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坐着火车到月球 >

第2部分

坐着火车到月球-第2部分

小说: 坐着火车到月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自己变成了一只翱翔太空的雄鹰,感觉很爽。”

“很好,”何院士说,“你们现在可以吃午饭了,来,让我们这些地面人员为两只雄鹰的感觉干杯吧。”何院士举起身边已经倒好的美酒,指挥中心大厅里的每一个人都高兴地举起杯来。随着一阵“干杯”声,何院士一仰脖子,吞下了干红。这酒他平时常喝,可从来没有今天这样滋味足,味道好。喝完酒,盒饭已经送上来了,何院士这才发现自己的肚子都快饿扁了。他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同时,他也偷偷地瞄四周的人,发现全都跟监狱里放出来的人一样,好像几天没有吃过饱饭似的,阵阵啧嘴声,吞咽声,都跟猪抢食般响亮。

何院士不由得笑了。

何院士在笑,两名船天员也在笑,他们显然不太适应在太空用餐,常常把食物弄得飞起来,好在这些食物不会散,他们用手抓鱼似的,把这些逃跑的食物抓过来塞进嘴里。二人都被对方滑稽的吃相弄得笑了起来,地面的人差不多已经吃饱了,看着两名航天员,他们也哈哈大笑,掌声也在这时响了起来,摄像机把这一幕及时传给了全国人民,赵曌和妈妈马丽笑了,张心和女儿李诗也笑了,不过他们的笑中有泪,高兴的眼泪,与此同时,全国人民也都在开心地笑。

航天,既是科技也是欢乐,既是梦想也是希望。在笑声中,人类历史的新篇章翻开了。

正文 第二章 种子在月球上发芽

(三)

飞船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月球。赵飞龙和李大海没有马上打开舱门,他们先检测了一下月球上此时的温度,好家伙,竟然是摄氏一百三十多度,这在地球上,比一锅开水的温度还高,现在人居然要在开水锅里展开工作,真的让人不敢想象。

赵飞龙瞟了瞟舱外比地球上亮得多的太阳,赶紧向地面作了汇报。“报告指挥中心,我们已经顺利抵达月球,现在月球上的温度是一百三十五度,而且仍在上升。是否打开舱门,请指示。”

“相信自己身上的最新科技宇航服,他会使你们的体表温度永远保持凉爽,你们现在可以马上打开舱门,在指定的A号环形山区域进行挖洞作业,争取在月球的夜晚到来之前,修建出一个可以供你们休息的地方。”

“是!保证完成任务!”

得到地面的指示后,赵飞龙一掀电钮,飞船的舱门缓缓打开,二人从里面与其是爬出还不如说是轻轻地飘出,身轻如燕的感觉真的很美好。来到相隔不过三米的货运飞船前,打开舱门,里面的两辆四轮挖掘机便自动驶了出来,二人赶紧把飞船里面的调温纳米板拿出来,三两下就给飞船做了一个棚,倒不是飞船不能耐高温,而是担心里面的食品和水以及两人可用三十天的高压缩氧气受到损害,这也是事先的安排。在地球拿起来非常吃力的一百多斤重的纳米板,现在在月球拿起来,特别轻巧,二人几乎不怎么费力就完成了搭棚的工作。尔后,二人再拿上一些食品,就钻进挖掘机的驾驶室里,向旁边的环形山进发。

四轮挖掘机背上都背着门板似的太阳能电池,不仅能利用太阳获取能量,还具有在高低温下工作的能力。

笨重的宇航服在月球上就跟没有穿一样,他们还一直担心,穿着这么笨重的家伙怎么工作,现在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了。

挖掘机上面有摄像头和发射装置,赵飞龙和李大海的一举一动都通过这些设备适时地传到飞船上去,然后由飞船上大功率的接收和发射装置将他们的图像和声音传回地面。

找到月球地图上标好的A号区域后,两部挖掘机就开始在环形山上挖起洞来,很快一个小时不到,一个长十米,宽五米、高三米的大洞就挖了出来,接着他们又在旁边挖了一个相同的洞穴。很明显一个洞穴将用来住人,被称作“月球一号”,另一个洞穴将用来存放飞船和挖掘机,被称作“月球二号”。

二人还在两个洞穴的门口各自安装了两道纳米调温门,然后把货舱里的加重床,几百斤重的饮用水,牛奶,罐头,氧气包等生活用品,通通搬到月球一号。因为有了纳米门,洞里的温度很快降到二十九度。二人又赶紧搬来一台费用高达五十万元人民币的月球电视接收机,它通过二人即将上环形山顶去安装的特种天线来接收来自地球通信卫星“亚洲一号”上的所有电视节目,以后这地方将成为十名宇船员的起居生活点,和月球村、月球城的发源地。并将永远载入月球人类的史册。

二人从山顶安装完天线回来,发现电视机的收视效果相当不错,不仅可以看到所有中央台,还可以收看到重庆卫视和北京卫视,二人能够在月球上看到来自家乡的节目,自是兴奋不已。他们稍事休息,吃了点东西,喝了一些水,又开始去挖洞,为明天以后将飞上来的另外八艘飞船找安身之地。

一直工作到晚上,太阳被地球挡住了,月球进入黑暗时为止。气温很快由有太阳时的最高二百一十摄氏度降到了零下一百八十度。

好家伙,上午是开水锅,下午就成了地球上的南极。好在二人根本就感觉不到这些温差的变化。

反正晚上也没事,应地球人的要求,二人一个扛摄像机,一个做解说员,向中央电视台传回了一档节目:“今晚的地球好亮呀”。

此时二人举头望地球,发现地球就和月亮一样,只是稍大一些,正强烈地反射着来自太阳的光,在月球上看地球,就像地球人看月亮一样,那感觉真的很美,特别是地球这个居住着六十多亿人口的蓝色球星,此时,像一个地球仪一样飘在太空。而月球不管远看还是近看都是灰黄一片,什么时候也能让月球上充满海洋开满鲜花呢?

作为人类代表在月球上过的第一个夜晚,二位航天员虽然很疲倦,但仍旧兴奋得睡不着,做完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后,二人回到月球一号,打开的第一道纳米门,外面的冷空气很快冲了进来,他们赶紧把门关上。然后在打开第二道门之前等了五分钟,让纳米门将门与门之间的气温调节到适宜的时候才打开第二道门,此时两道门都跟日光灯管似的的发着洁白的光,洞穴里便有了些地球的味道,在月球一号里还没有充满氧气的时候,他们还不能脱下宇航服睡觉,好在电视机里全国人民都在欢庆二人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他们真的在月球上住下了。二人也不觉得孤独了,因为全国人民就在身边。

(四)

何院士看了看表,已经是地球时间夜里一点多了,他也有些疲倦,明天还将把另外两名航天员送上月球。看着两名航天员终于睡着了,他的瞌睡也来了,赶紧向值班员交代好注意好事项后,就回房休息了。

可是何院士刚睡下,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

“何院士吗?我是指挥中心值班员,现在月球上忽然发生了意外,两名航天员和地面的一切联系都中断了。请你马上赶过来一趟。”

何院士一惊,问:“开什么玩笑?他们二人不是都睡下了吗?”话虽这样问,何院士还是胡乱套上一件衣服就往指挥中心赶。

一进指挥中心发现里面的人都来了,乱得像一锅粥。有不停地喊赵飞龙和李大海名字的,有紧急调试机器设备的,还有不停地打电话,向各级汇报情况的。

指挥中心的电视墙上,除了雪花点便什么都没有了。

何院士很看不惯这种乱七八糟的场面,一声断喝说:“安静,吵什么吵,这里又不是菜市场。全都听我的,第一,通过绕月卫星看看月球上是不是发生了地震,或者是大型陨石冲撞月球之类的变化,第二检测他们安装的纳米门是否调温失控,第三,检测他们二人的供氧情况和宇航服磨损情况。如果都不是,那么大家就更没有吵闹的理由,都给我回去睡觉。”

很快负责各项检测的人一一向何院士报告:“月球上没有发生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纳米门调温正常!”“供氧正常,宇航服也没有问题。”

何院士听完,反而忽然哈哈一笑,说:“好了,危险解除,我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大厅里人想不发愣都不行了。何院士解释说,“要不了三分钟,我们又可以看到两位航天员睡觉的情况了。”

果然不到三分钟时间,电视墙上月球一号的一切都恢复了。

大家都把何院士当神仙似的看着。何院士又一次哈哈大笑说:“你们现在看到的航天员的睡姿是不是和刚才有所改变?”一负责通信联络的研究员说:“你是说他们刚才翻了一个身?”

何院士反问:“翻身要得了十分钟的时间吗?”

那研究员一拍脑袋忽然也咧嘴一笑,说:“我懂了,这十分钟时间,二位航天员上了一趟厕所,他们当然不希望地球人把这事也看到,所以就中断了一会儿。”“哈哈!”整个大厅的人又一次大笑起来。

何院士说:“怎么样,我叫大家不必紧张嘛,他们这样做我们也不反对,因为事先并没有规定人家连这个事儿也要传回地球是不是?不过,你们还是可以明确告诉他们,为了减少我们这些地球人的不必要的担心,让他们下次再方便时,不必中断联系,只是将摄像机镜头对着其它地方就行了。”

在阵阵欢笑声中,一场虚惊结束。不值班的人员很快走了个精光,可何院士一点睡意都没有了,他端坐在椅子上,看着两个航天员还得穿着宇航服睡觉心里就不是滋味。

一套宇航服少说也要值三百万元人民币,如果以后上去的几千人几万人都这样,谁受得了。而让月球变成地球又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呀。

何院士看着屏幕,不由得又心极八荒,神游万里,开始想像着未来月球上开满鲜花的日子。想到开心处,他竟格格地笑出声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何院士被人推醒,一看墙上挂着的三十万年才慢一秒的原子钟已经了指到了早上八点钟,新的发射任务又开始了。

何院士站起来活动活动拳脚,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热毛巾,胡乱擦了一把脸,然后,又吃了他最爱吃的早点:醪糟汤元,顿时肚里有了货,他又恢复了精神抖搂的工作状态。连着五天,往月球上送人,以后每月还往月球上送给养和建筑材料,西昌的航天中心都快变成成都的双流国际机场了,发射火箭就像起降航班一样频繁。而且何院士最大的让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发射还在后头。(3200字1。13)

(五)

又一发乳白色的火箭在何院士的“点火”令中,呼啸着直飞蓝天了。

一切正常。

火箭按昨天的参数,一直向月球飞去。

火箭搭载的两名航天员分别来自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他们是三十五岁的中校汪洋和31岁的少校牛勇。此刻二人正端坐在飞船舱里,一个在看杂志,一个在闭目养神。由于火箭处于匀加速状态,负荷力呈越来越重的趋势,尽管有性能优异的抗荷宇航服,但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因为他们此时的感觉就像有两百多斤重的东西压在身上一样,一般人若未经过专业训练的话,这个时候差不多会被“压”得昏死过去。

可二人跟没事人一样,脸上除了新奇外,就跟驾机出海一样平静。

赵飞龙和李大海已经来到飞船将要降落的地方候着了。

这次他们将迎来并肩作战的战友。

而且与两位战友一同前来的还有两部月球交通车。

这车除了车顶上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