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首长(第三部)-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产业链我们可以看到,盗版书商仅仅为了那么一点点蝇头小利,把整个市场搞垮了。这些人是文化大盗,是文化杀手,不打击怎么得了?中国的文化,还能存活吗?
作家秋水说,刚才占东谈到七八十年代。对那个时代.我是非常了解的。那时.当作家风光啊.所有人都梦想成为作家?为什么?因为高稿酬。
他这话一说,其他人都在笑。
秋水说,你们不要笑,我说高稿酬是有道理的。不错,那时的稿酬标淮.是千字十元左古,高一点的十五元。和现在的十宇百元左古比起来,绝对值是很刁、。可是,你们想过没有?那时的平均工资标淮是多少?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月工资才四十二元。这还因为我学历高,工资咯高干普通工人。就算以这个为平均工资标淮,千宇的稿酬,也在平均月工资的五分之一左古。你写一万宇,就是平均月工资的两倍。现在呢?平均月工资两干有吧?恐怕还不止,稿酬却是千字百元,只有平均工资的二十分之一。你们说,哪个是高稿酬?
作家们显然认同这种说法,纷纷交头按耳。
秋水继续说,这个十宇百元的标准,大概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实行了。到现在接近三十年,从未变过。为什么没变?很简单,行业不景气,生存困难。白菜由当时的每斤三分钱,涨到了现在的三元饯,涨了一百倍。猪肉由当时的每斤七角钱,涨到现在的十几块,也是几十倍。稿费呢?不到十倍。出版部门,仑为了微利部门,作家沦为了玛宇民工。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网络的冲击,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盗版。
作家王昭说,谈到稿酬,找有一个比较。美国全国发行刊物的稿酬标淮,一般是干宇七百五十到二干美元。纽约时报的千宇文章,稿酬是二干多美元。欧洲报刊比美国咯低,换算成人民币,干宇也有五千左古。搞经济做市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要放水养鱼。可找们现在是怎么搞的?整个市场,都在玛泽而渔。日用品市场如此,食品市场如此.出口产品更离谱,生产厂家出口一件商品,基本是亏损的,靠出口退税来保持微薄的利润率。就算是如此,还要遭遇非法经营者的拦路抢劫。我们是在做什么?是在对子孙后代犯罪.是在夺我们的干孙后代的饭碗。
音乐人孟倚说.无论是困书还是音像制品.网络盗版.比实体盗版更疯狂。音乐人推出一首歌一个专辑.需要极大的投入。我们辛辛苦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弄出一张唱片,结果网上网下一起盗版.网下卖得到处都是,网上呢?直接挂上去,免费下载,招呼都不用打一个。正规的网站盗,黑网站也盗。谁如果说这是侵权,他还不干。
孙志华在唐小舟耳边小声地说,这样说是不是泛了点?这些人.个个能说,这样说下去,没完没了。
唐小舟小声地说.他们心里有气.先让他们出一出。按下来,我们弓导一下,你看,是你说还是我说?
孙志华说.还是你说吧.对文化这一摊于.我是外行。
唐小舟说.那好.我先说.你来补充。
在孟倚说完之后.唐小舟清了清嗓子,说.我也算是一个文化人.和这里很多人都是好朋友。不过,你们今天提到的事.我还真是一知半解。刚才我听了半天,觉得大家都说得很奸.有理有节.有思考也有忧虑,同时还有爱国情怀。下面,我想大家是不是说点具体的?据我所知.新闻出版,书报刊又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一直是新闻出版局在管,而报刊、图书和唱片等的发行市场的规范管理,文化厅下面有一个文化市场稽查支队,好像是专门管这件事的吧?你们为什么不找这些部门反应,却找到信访办来?
王昭立即说,如果这些部门能够管事,我们哪里还搞什么信访?
唐小舟说,据我所知,新闻出版局的管理力度是很大的,他们的管理也很成功,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
唐占东说,.小舟,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新闻出版局管的是正规出版单位。正规出版单位如果非法经营,或者打擦边球什么的,那好,新闻出版局正好可以管着你。管着你的刊号书号,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着你的领导任命。但是,对干根本不用刊号书号甚至根本没有出版资质的网站,他们能有什么办法?你找他们投诉?他们根本就不理,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嘛。我的书,被某个知名网站非法盗用,找投诉了很多次,一点用都没有。至干市场,他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妥求出版单位向渠道批发的时候,发放销售委托书,以便市场管理部门查验。市场管理的职权在文化部门,可文化部门又有什么职权?他们的职权是查获非法出版物后,予以没收,并且按三到五倍罚款。他们去查零售市场?那些零售店.正版和盗版一起卖.就算查到一两本盗版,怎么处理?盗版书定价十元,罚五倍也就五十元.还不够他们喝矿泉水的。查二级批发市场?二级市场对他们那一套太熟了,连人员都熟,早就想好了对付的办法。二级批发商不会把非法出版物摆在台面上出售.都是藏在什么地方.熟悉的客户来了.就卖.若是有人来查.很短的时间内,立即转移。何况,那些市场管理人员和他们熟了,甚至关系很好,平常一超打牌一起喝酒,也不会真去查,上面下令要查,他们就找过去,收缴一点做做样子。这样的搞法.对非法经营,半点威慑都没有.反而让非法经营表面化。
唐小舟问,你们去举报呢?他们难道不管?
王昭说,他们也不是不管,你去举报,他们也会派人去查一下。去二级市场肯定是查不到,他们会告诉你,查过了,二级市场没有,书店也不敢卖,可能是地摊货。地摊是流动的,没法查。让你哭笑不得。
君卓说.还有比这个更离谱的。我的书.出版社巳经查明了盗版厂。出版社就向当地的执法部门报案.你们绝对想不到.执法部门怎么回答的?他们说.我们办案经费有限,你们如果支持五万元办案经费,我们立即去抓人。打这个电话的时候,我在场。我们的执法部门原来不是在执法,而是在做生意赚饯。既然受损害者没法给他们钱.他们自然就向别的人收保护费去了。
谈了这么多,唐小舟也意识到.这事还真是麻烦。
这件事所体现的.恰恰是中国的行政现状.并非没有法律,也并非没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关键在干,其职能的底线在哪里?多头执法是一个问题,只对上司负责不对职责负责是另一个问题。有利的时候,大家都去争去抢去夺,没有利或者微利的时候,大家都退都躲。执法权成了一种生意,有人告来了?正好,请提供办案经费,正好可以充实小企库。没有人告?那更好,隔三岔五去收一收保护费,正好增加个人的收入。上面过问起来,每个部门都能振振有词,做了多少事,取得了多么辉煌的业绩,辉煌的背后,却是市场混乱不堪,乱象丛生。不仅文化市场如此,其他市场更甚。
这一现象,唐小舟早就注意到了,也曾积极思考过,甚至有意作过一些研究调查。比如香港,他们的执法部门只有警察,警察的职权很广,同时也很窄,对干所有的违法行为,警察都有调查之责。警察如果没有把事情做好,有民众投诉,立即就要问责。在中国大陆,这一套是不是就不可行?恐怕并非如此。把工商局的部分执法职能,并入警察局,把技术监督局的部分执法职能并入警察局或者海关,甚至可以把城管全部并入誓察局,在需要的情况下,扩大警种,像增加税鲁、铁路鲁一样,可以考虑增加工商警察,强化网警,同时严格限定职责,恐怕是解决的根本。
这话,唐小舟自然不能说。他也确实想为作家们做点事,干是对他们说,你们谈的情况,我基本已经了解。这些情况,有些涉及我们省,比如盗版销售渠道管理,省里应该能够理顺。但也有些情况,与本省无关。比如盗版书商和非法印刷,找刚才也问过你们,你们说,在本省奸像还没有发现。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两个省。还有网上盗版问题,也是两个方面,一是正规网站的盗版,一是黑网站的盗版。这两方面,都不涉及本省。所以,找在这里提一个建议,我们会找相关部门协调了解,比如找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等,然后向省委打一个报告,争取对本省文化市场,进行一次集中整顿。至干涉及外省的问题,我们会建议省里向北京提供报告。如果你们对网站提起诉讼,需要我们提供帮助的.我们一定支持。
第112章
唐小舟心里有个基本判断,这些人都属于社会名流,他们不会像其他上访者那样死缠烂打,之所以弄出这么个上访事件,不外乎对目前的市场管理极其不满,想制造点影响。如果相关部门不主动提出解决的办法,他们很有可能一家一家地告下去,有没有结果无所谓,关键是要发声。也就是说,唐小舟如果不给他们一个解决方案,他们还会去其他部门,那么,连带也会投诉信访办。
果然,这样答复之后,立即有人说,我们也知道,这件事是一个全国性问题,省里如果能够整顿一下,并且造成一定声势,至少可以给其他省一些压力,为净化市场做点实事。
此后,唐小舟分别拜访了新闻出版部门以及文化管理部门。
这些部门的说法,和作家们的说法大同小异,当然也有不同。比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说,这些年,打击盗版力度是很大的。九十年代末,整个二梁道,不经营盗版书的商家少之又少,他们不仅卖盗版,甚至自己盗版。最常见的做法,一本正版书出来,他们向出版社购买一部分,同时开始输入电脑,准备盗版。只要发现这本书的悄售情况好,他们立即进厂印刷。盗版印得太多,一个市场容纳不了,他们便将那些盗版书当成正版,向出版社退货。正因为这些年不遗余力的打击,盗版书商,越来越少,盗版市场,越来越小。现在整个江南省,已经几年没有发现盗版出版商了。盗版悄售商有没有?可能有,但肯定不敢明目张胆地悄售,只要发现,就会受到打击。悄售盗版的市场有没有?也有,基本都转到地摊或者大学周边去经营了。你要在地摊买到盗版,那是完全可能的。地摊属于流动摊贩,不仅新闻出版部门管不了,文化部门也无权过问,管理权在城管。正规的书刊经悄店经悄盗版书刊或者音像制品的,可能有,但非常之少。
唐小舟暗想,打击是否起了作用?应该说,作用还是有的。或许,最关键还在于,书刊市场的自然萎缩以及网络的巨大冲击,使得这个行业,越来越难得赚钱,许多人自然转向了吧。
文化部门的说法,又有些不同。他们说,说我们不打击,那是假的,只要一发现,我们就会打击。说实在话,现在我们也难,文化市场早已经不像前些年了,这些年受网络的冲击,市场萎缩非常快,整个行业,进入了空前的萧条期,就算不打击,有些二梁道书商和零售商,都已经不想做了,卖书还不如卖菜的利润高,成本却要大得多,谁愿意干这种傻事?如果再在管理上严控,很多人就可能退出市场。我们有过统计,七十年代开始营悄图书发行的二梁道书商,现在基本已经不再经营了,八十年代的,还…