葱头七个,飞罗面一匙。
制法:研为细末,与蜂蜜,鸡蛋清调匀,荷叶为托。
用法:贴肚脐。用于小儿疳积。
来源:《经验奇效良方》。
20 方
药物: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楂、麦芽、神曲、
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木、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
各十五克。
制法:麻油熬,黄丹收,朱砂三克搅匀备用。用法:贴肚脐。用于小儿
疳积。
来源:《理沦骈文》。
21 方:
冯氏化痞膏药物:黄柏、莪术、秦艽、生山甲、大黄、川贝、木鳖子、
山楂核、荆芥、三棱、当归、阿魏、肉桂、生龟板,皮硝、|乳香面、没药面、
麝香粉。
制法:除|乳香、没药、麝香外,余药依法熬成膏,再兑入|乳香、没药面、
麝香粉搅匀。
用法:贴于脐部。用于小儿疳积,有显效。
来源:《冯氏疳积疗法》。
22 方:
秘方化积膏药物:红花、阿魏、栀子、飞萝面、葱白、蜂蜜、麝香。
制法:依法共研调成膏。用法:贴敷脐部。用于疳积,一般五至六日即
见疗效。
来源:《河北中医》(三),六十八,一九八○。23 方药物:(1)胡
椒、丁香、莱菔子。(2)元明粉、莱菔子。制法:(1)、(2)方分别研细
末。
用法:敷脐。(1)方用于疳积兼寒者,(2)方用于疳积兼热者。
来源:《光明中医》(二):二十二,一九八八。


24 方
药物:猪尿脬一个,曲酒一百至二百毫升。
制法:将曲酒灌入猪尿脬中,扎紧上口。
用法:置于患儿脐腹。用于疳膨之疾。
疗效:此系江苏海门民间验方,治疗疳膨之疾,每有简捷之验。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六):三十四,一九九○。
25 方:二香散。
药物:丁香,广香各三克,吴萸四点五克,肉桂一点五克。
制法:研细末。
用法:敷脐,两天换药一次:同时内服苡仁、山药粥。用于小儿脾疳。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四):十,二九八八。
26 方
药物:使君子二十克。
制用:使君子二十克研成细末,加浓茶拌匀,敷贴脐部|穴位,外用纱布,
胶布固定。
27 方
药物:艾叶三十克,胡椒三克,酒适量。
制用:艾叶捣烂,胡椒研末,二药加酒调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胶
布固定。说明:此法用于虚寒型。
28 方
药物:玄胡粉三克,胡椒粉零点五克。
制用:把诸药混合均匀,直接放入脐中,外敷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一次。
功效:消积除胀。适用于小儿疳积初期,纳差,食而不化,腹胀,喛气、
呕吐,便秘等。
29 方
药物:癫蛤蟆一个,胡黄连十克,鳖甲二十一克、麝香九克(或公丁香
代)。
制用:癫蛤螟放在新瓦上焙干,去内脏。鳖甲用醋炒后,除麝香外,其
余诸药混合,共研为细末,过筛备用。另将麝香研未,取适量先纳入患儿脐

()免费TXT小说下载
孔,再取其他药末三十克撒布于麝香面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三日
换药一次,至病愈方可停药。功效:清虚火,消积滞。适用于小儿疳积,面
黄肌瘦,毛发稀疏,肚腹胀大,纳差烦渴,腹中有痞块者。
【|穴位敷贴疗法】
1方
药物:生栀子九克,鸡蛋清适量,面粉少许。
部位:神阙|穴、涌泉|穴(双侧)
制用:生栀子研成细末,加面粉、鸡蛋清调拌,制成三个药饼。分别敷
贴于脐中及两足心涌泉|穴。
功效:清心除烦,消积除胀。适用于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腹胀、纳差,
五心烦热,夜睡不宁等。
2 方药物:生香附四点五克,生半夏四点五克,鸡蛋清适量。部位:涌
泉|穴(双)制用:香附、半夏共研末,加入鸡蛋清调匀成糊状,以布包扎于
两足心涌泉|穴。
功效:行气和中,消积理脾。适用于小儿疳积,面黄肌瘦,厌食腹胀,
大便完谷不化者。
3方
药物:鲜疳积草十五克,生姜三十克,葱三十克,鸡蛋清适量。
部位:涌泉|穴(双侧)。
制用:前三味药混合,捣烂,加鸡蛋清拌匀,晚上临睡前敷两足底。隔
三天换药一次,五至七天为一疗程。
4方
药物: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量,冰片少许,樟脑少许。
部位:内关|穴(双侧)。
制用:前三味药晒干,研成细末,加入冰片、樟脑。每次取药末十五至
二十克,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穴位上,用纱布包扎。每次敷二十四小时,
隔两天敷一次。
5方
药物:木香十二克,陈皮十二克,莱菔子十二克,三棱十克,莪术十克,
槟榔十克,姜黄三克。

()好看的txt电子书
部位:中脘|穴。
制用:各药混合,研成细末,调拌凡士林敷|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
定。
注:如无凡士林,用麻油即可。
6方
药物:白矾、陈醋各适量。
部位:涌泉|穴(双侧)。
制用:二药调成糊状,敷两足底|穴位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
药一次。
注:此法用于虚寒型。
7方
药物:皮硝十克,杏仁六克,栀子三克,葱白七茎,红枣(去核)七枚,
头道酒糟三十克。
部位:神阙,命门|穴。
制用:各药混合,捣成膏状,分别敷贴于|穴位,盖上干净布块,再用胶
布固定。隔两天换药一次。
【灸法】
药物:艾条。
部位:身柱、大杆、中脘、足三里|穴。
方法:点燃艾条,靠近|穴位,距离三厘米熏灸,每|穴熏五至十分钟,每
日一次。
注:只灸身柱|穴亦可。
【针刺|穴位疗法】
取|穴:四缝|穴(双侧)。
方法:三棱针与|穴位处均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刺四缝|穴,进针零点五至
一分,出针后挤出黄|色液体,用消毒棉球拭干。隔日一次。
【割掌指疗法】
割治部位,可选用两手掌食指、中指之间的根部,或大小鱼际处。用肥
皂将病儿手洗刷干净,术处用碘酒消毒,将病儿腕关节握住,术者左手握儿
四指,右手持消毒手术刀直戳割治部位,创口长度约零点五厘米,深约零点

()好看的txt电子书
四厘米,随挤出黄白色脂状物如黄豆大,并将之剪去,撒以止血粉,复以消
毒纱布、绷带包扎,并用拇指按割治部,以防止出血。第三天后可解除包扎。
在包扎期间,须妥为保护,避免污水浸入,以防感染,一次只割一只手,隔
日再割另一只手。
【按摩疗法】
1。推法:①推脾经。术者用右手拇指自患儿左手拇指尖部向掌根方向做
直线推法,操作二百至三百次。有消食导滞之功。②推大肠。术者用右手拇
指向患儿食指尖部沿挠侧面(靠近拇指侧)向指根方向做直线推法,可温中
止泻。操作一百至三百次。③推三关。术者以右手拇指桡侧面沿患儿左前臂
桡侧阳溪至曲池|穴之间直线作推法,可培补元气。每次操作一百至三百次。
2。揉法,①用指揉法在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各揉运一分钟,用掌摩
法摩腹两分钟。有益气和血,清虚热的作用。②揉按足三里一分钟,可温阳
补气,③用指揉法在脾俞、胃俞、肾俞各揉运一分钟,可补脾胃,调中行气。
3。捏脊:①腕关节稍背伸,拇指在后,食中二指在前,余二指自然靠拢
中指并拿捏住皮肤,拇指同时向前推动,食中二指相继移动。双手交替操作。
②腕关节向尺侧偏屈,食指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