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第6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飞又淡淡一笑:“我是行伍出身,谈不到有什么韬略,倒是你刚才讲的,从上海到现在,仗打多了,也积累了些经验,仅此而已。交兵接刃,还要靠你们这些黄埔将领。”
说着转过身去,面对着杜聿明:“光亭兄,昆仑关大捷,大长中国人的志气,你的威名也远震了,这次到了缅甸,再打几个昆仑关那样漂亮的战役吧。”
一提昆仑关大捷,杜聿明来了神,眉飞色舞地说:“昆仑关一役,证明日寇并非不可战胜。第五军是钢铁之师,一定能所向披靡请长官放心,第五军决不会给长官丢脸,也要让英国人、美国人看看我们中国军队是能打败日寇的”
第六百二十七章点将,
第三卷:会战!会战! 第六百二十八章 云南王
第六百二十八章云南王
高飞有点惊讶了。
他曾听人说过:杜聿明自从在昆仑关打了胜仗以后,便有点目中无人。现在看来果然傲气十足,他认为这不是好兆头。但是,现在又怎么能对杜聿明劝说呢?
所以他只是笑了笑,没再接茬儿。而且,原本想和杜聿明谈谈关于入缅后应注意的一些事项,譬如应取得缅甸华侨的支持,和缅甸人民和政府搞好关系,充分与友军合作等等,都不便再谈了。
进城后张治中将高飞送到军政部招待所住下,并对高飞说道:
“高老弟请好好休息几天吧,估计过两天委座还会召见一次,便可以让你去赴任了。一有消息,当即奉告,请放心吧。“
张治中和杜聿明等人告辞而去。
高飞在招待所住下,重新考虑自己即将承担的任务。
蒋介石第一次打电话征询他对出任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时,他拒绝了。原因有二,第一,云南长期在龙云把持之下,而龙云对蒋介石是存有猜疑之心的。唯恐蒋介石侵入他的地盘,把他这个土皇帝推翻了。所以中央军大量开进云南,龙云疑惧之心会加大,而且肯定会有抵触。远征军出国作战,以云南为后方基地,假如龙云不配合,远征军便有后顾之忧,这样还怎么能打好仗呢?
第二,大量中央军开进云南,倒是一股强大的势力。但是,在中央军内,还有派系之分,几乎每一个军、一个师背后都有人指使,不是本派系的人,往往号令不动。除了胡宗南、汤恩伯这些人自拉山头外,中央军中两大派系是何应钦派及陈诚派,杜聿明就是何应钦派的主要干将。他高飞跟这些人素无瓜葛,现在是要他将背景复杂的部队带出国去作战了,到了国外,那些黄埔将领持宠不听号令怎么办?即便是阳奉阴违,在作战时也是非常可怕的。
然而蒋介石不容他犹豫,终于还是派专机把他接来了。
经过黄山官邸与蒋介石的一番谈话,高飞可以说是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而且比较起来,旧的已算不了什么了,倒是这新的问题,部队的指挥权落入洋人之手,是最关键的了。
英国人狡猾多变,由于猜疑中国军队入缅后会有领土野心,所以迟迟不肯让远征军入缅,以至贻误战机;美国人专横跋扈,以救世主自居,尤其是对中国明显的歧视,现在又加上用援助为要挟,实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那么,所派来的史迪威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既然英国人并不是诚心诚意邀请中国军队协助作战,肯定就不会很好地配合。高飞甚至想到:既然英国人害怕中国军队入缅后会有领土野心,那么,就不会希望中国军队在缅甸立足,更确切地说是不希望中国军队在缅甸赢得战争的胜利美国人只不过希望中国战区吸引住更多的日本军队,以减轻其西方战场的负担,那么,就是要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战场上作消耗战,更确切地说是要中国军队用血和肉为代价去拖住日本人
这种仗怎么能打呢?
身经百战的高飞,对于战场的残酷性了如指掌,将军一声令下,阵地上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生命在此时的价值是极为低廉的,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必须前仆后继战场的指挥官必须具有铁石心肠,为了坚守待援、牵制敌人、发动进攻,他使用过“督战队”,毫不留情地将那些贪生怕死的将士毙杀在阵地前,没有一点点怜悯之情。但是,作为指挥官,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却仍旧要让士兵去流血牺性,那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现在似乎已不可能再变更了,他必须去承担一个夹在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指挥官。既然如此,他决不能坐以待毙,他要想办法争取主动,在关键的时刻拿出正确的作战方案来,改变被动局面,因为他很清楚: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方面,那是没有多大效用的,起码也是消极的。
他没有到过缅甸,甚至连滇缅边境的情况都不熟悉。现在他急需一份印、缅方面的军事地图,以便对照着考察团的报告,研究地形,制订出作战方案。于是他要求外交部通过英国驻重庆使馆向英国陆军武官丹尼斯少将要一份印、缅方面的军事地图。
地图很快送来了,他便闭门谢客,足足在房里关了三天,将地图和考察团报告仔细研究透彻,而且还请来留在重庆的考察团成员,解决他的一些疑难问题
繁华似锦的春城,在一九四二年初突然风声鹤唳,市面也顿显萧条。战争的硝烟由西刮来,倭寇要进攻云南的狂吠,闹得人心惶惶。
入缅部队主力第26师开进昆明。
第26师是高飞的第一王牌部队,同时也是最先用美援武器武装起来的唯一的机械化部队。
26师师长老黑深知龙云敌视中央军,所以在部队进入昆明前,集合全师训话,要求各级官长千万不能再和过去那样目无军纪,一定要收敛起来,认真严肃军纪,做到秋毫无犯。
这员剽悍的虎将他训话的四川口音,仍旧铿锵有力。他告诉全师将士:云南是军阀占据最后也是最顽固的一个堡垒,至今龙云也只想蒋介石支持他自己扩充武装抵御日寇,而不愿中央军进入云南。因此,如果中央军纪律不严明,在地方上发生事端,龙云便更有借口阻挠中央军进入云南抗击日寇了。所以,他要求全体将士必须严守军纪,保持雄壮的军容,既要得到云南老白姓的好感和支持,也要威慑军阀部队不得蠢动。最重要的是要给老百姓带去“安全感”,使老百姓确信中央军到了,云南就不会被日本鬼子侵入了,民心安定了,部队在前线作战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更好支持。
老黑耐心而细致地反复向将士们宣讲完军纪的重要性后,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不料在部队行进中,得到报告发现有龙云的“滇军”跟踪老黑不禁勃然大怒,他传来第26师步兵指挥官兼第151团团长刘思海,吩咐道:
“龙云心怀叵测,派部队跟踪我们,有可能是企图挑起事端,寻找阻挠我部队进入云南的借口,老子的部队不上他的这个当,不能与滇军发生摩擦。但是,也不能让他们藐视我们,以为我们怕他们,为了避免滇军挑衅,我命令,各团在行进中边行进边演习,要让滇军看看我们26师的战斗力,使他们知难而退”
刘思海衷心地佩服师长这种刚柔相济的措施:“部下明白了,马上执行”
于是第26师进入实战状态,各团有时作攻防演习,枪炮齐鸣;有时作长途奔袭,快如闪电;有时对独立山头作攻坚演习,喊杀之声震天撼地。
第26师是身经百战的部队,将士们保持高度的作战意识,战场经验丰富,士气旺盛,使滇军望而生畏,终于不敢尾随。
部队进入昆明市,列着纵队穿越市区,引得市民们沿街站满了观望“中央军”。
此后几天昆明市民更是啧啧称奇地谈论着第26师,因为26师将士上街购物都是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人进商店,队伍便在道旁列队等候;一人购完,另一人再进去,然后队伍再继续前进,这真是昆明市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现象。他们看惯了滇军的傲慢,动辄打骂百姓的现象,从未见过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因此有口皆碑:
“中央军就是好得很嘛这才是打日本鬼子的军队,不是欺压老百姓的部队”
老黑之前的那些传奇故事也在昆明市民中流传开了,甚至将这位抗日英雄将领神化了,说他像西楚霸王一样,只要站在阵地上大喝一声,鬼子就会吓得枪炮都不会放了。
昆明市民有了安全感。
然而土皇帝龙云的不安却日愈增大。他闭关自守多年,不料倒是日本人帮了蒋介石的忙,乘机把中央军开进来了,危及他那土皇帝的宝座。因此,他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老黑所料不差,龙云希望中央军与滇军发生冲突,得到拒绝中央军入滇的口实;第26师进入昆明后,龙云又派身穿法国军装的宪兵加强巡逻,希望查到第26师将士违纪行为而加以驱逐。
现在这一切都落空了,中央军进入,深得民心,他的小朝廷发生动摇了。
真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二计。龙云与其参谋长刘耀扬精心策划,在他那宫廷式的豪华花厅设下酒宴,将第26师营以上军官都请了去,并请了昆明各界知名人士作陪。
盛宴开始,一张张紫檀大八仙桌上,银盘银碗摆满了菜肴,贵州茅台芬芳扑鼻,龙云知道国民党军都喜好京戏,所以把在昆明的夏声京剧班的名伶夏韵秋等请来陪酒清唱。
第26师将士刚从前线行军至此,前线打起仗来,往往几天几夜水米不得沾唇;长年所吃军粮,也都是次质糙米,副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荤腥了。现在面对满桌海参、鱼翅、熊掌等等海珍奇味,身临鸟语花香的环境,还有委婉的京戏清唱悦耳动听,使这些身上还有硝烟余尘,耳边还有枪炮隆隆回鸣的军官们,几乎如在梦境之中。
龙云坐在首席,环视着第26师的军官们,不由得意地捻须频频点头。他暗示陪客们轮番敬酒,等军官们都已有了微醉之意,别有用心地朗声说:
“诸位为蒋委员长打仗,出生入死,辛劳非常。老蒋应该经常好好犒劳才是,结果却让诸位常年清汤寡水,终日饥肠辘辘,未免太惨了嘛老实说,叫我就不情愿去替他卖命诸位请看看我的滇军军官们,你问问他们,哪一个不是常到我这里来吃吃喝喝哪一个不是腰缠万贯发了财待人要宽厚,尤其你们这些带兵的人,是要拿性命去替主子打江山的人,怎么可以亏待呢?”
还在狼吞虎咽的军官们,听了龙云这番话,都敏感到蹊跷,却又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一个个放下杯筷,注视着他们的师长。
老黑手里把玩着银酒杯,微笑着对龙云说:“龙主席,请恕我冒昧,对你刚才的话,要作几点更正,首先,我们是国军,国家的军队,并非是哪个人的雇佣军;其次,我们是在为全民族抗击入侵的日寇,并不是为某个人打江山;第三,抗战时期物力维艰,全体将士为国流血牺牲并无怨言,改日请龙主席去检阅第26师,看看第26师将士就明白了:虽然将士们几乎衣不能御寒,食不能果腹,但是士气却仍旧十分旺盛,可以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老黑这一席话虽语调低缓,却字字铿锵有力,第26师军官们不禁为师长的话鼓起掌来。
刘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