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灶下婢 >

第89部分

灶下婢-第89部分

小说: 灶下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为奴为婢,也好过跟着我们。可没想到你还是眼睁睁地看着马车走了,我晓得你心疼孩子,可难道让她跟着你,就这样饿死?”
  托付,当然要把孩子托付给她们,可总要想个法子,秀儿低头看着女儿,并没接那丐妇的话。丐妇得不到秀儿的回应又叹气:“不是说你就是京城里的吗?总还有亲友。”
  “我爹已经死了,我娘,死的就更早了。”淡淡地说完这话,秀儿就把孩子放下,从包袱里拿出一把只剩下三个齿的木梳,慢慢地给女儿梳起头发。小娃娃已经吃饱,又晒着暖呼呼的太阳,现在娘又给她梳头发,已经高兴地露出一口小米牙。
  秀儿给女儿梳好头发,这才把女儿重新抱在怀里:“等过两日,娘要带你去个地方,把你交给姨姨们,再也不忍饥挨饿受冻了,你说好不好?”小娃娃点头:“好。”接着抬头看着秀儿:“娘,那你跟我一起去吗?”
  “这样大的孩子,晓得什么?马嫂子,我说,你就告诉她,要她乖乖听话好了。”丐妇以为秀儿是听自己的劝,要把孩子给卖了,急忙开口劝。
  秀儿没有理她,只是瞧着女儿:“娘本来想一直照顾你的,可是娘病的很重,所以娘不能跟你去。你到了那里,要乖乖听话,姨姨问你,你也不能说,娘在哪里,好不好?”
  兴奋中的小娃娃当即就觉得不对,她是个早熟敏感的孩子,圆圆的眼里立即就有了泪:“娘,我要和你在一起。”说完这娃娃就伸手搂住秀儿的脖子,怎么都不肯分开。
  娘也想永远陪着你,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可是娘已经病的很重了,娘也不愿意被她们看见自己过的不好。秀儿眼里的泪落在女儿头发上,只有把孩子搂的更紧,就让自己再和她待两天,等过了初十,就把她送到绿丫家门口。两天,母女最后团聚的日子,也许就只剩下这两天了。
  若上天垂怜,不,上天从不曾垂怜过自己,秀儿觉得自己有些累了,开始有些难以呼吸,除了抱紧女儿,抱紧这最后的牵挂,再没有力气去做别的事。
  秦三公子几乎是一路飞奔回府,一进家门就匆匆来到定北侯夫人的上房。定北侯夫人正在儿媳的服侍下喝粥,看见儿子进来脸就一沉,把粥碗一推:“你是来瞧我被你气死没有?”
  秦二奶奶明白自己婆婆最疼这个小叔子,这话不过是气话,忙打圆场道:“三叔是该打一顿,怎么连通报都不通报一声就进来?”这话缓解了气氛,定北侯夫人的脸登时就不一样了:“对,打一顿,你先出去吧,我要听听这孩子,又要说什么话气我呢。”
  秦三公子给秦二奶奶作了个揖,这才走到自己娘面前,跪下道:“儿子惹娘生气,是儿子不该。”定北侯夫人见儿子跪下,又说这样的话,还以为他终于不鬼迷心窍,不再想娶榛子了,心里大喜面上不露:“你也知道气我,我真是白疼了你。”
  秦三公子应声是才道:“正因娘疼我儿子,儿子才想着,要为娘争气。”争气?定北侯夫人脸上的笑容是再也藏不住:“你弟兄四个,你是最争气的,虽说这两日糊涂了些,可也是常事,谁年轻时候没被人迷惑过?醒过来就好,陈家婚事不成,娘再给你寻另一门。”
  “儿子思前想后,儿子这些年的所谓功绩,不过全是祖宗恩荫,儿子既想为娘争气,就想自己挣出一份功劳,那时再娶亲也不迟。”定北侯夫人先在心里说了声有志气,听到后面那句脸就沉下:“先成家后立业也是常有的事,再说多少人家只靠吃祖荫过日子,你这样已经算很不错了。”
  “可天下还有那么多的文人是穷苦出身,白手起家,儿子和他们一比,顿时觉得惭愧。”回来路上,秦三公子已经想了很久怎么说服自己的娘,这番话可真是极其恳切的。
  定北侯夫人已经笑了:“你这话说的,祖宗们拼刀拼枪,为的什么,不就是儿孙们能安安定定地不再拼杀。你这样的福气,多少人羡慕呢。”
  “祖宗们为的是儿孙们安定不再去拼,那儿子也该为自己的儿孙们想想,现在还可以吃祖荫,但以后呢?娘,家里的情形我又不是不晓得。”这话直接说中定北侯夫人的心事,秦家的儿孙们越来越多,进项却越来越少,其实也不是少了,而是白吃饭不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不然当初也不会接受王夫人的建议,把银子放在廖家那里。若不这样也不会认识廖老爷,更不会让儿子认得那位杜小姐,后面的事就变成一锅乱粥。
  定北侯夫人脸上阴晴不定,秦三公子在那耐心等待,接着定北侯夫人这才叹气:“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你要争气,难道还要上战场去杀敌去?现在四海平安,谁还要去杀敌?”
  要的就是这句,秦三公子立即道:“儿子方才不是说了?还有科举一道,儿子想走科举,毕竟儿子也是念过那么多年书的。”走科举?定北侯夫人的眉头立即皱起:“你真以为一个进士那么好中的?就你……”
  “所以儿子要去寻名师,还有,儿子想参加的是下科会试,离现在还有两年,儿子一定会给娘博个功名出来,让娘高兴高兴。”定北侯夫人实在不晓得该怎么面对儿子了 ,想了想才道:“好吧,你既这样想,那就去吧,只是一条,只许去这一次,考不中,不许再给我参加下一回,然后给我老老实实做官去。”
  秦三公子应是,既然说服了母亲,那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
  “你想考科举,想自己争气,只怕不是为了讨你娘的欢喜,而是想娶那位杜小姐吧。”定北侯太夫人看着孙子,淡淡地说。
  “孙儿当然晓得瞒不过祖母去,可是祖母您也晓得,我们家里,从曾祖父算起,受恩荫已经四代,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孙儿这代,怎么都要自己努力了,不然的话,以后就更艰难。”
  定北侯太夫人点一点头:“这本是好事,我自是不会拦你,可是那位杜小姐,她说的话,可够惊世骇俗的,一个女人,一生所该做的不就是相夫教子,夫荣妻贵过这一世,可是她竟要去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孙儿,你虽是真心想娶她,可我还是不赞成。”
  “祖母,您难道忘了高祖母了?她不也是陪高祖父在军中征战,亲手杀敌。太祖得了天下,还赐她一根打夫杖,说从此不许高祖父欺负于她。还有太祖高皇后,她虽没有亲自上阵杀敌,可也全亏了她在军中坐镇?祖母,天下既能容得下高祖母和太祖高皇后这样的女子,那也定能容下杜小姐这样的女子。”
  “那可是乱世,现在是盛世,盛世当然有盛世的规矩。”
  定北侯太夫人若能这么好说服,也就不是掌管侯府几十年的人了。秦三公子又笑了:“祖母说的对,盛世当然有盛世的规矩,可是国是盛世了,那我们家呢?祖母,盛世之中不是每个人家都能太太平平的。秦家,需要的是什么人,祖母比我娘要明白地多。”
  这话让定北侯太夫人抿紧了唇,接着才道:“既然如此,那你也要好生去科举,至于别的,总要等我瞧过了人才能说。”算是答应了一半,秦三公子又笑了:“那祖母要瞧过了人,可也不许拆我的台,各种鄙视杜小姐。”
  “你当你祖母我老糊涂了?”定北侯太夫人伸手扯孙儿耳朵一下,秦三公子故意呼疼,定北侯太夫人笑了,接着心里就在好奇,那位杜小姐当初自己见时,不过是个和周围女子差不多的人罢了,可现在怎如脱胎换骨一般,是人变了呢还是她当初就藏的很深?
  “母亲要见敏儿?”榛子那番惊世骇俗的话,很快传遍京城的同时,王夫人也晓得了,就在王夫人想去瞧瞧榛子问个究竟时定北侯府来人说嫡母召见,王夫人自然要先赶往定北侯府,听了定北侯太夫人的话王夫人不由微微讶异,接着藏起讶异:“母亲原先也见过的。”
  “你还在和我装憨!”定北侯太夫人瞧了王夫人一眼这才道:“连你都和我装憨了,难怪连个小丫头,都能在我面前隐藏的那么好,果然是人老不值钱了。”
  定北侯太夫人年轻时是个严肃的人,待庶出子女不过平平,既少不了他们的吃穿教养,也不会有更多的温情,到老了,反而还爱开几句玩笑,王夫人和她倒还渐渐亲近起来。听嫡母这样一说,王夫人就往定北侯太夫人身边偎了偎:“母亲那是人老不值钱,是女儿特地叮嘱过,让敏儿在您面前规规矩矩的,不然的话,母亲您不就会怪我。”
  这话不管真假,定北侯太夫人这才高兴起来:“等下月我们家请年酒,你把她也带上,和她说,只把我当个长辈,也不用做那么些规矩。”王夫人应是,定北侯太夫人这才道:“你也去瞧瞧你姨娘,我方才就恍惚瞧见,她房里的人在门口站了半日了。”
  既然被定北侯太夫人瞧见,那婆子也就不躲了,走进来笑嘻嘻地道:“老姨奶奶吩咐小的过来,不过是瞧瞧老夫人这里,要不要再斗牌呢。”定北侯太夫人说声贫嘴,就让那婆子带王夫人去探她的生母。
  等屋里只剩下定北侯太夫人一个人,她才一边转动着手里的佛珠一边在心里想,也不晓得自己这个决定对还是不对?会不会被权贵嘲笑?不过,既然有人家都和江南富商家结亲,自己孙儿娶个商户千金又有什么关系?再说了,这姑娘如果真的那么好,那么能干,又何必放她在外面,只要她不勾三搭四,做什么都可以。
  榛子和绿丫很快也就晓得京城里传遍了这番话,榛子不在意,绿丫当然也不放在心上,倒是张谆回来和绿丫说过,说外面议论,都说榛子口气太大。绿丫瞥丈夫一眼就道:“都说女子不输男儿,你瞧瞧,现在都还什么都没做呢,就这样议论,难怪女儿家做不成事,这样议论,是个男人都受不住 ,更何况女儿家?”
  张谆忙给绿丫作个揖:“我知道我知道,所以我也为榛子辩解了几句,用的就是你这番话,不过呢,这样事情,大家议论几句也就罢了。毕竟这女子不嫁,终身为娘家守住产业的情形也有,不过那都是母弱弟幼的情形,似榛子这样,还真有些不一样。”
  “若嫁的不好,不如不嫁呢。你想,秦家是好,可是榛子嫁过去,妯娌婆媳侄儿,头都绊疼了,这会儿不嫁,廖家又不是没人了,东家那边还有几个没出五服的侄儿呢,眉姨娘要是再过两年还没孩子,只怕东家就要去择个嗣子。这年纪大的定不能择,那就是挑年纪小的,若有个万一,那就难说了。”
  张谆点头:“这事我也曾听东家提起过,虽说是表姐抚养表弟,可是这样养大的孩子,就算娶了妻,也要视姐为母,否则还怎么做生意?”绿丫刚要答话,就听到外面传来张大娘的声音:“谆侄儿今儿回来的倒早。”
  张谆忙应了一声,绿丫已经起身迎出去,张大娘手里牵了有些不情愿的楚氏,笑着道:“我说几日都没见过谆侄儿了,过来和他说说话呢。”张大娘的用意,张谆是猜出来了,但人家既没挑明也没做别的,张谆也只能按兵不动,此时听到这话已经笑着道:“伯母好,表妹也过来了,我不过回来一趟,还要去东家那对下帐呢。伯母你和表妹正好陪你侄媳妇说说话,我先走了。”
  说着张谆走了,张大娘想叫住他,可又不好说出口,绿丫忍住心里的笑,招呼楚氏和张大娘坐下,见楚氏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