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范家娘子-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静没有想到,这个时代,居然已经有了分公司,她以前一直以为,东南亚的华侨华人,都是从郑和下西洋开始的。
“那我们为什么要换上当地人的衣服呢?即便换了衣服,从肤色上,还是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我们与当地人不同呀。”
“你觉得现在的你,从肤色上,能看出不同吗?”管歆说着,指了指李静手中的本子,示意她手上别偷懒。
“不止肤色,长相、语言也有明显的不同呀。”李静说着,对着管歆的侧面祭出眼刀。
“要在当地生活一个月,你一直穿着大宋的衣服,落单的时候,看看会不会被拐卖?其他还有很多缘由。别偷懒,等安顿下来,咱家再与你解释。”
管歆到现在,还是没能习惯李静女子的身份,能够这样自如的与她说话,完全是因为没有看着她;自然,也没有看到李静的眼刀。不然,李静一定又有小鞋穿了。
李静本以为,他们这次住的,还会是在吉兰丹时居住的竹楼,可是,被大象驮着走过一片椰子林之后,入眼的,居然是跟与宋州城风格稍异,但绝对能看得出明显的大宋风格的建筑。
房间里的陈设,除了一些象牙、椰果的雕刻之外,基本上,屏风、床榻,都是大宋风格的。
()好看的txt电子书
放好自己的东西,李静敲开管歆的房门道:“大叔师傅,这个明显大宋风格的建筑又怎么……”
李静剩下的话,被管歆的尖叫声吞没。
看着管歆拿衣服迅速遮住他的豆包脸,李静怔了片刻,关上门失笑出声。
虽是在换衣服,可是,管歆的身体,除了脸和手脚,全部被裹在亵衣里边,而且,他的虚胖的身材,还真的没有什么值得人看的地方。可是,他却做出了如被窥视了的少女一般的反应。
饭桌上,大家(除了李静之外)都换上了大宋的衣服,算是接风宴,不仅苏长山、苏畅,管家兄弟,分公司的金管事,还有护院的老大刀疤脸,连秦勇和秦广都一起入席了。其他人,也都聚在了院子里宴饮。
饭桌上,除了一碗汴京特色的炸酱面和花椒酒之外,不管是主菜,还是配菜,或者水果、饮品,都是真腊风情的。
这种不伦不类的混搭,让李静见识到了海上行人异样的坚持——入乡随俗却又建了一个富有大宋特色的宅邸;在路上穿当地人的服装,一到府中就换上了家乡的衣服;连这个接风宴都是这般有特色。
李静这时,只是觉得无语,还不明白,这些人的坚持背后深层复杂的矛盾心理;越是远离故乡的人,反而越是渴念故乡的特色。
被管歆禁了酒,李静只能喝椰汁和不知道几种当地蔬果混合压榨的说出不酸甜辣苦的味道的饮品。
大口吃完自己的炸酱面,李静本能的大喊了一声“再来一碗”,在座的人,都因为她这一声中气十足的吼声,掉落箸盏。
席间,一阵尴尬的静默。
最后,苏长山端起自己的碗道:“我这一碗还没动过,静儿不嫌弃的话,就用我这一碗吧。”
李静长长的反应弧,此时又发作了,“苏叔叔的自己吃就好了,我再去厨房盛一碗就是。”
此刻,李静还没有注意到,在座的人,不管高矮胖瘦,面前摆着的炸酱面,都是统一的中型偏小的碗。
而李静此话一出,刀疤脸的护院老大,脸上居然留下了泪水。
苏畅深深地瞪了李静一眼道:“每人只有一碗的份额,厨房已经没有了。”
这句话,让席间的氛围,又冷了许多。分明是依然炎热的天气。
李静此时还是没有反应过来,她只是觉得好吃,想再要一碗而已,完全没有想到,这样潮热的天气下,要贮存小麦或者面粉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而一年只有一次跟家乡来的商船见面的他们,面粉,是一种多么珍贵的食物。
不过,李静毕竟不是一个任性不懂事的孩子,听到苏畅说没有了,她微笑着道:“啊,我差不多也吃饱了,苏叔叔的,自己吃吧。”
因为李静的一句话,难得的一个接风宴,在分公司的管事和护院老大的思乡情绪中并不欢快的结束了。
作为罪魁祸首的李静,完全不知所觉,问分公司的下人借了驱蚊的花露水和驱蛇的雄黄,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日,还是秦勇避过所有人提醒了李静,她才意识到了自己犯下的禁忌。不过,李静却是连道歉都不能,因为,道歉,不过是再次戳人伤痛而已。
安全起见,在真腊的这段时间,李静除了管歆吩咐的工作,都跟苏畅在一起,除非必要,绝不说一句话,以至于,分公司的许多人,以为那个跟着商船来的笑得扎眼的多礼(不说话,李静见人只能笑着鞠躬点头)的孩子是个可怜的哑巴。
只在初到真腊的几天,李静跟着出去参观了一番,可是,象背上的颠簸,随时会落下来的倾盆大雨,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边陲半岛脏乱的环境民风,让李静后来的近一个月,称病躲在了宅邸内院。
她的航海旅行的梦想,进一步破碎了。
苏畅每天早晨出门前,晚上回来后,都要敲开李静的房门问她什么时候可以告白,李静每天对他的回答都是“伺机而动”,可是,却一直没有告诉他合适的时机。
苏家商船,唯一让李静凭着第六感本能的有点发怵的人,就是管白。
长得那么漂亮,笑得那么温柔,可是,船上没有一个人对他起轻慢之心;也没看见他神色中的算计,却总让人有一种这人能看透我,我最好别惹他的感觉。
航海地图重要,折扇、古琴重要,但是,什么都比不过自己的生命重要。
那之后,李静明里暗里也更加用心的观察了管白,每知道管白多一点,她得出的结论就是——最好别去惹他。
爱情的告白,李静以前觉得,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即使被告白的人不喜欢对方,应该也不会厌恶对方。
可是,经过进一步的了解,虽然还是以李静自己的方式非介入的了解,李静觉得,其实,有的时候,善意的爱情告白,对被告白的当事人来说,也有可能是麻烦、是困扰;毕竟,在苏畅和管白之间,苏畅是晚辈,同时,又是商行的少主,同时,又是同性。
考虑到苏畅的性格和立场,即使是管白,也不好干脆的拒绝伤了他;可是,如果是婉言拒绝,对别人也许有用,对苏畅,怕是没有用。
处理得不好,伤了和气事小,弄得事情激化,反目成仇说不定都有可能。
就如李静不理解“炸酱面事件”一样,船上人很多的想法,她都难以理解;在她自己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到了跟别人沟通时,就变成很复杂甚至不能互相理解的事情了。
因为这个顾忌,李静本来存的拿苏畅的艰难追求事件娱乐自己的心思,甚至跟航海士学习,让自己向地理学家迈近一步的梦想,都被滞后了。
到他们再次出海时,李静还是没有告诉苏畅告白的合适时机。
注:①细兰海,即孟加拉湾。
②真腊,柬埔寨的古称,自秦汉始与中国就有交游。802年,建立的吴哥王朝,在北宋时期,地域约跨今泰国、柬埔寨、老挝。
商场精英
到了海上,苏畅的情绪大概被积压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当晚李静再次告诉他“伺机而动”之后,苏畅把李静推着抵在栏杆上道:“你若是再敷衍我,我就把你扔下海里喂鱼。”
李静自己的情绪,又比苏畅好的了多少,被苏畅这样一威胁,她脚下一转,把苏畅抵在船舷上道:“你若是再威胁我,我就直接把你扔进鲨鱼肚子里。”
苏畅双手抵在船舷上勉强保持平衡道:“如果继续跟白叔这样相处,我情愿去喂鱼。”苏畅这样说着的时候,他的眼睛,即使在夜间,都能看到绯红。
李静松开苏畅叹了口气道:“为什么?为什么你突然变得这么……这么感情激烈?”
苏畅反身看向大海道:“本来我一直觉得对白叔的感情是错的,所以,一直忍耐着;是你跟我说那是正常的,还答应了会帮我跟白叔在一起,我才存了希望。可是,一天天过去,我得到的却是你一次次的‘伺机而动’的答复,你让我如何不着急?”
李静伸出手,想拍拍苏畅,又收回来道:“虽然现在这么说很不负责任,可是,我真的觉得你或许换个人喜欢比较好,船医大哥太危险了。”
李静说完,纵身跃出近一丈远,为了怕苏畅掐她脖子,可是,苏畅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李静慢慢靠近苏畅,慢慢看着他的身形变得清晰,慢慢看到了他身体的抖动,慢慢听到了他的低声抽噎。
你能想象吗?一个二十三岁的男人,长得中人之姿,有一双格外锐利的眼睛,和一张堪称毒蛇的嘴巴,以及一身无懈可击的圆滑,竟因为他人的一句话,像个孩子一样,委屈的、抽噎的哭了。
看着苏畅抖动的身形,听着她的低声啜泣,李静心中那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母性,瞬间被激发了出来;她走上前,把高出她一头的苏畅抓得转过身抱进了怀里,声音哽咽地对他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帮你得到船医大哥的。”
黑暗中,苏畅挂满泪水的脸上闪过一个狡黠的笑容。
对着李静,苏畅可以软硬兼施用尽任何手段,可是,对着管白,他却使不出任何手段,甚至,连告白的勇气都没有。
知道走告白路线不行了,李静就给苏畅写了一套“迂回战术”的追求攻略,把她从唐宋那里听来的偶像剧追求招数,全部写了下来,仍然是废话占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唯一一句有用的——“持之以恒,心诚则灵”。
从这天开始,苏畅跟李静凑在一起避过众人嘀嘀咕咕的次数更长了,时间更长了,有时,别人远远的还能看到他们抱在一起亲吻——视觉效果,其实,两个人只是说到比较不好意思的话题,凑在一起咬耳朵而已。
船上,关于少东家的留言,又升格了。众人都说少东家这么多年守身如玉守坏了脑子,变成喜欢少年的变态了。
船行一月,到达蒲甘①的达贡②时,苏畅追求管白的“迂回战术”有没有奏效不知道,李静与苏畅之间的日渐亲近,却是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
苏家虽然没有在达贡设立驻点,但是,达贡作为一个比较大的港口城市,是东西方商人的一个重要的集散地。在达贡,李静第一次见到了欧洲人和西亚人,不过,在当时的达贡,显然宋人的地位更高一些。
虽然在对辽作战上大宋屡屡失败,但是,在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这些毗邻国家,大宋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在景德元年,也就是李静八岁那一年,蒲甘王国曾经向大宋遣使朝贡。
而曾经占领过印度的阿拉伯人,也就是当时的大食人,已经被塞尔柱突厥国逼得往西退了,且在当时分裂为了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已经没有了那么强的影响力,加上地缘上也没有邻近,人种差异更多一些,宗教也不一样……各种各样的原因,倒是波斯商人在达贡的地位,明显没有大宋人的地位高;就连瓦肆勾栏这种娱乐场所,也是大宋的女子比波斯的女子更高级一些,虽然,大宋的那些女子是怎么过来的很招人质疑,以及,她们实际上大多没有波斯女子漂亮勾魂。
拜占庭帝国的商人,与其说是经商,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