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灶下婢 >

第157部分

灶下婢-第157部分

小说: 灶下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这铺子虽没有那些外头的大铺子开门开的早,但辰时三刻也要起来开门了。你以后辰时二刻,就要到门前。”
  “是!”张有才给秀儿打了一拱,接着不好意思地道:“昨儿晚没睡着,天快亮时才朦胧睡着,等起来时已经晚了。”他这样不好意思的样子,竟不大像屈三爷,倒有些像绿丫。秀儿压下心里又泛起的思绪,对他道:“少年人难免如此,你先去尚妈妈那里,晓得些胭脂水粉,也不用像小荷她们一样晓得的多,只要晓得一些就好。”
  张有才又应一声是,这才去到尚妈妈那边。尚妈妈今年也将五十,见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来问自己,恨不得倾囊相授,秀儿在那瞧着他们一问一答,心头重又升起那股莫名的情绪,认或者不认,都是难题。
  时光易逝,张有才来到铺子里转眼就是两个月了,他嘴甜手勤,况且没长成的孩子,还不需十分回避内眷。有些女客来了,若小荷她们忙不过来,他也会上去说上几句,跑个腿传个话送个东西,他跑着也就去了,省了小荷她们许多事情。
  秀儿冷眼观察了这些日子,见张有才倒一点也不似自己爹的儿子,在脾性上反而更像自己,心里也不由称奇,毕竟张有才的生母王寡妇,也不是盏省油的灯,至于老张婆,秀儿对她也没有更多期望。
  竟不知张有才这脾性是怎么养成的?难道说真有淤泥里出的荷花?秀儿闲了时,也会旁敲侧击问问张有才年幼时候的事。张有才不疑有它,只当这是家常话,况且心里也想和秀儿亲近的,自然是知无不言,不过提到父亲,张有才只说父亲过世时候甚早,从不记得,别的一个字也不提。
  秀儿心里明白为何如此,他既不提,秀儿也不去问。听的张有才从五岁时就进了学堂开蒙,秀儿心里倒奇怪,这老张婆难道离开屈家后竟转了性子?但这样的疑问,只有去问老张婆,秀儿自然不会去问,只是和张有才平常相处。
  榛子的身子日渐沉重,况且也打着和秦清一起外放的主意,这边的生意细微地方,渐渐倚重张谆,张谆每日忙碌,也不叫苦叫累,绿丫见张谆忙碌,自然应酬更多些,虽晓得张有才到了秀儿的铺子里,却好些日子没去。
  这日兰花来约绿丫,说想去秀儿铺子里寻些胭脂水粉,好送给周嫂的女儿做贺礼。周嫂长女年已十六,亲定的早,年底就要出嫁,几盒好的胭脂水粉,放在嫁妆里,也是增面子的事。
  绿丫答应了,想着要去瞧瞧这张有才到底是个什么样人,也不让丫鬟过来寻,和兰花一起坐轿往铺子里来。兰花只当绿丫静极思动,想出来走走,也没别的想法就和绿丫一起来了。
  轿子到了门前,绿丫先下了轿,张有才见有人来到门前,急忙走出门来迎接:“几位客人往里面去,小店有许多上好的胭脂水粉。”绿丫早晓得张有才和屈三爷生的有些像,抬头瞧见倒不奇怪,兰花下轿的晚一些,又没有防备,抬头瞧见张有才,登时脸色如见了鬼一样,毕竟屈三爷的死讯是实实在在的,而面前竟站了个和他生的有些像的人。
  绿丫见状就轻咳一声,握住兰花的手就对张有才笑道:“原先这铺子里全是女伙计,没想到竟有男的,所以才惊讶。”兰花听到绿丫的话,晓得自己落了痕迹,急忙道:“我怎么没听说这里请了男伙计?”
  “姐姐们平日出街,难免有些不好抛头露面,故此王姑姑才说,请个年纪小的,好跑跑腿。两位若觉得冲撞了,还是让姐姐们来就好。”张有才这样的话也不晓得解释了多少遍,急忙往一边退去。
  “这倒不必,我们也不是那样小丫头。”绿丫把兰花的手再次握紧一些,提醒她注意,这才走进店里,小荷跟着秀儿出去了,店里只有尚妈妈和小青,见了绿丫两人走进,尚妈妈忙起身相迎,还笑着道:“小张哥,你也要过来见见,这是另一个东家。”
  张有才本来打算回避的,听尚妈妈这样说就急忙进来,有些惊讶地看着绿丫,绿丫已经笑道:“我这不过是一小股,算不上什么东家。”
  张有才忙上前打一拱,说了几句也就退出,绿丫和兰花来到静室坐定,兰花这才拍着胸口道:“这是怎么回事?寻个伙计也是平常事,怎的这个伙计生的,倒有几分像屈三爷,细一瞧,和秀儿也有些像呢,到底……”
  这件事,秀儿不愿意过多的人晓得,兰花这边自然不知道,绿丫见尚妈妈端上茶来,吩咐她拿几盒新到的胭脂水粉过来,又对兰花笑着道:“周大嫂当初待我们甚好,她女儿出阁,这份贺礼不能不送,这些,就算在我帐上了。”
  “你故意岔开话,到底有什么事,你们瞒着我。”兰花打一下绿丫的手,再次相询,绿丫见尚妈妈拿进胭脂水粉来,让她先退下才对兰花道:“兰花姐,你也晓得秀儿的脾气的,那些事,她不愿意提,我们也不好问。这件事,若不揭破了,就当没发生,不然的话,大家都晓得了,那才不好瞧。”
  兰花也不是笨人,听了这话就叹气:“明白了,这人只怕和屈三爷有些瓜葛,只怕就是,就是……”兰花把声音压低一些,声音开始变的颤抖,屈三爷当初是有个儿子的,被张婶子抱走了,难道他就是。
  想到这兰花的脸色都变的煞白,拉住绿丫道:“你们也太托大了,难道不晓得请神容易送神难,到时这人要晓得了,要赖着认姐姐,难道把他打出去,十一二岁的孩子,可比不得你祖母那样的人。”
  “兰花姐,你放心,我们不是那样莽撞的人,再说相逢就是有缘,这件事,你千万不能说出去,连姐夫那边都不能说。”兰花连连点头:“我晓得,只是这京城这么大,这地方又这样隐蔽,怎么偏偏就遇到了,难道说,真的有什么缘分?”
  兰花在那嘀咕,这个问题绿丫也想不到,只是和兰花挑起胭脂水粉来,等挑好东西,秀儿也回来了,兰花又问几句张有才的事,秀儿淡淡答了,兰花还要赶回去,就先告辞。送走兰花秀儿才对绿丫道:“方才当着兰花姐的面我不好说,绿丫,你不晓得,我这心里,这些日子,着实煎熬。”
  这种煎熬榛子不明白,但绿丫怎么能不明白?她握紧秀儿的手:“我晓得,秀儿,若是个坏人,也就罢了,可偏偏是个这样好的孩子。”


☆、第118章 纠缠

  聪明懂事;做活有眼力劲儿;这样的伙计;若非是屈三爷的儿子,秀儿是会很喜欢的,可是;就因了他的父亲;秀儿对他;真是警惕了又警惕。
  听着秀儿的叹息,绿丫把她的手握的更紧:“你啊,都三个多月了;就别想这个,好好的;生个大胖小子出来。我见锦儿成日念叨要个弟弟呢。”提起女儿,秀儿的眼变的欢喜:“锦儿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可是我就怕,怕这个生下来,那就,就……”
  “傻瓜,想这么多做什么?石大爷要真有了自己亲生的,就不理锦儿了,你就把锦儿给我,这样贴心的女儿,我还盼着要呢。”绿丫的回答有些出了秀儿的意料,瞥绿丫一眼秀儿才认真地说:“我才不会把锦儿给你,你不晓得,锦儿对我,是不一样的。”有了锦儿,才有了希望,才想着挣脱,而不是曾经有过的,想着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一辈子就算了。
  绿丫收起脸上的笑,把秀儿的手握紧一些:“我明白,秀儿,这怀着孩子,是会想的多些,可是也不能更多的想,不然,对谁都不好。”秀儿闭一下眼,把心中那些患得患失全收起来,当初一无所有都过来了,现在还担心什么?
  外面传来锦儿的笑声,不等秀儿站起身,锦儿就掀起帘子走进来,脸上满是笑,先叫绿丫一声姨这才对秀儿说:“娘,爹爹和我一起来的,说时候不早了,来接你一起回家。”
  绿丫瞧一眼秀儿,秀儿对绿丫一笑,这才把锦儿的手拉过来:“怎么想着来接我的?”锦儿努力地想了想才说:“因为我和爹爹说,想尚妈妈和姐姐们了,爹爹就和我来了。”
  这孩子,秀儿想站起,锦儿已经扶住她的胳膊,抬头瞧着秀儿认真地问:“娘,难道我说的不对吗?”绿丫捏下锦儿的脸:“对,你说的最对了。”
  被绿丫赞扬,锦儿又笑弯了一双眼,这个世上,既有待骨血如同仇人的,当然也有对别人宽厚仁和的。秀儿想着过去二十多年的经历,自己真的不要去想那么多,该像绿丫和榛子说的,一步步往前走,不回头张望。
  三人走出屋子,张有才正在那和石大爷说话,听到帘子响,石大爷回头瞧向妻子,锦儿已经叫着爹爹,张有才站在那里瞧着这个场面,心里生起的是羡慕,姐姐她,这些日子的相处下来,的确是个很好的人,她吃了那么多的苦,现在过着这样的日子,算是苦尽甘来,自己若要认姐姐,会不会破坏她现在的幸福?
  想着这些,张有才的眉不由皱紧,小青已经拉了他一把:“你在想什么呢?东家和王姑姑都走了,你也该和我们赶紧收拾收拾,准备打烊。”张有才急忙应是,尚妈妈已经瞅小青一眼:“你啊,老是欺负小张哥,他比你小四五岁呢,你不把他当个弟弟对待,还老使唤他。”
  “哎呀,就是要把他当弟弟看,才会这样对待,不然的话,样样帮他做了,等过几年他到那些大铺子里去,岂不被掌柜的骂没有眼力劲儿,不会做活。”小青笑嘻嘻地回答。
  她们说话的工夫,张有才已收拾好那些东西,和尚妈妈她们说声告辞就离开铺子。
  “小张哥可真是个好孩子,才十一二岁的孩子,这么懂事,也不晓得他爹娘前世怎么修来的。”尚妈妈和小青把门关起,尚妈妈不由感慨。
  “尚妈妈你既这么喜欢他,何不要他做你自己的女婿?”小青用手捶一下腰,往后院走去,尚妈妈啐她一口:“胡说八道,你又不是不晓得,我没儿没女。”
  小青本就是逗她,索性顺着下去:“哎,尚妈妈,做不了你女婿,认个干儿子不就成了。”尚妈妈又白小青一眼,小青嘻嘻哈哈几句又过去了,尚妈妈坐到灶前烧火,却开始认真考虑起这个建议来,只是不晓得张有才的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如趁着空闲,去问一问。
  “她嫁的姑爷不错,这就好,哎,你还小,不晓得当初那些事。喜哥儿,你啊,一定要做个好人,就当是为你那个爹赎罪。”老张婆听张有才回来说石大爷是个瞧起来敦厚的好人,不由点头道。
  张有才嗯了一声就笑着说:“原来那铺子不止一个东家呢,今儿还来了个,说是什么张奶奶,也在这铺子里有一股。”
  “那是绿丫,你不晓得,她和你姐姐,算是过命的交情。这姑娘当初刚来的时候,那样瘦瘦小小,说是十岁,也就有人家七八岁的孩子高。”
  老张婆这话让张有才咦了一声:“原来和姐姐认识很多年了。当初那家里,到底养了多少个这样的人?”老张婆想了想:“来来去去的,也有七八十个,有好些是被卖进窑子的。现在想想,逼良为娼,赚的银子越多,不过是越加深罪孽。”
  张有才垂下眼,老张婆见儿子这样就道:“我年轻时候,是不信报应的,毕竟眼见的,多是好人吃亏,恶人得益,可这些年细细打听下来,日子久了,做好人总是不亏的。至于恶人,就算得意一时,不过就是场过眼烟云,到头来,连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