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击开始了,作为进攻的前奏,这一轮的炮击时间格外的长,石达开把能找到的炮弹都倾泄到了泰州城。连续不断的炮火把夜晚的泰州城照的跟白天一般,数万大军整装待发,静静的看着前方的泰州城墙,攻城的云梯,撞门的冲车,无一不等待着进攻的开始。
密集的炮火逐渐的稀疏下来,到最后慢慢的平息,随之而来的是漫天的喊杀声,无数的火把向泰州城涌来。
“发贼上来啦。”负责警戒的士兵叫起来:
“把机枪抬上来。各部队进入战斗位置。”是刘铭传在叫喊着布置战斗。
“走吧,这里不需要我们了。”杨一对许名说:
“什么?不是吧?外面有很多发贼冲过来啊。”许名有点晕了
“没事的,走,我们到处走走。”杨一说着拉上许名就走。杨一和许名在前面走,李柱子带着警卫连悄悄的跟了上来。
两人走了一会,突然城墙上响起了“突、突、突”的声音,然后是许多同样的声音响起,杨一听的楞了一下,突然指着前面说:“那有个买馄饨的,我们去吃一碗。”
四万人从西、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冲锋,对于自己制造出来的场面,石达开很满意。远处的泰州城似乎即将淹没在着人海中。望远镜中的城墙上是一片死寂,冲锋的队伍距离城墙越来越近了,突然城墙上吐出十几条火龙。石达开吃了一惊,暗道:“这是什么?”
令石达开更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这火龙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所到之处,冲锋的队伍纷纷倒地,十几条火龙组成了一道火网,把冲锋的队伍挡在了火网的前面。
十五挺马克沁重机枪居高临下的扫射,面对密集的人群,机枪手们根本就不需要瞄准,只需要对着火把的方向不停的扣动扳机。不断的有火把掉落在地上,马上就被鲜血组成的河流熄灭。但太平军还是前仆后继,不停的试图靠近那近在咫尺的城墙,可这一切都是徒劳,火龙组成的死亡之网似乎根本无法穿越。
半个时辰,只有半个时辰,石达开亲眼目睹了这些追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勇士不断的倒在这泰州城外,向前的火把越来越少了,但还在继续高喊着杀声向泰州靠拢。遍地的惨叫呼号在也晚显得更加凄厉,火龙还在继续吞噬那些继续前进的战士。石达开突然惊醒,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他冷静的下达了一道他一生都感到庆幸的命令:“停止进攻,全体后撤。”
“铛铛铛”一阵急促的锣响后,太平军开始快速的后退,残存的太平军很快就退出了机枪的射程之外,慢慢的机枪发出的怪叫也淡了下来,最后一切都归于平静,只有那城外的挣扎和惨叫在继续。
“这酒不错,来,喝一杯。”都这么晚了,杨一也不知道李柱子这小子去哪弄来的酒。
“外面没声音了?”许名突然发现城外安静了下来,有点心不在焉的说。
“是吗?不管了,喝酒,喝酒。”
发生在1853年岁末的这场战役,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远在北京的咸丰没料到,两天就从江都逃到徐州琪善也没料到,石达开开始也没有料到,这场战役最后的结局竟然这样惨烈。
总的来说,从扬州发起的这场战役,若论起双方的得失,应该说太平军是占了便宜的,江北大营的崩溃使清军前后损失达八万余人。但泰州城下那血腥的一天一夜,太平军伤亡多达四万五千余人,这个夜晚发生的一幕,使得石达开终生都无法忘记,并从内心的深处产生了一种恐惧,对杨一和这支新军的恐惧,这种恐惧使得石达开再也不敢面对面的和杨一作战。而且这晚以后,只要是晚上石达开一闭上眼睛那血腥的一幕就会出现在梦里。
天亮了,杨一和许名趴在混沌摊在桌子上就睡着了,身后站着警卫连那些尽责的战士。馄饨摊的炉子也被征用,放在桌子底下当烤火的火炉用了。
泰州城外,遍地都是死去的太平军,绣着“石”字的战旗歪斜的插在地上,寒风吹过,战旗在风中颤栗。偶尔也会传出呼救的哀号,还有一些受伤的太平军在血泊中挣扎着爬行。一夜的寒霜过后,天空开始变的阴霾,这是一个阴冷的早晨,细小的雪珠夹在细雨中落下,慢慢的演变成漫天的大雪。这是这个冬天苏北大地上的第一场雪。
靖江,四五条大船不断放下搭板,聂士成的二团在迅速的上岸。
“哦!!朋友,这船上的大炮是我们用来对付海盗的,是非买品。”一个船长一直在对让人拆卸船上大炮的聂士成罗嗦。
“告诉他,少罗嗦,让他回上海找夫人们结帐。”聂士成不耐烦的对翻译说
“哦,朋友。。。。。。”这奸商摸样的船长还在继续罗嗦。
“你,告诉他,这些炮我们买下了,得到的银子能把他压死的。”聂士成怒吼到
··········
石达开撤退的很快,甚至连江都也直接放弃,一直退到了扬州城里。
江北大营被摧毁了,来自南京北面的威胁暂时算解除了。但南京城里的太平军众领导却又增加了一份新的担忧。
喝过鹿血的咸丰皇帝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的下人。皇后着急的坐在一边,肚子已经微微隆起的兰贵人也在一旁,刚想张嘴想说些什么,被皇后一个严厉的眼神又压了回去。
今天是大年三十,可这皇宫里却没有一点过年的喜庆,只有偶尔从皇城传来的鞭炮声提示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皇上,肃中堂率众军机求见。”一个太监跪在门外低声道:
“该死的奴才,没看见皇上在休息吗?拉下去,给我打四十杖。”皇后怒道:
“皇上饶命,奴才该死,皇上饶命啊!!!。”那太监拼命的磕头求饶。
“算了,饶了他吧,肃顺他们一定是有急事,宣进来吧。”咸丰无力的挥挥手。
一会的工夫,肃顺带这景泰他们进来了。三呼万岁后肃顺道:“恭喜皇上,江北大捷,泰州大捷。”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咸丰突然觉得浑身有劲,猛的坐起来。
“苏州游击杨一,泰州知府许名,率新军三千与发贼石达开部在泰州城血战一天一夜,重创发贼,泰州守住了,石达开已经退回扬州,杨将军请求朝廷增援,他要反击发贼,收复扬州。皇上请看,这是杨将军的奏折。”肃顺一口气说完这番话。
“快,快呈上来。”咸丰叫到
“吾皇万岁,臣杨一、许名,托吾皇洪福,泰州一战,发贼死伤五万,新军也消耗怠尽。今石贼以退守扬州,臣等随有心乘胜反击扬州,无奈力不从心,盼朝廷早发援兵。臣等万里之外愿吾皇安泰,叩首。”
看罢奏折,咸丰原本苍白的脸色开始变的红润,人也从床上站了起来。
“危难之际,方见忠臣啊。”咸丰激动道:
第二部 第十一章 封疆大吏
“不是吧,明天过年啊,你要带人去打扬州?让兄弟们过个年再去打嘛。”许名极度的不理解杨一的决定,拼命的劝杨一放弃。
“不,我要打下扬州过年。”
“为什么要选今天?”
“因为我有大炮了。”杨一指了指聂士成从船上拆下来的几十门炮。
“算了,不管你了。”许名放弃了劝杨一打消念头的意思。
杨一带着部队出现在扬州城外的时候,扬州城门一如往常的平静,只是城门口没有了把门的官兵,也没有把门的太平军。太平军早在几天前就撤回了江南。扬州不攻而破,杨一很后悔,不是为自己没打上仗后悔,而是后悔自己带着大炮走的太慢,进到扬州天都黑了,耽误了吃年夜。早知道就不用自己亲自来的,留在泰州过年多好。
1854年的春节杨一过的实在不怎么样,不过心情还不错,扬州不战而获,对只能和士兵们一起吃大锅年夜饭的杨一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不过话说回来,和兄弟们一起过年也不失为是一种不错的经历。
1854年对太平天国来说还算一个好年头,被困天津的北伐军也突围成功,南下后顺利渡过黄河,进入河南。江西湖北的西征也多次打败向荣的江南大营,太平天国以南京为中心,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此时的太平天国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随着太平天国的兴盛、发展与壮大,清王朝统治陷入危机。作为其主要统治支柱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在强大的太平军面前,显得腐朽不堪,“文武以避贼为固然,士卒以逃死为长策。”面对这一现实,清朝最高经济者不得不将挽救危机的希望寄托在曾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地方团练武装身上。咸丰二年七月,太平军进攻长沙,咸丰帝特命陈孚恩帮办江西团练防堵事宜;十二月,太平军进攻武昌前夕,复命湖南在籍侍郎曾国藩帮同办理湖南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咸丰三年正月、二月间,又于南北十省中先后任命四十多位在籍大官僚为督办团练大臣。咸丰四年正月初一日,曾国藩从湘乡赶到长沙,开始筹练湘军。他深悉绿营中普遍存在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将腐朽,不堪一击的种种弊端,故所练湘军依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戚家军”为模式,以家族、乡土、师生关系为纽带,网罗了一批文人士子作为将领。所有勇壮皆由各营营官自行招募,只服从营官一人,各营编列番号,互不统属,直接受曾国藩指挥。其陆师每营五百人,下分四哨,第哨八队,火器刀矛各半;水师每营四百余人,配有快蟹、长龙、舢板等船二十一艘,后增至勇壮五百余人,船三十艘。整个湘军从上至下彩层层相依、各对其上级负责的办法,由曾国藩指定统领,统领自选营官,营官自哨官,哨官自选什长,从而开创近代军阀制度“兵为将有”之先河,成为清代兵制一大变革。曾国藩以封建纲常伦理思想武装湘军,各级军官主要从文士中选拔,以儒教治军,同时还特别重视新式火器的运用,从外洋购置大批枪炮,用以装备湘军。因此,这只新组建的军队战斗力较已往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强出甚多。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湘军初步建成,计陆师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加上夫役、工匠等后备人员共一万七千余人(后逐渐扩大到十三万余人)。出征前,曾国藩发表《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崇奉洋教、杀人放火、荼毒生灵、毁坏纲常名教。湘军的成立,标志着太平军最大的对手的诞生。
历史和杨一开了个玩笑,有的时候轨迹正常,但有的时候又无端的脱离原有路线,也许是杨一的出现干扰了历史的频率吧。只是不知道,杨一的出现会不会干扰曾国藩成为历史上那个晚清的“中兴名臣”。
为表彰杨一的功绩,咸丰皇帝下旨升杨一为江苏巡抚,许名也混了个江苏按察使的差事,刘铭传、聂士成也提了个守备。过完年后,在庐州做的不开心的韦晓声也展转来到苏州,以杨一为中心的集团初具雏形。
二月,杨一向咸丰皇帝上奏,鉴于江南局势动荡,杨一提出了要稳定江南,先稳定民心的措施。为解决稳定民心的问题,杨一提出以扬州、苏州、上海、泰州四地为试点,朝廷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控制地租和利息的多少,希望一此来减轻百姓的负担,给江苏省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
杨一的奏章遭到了大多官员的反对,但咸丰还是采纳了杨一的办法,决定先在江苏试试看效果怎么样?此举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