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

第71部分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71部分

小说: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也有些豆荚无论太阳怎么晒都不肯爆开的,因此等这些豆子都晒得差不多了,鱼儿便会再告诉杨大郎几人一个法子———拿几根扁担,死命的往那些还合着的豆荚上捶打,打上一阵后这些豆荚就会自个儿裂开蹦豆了。

鱼儿的这些法子,都是从前世那乡下亲戚那儿学来的,这些法子都十分简单且不用靠任何现代工具,因此前前后后历时三个多月、鱼儿终于把杨六郎送来的拿一布袋黄豆,变成了几大麻袋的黄豆,那几大麻袋的黄豆让鱼儿十分有成就感……

不过鱼儿也没光顾着趁机在成就感当中,这黄豆一大丰收后,鱼儿便开始琢磨着用它们来做些什么豆制品好换钱。鱼儿前世的亲戚经常把黄豆制成几种日常食用的豆制品,比如豆腐、豆皮、豆浆、豆腐乳以及腐竹等,这一点可以说是黄豆最主要的用途、也是最体现价值的地方,这豆制品怎么也比直接把黄豆拿去卖值钱。

第七十章     制作豆腐乳

鱼儿仔细斟酌过后,决定把收获的几袋黄豆用来做不同的物事,做好了由杨家几兄弟分别担到城里去卖,试一试哪样比较有销路再多做哪样。

当然,除此之外鱼儿还打算做一个前世常做的拿手小菜,只是这个小菜做的周全有些长,鱼儿才会先让杨六郎几兄弟商量着先做些别的。

于是接下来鱼儿和杨家几兄弟可忙了,先是鱼儿拿出自个儿为数不多的私房钱买了各种辅料,随后大家伙儿在刘氏的指导下又是磨豆浆又是做豆腐、豆腐花儿,这些豆浆和豆腐乡下人大多都会,因此做起来也没什么难度,费些功夫磨好了担去城里买就行,不过这些物事也只能比卖黄豆多赚些钱。

不过这些都只是辅助生意罢了,鱼儿最想卖的其实是豆腐乳!且鱼儿一早就拉着杨六郎上城里去,把这豆腐乳的行情和价钱都给打探清楚了。

这豆腐乳做起来并不难,鱼儿没穿越前就自个儿DIY过几回,同时也趁着百度豆腐乳的做法时,把豆腐乳的历史顺道给查了一遍。

鱼儿当时费心查到了豆腐乳的发展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五世纪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到了明代我国更是开始大量加工腐乳。也就是说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

虽然这豆腐乳已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但鱼儿却早就打探清楚豆腐乳是到明代才开始大量加工、家家户户也才吃得到。在此之前豆腐乳可是个稀罕物儿、不是常人想吃就吃得到的,制作豆腐乳的方子也还没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懂得。

而正是因为豆腐乳在北宋还没成为大量加工、家喻户晓的食物,鱼儿才会选择利用它来赚足杨七娘的赎身钱。且鱼儿一早就和杨六郎一起上城里的酒楼和饭馆里打探清楚了……

这北宋别的地方有没有人卖豆腐乳鱼儿不清楚,但她却可以确定泉州府还没人卖这个玩意儿,更是没人懂得腌制这个玩意儿,也就是说这对懂得腌制豆腐乳的鱼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于是鱼儿开始把剩下的黄豆分成两大份一小份,那一小份是留着下回再种时当种子的,另外两份、一份鱼儿让杨六郎拿去磨豆浆,另外一份则拿来做豆腐。不过这一次豆腐做好后不卖,鱼儿要拿它们来做豆腐乳。

在豆腐还没做出来前,鱼儿率先把做豆腐乳的材料都一一准备好,这做豆腐乳真的很简单、也用不上多少材料,因此鱼儿只准备了米酒、盐糖、十三香,以及八角、桂皮和姜蒜等调料。

之后再寻了一些能够密封的大小陶罐、几块白纱布和一些稻草,这些物事都准备好后,只要刘氏那边指导杨六郎把豆腐做好,鱼儿就可以开始动手制作豆腐乳了。

这杨六郎一听说鱼儿要用豆腐来捣鼓能卖大价钱的物事,当下就倍加用心的做了几块白白嫩嫩的豆腐,一做好就迫不及待的给鱼儿送来了。

这豆腐一到,鱼儿立马带着杨六郎钻到了厨房里,先是按着前世吃的豆腐乳的大小,把几大块豆腐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鱼儿边切还不忘边对自愿打下手的杨六郎吩咐道:“六哥,可以先取些干稻草铺到大的陶罐子里。”

杨六郎边拿着稻草往陶罐里塞,边不解的问道:“鱼儿,为何还要往陶罐里塞稻草?我看你这样子是想先腌豆腐吧?哪有罐子里腌物事还塞稻草的?这样罐子里腌的物事还能吃?”

鱼儿正忙着梳理脑海里制作豆腐乳的具体步骤,杨六郎一开口就打断了她的思路、让她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六哥,我让你垫稻草你垫就是,哪来这么多话儿?我这样做自有我的道理,你又不懂如何腌制豆腐乳,就别在一旁瞎嚷嚷啦!”

“好好好,我不问了、一一照做便是,免得一会儿你做不出来怪我头上!”

杨六郎这话自是惹得鱼儿再瞪了他一眼,但嘴上却还是再交代了句:“六哥,铺好稻草后就把那洗干净的白纱布也铺上,我这边豆腐马上就切好了,切好了马上就可以放到罐子里了。”

杨六郎闻言赶忙把事先洗干净、晾干了的白纱布铺到了陶罐里,他才一铺好、鱼儿就小心翼翼的用刀挑着切好的小块豆腐,一点一点的将豆腐放到铺了稻草和白纱布的陶罐里。

一直把所有的豆腐块儿一个个放进去、一层一层的垒好,鱼儿才把白纱布盖下来,紧紧的把那些豆腐包住。包紧了赶紧再取了些稻草覆在上面,待干稻草把白纱布覆盖得密密麻麻后,鱼儿才把那个陶罐子的口儿给密封紧了。

这杨六郎一直乖乖的在一旁看着鱼儿的一举一动,最后才恍然大悟的说道:“我明白了,阿妹你往包好的豆腐上加盖干稻草,是为了防潮?”

鱼儿闻言没好气的白了杨六郎一眼,丢给他一个“这还用问”的神情,随后便开始指挥杨六郎把密封好的罐子搬到阴凉的角落去,这豆腐在罐子里密封好后、温度必须控制在15~18℃之间,并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

幸好眼下正值初春、天气不热且有些潮湿,正好适合腌制豆腐乳。而鱼儿指挥杨六郎把罐子搬去阴凉的地方后,就开始继续切豆腐块儿,打算依着先前的法子再把豆腐块儿一一装进陶罐子里,不一会儿鱼儿和杨六郎就又装了三大罐子,同样照着先前的方法密封好。

这罐子密封好后鱼儿就把它们都丢在角落,一连四、五天都不管它,只顾着趁这四、五天的闲功夫抓紧串珠子,争取两头都不落下。

头一、两天杨六郎还能按奈得住,但到了第三天、他见鱼儿对那几罐子豆腐还是不闻不问,忍不住好奇的问道:“阿妹,咱这豆腐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开封?眼下都已经过了三天了!再不去开封里头的豆腐怕是要发霉了!”

鱼儿一脸淡定的答道:“六哥你别着急,再过两天再去开封也不迟,再说了,我就是在等罐子里的豆腐长霉。”

鱼儿这话让杨六郎当下便惊得瞪大了双眼;“这豆腐都长霉了还能吃吗?”

鱼儿无法同杨六郎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更没办法告诉他后世有许多物事都是发霉后特制出来的,鱼儿甚至还看过一则新闻、说臭豆腐是用人体排泄物熏出来的……同这个相比,用发霉的豆腐来做豆腐乳已经算是不错了。

鱼儿记得豆腐装进密封的罐子里大约两天后、毛霉就会开始生长,三天之后菌丝生长旺盛,五天后豆腐块表面会布满白色的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这种毛霉同正常的发霉还是有些不同的———正常的物事发霉长的是有毒的绿霉、黑霉,但人为让豆腐长出来的却是白霉。

于是五天后鱼儿便和杨六郎一起、把密封的罐子打开,鱼儿拿着筷子试着夹了一块出来看,见白色的豆腐上面长了白色的菌丝,便知道这些豆腐霉好了。

豆腐霉好了,鱼儿当下便找来了事先准备好的另外一些罐子、和几个小碟子,把先前准备的调料都倒在小碟子里,随后从大陶罐里夹起长了霉的豆腐块儿,整块放在小碟子里滚了滚、待豆腐块儿沾满了调料才放进新的罐子里。一层一层、整整齐齐的垒在罐子里,同时每放一层就撒上一些盐巴,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巴的数量,接近罐口表面的盐巴则要铺得厚一些。

加完盐后再倒些凉白开和料酒下去,这些凉白开和料酒会和豆腐块儿先前沾的调料混合在一起、慢慢的变成稠浓的卤汁。

这些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因此鱼儿选料酒和各种调料时十分用心,宁愿多花点钱买些贵的、好的调料,也不为了省些小钱而马虎应付。

这加酒不但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也很多,如八角、桂皮、姜蒜、十三香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除此之外,鱼儿往这些豆腐里加盐也是有讲究的———这盐巴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腌制过程中、保证豆腐块儿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巴和料酒一样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该加的物事都加齐了后,鱼儿便再一次把小罐子密封紧了,这一次封罐腌制的时间比较长、大约要八天左右才能开罐,而八天后开罐,这豆腐乳就算是初步腌制成功了。

于是忙了一天、把豆腐块儿从大陶罐搬到小陶罐里密封后,鱼儿再次把小陶罐丢到阴凉的角落,随后便赶回船舱里做串珠子的活计了。因这一次要八天后才能开罐,所以杨六郎这一回被赶去田里替刘氏照看新种下的白菘了,一点功夫都不让他偷懒。

……………………………………………………………………

今天有点赶字,写的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忽忽

第七十一章     北宋酒肆

这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晃就又过了八天,第九天杨六郎一大早就提醒鱼儿可以去开罐看看里头的豆腐乳了,这豆腐乳的制作从头到尾都有杨六郎的参与,因此他比鱼儿还着急最后究竟能不能成功。

反倒是鱼儿因为以前经常自个儿DIY豆腐乳,因此对腌制豆腐乳一事还蛮有信心的、一点都不似杨六郎那般着急,到点了还耐住性子把手上的那串珠子串完,才慢吞吞的跟着杨六郎前去开罐。

鱼儿和杨六郎才把一个陶罐子打开,罐子里就飘出了一阵香辣刺鼻的味儿,这股味儿初闻时觉得有些刺鼻,但待最初那股最浓烈的味儿散去后,慢慢的罐子里便钻出了一股勾得人忍不住流下口水的味儿。那种味儿鱼儿也不知该怎么形容,总之就是现代豆腐乳香甜的味道,只是有些细微的差别罢了……

这股味儿鱼儿前世可是闻到不爱闻了,但杨六郎却是头一回闻到豆腐乳的味道,当下便忍不住吞了吞口水、一脸馋相的问道:“阿妹,这豆腐块儿眼下能吃了吗?闻着真香!”

“当然可以吃,不过眼下它们不再是豆腐块儿了,我们应该叫它们‘豆腐乳儿’,回头卖的时候我们若是说它们是豆腐,可就卖不起价钱了。”鱼儿兴致勃勃的向杨六郎介绍了一番,同时叮嘱他别把原材料给说漏嘴了。

杨六郎听了先是点了点头,但他很快就意识到不对劲、一脸疑惑的问道:“这物事腌制成了后叫‘豆腐乳儿’?别说我们家从来没买过这豆腐乳儿,就是城里也不见得有人卖这个物事,阿妹你怎会不但知道它叫什么、还知道怎么做?”

杨六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