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灶下婢 >

第82部分

灶下婢-第82部分

小说: 灶下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人想开口,但被朱太太这么一瞧就急忙低头,既然笑不出来也就不笑吧,朱太太心里想着就对绿丫道:“我家里有事,还要赶回去,你就在这住一夜,到的明日再回去吧。”
  说着朱太太就急匆匆往外走,绿丫忙拦住她:“朱太太,你我相识也有许多年了,当晓得我是什么样的脾气,您这样我还怎么在这住一夜,不如我跟你一起回去,到时有什么事也好帮忙。”
  家丑不可外扬,朱太太此时心里想的是这句,倒是婆子忍不住:“太太,您就让张奶奶陪您回去,人多总能说理,再说这事,只怕此时早已闹的沸沸扬扬。”既然如此,朱太太也就点头,那中人被晾在一边,忍不住问:“这里……”
  绿丫已经匆忙地道:“这产业我很喜欢,不过我总是女人家,十分做不得主,等我夫君有空,我再带他来一起瞧瞧。”说着绿丫要走,猛地想起不对,忙从荷包里拿出一块碎银子,也分不清多少,让小柳条拿给中人做辛苦钱。
  中人接过碎银子,掂了掂也足有一两,虽不如中人钱那么丰厚,也不算白跑一趟,忙连声应了。绿丫和朱太太匆匆赶回庄里,上了马车就往京城赶。
  在车上朱太太把事情缘由大略说了,最后才道:“要来拿我的产业,我并不担心,自然有应对的法子,我只是心疼,我和他二十多年夫妻,虽非结发也是从来不红脸的,可他临终前,竟连一份书都不给我,我这心,疼啊。”
  绿丫伸手握住朱太太的手,安抚她道:“朱老爷不过五十出头,算不上十分老迈,只怕是去的太急,不然他定会给你留些话的。”留话,朱太太眼里的泪又流出:“但愿吧,到了此时,我竟不知道该怨谁,我和他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虽使君有妇,但这从不带回家乡,也是常见的事,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二十多年下来,到头来,还是要和那家乡来的人,争一争。
  回去京城这路就没有来时那样轻快,一路飞驰,半个时辰多一些就匆匆赶到京城,进了京城不敢让马飞奔,朱太太只是抓住帘子紧紧往外瞧,心都提到喉咙口了。
  转眼已经到了朱家附近,平日极宽的路,今日被挤的水泄不通,还有人在议论纷纷。听来都是说朱家这事,说是朱二爷拿了遗嘱,要把两头大的孩子给赶出去,占了产业。旁边一人啧啧道:“虽说有遗嘱,可也未免太绝情了,天下哪有只认嫡出,不认这边的道理?”
  “谁晓得呢,只怕这遗嘱都是假的,再说了,这些商户人家,最爱搞这样事情,什么两头大啊,什么妾当家啊,官家也装聋作哑不好管,就该让嫡出的儿子来把他们都赶走,才晓得两头大这种事情,是不能做的。说白了,什么两头大,不过是一个外室,外室女还想占了这份产业,真是做她的美梦。”
  有人恨恨地说,这话入了朱太太的耳,登时脚步有些趔趄,绿丫忙扶一把她,又见小全哥在那直发困,把孩子交给小柳条让她抱回去,自己陪了朱太太往前走。
  朱家的仆人在前面开道,听到朱太太回来,瞧热闹的登时让开一条道,朱太太也是见过风雨的,用手拢一下头发就走进宅子。
  宅里大厅上此时正嚷个不休,影影绰绰似乎能瞧见几个公差模样的站在厅上。此时朱太太哪还有半分伤心,只剩下对朱二爷的怒火,就算有遗嘱,也要掰扯个曲直出来。
  遗嘱?真是笑话。朱太太在心里冷笑一声。绿丫瞧见朱太太脸色,不知怎么心里一凛,叫了朱太太一声,朱太太回头对她笑一笑就走进大厅。
  朱小姐坐在厅里椅上正在低头哭泣,旁边一个忠心的丫鬟正在劝解,吴二爷坐在她旁边,对面坐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瞧那模样,和朱老爷年轻时候很像,那么这人就是朱二爷了。朱二爷身后还站了两个公差。
  朱太太心里品评完了,这才缓缓开口:“怎的,小姐都在哭,你们还不赶紧把小姐扶到里面去,如果动了胎气,我瞧你们拿什么赔。”瞧见岳母进来,吴二爷如吃了颗定心丸一样,朱二爷一闯进来一说话吴二爷就慌了急忙让人报信去请自己的姨母和岳母,偏偏姨母去尚书府赴宴去了,信传不进去,这边朱二爷要逼着拿账本拿钥匙,还要拿了花名册来,把这家里的人都清点一遍,好把自己全家赶出去。
  吴二爷忙让丫鬟把自己妻子扶下去,朱二爷这才懒懒开口:“休想,你若进去里面,偷盗了我家的东西,我找谁赔去?”吴二爷被这句话气的差点晕了。朱太太在心里叹气,也不瞧他们就径自走到上面坐下,唤管家们道:“传话下去,老爷仙逝,我十分哀痛,举家戴孝。”
  管家们刚想上前应是,朱二爷已经站起身,对朱太太冷哼道:“一个外室,也敢在这作威作福,还枉称太太,也只有那样没规没据的人家才有这样的事,我朱家本是乡里望族,哪容得下这种事,给我把这外室和她所生的野种,都统统给我赶出去。”
  朱太太这才转而瞧向朱二爷:“你,没资格。”
  没资格?这三个字简直就像三把尖刀一样戳到朱二爷心上,他拍下桌子:“你这外室,迷惑了我的父亲,才有这些东西,你需知道,我娘嫁了我爹,这一切都是我娘的,你没有资格受用。还有,我娘是你的主人,你见了主人之子,为什么不行礼?”
  朱太太冷眼瞧向朱二爷,朱二爷本以为自己说的话很对,没想到朱太太竟如此冷眼,还要再嚷朱太太已经淡淡地道:“这位你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你有什么资格到我面前罗涅?”
  朱二爷实在太不像话,那两个公差中老成些的一个急忙道:“这位,你要晓得你嫁的男人姓朱,这就是他嫡出的二公子,朱老爷上两个月已经去世,临终前吩咐要把京城中的产业收拾回乡,我们就是陪着朱二爷来办这件事的。”
  朱太太这才瞧着那两个公差:“京中骗子极多,谁知道你们是真是假?你要知道,这些产业也不算少,况且我还有女儿,难道他临终遗嘱里不提这个女儿的产业?”
  “女儿?不过一个外室生的野种,受用这么些年也够了,许她姓朱,已是我家宽宏大量了,若不然,我是兄长,完全可以把她提了脚卖掉,就算你也是一样。”
  “你兄长还活着吗?”这突兀的一句让朱二爷不晓得怎么回答,张了张嘴才怒道:“我兄长当然活着,此时还在家中守孝,不但我兄长,连我娘都活着。”
  原本朱二爷是想拿嫡出兄长和自己的母亲来压朱太太,谁知朱太太冷笑一声:“我从不知道,收拢产业这种大事,会在家主不出面的情况下随便找个人来做。”
  “那是我能干。”朱二爷脖子一梗就叫道。
  “我更不晓得,有规矩的人家,父亲三年之孝未完,就出门做这些事,真是好一个乡里望族,有规矩的人家。姑爷,我还没问问你,京里可有这种规矩没有?”
  “父母生我育我,自当为父母守三年丧,绝不问世事才是。”吴二爷自朱太太一进来就恭敬而立,此时听朱太太问也答出来。
  朱二爷一张脸登时涨红,没想到朱太太竟这样刁钻,本以为她不过是寻常妇人罢了。朱太太已经瞧着他:“所以,你有资格吗?今儿的事,我告诉你,要你大哥亲自前来,拿出遗嘱,那时我们再掰扯掰扯,至于你,给我从哪来滚回哪去。”
  叫自己大哥来?朱二爷瞧着朱太太,恨不得一把把她掐死。朱老爷临终前分了产业,带来的六万现银子,朱大爷分了三万,朱二爷两万,剩下一万两给已出嫁的妹妹增了嫁妆。在家置办的产业,除留下两个庄子做原配的养老送终之资外,剩下的兄弟两人一人一半。
  又对原配、两弟兄备细说了这边的事,说自己死后,给京城送一封信,日后若有机会,兄妹也该见面,纵不能常来往,多门亲戚也是好的。况且这件事,全因自己而起,现在自己将死,什么老醋也该消了。原配和两兄弟自然连连应是,可朱大爷是老老实实在家守孝,朱二爷却动了别的念头,先是嫌做爹的分的不公,给哥哥多分了一万两,还不该给妹妹多添一万两,毕竟在乡里,一千两的嫁妆也是十分丰厚了。
  况且自己的娘住在兄长那里,现在没有说什么,可那两个庄子既是娘的养老送终之资,那将来娘一去了,那些私房还有这两个庄子,岂不全成兄长的囊中之物?毕竟娘做了这么些年的富家主母,私房少说也有万把,那两个庄子都是上好的水田,加起来五百亩田,也有五六千两。算来算去,兄长比起自己,足足多了近三万两的家私,这口气朱二爷怎么都吞不下去。
  朱二爷这样想,朱二奶奶也是一般心肠,见丈夫愁眉不展,就想了个法子,说京城这里,虽朱老爷说要多方照顾,可细算起来,什么两头大,连家乡都没回过,生的孩子都没上族谱的,不过一个外室,外室子哪算得上朱家子孙,到时就说是朱老爷吩咐的,这些产业哪能流落在外,把这些产业收回来,了不起给那外室子千把银子让她过日子,也算有情有义。
  朱老爷听的妻子这话,登时大喜,而且心中的念头比自己妻子还要更狠一些,说什么要留千把银子,她们母女这些年受用的也够了,见不得光的外室,在外充作太太这么多年,哪还有资格和嫡出兄长说话,到时只能全都赶出,也好为自己的娘消了这多年受冷落的气。
  两口子商量定了,又去劝原配,说爹当年在外头,冷落你多年,你现在就给我写一封信,我上京去把那外室母女全都赶出,把产业全收回来,朱家的产业,哪能流落在外?
  这位朱太太本是乡里出生,从没去过比县城更远的地方,也只晓得孝敬公婆料理家务。就算知道朱老爷在外置办了别的妻妾,也只说这是乡里常见的事,横竖朱老爷也拿银子回家,睁只眼闭只眼过了算了,只要不和那人见面,全当这人不存在。
  等朱二爷夫妇这番话一说,她也就想起原先的那些老醋,狠狠落了些泪,再加朱二奶奶在那叹息,说公公临终时候惦着那边,全不记得你在家这样辛苦。这位朱太太也就转了心肠,虽还记得丈夫的话,可更记得当初那些孤独的夜。只是不好十分做主,要朱二爷去问问朱大爷的意思。
  朱二爷生怕哥哥来分一杯羹,忙说这种事,总要悄悄去做,不然这乡里去京城的人极多,到时那边晓得了消息,要做防范,岂不白白便宜了外人?既然儿子这么说,这位朱太太也就同意了,写了封信给儿子,上面大略就说嫡室收外室在外的产业也是常事,求官家做主。
  朱二爷拿了这封信,如得了尚方宝剑一样,飞快去了府衙,塞了些银子给一个相熟的师爷,递上状子,师爷听说京城这里足有四五万两的产业,又和朱二爷要了五百两银子的好处,这才把状纸呈给知府,知府见争产事也是平常事,就批了,让两个公差陪着朱二爷上京去做这件事。
  朱二爷这一路上,打酒买肉,又包了两个粉头给这两个公差,这两个公差感念朱二爷款待,拍着胸脯保证一定能把外室赶走,给朱二爷把这事办的漂漂亮亮的。
  到了京城,这两公差又去寻了相熟的人,打听了朱家情况,晓得朱太太是个厉害的,这才趁了朱太太出门时候上门,为的就是等朱太太一回来,账本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