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灶下婢 >

第131部分

灶下婢-第131部分

小说: 灶下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为了这个孩子,屈三爷也是费尽心机,屈三娘子谋划很久,可他们俩争抢这么些年,最后又落的什么呢?屈三爷死在恶狗口下,被丢在乱葬岗里。屈三娘子跟着别人跑了,也不知那个人待她如何,但这样因色而结合的,等到年老色衰,一切都会消失。绿丫感慨完,转头看向秀儿。
  此时已经入春,秀儿鬓发薄如蝉翼,耳边的珍珠坠子在那轻轻摇摆,脸白如玉,身上的玉色衫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秀儿就在这里,她并没消失,就算经过了那么多,她还是她。绿丫舒心地笑了,一切都已过去,未来会更美好,美好的就像此时向这边走来的张谆面上的笑容一样。
  秀儿往旁边走了一步,对张谆道:“就这么几步路,还要来接,难道是怕我拐走了她?”张谆呵呵一笑才道:“话不是这么说,我是和姑爷一起回来,问过你们都在这里,就想着顺路来接。”
  秀儿的轿子已经到了,秀儿上了轿才对绿丫笑着道:“得,赶紧回去吧,等得空了我们再在一起说话。”绿丫和她挥手道别,踏着落日余晖,秀儿掀起轿后的帘子,见张谆夫妻已经携手往另一个方向去了。秀儿不由一笑,这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奇妙,能有今时今日的境遇,已经足够了。至于别的,不去强求。
  廖十三老爷听了榛子的话,回家后就把行李急急收拾起来,把那两个雇来的粗使婆子也打发了,因着有了几日恩爱,工钱出外,还多给了两人一样首饰做谢礼。害怕柳三爷晓得,连房东都没去寻,放在那的一个押月也没要。收拾好了行李,差不多是三更时分,廖十三老爷瞧着这些行李,眼巴巴地等着天亮,好溜之大吉。
  五更时分有人敲门,廖十三老爷让小厮先过去瞧瞧,问过来人,晓得是榛子派来的人。廖十三老爷还怕这些人骗自己,直到这些人拿出有榛字印的条子,廖十三老爷这才安心,见他们已经雇好了车,也就把行李放在车上,带好了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
  天色大亮时,柳三爷安排的人这才过来,瞧见大门大开,急忙窜进去见里面人去屋空,晓得不好。急忙回去告诉柳三爷。
  柳三爷那日和柳三奶奶吵架,要把柳三奶奶关进柴房的事岳父母已经晓得,岳父母带了舅子上门要和柳三爷理论,柳三爷差点被舅子把帽子扯掉,这边还没绊清楚,听的来人说廖十三老爷走了。也就把岳父母撂在那里,急匆匆往那宅子赶。
  房东也晓得房客走了,好在这是先收房租后租的,不但多捞了半个月房钱还有一个押月呢,兴高采烈让人在门口贴吉屋招租的招贴。瞧见柳三爷带人过来,还以为这是来租房子的,等知道是来问先头那个房客的,立即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道:“他又没欠我房租,我哪晓得人去了哪里?还要请您往别处站下,免得人瞧不见我这租房子的招贴。”
  柳三爷此时也没空和这房东争执,立即又寻来人让他们顺着大路追出去,务必要寻到廖十三老爷,把人给自己带回来。那些人听了也就往城外追,追了差不多三十里地,回来报信,说没追到廖十三老爷。
  柳三爷得到回报,气的眼都差不多直了,不但没追回人,又额外多出了赏银。此时他已经知道廖十三老爷去见过榛子,情知这是榛子安排廖十三老爷走的。
  “杜氏,我和你誓不两立。”柳三爷口里骂着,把茶杯生生一捏,这回是真把茶杯给捏碎了,见到血出,柳三爷大叫起来,倒吓的丫鬟们赶紧寻药的寻药,禀告柳太太的禀告柳太太,忙成一团,却没人敢安慰柳三爷一句。
  等柳太太赶来,见儿子面上这样灰败,想起自己兄弟也不管自己这事,眼泪不由吧嗒往下流。柳三爷倒笑了:“娘,事情还没结束呢,您别担心。”杜氏,你我不死不休。
  作者有话要说:同居在古代就是共同居住的意思,没有现代这个意思。
  榛子这个官司,要是打榛子输也是可以的,毕竟古代是完全的人治社会。这个官司,排除人为干扰的话,打两输是最常见的,也就是判定绝户,廖家产业收归官方。现在这个结果,这个理由,完全是人为干扰的。
  好,言归正传,这个文到现在第二部结束,第三部开始,就是他们几个完全成长后的故事了。谢谢大家。

第102章 一年
  下了一阵小雪珠;接着那雪开始变大。()绿丫把手探出看了看那雪,对小柳条道:“今年冬天只怕冷,那舍出去的一百斤米;给了没有?”
  小柳条点头:“已经给了,那寺里的师傅还说;奶奶心肠好,这以后,定是富贵人。”绿丫觉得手已经有些冻了,把手缩回来笑道:“什么富贵人,不过是有力量就做好事罢了。要像榛子;那才不一样呢。前儿不是还说;她拿了一千件棉袄出去给那些老人。更别提这施米架桥这些事。”
  小柳条给绿丫倒了杯热茶:“我前儿去给米的时候;师傅还说;全城都晓得秦家三奶奶是个善心人,还说这样的善心人,才能一胎就得了儿子。还说那些人都在念佛,保佑老爷来生托生到大富大贵的人家。”
  两人说着闲话,绿丫的眉倒微微皱了皱,又要过年了,这一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榛子在九月生了个儿子,虽然闺女也好,但榛子瞧见是个儿子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哭出来,京城里的流言一直都没断过,不外就是说榛子为人狠毒,忝着脸要廖家的钱财,准定生不出儿子来。现在榛子生下儿子,无异堵住那些人的嘴。
  这背后放流言的人是谁不用想都能知道,柳三爷原本就是个睚眦必报的,吃了那么大的亏,不放流言就不是他了。今年榛子有孕在身,生下孩子总要还调养,等明年,柳家就瞧好吧。绿丫收起思绪,刚要让小柳条出去问问把小全哥接回来没有,就听到外头传来小全哥的笑声:“爹爹,骑大马,再骑一回。”
  绿丫把帘子掀起瞧着被张谆高高架在肩上的小全哥:“你们父子这是做什么呢?你儿子年纪小,你也小不成?”张谆哎呀一声把儿子放下来,在手里悠了悠才把他往地上一放:“瞧,我就说你娘不高兴了。”
  小全哥笑的咯咯的,容儿也从屋里跑出来:“爹爹,我也要骑。”这两孩子,小时候还好,越大越不省心。绿丫一把把女儿给拉回来:“穿这么个小袄就往外跑,也不怕冷。”容儿挣脱开绿丫的手就跑向张谆:“爹爹,爹爹,骑大马。”
  张谆把女儿抱起:“好 ,骑大马。”绿丫伸手往丈夫身上拍了几下:“就你把他们两给惯坏的,这一身的雪呢,赶紧进屋,不然都冻上了,全病了我可不伺候。”
  容儿想说不冷,可张嘴先打了个喷嚏。张谆进了屋,绿丫把容儿抱下来交给小柳条,让她把小全哥和容儿身上的雪都打掉,给他们换上暖和衣衫。自己拿着掸帚扫着张谆身上的雪,扫完了让张谆把衣衫脱下来,换上外衫让小柳条把衣衫都收拾出去用火烘,嘴里抱怨不迭。
  张谆笑嘻嘻地听着妻子的抱怨,坐在火盆边把手往火上烘烘拿着热茶这才开口:“我今儿高兴,正好路过学堂就去接儿子,小孩子都喜欢下雪,陪他们玩玩也平常,一年到头也就那么几次,你就别抱怨了。”
  小全哥和容儿都围在爹的身边,听爹这样说就齐齐点头:“平常事,娘,你就别抱怨了!”绿丫上前一人给了一个爆栗才道:“全是你们爹把你们惯坏的,我再不管严些,你们一个个早上房了。”
  小全哥笑嘻嘻地说:“秀姨也不管锦儿妹妹,可锦儿妹妹还是那么乖。”容儿也在一边点头,这一搭一合的,还真是配合默契。绿丫又是恼又是笑,想了想才道:“那你们就更要乖,不然的话,娘就不带你们去见锦儿了,还有你们玉姐姐。”
  这可不成,容儿首先嚷出来:“玉姐姐答应给我做荷包呢。”小全哥也嚷:“柱子要和我去放炮呢。”一个塞一个的淘气,绿丫又往两孩子屁股上各打了一巴掌,让小全哥教妹妹写字。这事小全哥喜欢,可以鄙视妹妹没自己聪明,立即带着妹妹趴到旁边的桌子上两兄妹就在那写起字来。
  这下耳根清净了,绿丫拿过针线继续坐着才问张谆:“你今儿欢喜什么?是不是过年了,要放分红了?”年年分红都有,现在多挣一千还是两千银子,对张谆来说,不是那么太在意了。听妻子这样说就道:“这分红虽是大事,但我们家也不等这些银子过年。我高兴的是,广州那边外洋来的货,从八月在铺子里开始卖,生意颇好,如果这条路走的成,那以后,就再不用担心了。”
  放弃原有的生意重新寻一条路子,谈何容易,廖老爷生前用了两三年的功夫来进行布置,到他去世时候,也不过是刚刚有点小规模。而这条路如果不成,那廖家就是个正经的空壳子。绿丫不由长舒一口气:“阿弥陀佛,总算这样了。我一直在担心……”
  张谆拍拍妻子的手,示意她不要太过担心才道:“这一年里,你在朱婶子那里的银子,共有多少?”绿丫心里算了算:“我们一家子,虽然人比原来多,但一年花销五百银子已经足够了。我又不攒私房银子,朱婶子那里,现在总共有两千五百两,她昨儿还和我说,今年生意好,分红能有四百两,我想着,索性把这些分红也放进去,再添上一百,凑个整数,三千两。”
  张谆点头:“这就对了,朱婶子这边的绸缎生意做的越发大了,只怕有……”张谆又算了算,沉吟一下才道:“只怕比朱叔父临走时候多了四五倍。”
  这个数字吓了绿丫一跳:“多了四五倍,那就是近十万了,那朱家现在也是大商家了。当初你没答应娶朱小姐,现在好了,放走这么多银子!”张谆打妻子手一下:“多久前的事你还拿出来说?我们现在这样,丰衣足食已经够了,银子多用少用还不是一样?”
  绿丫故意装作不信:“真的?”张谆就差举手对老天发誓了,绿丫才道:“逗你呢,只是原来这一份,朱二爷还来啰涅,现在这产业更多,朱二爷要知道了,还不晓得会怎样?”
  张谆并不把朱二爷放在眼里:“那边是朱大爷当家,朱大爷是个精明人,就算朱二爷知道了,也不会放他再来闹。真惹朱太太怒了,一年少了那么多进项呢。”绿丫摇头:“瞧瞧,你现在可是正经商人了,一口一个银子啊,算计啊。”
  “可我没有忘,人还有良心,至于别的时候,当然是银子啊算计啊。”绿丫又笑了,两人讲些别的闲话。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柳三爷也在盘账,眼瞪着对面的大掌柜:“这些帐没问题吧?今年的利息,怎么比去年少了整整三成?”少了三成就是近两万银子。这可不是少数,大掌柜已经道:“三爷,这帐我盘了好几遍了,确实没问题。今年我们虽说又多了两家绸缎庄,可开销也大了。还有虽然做了宫里的生意,但宫里的生意,历来都是赔本的。别的地方,又销不掉那么多的绸缎,利息这才少了。而且廖家现在虽然被我们打压的铺子少了,但朱家趁机起来了。我算着,朱家现在的生意,比原先好了几倍。”
  朱家,当年朱家可还是要仰自家鼻息过日子的,柳三爷又瞧了瞧帐,这才把帐收了:“朱家什么时候,变的这么的……”柳三爷可不肯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后面的话并没说下去,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